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章:“9·11”世紀影響
特約撰稿汪韌
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
就在9月10日晚,我還代表花旗集團在世貿大樓頂層著名的世界之窗餐廳(WindowsOnTheWorld)宴請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代表團。當晚,客人們一邊享用著美式牛排,一邊俯瞰著紐約市璀璨的夜色和更遠處高高矗立的自由女神像,流連忘返。用完晚餐回到世貿大樓一層后我習慣性的看了看表:23點20分。(事實上,我們成為了最后幾個在該餐廳用晚餐的客人之一。第二天,隨著世貿中心的倒掉該餐廳被完全摧毀。在那里用早餐的客人幾乎無一幸免于難。死難者名單上包括多名該餐廳的廚師及服務人員。)
華爾街的第一筆業務
9月12日清晨,電話鈴聲響起。
電話的那一端傳來了我公司固定收益部執行董事蘇尼·哈弗德的聲音:“韌,我們決定今天按時完成通用汽車公司六十億美元全球債券的承銷業務。你們投資銀行部有沒有問題?”
我有些出乎意外:“沒有問題,但我們需要其他有關各方的協作。”
“我們今天正常工作!边@是莉迪亞·范的聲音。她是著名律師事務所Davis,Polk&Wardwell的律師,也是我們這次承銷的法律顧問。Davis,Polk&Wardwell律師事務所地處曼哈頓中城,未受這次事件波及。
“好的,我們會全力以赴!蔽掖鸬。幾個小時之內,通過電話聯絡,我們找到了公司固定收益部的其他工作人員,他們在曼哈頓中城花旗集團辦公樓內臨時辦公。(在倒塌的七號世貿大樓內有所羅門美邦公司后勤部門的近二十層辦公室,所幸撤離及時,沒有人員傷亡。所羅門美邦公司位于格林威治街388號的總部毫發未損,但被臨時挪用作救災中心。)
稍后,我們又與通用汽車債券的存管行———存管信托公司,取得了聯系。惟一未能在當天恢復運作的是這次債券承銷的托管銀行———紐約銀行。紐約銀行總部毗鄰不幸倒塌的七號世貿大樓,損失慘重。所幸的是紐約銀行的倫敦分行還在正常運作。幾經周折,我們終于與其倫敦分行取得了聯系。
下午三時,六十億美元資金成功的由承銷券商轉入發行企業———通用汽車賬下。承銷業務成功完成。參與承銷各方額手稱慶。這應當是世貿大樓慘案后,華爾街完成的第一筆承銷業務。我們以行動證明,恐怖主義分子未能切斷世界金融中心的動脈。次日(9月13日),債券市場重新開放。9月17日,關閉了四個交易日的紐約股票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全面恢復運作。這次股市交易中斷為一戰后最長的一次。
世貿中心已化為一片瓦礫。毋庸置疑,這是對紐約市的一次重大打擊。然而,恐怖分子所精心策劃的襲擊并未撼動紐約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根基”。金融中心賴以存在的基礎不是現代化的辦公樓和辦公設備,不是便利的地理位置,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不是通訊設施和信息系統,雖然所有這些都的的確確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存在的基礎,是明確的交易規則,完善的法律體系,透明的管理制度等“軟設施”?植婪肿涌梢源輾в行蔚挠布O備,但不能摧毀這些無形的,通過幾百年發展逐步建立完善起來的法律法規體系。
面對劫難
無可非議,“9·11”事件對美國經濟的打擊是沉重的:死難者過三千人,經濟損失以百億(美元)計。然而,我們同時也要看到,“9·11”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有限而短暫的。美國經濟在重創后顯示了極強的自愈能力。
但不巧的是,2001年底,安然事件浮出水面。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安然事件在經濟上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會令剛剛過去的“9·11”事件相形見絀。
安然公司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內從一個傳統的電力企業轉型為一個以電力和電信交易為主的金融類公司,成為“新經濟”的代表,投資者的寵兒,美國第六大企業(按股票市值計算)。筆者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同窗畢業后不少都任職于該公司。安然丑聞是戲劇性的:CEO在丑聞數月前抽身而退,當時無人知道安然已陷于重重危機之中;隨后安然宣布將無力償還債務,并查出虛報利潤;公司最終宣布破產保護,解雇幾乎全部雇員,管理層被起訴;副董事長飲彈自盡;百年老店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受牽連以至破產。如果說“9·11”僅使美國經濟受了一些皮肉傷的話,安然事件對美國的打擊則深及內臟!巴鈧庄,內傷難愈”,安然事件的的確確動搖了美國經濟賴以發展的“根基”。
已經過去八個月了,美國經濟至今仍未走出安然事件的陰影。美國人對他們始終引以為豪的經濟“軟設施”產生了懷疑。他們在問:我們經濟系統的透明度是不是還不夠高?我們的審計制度是不是存在著嚴重的缺陷?華爾街的分析師為什么沒有對投資者敲響警鐘?我們是不是賦予了公司管理者過多的權力?
