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艷 王彥軍/文
中俄經貿合作的主體急需由分散的、層次低的和單純中介公司向有實力、信譽的大公司、生產廠家與科研單位轉變,組建跨國公司。
中俄邊貿由來已久,1958年中蘇兩國外貿部就兩國邊貿達成協議并換文確認。此后,
兩國邊境地區的易貨貿易很快就發展起來。但兩國邊貿并非一帆風順。
曲折中前行
50年代迅速發展(1957年至1966年間僅黑龍江省對蘇聯邊貿額即達14599萬元人民幣),60年代相繼中斷,70年代基本停滯。進入80年代后,中國全面實行對外開放,中蘇兩國關系逐漸改善并走向正常化。
前蘇聯解體后,邊境貿易成為中國與俄羅斯貿易的主要形式。繼1991年下發《關于積極發展邊境貿易和經濟合作促進邊疆繁榮穩定的意見》后,國務院又于1992年下發了《關于進一步開放黑河、綏汾河、琿春、滿洲里四個邊境城市的通知》。此時,黑龍江省對俄羅斯已先后開放了17個口岸。
邊境貿易的迅速發展,使中國企業得以大量減少輕紡產品的庫存,換回了國內市場緊缺的生產資料,盤活了資金。但由于管理松弛,大批水貨進入了俄羅斯市場,最終砸了中國產品的牌子,導致中國商品一度無人問津。
另一方面,俄羅斯政府認為易貨貿易致使其外匯收入減少,從1992年上半年起限制易貨貿易,將易貨貿易的出口稅調高到30%;1993年初又調高20%,并在遠東地區大批驅趕來做買賣的中國人。1994年后中俄的邊境貿易陷入大蕭條。
兩大軟肋制約發展
按理說,俄羅斯經濟與中國經濟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俄羅斯資源豐富,我國人口眾多;俄羅斯重工業基礎雄厚,我國輕紡工業發達;俄羅斯軍事技術先進,我國家電技術具有優勢等等。但為何兩國貿易發展緩慢呢?
俄羅斯經濟長期危機、市場無序和政策多變,是中俄雙方貿易發展緩慢和起伏的重要原因。例如1998年金融危機造成雙方貿易額大幅度下降。隨著俄羅斯市場秩序的加強和經濟的復蘇,中俄貿易將會有比較穩定的增長。
而貿易結構單一、基本以初級產品為主的模式,是雙方貿易發展的又一主要障礙。在中俄兩國現存的對應開放體系中,受開發時間短、政策優惠度低、開發條件差等因素制約,沿邊開放仍處于載體不活、形式單一的低層次水平,經貿關系主要體現為商品貿易關系,經濟技術合作少,直接對應投資少,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相對遲緩。
要使中俄貿易出現突破性進展,必須提高進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簽訂大型合作項目。如果說葉利欽時期中俄貿易是以初級產品為主、非規范進行的話,那么普京時期將轉向以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和大型合作項目為主、規范地進行貿易。加強政府首腦定期會晤機制的作用,有利于這種轉變的實現。
提高合作層次的手段
針對中俄經貿關系中的諸多問題,制定一個發展經貿關系的長期戰略方針對中俄兩國就顯得格外重要。而該方針的制定應包括以下思想:(1)要把發展雙邊經貿關系放到鞏固與發展國家關系的高度去考慮。(2)克服經貿關系中的短期行為,要立足于長遠。(3)在看到目前困難的同時,應更充分認識兩國市場的巨大潛力。(4)在不影響兩國重大經濟利益的前提下,雙方在經貿關系中可以考慮實行適度的優惠與傾斜政策。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必須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貿易方式盡快由易貨向現匯轉變;經貿合作關系由商品貿易為主逐步向商品貿易與投資并重方向轉變;進出口的商品應逐步從初級產品為主的結構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高檔商品結構轉變;經貿合作的主體由分散的、層次低的和單純中介公司向有實力、信譽的大公司、生產廠家與科研單位轉變,組建集團公司。
而完善銀行結算機制、仲裁機制和發展出口信用保險,也已成為促進中國對俄貿易極為迫切的問題。這三個問題不解決,中俄貿易很難邁開大的步伐。
隨著中俄貿易中現匯貿易的不斷擴大,在此情況下,銀行結算手段不足,結算渠道中不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為了完善結算機制,發揮銀行的作用,根據當前的情況,中國應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應鞏固與進一步發展目前中俄兩國已有的銀行關系。考慮到俄銀行業當前動蕩不穩定的形勢,中國應選擇某些信譽好、實力雄厚、有可靠政治、經濟背景的大銀行,建立與擴展銀行業務關系。
與此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鼓勵中國銀行到俄羅斯開設分支機構,可以先考慮去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這有利于促進中俄在該地區現匯貿易的發展。應該指出,1996年12月李鵬委員長訪俄時簽署的《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合作協議》,將在完善兩國結算機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俄羅斯尚屬于投資高風險地區,貿易方式、結算方式等均不規范。中國公司向俄方公司出口,往往要求貨到付款或售后付款。從俄方進口,俄公司又往往要求100%的預付款。這種情況,使中國外貿公司與俄方公司在貿易過程中,會有很大的風險。鑒于上述情況,中國應作出努力,加快發展對俄出口信用保險事業。
其實,中國的商人、企業進軍俄羅斯為時已久,但迄今為止,俄羅斯市場上的多數中國貨卻只能享受路邊攤的待遇,這與西歐、日本甚至韓國許多商品洋洋得意于俄羅斯高級精品柜中的優厚禮遇相比,可謂相形見絀。
過分依賴低價商品占領俄市場的銷售前景已經不容樂觀;占據中俄貿易大半壁江山的“倒爺經濟”依舊隱憂重重;中國企業至今在俄無法實現從商品輸出到技術輸出乃至資本輸出的提升更是讓人遺憾。
為什么中俄貿易至今仍然是“倒爺貿易”的天下;為什么作為民營企業中大哥級企業的“深圳華為”能夠與微軟成立聯合實驗室,能夠與中國移動通信共同承辦3GPP會議,卻無法在俄羅斯施展自己的好身手;為什么國內企業成功登陸俄羅斯市場的案例依舊寥寥無幾?
面對中俄經貿關系喜憂摻半的現狀,適時調整在俄戰略、提升兩國間的貿易水平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家、經濟學家、政府部門急于思考和著手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