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魯塞爾電記者田帆據歐盟統計局6日發表的最新數據,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3%,比第一季度0.4%的增長水平還低。雖然歐盟委員會發言人托馬斯仍堅持認為,歐元區能夠達到1.4%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但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歐元區今年經濟增長緩慢幾成定局。
歐元區12國經濟增長乏力的原因,在于沒有帶動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投資本是推
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可歐元區的投資已連續6個季度減少,第二季度的降幅更是達到了0.8%。相比而言,出口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今年以來,歐盟的對外貿易比較活躍,出口增長較快。今年前兩個季度,歐元區的出口分別增長了0.8%和1.9%。但是,美國、日本等歐盟主要貿易伙伴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又給歐元區的出口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更令歐盟官員和經濟學家失望的,是消費的疲軟。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的消費支出增加了0.4%,雖然比第一季度0.2%的負增長要強了許多,但仍不足以推動經濟快速增長。歐委會發言人托馬斯抱怨說:“人們本來期待內需會強勁回升,并帶動下半年的經濟增長,但這種期待尚未變成現實。”其實,考慮到今年歐元區的失業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消費者不愿或者說不敢擴大支出,也就不難理解了。
對歐元區經濟來說,還有一個潛在的威脅,即石油價格上漲。由于美國一再宣稱要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中東局勢已日趨緊張,國際石油價格也明顯走高。要知道,歐盟所用石油的70%以上依靠進口,石油價格上漲必將增加歐元區國家的生產成本,并加大通貨膨脹壓力。
而面對這種經濟窘境,歐元區國家卻有束手無策之感。首先,降低利率的空間已經不大。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近幾個月有回升之勢,并于8月份再次突破歐洲中央銀行確定的2%的上限,因此歐洲央行在降低利率時不得不格外小心。此外,由于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今年的財政赤字預計都將接近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因而這幾個國家的政府也無法通過大規模減稅或增加政府開支的方法來刺激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擺脫經濟增長緩慢的不利局面,就成了一道難題。本周末,歐盟15國的財政部長將聚會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相信在這次會議上,這道難題的破解之道,將是各國財政部長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