董事會為什么沒有能為股東服務,對管理者進行監督?股票和期權是否是激勵管理者的最佳工具?華爾街上,投資者風聲鶴唳,各種或真或假的假賬丑聞泛濫,常常導致恐慌性拋售,連IBM、通用電氣等著名企業也不能幸免。投資者的恐慌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金融市場是根據信息進行交易的,如果連公司基本的財務數據都不可信的話,金融市場從何行使最優配置資本的職能呢?
安然事件被證實只是冰山一角。
隨后接連爆發的Lyco丑聞、世通倒閉案使市場信心接連受挫。據統計,到2002年7月底,美國失業率已達5.9%。許多接近退休年齡的員工所持有的公司股票隨著公司的倒閉成為一堆廢紙,生活拮據。
不過,我們看到美國在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再一次體現了其“內功”的深厚,強大的免疫系統開始發揮治療內傷的作用。政府對問題的辯論、處理公開透明。國會對有關問題的討論和傳訊隨時轉播。許多公司負責人受到查處,被定罪或已進入司法程序。各大會計公司已迫于壓力剝離咨詢業務。
近日,證監會著手對股票分析師和投資銀行在丑聞中的作用進行調查。公司董事會的新管理辦法也正在出臺。投資者信心開始恢復。
啟示錄
從美國經濟這幾年的盛衰變遷之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呢?我想,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一個體系是完美的。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發達如美國的市場,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嚴重問題。搞市場經濟需苦練“內功”,建立健全市場經濟賴以存在的“軟設施”。同時,我們需要具備開放、靈活的政治及法律體系,以及時、迅速地應對新出現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它們畢竟有發達國家的經驗可循。
正如我們兩年前在《探求智慧之旅》一書中所指出的,周期性衰退和金融崩潰是市場經濟的伴生物,無從避免,關鍵是要建立起應對這些問題的機制,練好“內功”,盡量減少衰退并快速從衰退中復蘇。經濟衰退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國最近的這一個經濟周期為我們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
記得三年前,我和另外兩位作者為撰寫《探求智慧之旅》一書而采訪經濟學界泰斗薩繆爾森時,薩翁談到“美國的經濟蜜月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證券市場微觀有效、宏觀低效的狀況仍未有改觀!碑敃r是1999年4月,美國經濟和高科技產業正處于巔峰狀態。互聯網、電訊等虧損行業高舉“新經濟”的旗號,成為投資者競相追捧的對象。媒體不誤商機,跟風炒作,《道瓊斯三萬六千點》等著作紛紛出籠,為新經濟推波助瀾,制造股市神話。雖然美國嚴肅的經濟學家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十分清醒的頭腦,紛紛指出經濟的發展必將遵循基本的經濟規律,但是人們無法超越自身的弱點。
