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
俄羅斯在痛苦地向市場經濟轉軌10年之后,在承受了長達7年的負增長之后,最近3年,俄經濟終于出現了令人興奮的大幅正增長。由于增長速度在俄羅斯經濟發展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探討俄經濟增長的原因、潛力、隱含的問題和蘊藏的機遇也成了各國經濟學家熱衷的課題。
普京把振興經濟作為國家的首要任務
自1992年至今,俄羅斯向市場經濟轉軌已經走過10年的歷程。在這10年中,俄經濟有7年是負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累計下降近40%,工業產值下降46%,農業產值下降40%。
普京上任后,把振興經濟作為頭等重要的任務,提出了明確的追趕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目標:在21世紀頭10年,使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7%—10%;再過15年,使俄羅斯的GDP達到英國或法國現在的水平。從最近3年的情況看,俄羅斯經濟基本上是朝著這一目標發展的。自1998年金融危機以來,俄羅斯經濟連續3年正增長:1999年增長3.2%,2000年增長8.3%,2001年增長5.1%。2001年雖然低于2000年的增幅,但在世界177個國家中仍排第四十一位,在大國中更是屬于佼佼者。
由于經濟連續幾年快速增長,預算收入大幅度增加,在巴黎俱樂部拒絕重組俄羅斯外債的情況下,2001年—2002年上半年,俄償還了全部到期的外債,減輕了2003年的還債壓力。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均對此給予高度評價。俄羅斯政府也對經濟發展前景進行積極預測。根據2001年通過的聯邦預算法,2002年俄GDP將達到10.95萬億盧布(約合3476億美元),增長3.5%—4.3%,通貨膨脹率控制在11%—13%。俄總理卡西亞諾夫指出,如果經濟發展的積極趨勢得以保持以及明年預算能順利執行的話,到明年年底時俄羅斯經濟的穩定增長就會有一個堅實的基礎。
今年上半年增長速度放緩
根據俄羅斯統計委員會和經濟發展貿易部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俄經濟仍然保持了增長勢頭:GDP增長3.8%,工業產值增長3.2%,農業產值增長4.0%。雖然經濟仍是正值,但與去年同期的5.4%、5.5%、5%相比,顯然增速已放緩。
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工業企業資金狀況明顯惡化。除天然氣工業外,幾乎所有的部門都出現利潤率下降,工業企業利潤率平均從去年第四季度的11.3%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5.3%。為了不停產,在銷售產品時,企業越來越多地采用非貨幣結算形式,從4月開始,易貨交易、代幣券和相互沖銷等結算方式又大規模出現。
此外,俄國內固定資產投資急劇下降,同比僅增長1.8%,遠遠低于前兩年8%—17%的增幅。同時,投資的部門結構也向原材料生產部門轉移,約80%的投資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黑色和有色金屬工業、化學工業和造紙工業等以出口為主的部門。另一方面,出口也出現了1998年危機后的首次下降,降幅達7%。與此同時,進口卻強勁增長,第一季度月均增長4.5%,第二季度月均增長3.5%。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第一,俄羅斯經濟對石油和原材料出口依賴性極強,石油出口換匯在國家外匯收入中占40%,對石油行情的預測已成為政府制定每年預算和經濟發展綱要的基本依據。正是這種對原材料出口的過分依賴,使俄經濟容易受外部經濟微小變化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特別是第一季度,能源、冶金等原料出口型的部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9·11”事件后國際市場行情變化的直接影響。石油輸出國組織限產保價的要求,使俄羅斯石油日出口量減少15萬桶;鋼材出口則受到歐盟等許多國家的反傾銷限制;黑色和有色金屬等“拳頭產品”的出口也因國際市場低迷而下降。
第二,擴大進口的負面影響。今年上半年,俄政府繼續采取擴大內需應對國際市場變化的政策。俄擴大內需主要是靠擴大進口和提高居民工資來實現。但如果消費的增長不是以經濟的增長為基礎,而是靠著對經濟收入進行再分配及擴大進口,這樣的措施很難取得相應的效果。
第三,國內消費需求不足。盡管近3年來俄羅斯的許多社會問題得以緩解,但社會形勢仍然嚴峻。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居民的比例2000年為29.1%,2001年為27.6%;根據不同的統計,2002年上半年這一比率仍高達25%—30%。今年上半年,政府采取了提高工資刺激內需的政策,職工月均工資達到4058盧布(不足130美元),同比增長38.3%,但仍未能達到199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同時,各個部門之間工資水平差距拉大。根據今年5月份職工工資的統計結果,能源工業職工月均工資為11861盧布(約合376美元),居各部門之首,其中天然氣工業最高為19915盧布(約合632美元)。俄羅斯最低工薪階層是農業生產者,月均工資只有1642盧布(約合52美元),其次是輕工業部門、公共飲食業和商品零售業職工。
