跨國金融機構扮演主角 銀行并購風潮席卷亞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6日 09:17 經濟參考報 | ||
王龍云 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的幾年中,亞洲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致力于銀行系統的重建,一大批不良金融資產被及時處置,數以百計的商業銀行被兼并整合。業內人士認為,大型跨國銀行或金融機構將在亞洲銀行新一輪的合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據最近出版的英國《經濟學家》報道,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在金融危機后紛紛成立了金融資產處理公司,旨在對呆壞賬嚴重的商業銀行進行專項治理。金融管理部門一方面鼓勵銀行之間進行并購,并動用公共基金幫助有希望的銀行調整資本結構;另一方面關閉已經無法挽救的銀行。 報道說,在推行銀行并購重組的過程中,韓國在亞洲充當了“開路先鋒”的角色。1997年,韓國共有商業銀行33家,但現在已降到10幾家。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韓國政府迅速撥出相當于該國GDP15%的巨額資金,用于清理并重建銀行系統。通過購買銀行不良貸款的方式,韓國政府鼓勵有實力的大銀行進行合并,因而催生出韓國銀行業的兩大領導集團;而實力薄弱的小公司在政府資金的支持下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合并,使韓國銀行業從整體上加強了抗風險能力。 亞洲一些國家在不同程度上效仿韓國的做法,由政府出面對飽受金融危機摧殘的銀行進行并購重組。據報道,泰國的90家金融企業由于短期外匯借貸缺乏安全性而被政府關閉。在馬來西亞,政府重新規定最低銀行資本標準,迫使54家銀行合并成10個主要的銀行集團!督洕鷮W家》援引該國中央銀行高層人士的話說,在今后幾年,馬來西亞將最終只留下三、四家打理全部業務的銀行集團,而其他的銀行都將從事單項業務。印度尼西亞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共有238家銀行,其中160家為私人銀行。印尼政府隨后關閉了66家銀行,并由專門機構控制絕大多數大型銀行。 據《經濟學家》報道,隨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消除,亞洲銀行業出現了跨國跨地區合并的新趨勢,而外國銀行在新一輪合并浪潮中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匯豐、花旗和德意志等世界銀行業巨頭將加快進入亞洲金融市場的步伐。 報道稱,1997年的金融危機使亞洲多數銀行遭到了數次“洗劫”,他們的資產在一年后縮水了3/4,因此急需注入大量新資金。過去對外國投資者關閉本地銀行市場的許多亞洲國家和地區也開始承認外來資本的重要性,泰國、印尼和韓國已經向外國金融機構開放了本國市場,允許他們全資介入地方銀行。 目前,新橋投資公司已經注資韓國第一銀行,作為回報,它獲得了調整這家韓國銀行管理層和分支機構的權利,并可以把第一銀行的呆壞賬退還給韓國政府。高盛公司也斥資5億美元對國民銀行進行投資,因而在該銀行的管理層獲得了一席之地。國際金融公司作為世界銀行的輔助機構,通過投資金融領域來幫助韓國銀行業重塑信心,并且向韓國同行傳授國際銀行業的操作經驗,因而獲得了韓國政府和銀行業的信任。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金融公司不僅分別向漢納銀行和韓國長期信用銀行注資5000萬和2500萬美元,而且還安排了一系列技術支持,用以處理呆壞賬、建立信貸分級管理體系以及提高銀行信息技術。 報道同時指出,在亞洲,大型跨國銀行可能不會像在阿根廷那樣處于主導地位,但他們通過注資亞洲銀行而獲得的相關利益將越來越大。報道說,由于比亞洲本地銀行擁有更多的渠道,這些大型跨國銀行能夠以更為低廉的成本提供新的金融衍生產品。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已經在亞洲建立了大型的銀行業務處理中心,可以降低為全球范圍內的客戶提供咨詢和服務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