在巨額經濟利益的誘惑下,每個人都相信自己能在股災來臨之前全身而退,誰會去理會經濟學家的苦口良言呢?終于在2000年下半年,投資者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如同《皇帝的新衣》里的民眾聽到了天真孩童的第一叫喊,無數投資者聞風而動,拋售“新經濟”類股票。在科技和電訊類股票中,市值貶去近九成的為數不少。許多公司甚至由于無力支付債券利息而宣布破產保護。昔日的證券市場寵兒頓時淪為棄兒。這對許多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來支撐其“燒錢”游戲的企業無疑是致命的。
隨著這些公司的破產,眾多電訊設備生產廠商和軟件制造商發現這些昔日的客戶已不復存在,留下高額壞賬。同時,傳統行業公司也發現原計劃的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投資不再被投資者看好,在短期內也難以取得經濟效益,從而大幅減少支出。銀行業也未能逃脫牽連,商業貸款無法收回,新股發行一落千丈,公司購并減少,致使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資產質量及利潤持續下降。禍不單行,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造成電力及航空業巨額虧損,公司生產成本不斷上揚。企業迫于壓力,紛紛宣布裁員,這又給美國經濟的最后一道防線———消費者信心造成了巨大威脅。這一切,直接導致了美國經濟的衰退,也是“9·11”事件和安然事件發生的經濟大背景。
第二篇章:不要和文明與進步對賭
特約撰稿鐘偉
在2001年9月11日,震驚全球的悲劇讓人悲哀,無論以何種宗教、道德或利益為名義或借口,無論我們是何種族生活在地球的哪個角落,人類始終不能挑戰這樣的底線,即對生命和人類文明的尊重,否則我們自身將生活在永無寧日的恐懼中。
“類‘9·11’”事件:華爾街丑聞
不幸的是,在“9·11”周年之際,美國陷入到華爾街丑聞之中,華爾街丑聞可以說是和“9·11”密切相關,但更為深重的一場災難。
為什么說華爾街丑聞和“9·11”是相關的?“9·11”使得美國經濟中存在的泡沫被以“矯枉過正”的方式徹底暴露出來,當初“9·11”轉移了人們所看到的美國經濟必須經歷中期調整的原因,而現在人們清楚了:信心危機不僅僅是“9·11”悲劇帶來的外部事件,也是美國經濟自身所必須承受的內部必然。新經濟超長經濟周期的十年,帶來的種種虛夸因素,已經不是太多的“比特和字節”泡沫問題,如果說美國的新經濟和傳統經濟帶來的泡沫有什么不同的話,那么只是在以往傳統的經濟周期中,生產能力過剩的表現形式是過多的磚頭、鋼筋和水泥”,而現在則是過多的比特、光纜和網絡企業,并且這種過剩和虛夸還深深地滲透到其他傳統行業中。理論上景氣要復蘇,其必要前提是要將過剩的投資消化掉,這一過程通常是痛苦而漫長的。而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似乎不是建筑在現實的巖石上,而是在未來的沙灘上,大企業不得不宣誓自己的財務狀況是真實的,政府不得不出臺更為嚴厲的企業改革方案,以加速美國企業盈利泡沫的完全釋放并挽救公眾信心。
目前,華爾街正陷入十年來最糟糕的熊市之中,三大指數甚至不能維持在“9·11”恐怖襲擊創下的深淵之上,但“9·11”之后,美國民眾還能指望政府向恐怖主義開戰以挽回脆弱的信心;但這次,又有誰敢奢望政府對層出不窮地卷入財務丑聞中的著名企業門開戰會速戰速決呢?華爾街丑聞幾乎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泥潭了。巴菲特曾經批評美國企業的CEO們說:“當潮水退下去的時候,你很快就會看到誰沒有穿游泳衣。”“9·11”悲劇也許分散了人們對那些不穿游泳衣的CEO們的注意力,但“9·11”過去后,潮水還是會退下,華爾街的災難就降臨了。
為什么說一些人對“9·11”和華爾街丑聞的反應有些類似?
