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債權:日本經濟的頑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30日 09:3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鄒新 據報道,日本金融廳已于2003年1月20日決定,從今年2月起至3月底,對日本12家大型銀行進行特別檢查。金融廳為此組建了5個特別檢查小組和一個由金融廳以外的企業重建專家、注冊會計師等人組成的“重建計劃檢驗小組”。此次大規模的檢查將涉及銀行的不良債權處置進度、新增貸款質量以及銀行整體運營狀況等諸多方面。 日本政府對大型銀行的這種最后通牒無疑是在給各銀行施加壓力,促使它們采取各種可能措施,以抑制銀行不良債權進一步堆積的勢頭,減少壞賬危機加劇的可能性。據悉,日本政府將對此次檢查不合格的銀行處以嚴厲的懲罰。日本金融廳甚至表示,如果大型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不足,日本政府將動用國家資金注入銀行,使銀行成為國家控股的金融機構。 惡性循環 幾乎是同一天,總資產在全球排名第一的銀行———日本瑞穗金融控股集團(Mizuho Holdings)宣布,預計整個2002財政年度虧損1.95萬億日元(約合160億美元),為去年11月份預計額的10倍,并將創下日本公司年虧損額的紀錄。 早在2002年6月,瑞穗金融集團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速度和范圍,不惜巨資核銷已無法回收的債權,涉及金額高達1.5萬億日元。這個數額遠高于2002年初預計的5000億日元。為完成不良債權處置計劃,瑞穗集團正在籌備1萬億日元規模的增資計劃,其中5000億日元將通過發行優先股來獲取資金,以保證在2003財政年度之前使該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高于8%的國際最低標準。 顯然,這是瑞穗金融集團針對日本政府向銀行施壓、要求銀行加速減少壞賬所作出的舉措。目的是通過注資來預防自有資本比率的降低,增加處置不良債權的能力,從而避免公司可能遭到日本金融監管機構嚴厲的處罰措施。同樣令人關注的是,此前日本另外兩家大銀行日本三井住友銀行集團和日本聯合金融控股集團都宣布了新的增資計劃,理由都是不同程度的虧損。 實際上,資產規模排名世界第一的瑞穗控股遭遇巨虧是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必然結果。日本經濟經歷了長達12年的衰退后,目前已陷入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當中。內需不振使企業商品銷售不暢,無法完成預期收入目標,而大量的銀行債務又使企業不堪重負,導致銀行貸款不能按期歸還。大量的拖欠貸款加劇了銀行的壞賬堆積,導致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十分嚴重。 目前,日本銀行壞賬高達52萬億日元。瑞穗控股2002年11月份預計用于壞賬處理的準備金為1.04萬億日元,如今已上升為2.03萬億日元。日本銀行壞賬堆積的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銀行壞賬的堆積嚴重危及日本銀行的生存和發展,在收益和風險的均衡中,銀行不得不將關注的指針偏向了后者。一方面,企業經營不佳整體狀況使日本銀行可供選擇的優質客戶屈指可數;另一方面,沉重的不良債權負擔讓銀行飽償壞賬的苦果,“惜貸”已日漸成風。 據日本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2002年日本國內銀行貸款余額為425.8981萬億日元,較上年同比下降4.7%,為1997年以來連續6年下降。與1996年的貸款余額相比,貸款余額減少了約104萬億日元。 隨著貸款總量的減少,日本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必然向上攀升。為了注銷壞賬,銀行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巨額虧損和自有資本的大幅減少。同時,信貸余額的持續下降進一步加劇了日本的通貨緊縮,啟動內需無從談起。日本經濟和財政政策委員會在最近發表的一份有關日本經濟中期前景的報告中稱,通貨緊縮對日本經濟的影響至少還要持續兩年。 深入調整 日本經濟要想走出衰退的沼澤,必須從這個惡性循環的關鍵環節入手,切斷“經濟衰退的環型鏈”。事實上,日本政府已將處置大量不良債權作為重振經濟的突破口,這也是小泉政府對經濟進行“深入調整”的首要內容。在這份“經濟深入調整”計劃中,日本政府將2004財政年度末(即2005年3月)確立為銀行不良債權得到徹底清理的最后期限。 為了能確保在預定期限內實現不良債權的處置目標,日本政府將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此次金融廳即將展開的大規模檢查就是利用監管機構的外部壓力來促使銀行加大不良債權的處置力度。 但如今看來,事實并不如預期的那樣樂觀。在“經濟決定金融”的規則面前,小泉政府的“良苦用心”似乎要大打折扣。 為了減緩通貨緊縮給不良債權處置帶來的巨大阻力,日本政府一直推行擴張型的財政政策,但發行國債、增加公共支出等擴張性財政政策已導致日本財政狀況惡化。2002財政年度日本國家債務已達GDP的40%,財政赤字占GDP的近10%。穆迪公司(Moody)近期預計,日本國債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將繼續呈上升趨勢,到2010年,日本國債與GDP之間的比值將達到200%,2003年將會高于150%。 更為重要的是,持續的財政擴張已基本失效,無法啟動投資和消費,企業的產品銷售和資產擴張也不見起色。再加上世界經濟復蘇的乏善可陳和國際市場的萎靡不振,出口也不能可望對日本企業的經營改善作出大的貢獻。在這種大的經濟背景下,諸如重組、兼并等任何形式的不良債權處置恐怕都難以一帆風順。 事實表明,盡管日本政府為了盡快消除不良債權這塊傷痛將不遺余力,但正如壞賬的堆積非“一日之寒”,日本不良債權的清理道路也將漫長而充滿坎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