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長安又一年--2002年世界經濟、國際金融述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4日 10:48 《銀行家》雜志 | ||
景學成 譚雅玲 2002年世界經濟悲觀氛圍較為濃厚,復蘇之路曲折,不確定性依然十分突出。與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不同,世界經濟結構性調整和金融風險是以發達國家為起因,國際經濟關系和國際金融市場呈現緊張與動蕩的局面,刺激經濟復蘇和穩定經濟發展成為各國戰略政策首選目標。經濟調節與改革空間縮小,各國宏觀經濟的內需取向調整,跨國投資政策的謹慎 動蕩的一年 2002年經濟結構性調整尚未完成,心理恐慌加重,信心不足,明顯不利于全球經濟的復蘇和金融的相對穩定。世界經濟與國際金融形勢的特點可以概括為政治化突出、復雜性明顯、渾濁度加大。 2002年世界經濟與國際金融形勢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政治對經濟的影響加大,反恐倒薩戰爭阻礙了經濟發展。而“9·11”恐怖襲擊對信心產生深刻的沖擊,并使得南北、民族、宗教等政治性問題更為突出。首先美國倡導的以反恐為中心的國際政治聯盟逐漸明晰,大國關系有了新的變化。美歐日關系呈現裂痕,美中俄大三角出現雙邊接近新態勢。美國更換薩達姆政權的決心表現了大國、強國對世界事務的主導權,其背后是對中東石油資源的主宰權。歐盟東擴與北約東擴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最終目的依然是刺激經濟復蘇與發展,擴大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力。 2002年全球整體經濟趨勢已經很難從單一角度、單一層面、單一領域進行重點觀察與分析,經濟、金融、貿易、政治、戰爭等諸多因素相互影響與牽制,需要從多方位來觀察與思考。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已成定局,國際貿易投資明顯萎縮,金融市場波動加大,戰爭步步逼近,經濟金融運行多變如謎。但國際經濟協調能力與金融應對風險能力的提升,又形成些許有利于規避與防范經濟金融風險的屏障。 2002年里,心理恐慌導致金融市場運行渾濁不明。首先是心理恐慌導致匯率趨勢不明,市場難以分辨美元強勢貨幣政策目標下的貶值趨向,日元匯率政策取向存在諸多爭論,歐元波動的價值利弊自相矛盾,整個外匯市場一片茫然。其次,“三駕馬車”經濟走勢不明,使得國際投資流向不知所措。美國經濟復蘇遲緩,投機資金加速流動。歐洲經濟愈益低迷,日本經濟復蘇難難,跨國投資難投其愛。其三,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使國際投資的戰略不明。2002年世界經濟與國際金融可謂風云迭起、縱橫交錯,下述十大焦點或突出問題集中反映了經濟與金融層面的渾濁與矛盾。 世界經濟繼續低速增長 世界經濟2000年增長4.7%,2001年大幅回落至2.5%,國際經濟金融界曾普遍預期2002年將恢復至3%的增長水平。實際上2002年世界經濟增長出現先起后落的態勢。2002年初至4月份,國際機構判斷復蘇在即,普遍上調了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全球經濟增長率從2.4%上調為2.8%。但進入下半年國際局勢緊張,經濟調整艱難,接近年底又普遍下調預測。 全球結構性增長的態勢是:中心地區艱難調整,兩翼發展相對穩定。美國經濟拖累了歐洲和日本,而后者反過來又延緩美國經濟增速。接近年底,國際機構以及美國政府官員都一再強調,歐洲、日本經濟應加大調整或改革,促進對美國與世界經濟復蘇的作用。與中心地區相對的世界經濟的“兩翼”——東南亞和拉美則相對穩定,亞洲經濟成為全球的亮點,而拉美依靠自身努力與國際援助,逐漸平息了金融動蕩,阿根廷的外匯儲備有所回升,巴西經濟、金融市場趨于穩定。雖然兩翼具有明顯的差異,但對保持世界經濟景氣有重要作用。中東歐初有起色,非洲則繼續處于經濟全球化邊緣狀態。因此,全球經濟明顯處在結構調整階段,經濟繼續低速增長。 美國經濟前景迷茫 2002年美國經濟表現一波三折,好壞參半,復蘇與再度衰退的爭論不絕于市。2001年的經濟減速和三個季度負增長,與1929~1933年大蕭條時期相似,如投資信心下挫、財富縮水、消費銳減、股票下跌、企業破產和失業上升。而2002年美國經濟運行走勢則具有雙向趨勢,出現了復蘇跡象,但走向衰退的可能也同時存在。 復蘇跡象主要表現在積極有利的數據。