第一,當初“9·11”出現之后,一些人并沒有看到這是一種反文明的悲劇,而有一種全球霸權遭受報應的感覺;華爾街丑聞出來后,也同樣有一些人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嚴重缺陷和上市公司普遍的弄虛作假覺得釋然,這種感覺應該說都是有些荒唐的。無論是“9·11”還是華爾街丑聞,我們本就不處在隔岸觀火的地位,美國經濟的灰暗,同樣會影響到全球和中國經濟。
第二,“9·11”和事隔一周年后的華爾街丑聞,都是一場信心危機,“9·11”的爆發導致了美國公眾對安全的信心危機;而華爾街丑聞,則是遲早要爆發的公眾對企業的信心危機。華爾街危機,不是財務危機,而是會計和審計制度、投資銀行制度的危機,是普遍的企業誠信危機。
第三,“9·11”和華爾街丑聞使得公眾指望美國政府所能和所應發揮的作用更大,而全然沒有考慮到,市場失靈的地方,并不一定是政府監管就能不失靈的地方!9·11”之后,美國政府可以通過打擊恐怖活動來恢復公眾信心,但華爾街丑聞似乎并不能通過政府對喪失誠信宣戰就能挽回,對政府挽救華爾街和美國經濟的能力的過高期望,可能使美國需要一場對伊戰爭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經濟制度的涅磐
美國公眾對安全、對企業的信任都在遭受空前的考驗,美林證券的研究員說:“如果人們相信金融市場的話,那么美國經濟就已深深陷入了危機。因為當前的證券市場已經是5年來的低谷,而國債利率已經大幅度下降。”美國費城聯邦準備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是,8月企業景氣判斷指數為-3.1,7月為6.6。情況似乎仍然在惡化,但我認為,美國正在經歷一種經濟制度的涅。“9·11”已經使美國公眾對安全的信心經受了考驗,同樣有理由相信,在一周年之后,美國經濟、企業、資本市場和新經濟的活力也仍然經受得起另一場更深遠的誠信的考驗。
誠信之冕是美國最大的財富,是遠比華爾街財富更重要的財富。人們對“9·11”之后,紐約人所表現出的巨大勇氣、有條不紊的社會生活所表現出的巨大誠信十分驚嘆。同樣,華爾街丑聞也不像索羅斯所批評的那樣,是所謂“美國文化缺乏道德準則”,這也許暴露了新經濟所具有的特質,已經使得原來的監管體系顯得滯后和脆弱不堪,因此說美國的公司是“爛蘋果”顯然是有失偏頗的,大多數美國企業都已經宣誓,保證其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保證其并沒有被卷入濫用權力和詐騙,公眾對企業的不信任感在經歷了過度恐慌后在回歸正常,F在美國出現問題的恰恰是政府監管和資本市場制度這個“筐子”,蘋果爛了,筐子的好壞是無足道的;而大部分蘋果仍是好的時候,美國公司和華爾街就存在亡羊補牢的機會。日裔美國學者福山在其《信任》一書中說:“信用是整個社會的最大資本,如果一家企業、一個國家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信用關系,也就沒有人之間的相互信任,社會資本也不可能形成,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都不可能提高!薄耙粋國家的福利及其他參與競爭的能力取決于一個普遍的文化特性,即社會本身的信任程度!倍袢A爾街的困境,說明美國已進入“全球化+互聯網”相適應的后喻時代,舊時代的制度框架已經出了些問題,而與這個時代相適應的制度框架卻還遲遲沒有出現,現有的種種制度需要嬗變乃至涅。
如何在“9·11”周年祭之際,留下一句思考性的話語?我想也許是:“不要與人類文明和進步對賭”。美國空前的霸權思維是值得警惕的,但這決不構成任何“9·11”之類恐怖事件的正當性的任何借口,恐怖分子和人類文明的對賭中已經輸得一敗涂地。美國華爾街丑聞暴露出的種種會計、審計、監管、企業和資本市場方面的種種缺陷也是值得警惕的,但這決不構成對美國新經濟的否定的佐料,新經濟仍然是后來者追隨的方向。在這一點上,歐洲和東亞沒有任何可以沾沾自喜的地方。那些以為資本主義的精髓,就是通過市場之手,化人類破壞性和有意的利己貪婪本性為某種建設性的無意利它巧合的觀點,已經有點問題。西方社會已經出現了所謂“自覺資本主義”的萌芽,即通過確立全新的財富準則,使得企業模式從對物質方面的貪婪轉向對人的普遍關注。自覺資本主義時代的企業模式以社會責任感為深刻前提,對道德行為堅定不移的承諾,對整個共同體發自內心的關心,對各式各樣差異的尊重,以及對平衡的、可持續的長期增長的需要,將成為共同遵守的原則。這些原則提供了一個框架,在這個框架里,所有的部分都豐富、增長和繁榮。美國人巴頓·碧吉斯說:希望美國經濟在“9·11”和華爾街丑聞之后,能有禍福相倚的轉機。如果真有自覺資本主義降臨,如果真能使得美國企業新生出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模式,那也是世界經濟之幸,可是做到這點是很難的。
