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石油共儲:伊拉克危機引發新思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11日 10:11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鐘乃儀 在美攻伊態勢一陣緊似一陣的刺激中,國際原油市場的緊張氣氛有增無已,對此,能源需求日增夜長的亞洲盡管危機意識有所增強,但是從作為防止石油危機驟然發生之應急措施的石油儲備現狀來看,除因經歷過危機嘗試或其他原因故而早有準備的日本和韓國外幾乎是一片空白。 如今亞洲再次面臨戰爭威脅,日本輿論界再次建議政府,充分利用自身剩余儲備能力來促進共同儲備的建立以及東亞能源安全保障機制的完善,日本甚至認為,能源合作如果順利,將有利于已成熱門話題的東亞經濟合作。 亞洲意識薄弱 由發達國為主的石油消費國自發成立的國際能源機構(IEA)在上世紀70年代兩次發生石油危機后,為防危機的再度發生而制肘經濟的正常運轉,要求加入該組織的26個成員有義務儲備可供90天使用的庫存,目的在于當國際市場停止原油供應時可依靠這些儲備維持市場在短時期內的最低周轉以及成員間的相互融通。 日本由于國內幾乎無能源資源可以依靠,因此儲備了超過義務規定的119天,韓國也已儲存了近100天的備份,基本無后顧之憂。相比之下,東亞其他國家的儲備狀況就遠不如前兩者。 中國國營石油公司掌管的可供40天消費的生產量程度,遠遠不足以應付國際油市的斷絕供應。 印度尼西亞,近年來由于國內在原油產量減少的同時消費量卻在不斷增長,IEA對印尼儲備的估計是原油12天和石油制品17天。泰車、菲律賓等的儲量也有限。 日本以松求進 在東盟,近一、兩年來由于中東緊張局勢的劍拔弩張和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面向亞洲的石油價格人為偏高(即所謂的“亞洲溢價”)而提高了對原油是否能穩定供應的關心,比如2002年7月就曾出現馬來西亞向東盟內的石油大國印尼建議,由它出面呼吁東盟應著手建立石油共同儲備的跡象。 當然,為做到這一點需要解決的問題還不少,首先為建設儲油設備的油罐就需要巨額的資金。此外,當本國沒有儲油能力或不具備儲油條件而是否愿意將油儲置于他國時一般都對此持強烈的反對態度,道理很簡單,原因在于這樣做對自國經濟的生命線極易被卡在別人手中心存顧慮。 據此日本認為,在面對地區如此這般的儲油條件下,自己倒可以從中發揮一下提供儲油條件的重要作用。 在日本自己正在摸索中、可能的話準備推出的單方面方案里,首先欲將建在沖繩的兩處儲油基地借給離其較近、并愿意進行合作的東盟、中國,隨后在經東盟同意的基礎上,選擇諸如菲律賓的斯比克灣和泰國的某一合適地點,由日本提供技術合作新建儲油基地。 經濟合作露端倪 作為歷史事實我們知道,現在的歐盟(EU)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法德煤鋼共同體以及原子能共同體等能源區域合作的基礎上發展過來的,雖然人們所看到的今天的歐盟之所以能以扎實的步伐邁向經濟、貨幣乃至政治的統一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所能成就,但能源合作的成功對推進日后近50年的合作得以一步步向縱深發展所打下的堅實基礎是人所共知的關鍵因素。日本欲盼有效利用自己的剩余儲油能力來促進東亞石油共同儲備的早日實現,尤其意識到能源合作為日本加強利己(也許還包括利他)基礎上的東亞經濟合作提供了一個邁出重要一步的不可多得的良機。 中國有關部門日前已專門組織研討會重點討論了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保證能源安全的問題,在此同時,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在能源區域合作上的可能性,能夠有助于理順思路的事何樂而不為?(作者單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