2002年1~3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相對較高水平,消費者信心指數11月份從10月的79.6回升到84.1,結束了連續5個月的下跌,表明信心得以恢復。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私人投資也由降轉升,生產訂單和開工率逐漸上升,房屋銷售有所增加,經濟基本面不錯。而另外一些狀況則顯示美國經濟具有走入二度衰退的可能。信心不足和心理恐慌彌漫于市,具體表現在外資投入逐漸減少,投資者紛紛從股市撤資,指數連線下跌。美元繼續貶值,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雙高,使利率杠桿調控作用弱化。預計2002年個人消費增長率僅為1.1%,可能成為1993年以來最低增長水平;失業率進一步上升,11月份已經達到6%,為7年來最高;企業負債增加,倒閉破產數目上升。伴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穩定,包括油價、金價的影響,美國經濟似不能輕易排除重新步入衰退的可能性。 但是,從國際對比的整體實力、規模與效益看,美國經濟依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美元強勢政策運用依然自如,銀行業依然穩定,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依然有效,而股市的泡沫消融已使彌漫的風險有所降低,市場與企業結構性調整繼續進行。據以判斷美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最重要的一個依據是美國勞動生產率的穩定提高。2000年生產率的平均增長幅度為2.9%,2001年的增長水平為1.1%,2002年第一季度增長率8.6%,第二季度增長率1.1%,第三季度增長率5.1%,創29年新高。而且現實美國經濟結構與過去歷次經濟衰退時期產業的構成不同,服務業占70%、傳統產業占20%、信息產業占10%的這種組合使服務業成為促進生產率水平的主導力量,萎縮不振的制造業對經濟的沖擊有限。 近期美國重要經濟決策者更換后的新經濟班子面臨稅收、戰爭、市場和政治等棘手問題。美國共和黨中期選舉的獲勝,使經濟調整多一層政治保障,通過和實施諸多改革方案的阻力(如減稅)將減少。總之,對于美國經濟增長低速的理解應是經濟尚在繼續增長,并非衰退,低速增長也并不必然導致衰退。(注:根據美國商務部2002年8月1日的公告和采集路透社財經網站數據整理。) 國際金融市場跌宕起伏 2002年國際金融市場在艱難與動蕩中前行,價格波動明顯,市場風險上升。匯市、股市、金市和油市之間較大的價格跳動與調整,直接顯示美元的貶值趨勢加大了美元報價產品價格的不確定性;規避風險與保值的心理,刺激和拉動疲軟的戰略性資源產品價格回升。值得關注的是匯市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的博弈趨勢。美元兌歐元和日元匯率從年初的0.8992:1和1:131.77,下跌為1.0087:1和1:123.66(截止2002年12月11日),美元總體貶值12.1%和6.1%;期間日元最高水平突破116日元,歐元三度躍至1美元之上。美元下跌也讓主要股市雪上加霜。而新興市場國家表現有所不同,其中亞洲股市除泰國為微弱下跌外,其它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拉美股市下跌較為明顯,阿根廷、巴西狀況較為嚴重。 美元下跌使得黃金規避風險作用再現。黃金價格2002年總體是上漲趨勢,年初起步為276.30美元一盎司,6月4日最高價位曾達到330.30美元,與年初相比上漲近14.8%,為1999年10月來最高水平;但第四季度出現回落,目前在310~320美元/盎司附近盤整,整體價格高于去年。 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油價自身的炒作跡象明顯。年初價格為20.37美元/桶,11月22日為26.76美元,最高價位是31美元;接近年底,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的懸而未決將繼續誘發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國際金融市場的主線在于美元資產的價值與美元政策,變化的中心是外匯市場,經濟基本面和投資信心是匯率重要支撐,堅持多時的美元強勢政策有所松動,美元貶值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原因在于以下三點。 (1)經濟信心壓力。