第三篇章:世界經濟的琴弦
特約撰稿 張國慶 “9·11”地震殃及拉美
由于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對很多國家來說,是最重要的商品和勞務市場,美國國內需求的減少,勢必造成美國貿易伙伴對美出口減少,從而影響到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在這方面,拉美是最大的受害者。
“9·11”事件發生后,拉美金融市場就立即在恐慌中陷入劇烈震蕩。這一方面是拉美經濟對美國的依賴性所致,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美國出于自身考慮減少了對拉美的支持和援助。事實上,正是由于美國及其掌控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在阿根廷經濟危機中的不作為,才使得阿根廷經濟深陷泥潭。此后,巴西、烏拉圭等國也先后“跟進”,也正是由于此番美國采取了援助態度才“幸免于難”。這一切都說明了拉美經濟受美國經濟走勢的影響程度,同時也將導致三個可能的后果:一是反恐不僅影響美國經濟,也將繼續影響拉美經濟;二是拉美特別是南美國家將會努力加強地區經濟合作,擺脫美國的“陰影”控制;三是促使美國更加積極地推動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的整合工作,而FTAA的整合又有可能催化東盟10國與中國整合成亞洲自由貿易區(AFTA),一旦FTAA和AFTA相繼成立,東西兩大經濟體的抗衡將會深刻影響國際政治、經濟格局。
能源戰與軍火戰
雖然“9·11”事件發生后國際石油價格稍漲即落,但卻給美國敲響警鐘,堅定了美國擺脫對歐佩克特別是海灣石油的依賴,而且這也是繼續反恐戰爭特別是打擊伊拉克的前提。因此,“9·11”之后,美國借助打擊塔利班,入駐阿富汗,順理成章地把觸角伸向了中亞地區,美國的能源集團也興高采烈地試圖打通美國的油氣生命線。不僅如此,布什還通過與普京的歷史性擁抱,支持俄羅斯與歐佩克大打石油戰,從而漁翁得利。同時,還以加入世貿組織、投資等作為誘餌,力圖更充分地利用俄羅斯的油氣資源和其他能源。這一切,都有助于美國擺脫歐佩克及中東局勢對美國長達30年的戰略制約。
全面擴大的反恐戰爭還使得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軍費和安全開支上升,從而抵銷了冷戰結束后可能獲得的部分“和平紅利”。從長遠看,反恐所導致的國際形勢的變化很有可能加劇軍備競賽,不僅會排擠其他經濟活動,還會給一些國家的經濟帶來沉重打擊。
投資熱點悄悄轉移
“9·11”之后,中國內地的投資價值和安全價值迅速看漲,很多人都把中國視為恐怖時代的安全港灣,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更是使得中國的投資前景看好,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很多跨國公司都把研發部門和亞太總部轉移到了中國內地,而正在籌劃中的東盟、中國經濟圈和東北亞經濟圈的形成更將使得中國成為21世紀的投資熱點。
另一個可能的投資熱點是正在成熟的歐元區。隨著歐元的正式投入流通和不斷升值,投資者又發現了除中國之外的國際投資興奮點。經濟學家認為,歐盟經濟的前景不在于短期增速的快慢,而在于歐盟能否建設一個與美國相比更加安全而有效的有利于經濟持續增長的環境,如果歐洲在此問題上能夠取得成功,那么它就有可能在美國處于安全窘境時凸現出更大的經濟吸引力和影響力,并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取代美國在目前全球政經格局中的主導地位。
第四篇章:世紀勇氣
本報記者于東輝
“以前首先看到的總是世貿這兩個矗立云霄的大樓,現在看到的卻是瓦礫;但是,往遠處看,看遠處的車水馬龍,生命還在繼續,而且生命只會更好!
