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過去的歷史教訓和當前的政治現實,似乎都不足以阻止布什政府中的主戰派,而世界上大多數經濟體都在未雨綢繆,爭取在這一浩劫中把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周敦仁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尖銳指出,即使是二戰后,美國卷入了大量戰爭,其對經
濟的推動力,也都值得懷疑,當前情況下的“戰爭紅利”更是無稽之談
今日之世界,小而言之,美國經濟已經處在戰爭陰云的威脅之下。大而言之,世界經濟指望躲過地平線上升起的戰爭陰云。這場戰爭,就是美國總統布什信誓旦旦地進攻伊拉克、除掉薩達姆,使伊拉克政府改朝換代的戰爭。美國不斷調兵遣將、制造輿論、施加壓力,已成箭在弦上之勢。這支利箭射出去,就算射中了薩達姆,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恐怕也難免應聲而落。這就是引起美國國內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焦慮和反對的經濟原因。
燒錢的戰爭機器
打仗要花很多錢。1991年海灣戰爭花費大約是600億美元,五分之四是“盟國”贊助的。按今天美元計算應該是800億美元。現在白宮管預算的官員但尼爾斯說,這一仗需要1000億到2000億美元。財政部長說,2000億美元不過是一年GDP的2%,美國自己也出得起。這些話是說給美國老百姓聽的。花2000億美元吧,美國和世界就可以天下太平了。
如果真的要打,筆者看來,大約就是小打和大打兩種可能。所謂“小打”,就是用“科索沃戰爭”的空中打擊,狂轟爛炸、外科手術式地摧毀伊拉克的軍事和政府設施。然后,便定稱勝利。如果成功,戰爭來得快、去得快,這是美國人最能接受的如意算盤。所以,一次民意調查中,支持率達到56%。石油價格波動也就一兩個月,美國和世界經濟承受得起。“倒薩”成功,石油供應會更好,那些美國看不順眼的國家更不敢輕舉妄動。
美國到現在還沒有動手,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如意算盤并沒有一定的把握。如果伊拉克政權傷而不殘,如果美國支持和裝備的伊拉克反對派不爭氣,不能造成政權的更迭,伊拉克和同情伊拉克的勢力繼續抵抗,并且破壞周邊的石油設施,加上阿拉伯世界,甚至伊斯蘭世界因此掀起新的反美浪潮,四處出擊,美國政府就難以宣布勝利,欲罷不能。
這場戰爭便可能從“小打”發展成“大打”。美國地面部隊大肆介入,便有可能同敵人在城市和建筑群中打巷戰,高科技的武器威力便要打折扣,美國士兵傷亡難以控制。有人估計說,一旦美軍傷亡上千,尤其是陣亡人數較大,美國國內民眾的情緒和輿論則會迅速轉向。那些不主張打仗的越戰“老兵”,包括退役將領、國會議員和其他政要,現在被“不愛國”的大帽子壓得抬不起頭,到那時就會理直氣壯地起來質問,這場戰爭該不該打,民主黨中反戰的低調就會變成高調。在這樣的形式下,小布什政府似乎只有擴大戰爭規模的選擇,事情會越鬧越大,恐怖分子也可能趁機插手,戰爭的地域和進度就難以控制。不管結局如何,美國經濟將會因此而付出沉重的代價,在經濟全球化的局勢下,世界經濟也會受到嚴重的拖累。
戰爭影響石油市場
戰爭一打響,首先引起關注的就是石油。現在油價已經在每桶30美元的高位盤旋了。據研究,為使石油公司和產油國不至于吃虧,要持續生產和發展,油價不宜低于22美元一桶。同時,要使消費者,即各種公司和個人,不至于因油價過高而嚴重損害,油價又不宜超過每桶28美元。目前30美元一桶的價位再繼續下去會嚴重阻滯美國和世界主要經濟的復蘇。油價每桶上升1美元,美國消費者一年就會多支出120億美元,過去一年多來,美國油價已經攀升了45%。而每桶石油價格上升5美元,“將會使非能源和非金融公司的利潤每年下降2%,運輸行業更是如此”。國際能源署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稱,在未來的30年內,世界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仍然保持增加。該機構負責人說,“石油供應已經成為首要的經濟安全問題。”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將會消費新增石油供應的2/3。”
戰爭經濟難服人
再看今年的美國經濟。第一季度GDP增長5.1%,第二季度就迅速跌到1.1%左右。第三季度快結束了,情況令人沮喪。股市大幅下滑。9月19日一天跌了2.91%,損失高達2900億美元左右。從2000年早期的高峰,已跌去7.4萬億美元的市值。工業生產增長停滯,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新房建筑又出人意料地走低,失業情況依然嚴重。公司丑聞導致的誠信危機遠未消失。
與此同時,一些基本面依然向好。比如美聯儲基準利率仍在40年低位1.75%。通貨膨脹在2.5%以下。勞動生產率增幅在調低之后仍然有2%以上的年增率,相比之下,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平均只有1.4%。可這些積極的基本面因素并沒有產生明顯的積極作用,說明美國經濟尚未調整到位。尤其說明小布什政府經濟政策屈從于他的政治安全政策之下。從一定的意義上說,今天的美國經濟就是處在“推一推,拉一拉”的狀態。拉一拉,那些謹慎樂觀的估計就會逐步實現,推一推經濟則下滑。“倒薩”的攻伊戰爭就在“推一推”的范疇內。
美國的主戰派指出,克林頓政府在經濟上得益于冷戰結束產生的“和平紅利”,鼓吹現在小布什政府也會得益于“戰爭紅利”。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尖銳指出,即使是二戰后,美國卷入了大量戰爭,其對經濟的推動力,也都值得懷疑,當前情況下的“戰爭紅利”更是無稽之談。在當今的情況下,戰爭也會對經濟產生某種刺激作用,但那是短期的和有限的。在今天的美國,戰爭機器開動起來,會惡化財政預算赤字。全球戰爭經費不一定流向美國公司,而會流到外國去,增加貿易赤字。而股市最怕戰爭風險的不確定因素。有人說目前股指大跌已開始包含“戰爭風險溢價”,打起來這個溢價肯定會進一步放大。消費者本來就是美國經濟的惟一主要支撐,打起仗更會捂緊自己的口袋,油價飚升,成百上千億美元流到大石油公司和產油國那里去,廣大美國公司更難實現資本投資。所以,“戰爭紅利”的說法實難令人信服。
最近《紐約時報》一篇文章稱,其實美國政界、金融界和大公司的首腦,雖然不便于公開、大聲地反對主戰派。但實際上也都有以下共識,即攻打伊拉克的戰爭在四個方面對美國經濟有負面的影響:(1)石油價格飛升;(2)股市進一步下跌;(3)消費者信心受打擊;(4)美國聯邦政府赤字惡化。
但是,美國過去的歷史教訓和當前的政治現實,似乎都不足以阻止小布什政府中的主戰派,而世界上大多數的經濟體都在未雨綢繆,爭取在這一浩劫中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作者為復旦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