第四,固定資產投資下降主要源于稅收改革的影響和企業盈利的下降。俄羅斯金融市場不發達,固定資產投資的60%—70%靠企業自有資金解決。為減輕企業稅負,刺激投資,從今年起,俄羅斯利潤稅由原來35%降至24%,但與此同時也取消了對投資的稅收優惠。同時,由于上半年電力、天然氣和運輸這三大壟斷行業價格上漲及職工工資的提高,擴大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盈利的下降也對投資的積極性產生了抑制性影響。
盡管存在上述問題,今年上半年俄羅斯經濟中仍不乏積極因素:由于政府和央行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宏觀經濟保持了穩定,第一季度的高通脹率已回落到可控制的水平;由于預算和稅收改革的推進,財政繼續保持盈余;黃金外匯儲備增加(2002年7月1日達432億美元);農業收成看好(預計糧食產量達7000萬噸)等。
俄經濟長期增長的總趨勢不會變
圍繞經濟增速問題,從年初開始,俄國內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政府不僅于第一季度將今年的經濟增長指標由原來的4%下調至3.5%,同時修改了原定的2002—2004年經濟發展中期綱要:將起始點由原來的2002—2004年順延至2003—2005年,同時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動,提出了“樂觀”和“悲觀”兩套發展計劃。該計劃受到普京總統的嚴厲批評,認為所提出的增長指標過于保守,“缺乏魄力”,無法保證俄羅斯在可預見的未來趕上工業發達國家,必須想辦法保證經濟增長速度。
按照普京的這一要求,6月中旬,政府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至2005年的社會經濟發展預測基本指標:2002年全年GDP增長3.6%,工業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中期即2003—2005年,按照“樂觀”方案,GDP將保持年均4.1%—5.9%的增速,工業增長4.1%—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7%—7.6%;按照“悲觀”方案,GDP將保持年均2.5%—3%的增速,工業增長3.2%—4.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7%—5.8%。
對于能否和怎樣實現政府提出的近期和中期發展目標,俄國內各派及學術界存在多種意見。一些學者提出為刺激經濟增長,目前應該采用適度通貨膨脹政策,呼吁政府修改匯率政策,使盧布平穩貶值,提高進口關稅,保護國內市場等。
從總體看,2002年上半年俄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不會改變其經濟長期增長的總趨勢,F階段對俄經濟影響最大的是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上半年俄經濟減速主要也是由于“9·11”事件后石油價格下跌、出口下降造成的。從目前情況看,由于美國經濟的復蘇快于預期,油價下跌的局面已經改變,當前的油價對俄羅斯等石油生產國仍十分有利。下半年將取消對石油出口的限制,加上俄羅斯第二季度石油開采量創16年來最高紀錄,第三季度的石油出口將大幅度增加,這都將對俄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
俄羅斯經濟近3年來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經濟因素決定的,而不是經濟改革等內部機制因素作用的結果,沒有構成經濟復蘇和穩定增長的基礎。除油價外,俄經濟發展還受到其內在的一系列因素制約,主要有投資不足、結構畸形、外債嚴重、設備老化、資本外逃等,這些問題在短期內都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從新修訂的發展綱要看,俄政府面對的是確保宏觀經濟穩定和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雙重任務,其經濟能否不受國際市場行情波動而獲得穩定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結構改革的效率。如果改革進展順利,不排除能像普京總統要求的那樣,達到6%—8%的經濟增長率。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政府提出的銀行、養老金、住房及電力等天然壟斷部門的各項改革阻力和難度都很大,能否真正對經濟發展起作用還很難說。
2002年對俄羅斯經濟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它是普京上任后遇到的經濟困難最多的一年,能否順利度過今年也直接關系到普京提出的經濟發展10年戰略規劃能否順利實現。▲(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
《環球時報》(2002年08月26日第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