等兒子回家
“我沒事,外面很亂,我現在要去救人!
2001年9月11日上午9時40分,岑嬌嫻女士接到兒子曾吉吉的一個電話,她還沒來得及叮囑兒子,電話已經掛斷了。
同時接到電話的還有曾吉吉的未婚妻。
在華爾街1號紐約銀行工作的曾吉吉在聽到第一聲爆炸后,和其他同事一道沖出了辦公室,看到兩個街區外濃煙滾滾的世貿大樓,曾吉吉意識到發生了嚴重的災難,于是決定趕去救人。這時曾吉吉的手機已經不能使用了,于是他返身跑回辦公室給母親和女友打了那個電話。
如果當時曾吉吉沒有沖向那棟冒煙的大樓,那么第二天他該去舊金山出差,19天后他會在家里舉行自己29歲的生日派對,幾周后會在紐約的教堂舉行婚禮,之后會被派往紐約銀行倫敦支行工作,由于成績優異,紐約銀行已經決定在這個年底為他晉職……
2001年9月11日9時40分后,岑嬌嫻再沒有得到兒子的任何訊息。第二天,西雅圖的同學打來電話,他們在紐約Fox新聞臺的新聞畫面上看到了曾吉吉,在將近10秒鐘的鏡頭上,可以清楚地看見戴金邊眼鏡、穿白襯衫卡其褲的曾吉吉神情鎮定,正蹲在一名亞裔婦女旁進行救援。鏡頭掃過的人行道地面都是掉落的磚頭和飛機機身碎片。人們由此判斷,現場應是和世貿大樓緊鄰的馬路。大樓坍塌時,正在樓下救人的曾吉吉根本沒有機會逃脫。
在隨后的一年里,岑嬌嫻一直在等待奇跡:兒子會在某一天突然回家。
苦難的歷程
我們來到曾吉吉殉難地的時候正是黃昏。世貿廢墟的面積并不是很大,看上去大概相當兩三個足球場的面積。廢墟周圍已用欄板封閉,一排排照明燈將廢墟內照得通明,透過欄板的縫隙,可以看到里面24小時緊張工作的推土機和清理人員。當時地面已經清理干凈,廢墟內挖了一道道深坑,清理人員用毛刷和篩子清理每一寸的土地,他們希望再多發現一顆牙齒或一塊遺骨,他們認為這些東西對遇難者家屬來說太珍貴了。
離廢墟不遠的地方高高筑起一
座看臺,人們可以通過看臺瞻仰遺址?磁_每天免費發放限量的參觀券,發放時間也并不定時。通過入口時,會有警察進行安全檢查。
廢墟周圍的氣氛是陰沉的,參觀者的表情也是陰沉的。廢墟四周的街道兩旁掛滿了遇難者的遺物:襯衫、旅游帽或者洋娃娃。一件T恤衫上別著一頁紙片,上面寫著:“湯姆,我永遠愛你!辈恢朗桥褜懡o男友的、女兒寫給父親的還是母親寫給兒子的。
2001年9月11日,在這狹小的面積內,有2819人瞬時喪生。他們其中大部分是軟件工程師、保險業務員或者銀行職員,其中有10多名總裁和59名副總裁。3/4的遇難者年紀在30~55歲之間。整個紐約都懸掛著美國國旗和消防隊員的宣傳畫。那時消防隊員在美國取代了軍人和電影明星的位置,成為人們心目中最大的英雄。窗口、門前、墻壁、車窗、甚至華爾街的那頭銅牛的身上,目光所及的任何地方都鋪展著國旗。我們來到廢墟的這一天恰好是5月25日,恐怖分子宣稱這一天會襲擊帝國大廈和自由女神像,每個紐約市民都被告知遭遇槍擊或爆炸時的應對措施。但帝國大廈的樓頂上還是擠滿了人群,而紐約市的市長也選擇在這一天在自由女神像的腳下發表演講,紐約人用這種行動來表達對恐怖訛詐的蔑視。
