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日石油項目波折多 專家稱俄方并未出爾反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24日 11:33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蘇琦北京報道 “俄羅斯方面并沒有廢除自安加爾斯克至大慶的輸油線路計劃,也就沒有違反當初的協議,因此說不上什么‘出爾反爾’、‘見利忘義’乃至‘背信棄義’”,長期研究俄羅斯石油外交戰略的社科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鄭羽這樣向記者說,“目前國內一些媒體對中俄日石油管線之爭的反應有失理性,有狹隘民族主義之嫌。” 談到2月7日的俄羅斯能源部折衷方案,鄭教授指出,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俄羅斯有權決定在自己國家境內輸油管線的走向,而這個方案也是中方可以接受的一個方案。折衷方案也就是所謂的“二并一”方案。2月7日,在由俄能源部長伊·優素福夫召開的會議上,與會的石油公司、國家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的代表作出決定,將安加爾斯克-大慶輸油管道(中俄線)和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石油管道(遠東線)兩條線合并為一條線,在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干線上建設一條經外貝加爾斯克到中國大慶的支線,之后再從中國國境附近的中繼地赤塔轉接遠東的納霍德卡,其中到中國的管道線路將優先開工。這一方案被認為是“最大限度地符合(俄羅斯)國家利益,有利于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發展以及有利于自然資源的綜合開發。”此方案將提交給俄政府在預計于3月12日舉行的會議上進行審議。 “在最大限度保障自身能源來源多樣化的同時,中國也應對其他國家如日本力保本國石油供應的舉措表示理解。”鄭羽說。這種理解的前提是確保俄日之間的管線協議不把中國晾在一邊,畢竟中俄兩國“有言在先”,但目前的這種“二并一”方案對中俄日三方來說顯然不是一個排他性協議,因此無需過激反應,這也是中方一直低調處理此事的原因所在。當然,就像有輿論指出的那樣,如果按照“中俄方案”,中國是惟一輸入國,可以簽署20-25年的長期合同,這樣價格上會有一些優惠,但俄決定修建到納霍得卡的管線后,通過支線進口石油,就不一定能簽署長期合同了,而且中國也將失去俄石油經中國出口到其他國家這一在戰略上有利的過境國地位。但從中國石油安全戰略看,到納霍德卡的管線年輸油量可達5000萬噸,遠高于到大慶管線的2000萬-3000萬噸,這樣,即使通過支線,也能基本滿足中國的需求。這對于解決中國能源進口的“路徑依賴”問題還是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二并一”方案可能是目前沒有其他更好選擇情況下能夠接受的一個方案。 鄭教授還指出,中國應該從長遠利益出發,從更大的戰略框架來構建能源外交政策。人們應該認識到,俄日加強經濟合作有利于東北亞局勢的穩定,這對中國來說是有利的。那種認為俄日“愈行愈近”一定會損害中國利益的想法是冷戰思維的表現——事實上,日本和俄羅斯媒體上也出現了對中國一些媒體過激反應表示反感的聲音。因此,中國應該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積極推動東北亞經濟一體化,謀求建立包括中、俄、日、韓、朝在內的東北亞多變能源供應體系。只有建立起穩定的多變供應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中國自身的能源安全。 “當然,這次輸油管線的波折也給了我們一次重要的提示”,鄭羽說,“那就是,普京時代的俄羅斯外交方略確實是非常務實的,以最大限度追求國家利益為歸依,有別于葉利欽時代的多少還帶有感情色彩。”需要指出的是,據俄羅斯自己的媒體報道,有關“推翻”原有中俄輸油管道方案的決定是在2002年11月27日召開的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做出的,而就在幾天之后,來華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江澤民主席簽署的聯合聲明中宣布:“考慮到能源合作對雙方的重大意義,兩國元首認為,保證已達成協議的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合作項目按期實施,并協調落實有前景的能源項目,對確保油氣的長期穩定供應至關重要。”就在中俄有關單位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俄石油管道前期準備工作的時候,承擔中俄管道技術經濟論證的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卻“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放棄中俄石油管道方案,改修一條從東西伯利亞經過遠東地區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的新方案“遠東方案”。 中石油飲恨斯拉夫石油股權競拍案應該是此次中國民間對中俄輸油管線“生變”反彈強烈的最初肇因。如今斯拉夫石油股權競拍塵埃落定,我們回過頭來應該如何看待這件事呢?鄭教授指出,有關方面還在對這件事進行研判,尚未作出最后定論,不過可以初步排除問題出在俄羅斯政府層面的可能性。因為如果阻力來自于俄羅斯政府,其理由無非是擔心中國石油資本對俄羅斯石油市場產生控制性影響,但俄羅斯政府應該清楚以中石油的資本欲控制俄石油市場是天方夜譚,何況是競拍斯拉夫石油的部分股權而已。看來問題還是出在俄羅斯石油界,是石油利益集團進行院(杜馬)外公關的結果。這說明我們的石油企業現有實力、在俄羅斯的人脈以及公關能力還不到火候——比如就趕不上最近頗有斬獲的英國石油公司(BP)——而不能怪俄羅斯政府不配合。現在俄羅斯政府也無法靠行政指令干預大石油公司的行為。事實上,此次中俄方案之所以沒有按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的動議被全盤“推翻”,有關大石油利益集團據理力爭并施加影響也“功不可沒”。因此,中國有關方面應該轉變思路,多按市場規則進行公關,令情勢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