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歆
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和土耳其三國日前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以南40公里的石油城桑加恰雷舉行儀式,為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石油管道工程開工奠基。土耳其總統(tǒng)塞澤爾說“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阿塞拜疆總統(tǒng)阿利耶夫稱其為“世紀工程”,格魯吉亞總統(tǒng)謝瓦爾德納澤認為,該工程是“十年前獨立以來的主要成就”。如果回顧一下管道工程“從夢想變成現(xiàn)實
”的艱難歷程,相信就不難理解三位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和喜悅心情了。
第二個海灣
修建里海-地中海石油管道的想法,是在冷戰(zhàn)后里海油氣資源重要性日益凸顯、以及美國同俄羅斯爭奪地區(qū)控制權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美國的一些戰(zhàn)略分析家和學者認為,隨著中東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里海必將成為第二個海灣,美國必須控制里海的油氣資源,才能控制歐亞大陸,保持惟一超級大國地位。
從1998年起,美國的戰(zhàn)略伙伴土耳其開始同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商談巴庫到杰伊漢的石油管道問題。1999年11月,土耳其、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三國總統(tǒng)正式簽署了巴庫-杰伊漢管道工程協(xié)議,時任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出席了簽字儀式。克林頓任命自己的能源顧問沃爾夫為負責黑海盆地、能源和能源開發(fā)的國務秘書,協(xié)調三國在油管工程中的合作。
政治性工程
這條繞開俄羅斯和伊朗的管道工程,戰(zhàn)略意圖十分明顯,自然引起有關國家的反對。在操作過程中,世界上許多著名跨國公司和石油大亨,經(jīng)過縝密的可行性研究和調查,對這一項目的商業(yè)價值持懷疑態(tài)度。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和土耳其三國在成本、價格和安全等方面也產生分歧。布什總統(tǒng)上臺后,對這一工程持冷淡態(tài)度,得克薩斯州的石油巨子們也都歷數(shù)這一工程的先天不足。因此管道工程計劃進展緩慢。
“9.11”事件改變了管道計劃的命運。布什政府認識到,要打擊恐怖主義,必須充分發(fā)揮土耳其的作用;要發(fā)揮土耳其的作用,就必須支持土耳其在高加索和中亞的地位,包括管道計劃。2002年4月30日,土、阿、格三國總統(tǒng)在土耳其黑海城市特拉布宗舉行會晤,達成一項安全協(xié)議,確保管道工程進行。5月初,美國向格魯吉亞派遣軍事顧問,對格魯吉亞士兵進行“反恐”訓練,促使格魯吉亞當局做出對管道工程安全的承諾。同時美國又出面對英國石油公司等施加壓力,終于在2002年8月1日在倫敦成立了“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石油管道公司”,由英國石油公司牽頭,實施管道工程計劃。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這條管道是迄今修建的“最具有政治意義的石油管道”。兩年前還被工業(yè)家們認為是沉重負擔的油管計劃,之所以能付諸實施,完全是“因為得到美國政府的強有力的支持”。美國能源部長亞伯拉罕在奠基儀式上宣讀了布什總統(tǒng)的賀信。他說,這一工程打開了美國向這一重要地區(qū)投資的大門,是對國際能源安全的貢獻。
前途變數(shù)不少
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石油管道全長1760公里,計劃在2004年建成,2005年開始輸油,年輸油能力為5000萬至6000萬噸(1噸約合7.35桶),工程耗資29億美元。這項浩大工程已經(jīng)正式上馬,但能否一路順風,最終成功,似乎仍有不少變數(shù)。
首先,既然是一項政治性工程,就不可能不受政治風險的影響和制約。高加索地區(qū)矛盾重重,格魯吉亞同俄羅斯在車臣問題上關系緊張,亞美尼亞同阿塞拜疆存在納卡問題等等。另外,如果美國對伊拉克動武,推翻了薩達姆政府,控制了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國家,屆時是否仍熱心于支持里海-地中海管道計劃,也將是個未知數(shù)。
其次,資金仍是困擾各方的尖銳問題。按規(guī)定,29億美元投資中的30%由公司的9個股東分攤,其余70%將向國際金融機構借貸,是否能夠最終落實,也不保險。
最后,油源問題仍無法保證。專家們普遍認為,僅靠英國石油公司聯(lián)營的阿塞拜疆齊拉格-居內什里油田,無法使油管“吃飽”。塞澤爾總統(tǒng)說,哈薩克斯坦的阿克塔烏油田也將加入里海-地中海管道工程,但最終能否實現(xiàn)誰也沒有完全的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