很難找到一個確切的詞匯來表達紐約人對于恐怖襲擊策劃者的情緒,厭惡?憎恨?似乎都難以包容這種情緒。在廢墟附近的街旁,人們排著隊在一面巨大的反恐條幅上簽名,一個老人坐在輪椅上被一個少年推著,安靜地等待簽名。旁邊一個黑人青年在兜售印有拉登頭像的手紙,但似乎并沒有什么購買者。
當史無前例的屠戮瞬間呈現在美國人的面前之后,當美國人哭過、憤怒過之后,他們要用多久來走出這塊世紀陰影?
瓦礫遠處
今年8月的一天,廢墟清理人員在泥土中發現了幾塊遺骨。經過DNA檢測,確定遺骨是屬于曾吉吉的。
曾吉吉一直被埋在大廈的最底層。
當美國政府把“兒子”送回家的時候,岑嬌嫻出人意料的平靜:“如果那時我在現場,我不會阻止他去救人!
后來有人回憶,兩次看到曾吉吉把傷員從大樓里背出來。
曾吉吉的事跡已經在美國廣為流傳。2002年元旦,紐約州州長柏德基在發表州情咨文時授予曾吉吉英雄稱號;紐約的一支救護車隊以曾吉吉的名字命名;布什總統親自接見并慰問了曾吉吉的母親;在世貿遺址旁,曾吉吉救人的場面會制成雕塑,永遠供世人瞻仰。
我們不知道當時還有多少像曾吉吉這樣的犧牲者。9月11日,犧牲在世貿大廈內的消防隊員(包括紐約市消防局局長、副局長)有343名,警察90名,包括從四周趕往現場的志愿人員,“9·11”罹難者總人數中,竟有1/6到1/5是主動赴死的英雄。
9月11日當天,成千上萬的志愿人員放下手中的工作,從美國全國各地用各種方式(美國全國航班已經停運)趕往災難現場參加救援,其中醫生就有700多人。全美各個城市的街頭都排起獻血的人龍,紐約一度甚至宣布暫停接受獻血。
在耶路撒冷,阿拉法特和沙龍這兩個不共戴天的仇敵在同一天躺上病床,為“9·11”的傷員獻血。在莫斯科、布拉格、漢城、東京,人們聚集到教堂、廣場,為死難者祈禱。
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人們迸發出空前的勇氣和救助精神,人類社會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團結在一起。
“9·11”讓人們看到人類精神中最丑陋的一面,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人類精神中最美好的一面:團結、互助、無畏、不屈不撓,這些精神讓我們對人類社會產生從未有過的驕傲和自信。
世紀災難已經過去一年了,但我們仍然無法忘懷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舒曼在災難當天說過的那段話:我經常來紐約,以前首先看到的總是世貿這兩個矗立云霄的大樓,現在看到的卻是瓦礫;但是,往遠處看,看遠處的車水馬龍,生命還在繼續,而且生命只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