當前無論美國、歐洲或日本都處于經濟波動比較突出的階段,歐元區經濟增長明顯弱化,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上升,并加大對匯率走勢的直接干擾;日本雖然已經出現經濟復蘇的跡象,但復蘇的力度與時限依然不確定。美國經濟信心動搖壓力凸起,是影響金融價格最重要的因素。 (2)市場周期壓力。美國經濟繁榮連續10年,美國股市持續高漲6年,美元強勢維持7年,這些都面臨自然周期的挑戰與修正。而目前美國經濟金融環境已經有所變化,尤其是強勢美元政策受到制造業的強烈抨擊,而且已經對經濟結構形成不利影響,并將可能成為潛在的金融危機誘發因素。 (3)政策調整壓力。日本政府對于經濟改革設想與措施的變化已經使日元策略從去年弱勢貶值轉向注重貨幣地位影響。2002年日本動用300多億美元資金,連續6次入市干預匯率。而歐元區相對穩健的政策理念則使歐元穩中向上。美國經濟政策的優化面臨挑戰,必然牽制美元走勢。 國際投資結構調整 2002年由于國際政治局勢的動蕩性,全球經濟不景氣與不確定性,使國際資本流動在三個基本地區,即經濟高增長地區、利率高水平地區以及國家高安全度地區同時惡化:資金流向迷茫,流量減緩、流速加快。 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預計,2002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FDI)將從2001年的7350億美元下降至5340億美元,跌幅為27%。美國外來直接投資多年來穩居世界第一。2002年上半年,外商對美凈直接資本投資僅為96億美元;預計2002年美國的外國投資有可能跌至440億美元,這與2001年的1240億美元比起來相差甚遠,更難與2000年2460億美元的投資額相比。2002年將有450億美元的外資流向法國,430億美元流向德國。英國曾是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第二大國,而2002年英國的外國直接投資也急劇下降,估計將從去年的540億美元跌至120億美元。 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外資總體下降,但結構有所變化。2002年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外資將下降23%,為1580億美元。另據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國際金融協會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預測,2002年流向新興市場國家的私人資本凈值只有1230億美元,是1992年來最低的一年,大大低于近10年來年均1870億美元的水平;在私人資本流動中占絕大部分的外國直接投資,2002年估計只有930億美元,比上年減少200億美元。中國去年的外資凈流入高達451億美元,預計2002年中國吸收外資總額可望超過500億美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凈外資流入國。而外國對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直接投資卻急劇減少,2002年上半年,外國對東盟6個主要成員國的投資僅為6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60%。 美歐日資本流動的變化值得關注。2002年上半年美國資本凈流入1680億美元,雖然同比下降10.7%,但仍然保持著凈流入的地位。歐元區上半年資本凈流出614億歐元,而去年同期是凈流入186億歐元,凈流出同比增長4.3倍。日本上半年資本凈流出39009億日元,同比下降24.3%。從利用外資總額(直接投資+間接投資)的角度看,美國今年上半年利用外資334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但與去年下半年相比,卻增長了24.5%。歐元區上半年利用外資1871億歐元,同比下降57%,日本上半年利用外資125191億日元,而去年同期為-1383億日元。 國際貿易大幅度下降 2002年貿易總量的下降達到歷年少有的最低水平。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世界貿易量在2000年增長11%之后,2001年下降至1.5%,出現了2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以美元計算的世界商品貿易總額2001年下降了4.5%,是10年來的最大降幅,與20世紀90年代平均增長6.5%的較強增長形成明顯的反差。由于世界經濟尚可維持低速增長,預期2002年世界貿易量和貿易額將可能有1%~2%的微弱增長。 