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的心腹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8日 06:57 《環球財經》雜志 | ||
湯雷/文 "管線改道"和"中石油退標"的變故均發生在去年12月3日俄總統普京訪華之后,這其中的偶然與必然因素令人關注。 當前,俄羅斯的戰略考慮是避免與美“針鋒相對”,進而提升與美歐能源、科技合作 冷看“中俄伙伴關系” 雖然普京訪華期間依舊闡明其“積極拓展雙邊經貿合作是俄優先考慮的問題”的立場,但中俄經貿合作對俄經濟所能發揮的能量尚不足以被其擺到“優先考慮”的位置,它在俄對外經濟政策考量中的位次居美、歐及獨聯體之后,一定意義上說,俄尚未將中俄經貿關系真正提升到戰略層次考慮。 歐洲作為俄羅斯能源的傳統出口市場,對俄能源需求十分巨大。在歐盟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中分別有16%和41%來源于俄羅斯,俄歐經濟關系在俄對外經濟排位中僅次于美國,普京已明確將建立俄歐統一經濟空間確定為“俄在歐洲方向的主要任務”,而且將其上升到“俄全球戰略的第二優先目標”的高度。 “中國威脅”仍有市場 由于擔心中國實力的增強危及俄在遠東的利益,并削弱俄在東北亞的地位,俄已加快其在東北亞主導的經濟項目建設步伐。 目前,為在歐亞貨物運輸中搶得先機,俄羅斯正努力加快朝韓鐵路與俄西伯利亞鐵路對接工程的進度。同樣,在石油管線問題上俄顧慮重重,猶豫不決:一方面顧及“安大線”(俄羅斯安加爾斯克-中國大慶)使中國在地緣政治上可能對俄構成潛在威脅,欲將石油資源主控權牢牢掌握在俄手中;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應付“安納線”(安加爾斯科-納霍德卡)可能帶來的耗資巨大、石油用戶尚不確定的難題。 與普京上任之初不同,俄當前對東亞的經濟利益訴求超過其借“東亞”平衡“西方”的利益訴求。從俄積極謀求第二條“歐亞大陸橋”、積極介入朝鮮半島事務、對我能源合作要價提高、石油管線走向再度擱置等方面來看,中國在俄東亞外交中的重要性有被“稀釋”的可能,導致未來我經濟利益受到削弱。 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一個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是,俄蒙、俄印、俄臺經貿合作的“中性化”趨勢。從長遠來看,俄與上述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的擴大與深化固然是為了獲取硬通貨,增強俄經濟實力,但客觀上對我構成競爭與牽制效果的目的亦十分顯著。 2002年中俄雙邊經貿額盡管有望突破120億美元大關(排除非正規貿易因素),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這其中很大成份是軍品和能源貿易,而此兩項貿易很可能因俄與西方關系的日益改善而趨于嚴峻。 同時,俄軍品和能源出口主要是為獲取硬通貨、補償預算等需求,而俄國內經濟的漸趨好轉可能影響俄對該類產品出口的戰略性考慮,進而威脅未來中俄經貿關系的長遠穩定發展,這可從近期幾例尚待進一步證實的問題中尋得些許蛛絲馬跡:關于艦艇生產的合同再度在北方造船廠和波羅的海造船廠之間引發爭奪;“蘇-30”生產合同在“共青城”與“蘇霍伊”之間引起爭奪;石油管線走向久拖不決更因“尤科斯”公司的丑聞而再度被挑起,管線輸油量更可能因此減半(從過去的3000多萬噸減至1500多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