而伴隨出口需求對經濟調整與復蘇重要性的關注,貿易保護主義嚴重抬頭,區域與國別貿易爭端上升。2002年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同時美國也加強了雙邊以及多邊區域內的貿易自由化進程,以此促進美國產品的出口,維持經濟貿易穩定增長。根據布什政府的經貿戰略,美國努力抓住多邊談判的機遇,完成WTO新一輪談判設定的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談判目標,爭取較大幅度地降低世界范圍內關稅與非關稅貿易壁壘;極力促進區域內貿易協議發展,完成美洲自由貿易區談判涉及的農業、工業產品、服務、投資和政府采購5個領域的市場準入問題談判;推進美國對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在世界各區域選擇典型的發達與發展中國家與美建立自由貿易關系。 在經濟全球化繼續深化進程中,區域貿易規模的擴大已經使亞洲貿易合作的必要性突出,中國和日本都與東盟簽定自由貿易協議。亞洲“10+3”合作機制的發展,開始了區域內經濟政策協調進程,貿易合作逐漸擴大,提升了地區競爭力。伴隨亞洲自由貿易區的進程,歐盟東擴的加快以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實現,將可能在全球貿易領域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金融體系風險上升 在2002年美國大公司違規事件和拉美動蕩中,國際大銀行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并直接導致了國際銀行整體素質與效益退化,全球銀行業經營步履艱難。 盡管2001年至2002年,美國經濟發生較大的變化與調整,金融價格下跌,但是美國銀行業的優勢特點與規模效益依然突出,盈利水平較為穩定。尤其是在1000家大銀行中,2002年第一季度前25家美國大銀行的凈利潤達到創記錄的16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58億美元。美國宏觀經濟的疲軟,通過消費信貸擴張和商業信貸擴張兩個渠道影響了美國銀行體系。最近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等監管機構聯合發表的報告顯示,美國銀行2002年的大額商業不良貸款達2361億美元,較去年上升34%。美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已經受到明顯的威脅,這可能使它在新一輪的經濟衰退中難以為宏觀經濟提供必要的彈性和緩沖。 歐洲大銀行進入世界1000強大銀行前50名的有27家,數量沒有明顯變化。德國處于二戰以來最不景氣的一年,4大銀行2002年出現4萬多起無力償還貸款而申請破產事件,2002年1-9月份,無法按期償還的貸款占貸款總額的87%,而銀行股票價值也縮水45%以上。日本銀行地位大大下降,不良債權是其面臨的最大風險。近年日本銀行業的重組已經使其排名落后狀況有所改觀。日本進入世界1000強的銀行比前年增加了5家,有6家進入全球前50強。但是排名靠前的4家銀行集團都嚴重虧損,總計虧損額為320億美元,而進入1000強的日本121家銀行虧損總額更達501億美元。日本官方公布的銀行不良貸款已經達到52.4萬億日元,占GDP8%左右。因受影響的日本主要金融集團的股票已經縮水50%~60%不等,銀行體系面臨嚴重危機。 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的銀行地位跌升不均,全球1000強中有79家新興國家的新銀行格外值得關注,其中俄羅斯有7家銀行第一次入圍1000強。但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銀行的盈利能力依然較弱,銀行規范性和創新性都遠低于發達國家,面臨的風險依然較大。 國際金融體制與結構改革面臨新的壓力,既是受經濟收縮與調整的影響,也是全球銀行業90年代中后期急劇擴大規模所致隱患的顯現。發達國家對于發展中國家金融援助與支持,繼續帶有明顯的國家利益色彩。國際金融體制依然具有不合理與不公平的因素,歐元挑戰美元的趨勢加大。如2002年11月歐盟宣布,2003年歐盟將實現證券市場一體化,2005年前實現金融市場一體化,并預測未來10年中將為歐盟經濟增長貢獻1.1個百分點,為就業貢獻0.5個百分點,使歐洲財富增加1310億美元,從而促進企業籌資成本的大幅下降。金融市場一體化不僅為歐盟成員國帶來巨大利益,也有利于國際金融新均衡的出現。在亞洲關于亞元的議論時隱時現,事實上,“10+3”貨幣互換機制已經彰顯出穩固東南亞金融體系的作用。 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 2002年國際經濟金融引人關注的焦點依然是匯率的走勢,而背后則是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的抉擇與取向。在經濟增長減速的同時,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意向更為凸起。無論美元、歐元和日元,以及其他貨幣,都十分關注匯率波動的影響。比較突出的依然是美元的強勢政策取向和弱勢技術把握。自從1995年以來,美元強勢促進美國經濟持續增長,強化了美國的經濟地位和對世界金融的影響。2002年美國經濟的波動發展需要靈活的強勢美元政策。在美國需要大量外資流入彌補經常收支缺口時就強調強勢美元,當需要擴大出口促進增長時就讓美元弱化。歐洲和日本也需要極力維持強勢美元,促進自身經濟復蘇和調整。因此,目前顯現不多時的“一弱兩強(美元弱、歐元和日元強)”與過去的“一強兩弱(美元強、歐元和日元弱)”,同樣給美國經濟以扶持,形成有利于美國經濟發展的局面。 發達國家的利率杠桿作用逐漸弱化,但調節作用依然存在,利率空間的減小迫使各國愈加謹慎抉擇利率水平。2002年11月6日,美聯儲再度大幅度下調50個利率基點,創下美國41年來聯邦基金利率的最低水平,12月10日最后一次年度例會則維持利率穩定。美國貨幣政策已經徹底轉向支持經濟增長,布什政府已經開始并將繼續出臺一系列經濟政策,刺激和推進經濟穩定和增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歐洲中央銀行12月7日也公布降息50個基本點;而日本銀行在已經是零利率基礎上,加大貨幣資金供應,甚至購買問題銀行的股票,以圖救助僵化的金融業。 2002年財政赤字問題再度凸起,發達國家紛紛出臺綜合對策。預計2002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將達到1576.7億美元,是1997年來首次出現赤字。在共和黨中期選舉全面獲勝之后,布什已經開始策劃新的刺激經濟方案,以扭轉財政的不利局面。歐元區也面臨財政赤字上升的風險,進而使得歐元達標面臨考驗。德國作為歐元區最重要而具有影響的經濟體,2002年財政赤字指標將達到3.8%,悲觀的預期為經濟將會零增長,迫使德國推遲了2003年總額為69億歐元的減稅計劃,以資助德國東部的水災重建。歐盟已經決定從歐盟預算基金中撥款50~60億歐元,以幫助德國應對難題。因財政問題受到警告的法國已經明確表示,明年將很難達到歐盟所要求的預算平衡目標。伴隨石油價格的上漲壓力,歐元區各國財政預算面臨新的困境。日本財政赤字已占到GDP的140%,為發達國家最高,是其經濟結構長期失衡以來積累起來的難題,并與銀行不良貸款交織纏繞。而發展中國家也有財政赤字上升壓力,但他們經歷了90年代多次金融危機后,經濟結構調整得到重視,抑制財政赤字仰賴改革,狀況略顯溫和。 石油價格撲朔迷離 國際形勢風云變幻,阿富汗戰爭結束以后,美國政府并沒有停止其軍事行動,而將下一個打擊目標鎖定為薩達姆政權。國際市場反應最快以及波動最大的就是國際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9月24日11月份原油期貨再度上漲到每桶31.39美元,為2001年2月來的最高記錄;至此,與年初相比,國際石油價格上漲了40%多。伊拉克政府近來表示同意接受聯合國的武器核查,因而使美國的軍事行動有可能推遲,但是國際原油價格仍然在每桶28美元之上。 國際石油價格并非必然走高不能控制,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市場報告預測,2002年世界日均石油需求量為7640萬桶,而目前全球的原油日產量大約為7800萬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世界的石油開采量能夠基本滿足各國石油需求。加之美國逐漸增加能源儲備,已經達到5.92億桶,為25年來最高水平;OPEC也表示需求增加時會增加產量,以穩定石油價格;非洲等地新發掘石油也會緩解油價的壓力。因此,并不存在嚴重的石油供需硬缺口,石油價格能否穩定,主要取決于國際局勢的安定與否、國際社會協商與合作的程度。 國際油價2002年較大的變化,對經濟實際影響有限,但對市場心理有較大的干擾,各國的應對措施也各不相同。首先,對于石油進口大國日本而言將加大其通貨膨脹的壓力。歐洲國家普遍缺乏石油資源,因此石油是最重要的進口項目和對外貿易中最大的逆差項目。雖然美國同樣也面臨石油價格上漲所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但是美國的決策應對較為簡單,而歐元區政策的把握則涉及到12個國家的經濟利益,協調難度較大。另外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就是歐美之間的能源稅差異非常之大。歐洲各種能源稅占到汽油價格的70%以上,導致歐洲國家的汽油價格起點大約是美國汽油價格的三倍。亞洲所受石油價格上漲影響打擊不亞于歐洲。過去10年亞洲(特指亞洲東部國家,西亞產油國除外)的石油需求增幅約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油價居高不下,對亞洲國家的財政收支、物價水平、國際收支、償還外債能力等將形成很大的壓力,從而有可能抑制亞洲剛剛出現的經濟復蘇。 公司收益水平下降 世界經濟增長的基礎在于公司與企業效益的支持。全球經濟進入低增長之后,許多公司輝煌不再,財富嚴重縮水,跨國公司收益與前景受到嚴重威脅,不利環境中的增長成為CEO的熱門話題。這不僅引起全球股市的較大動蕩,而且對企業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具有較大連帶影響。2002年第一季度組成道瓊斯公司全球市場指數的1146家美國企業自1992年以來首次出現集體虧損,虧損額為32億美元。據最新統計,第三季度美國企業破產申請已經達到401306家,比上一季度增長12%,創歷史記錄。美國評估風險機構——韋斯評級公司對6400家美國上市公司分析之后,認為17%即1100家對投資者、供應商或債權人構成風險。美國商務部公布2001年企業稅后利潤下降至4825億美元,為20年來首次回落,利潤總額降至1998年來最低。 2002年日本股市跌至1984年來的最低水平,企業效益低下對債權銀行構成致命的威脅。德國企業破產數量也達到了統一以來的最高水平,2001年共有32278家企業失去支付能力,2002年繼續呈增長上升態勢。 2002年阿根廷乃至整個拉美經濟嚴重下滑,連續出現金融動蕩。拉美金融市場的大動蕩系由區內、區外雙重壓力促成。從區內看,主要是阿根廷自身經濟實力不足,信心弱化,結構性問題依然明顯。從區外看,拉美經濟隨美國經濟的惡化而惡化,美國股價與匯率呈雙雙下跌趨勢,加大對拉美投資的沖擊。附帶苛刻條件的國際援助不僅沒有起到支持經濟的作用,反而進一步加劇阿根廷的恐慌與混亂。如若世界經濟環境與金融形勢進一步惡化,阿根廷甚至拉美將難以應對,導致債務難以償還,從而爆發債務危機。一旦投資者喪失信心,撤出資本,嚴重依存外資的體制崩潰一觸即發,金融危機在所難免。摒棄對外資外援的過度依賴,尋求擴大內需的內生增長機制,已成為拉美國家的當務之急。 通貨緊縮難以緩解 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通貨緊縮現象,成為全球經濟景氣復蘇的重要牽制。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普遍出現需求衰退、產品積壓、企業盈利下降和失業率明顯上升的現象,需求萎縮直接導致工業產品價格和市場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跌。日本連續10年之久的經濟下滑,使消費品價格難以上升,而政府不是采取行動去促進經濟的發展,反而于去年推出增稅政策,進一步抑制了消費。2002年通貨緊縮的風險明顯高于其它年份,美國和西歐的消費物價只維持在1.5%~2.5%的增長水平。 在經濟全球化的現實環境與條件下,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產品和服務的激烈競爭、先進技術的普遍應用、投資的跨國流動,降低了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是通貨緊縮的重要誘因。發展中國家生產力迅速上升,一些國家中供應大大超過需求。通貨緊縮的加重和經濟全球化所導致的較大利益差異,使國際經濟金融關系中不公平現象愈加突出。貧富差異的進一步擴大,對于全球化經濟規則、貿易秩序和金融監管的完善與健全,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展望2003年 全球經濟繼續在調整與波動中復蘇,區域經濟金融合作將有長足發展2003年全球經濟將繼續處于調整與波動之中。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7%,其中發達國家總體增長2.5%,美國為2.6%,歐元區為2.3%,日本可能增長1.1%。發展中國家為5.2%,其中亞洲新興經濟體為4.9%,亞洲整體(除日本)為6.1%,拉美為3.0%,中東歐為3.8%,非洲為4.2%。另據世界銀行預測,2003年全球GDP增長率將為2.5%,2003年高收入國家的增長率預計為2.1%左右,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增長率可達3.9%,東亞地區可達6.1%,南亞地區達5.4%,而其他地區的增長率預計都低于4%,拉丁美洲地區只有1.8%。中期看,深化經濟結構調整,發展高科技和信息產業將是各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通過結構調整融入全球化的進程,并力爭取得一席之地,將成為各國經濟金融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戰略。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將會加大國際金融發展的風險預期,隨著世界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所積累問題的不斷暴露,有可能在一些地區出現金融動蕩與危機。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已出現以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明顯動向,全球化既靠跨國公司推動,也靠地區的發展作支撐,否則就是半球化或北半球化,或是中心地區化。這必然是一種失衡的全球化,是不能長以為繼的。全球化不能僅僅是發達地區和發達國家經濟金融的融合,而必須將發展中國家納入進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應結合自身國情和周邊地區的實際,推動該地區的經貿、金融聯合,這也許是應對全球化,獲得發展的有效途徑。 美國經濟復蘇尚可持續,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美國經濟利用了全世界凈儲蓄額中近70%的資金,其興衰對世界經濟金融具有重要影響。美元資產若繼續縮水,最終將可能導致全球交易、結算和儲備體制的大調整。明年美國經濟復蘇繼續受制于戰爭因素,經濟信心需進一步恢復,美國2002年推出的利率調整和政府減稅對策,將會在下半年發揮作用,促進經濟復蘇。但也可能會繼續復制2002年的拉鋸式增長,在波動中逐步走向復蘇。關于美元政策取向,在美歐日三個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不同步的前景下,美元貶值雖然有利于經濟恢復和結構性調整,但不利于維持經濟信心。強勢美元也不利于美國經濟調整,中性貨幣匯率政策將有利于美元穩定,對美國和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都是較好的政策消息。 國際貨幣格局加速轉換,國際投機推波助瀾隨著美歐日三種主導貨幣匯率的變化,尤其是歐元的加快上升,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將面臨挑戰,國際資本將加速流向歐元區。而目前美元貶值趨勢對與美元相掛鉤的機制會有較大沖擊,美元與歐元雙匯率機制有可能成為一些國家新的選擇,也給國際投機提供新的空間,進而加大國際外匯市場的動蕩與調整。從中長期看,美歐貨幣地位將會漸趨均衡,對全球金融均衡與風險規避十分有益。國際經濟乃至政治局勢的變化,國際金融結構性調整的深入,以及恐慌心理的加重,都為國際投機資本提供了獲利空間。匯市、股市、金市、油市以及債市的不協調發展提供了實際的套利機會。因此,防范國際投機誘發新的金融風險或危機,將成為各國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國際金融市場跌宕起伏,利率轉向面臨時機抉擇預計明年主要貨幣匯率將繼續波動。其中美元兌日元匯率將可能頻繁盤整,但總體將表現為日元貶值,匯率水平將進一步跌至1美元兌130~140日元。美元兌歐元匯率則基本穩定在0.92~1.10∶1上下,但如果國際環境以及相關產品價格波動加大,歐元匯率將可能進一步下跌。美元仍將保持強勢,但也有可能出現短期下調。2003年的股市值得關注,尤其是日本股市,日本政府的股市保護措施將有利于支持股價上漲。美國股市則將繼續保持相對穩定,樂觀的經濟復蘇預期將有利于企業發展。歐洲主要指數將逐步下跌,但也有呈現漲跌互見的波動趨勢的可能。拉美和亞洲股市上漲的不均衡將明顯而突出,兩個市場都蘊涵一定的風險。全球利率水平的差異與變動不同步將是未來匯率水平波動和投資組合調整的關鍵因素。2003年金價避險作用繼續上升,受局部戰爭因素影響,價格水平將會連續沖刺340~360美元/盎司。明年黃金基本價位為300美元/盎司,多數時候在310~320美元/盎司上下波動調整。 預計2003年,國際金融市場關注與爭論的焦點依然是美國經濟走勢,以及其對匯率、股價以及相關產品價格產生的心理與實際的影響;而另一焦點將是阿根廷危機繼續惡化的可能,其潛在的社會不穩定性將加大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