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理
2002年,美國股災使美國股市蒸發掉一半以上的市值。而歐洲股市遭受的打擊比美國股市更加震撼。更壞的是,遭殃的不只是股票,歐洲企業亦面對大規模的信用緊縮,迫使銀行及保險公司陷入危機,令歐洲最終可能走上日本式的通縮之路。
就在數周前,歐洲央行還在談論加息問題,但現在減息的機會卻突然大增,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本來正在反彈的歐元,如今又可能掉頭回落。究其原因,市場是要懲罰它們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日本經濟長期停滯期間所懲罰過的3宗罪———過多負債、欠缺透明度及裙帶資本主義。
嚴重借貸緊縮
且由拖欠債務說起。在18個月前股市動蕩開始時,自鳴得意的歐洲人說,美國的問題比較嚴重,理由是美國廣泛奉行“股票文化”,歐洲則是“負債文化”。因為持有股票的美國人比歐洲人多,他們當然受到較大打擊,但問題是歐元走勢也不見得很好。因為“股票文化”和美國在九十年代熱愛創業基金,使美國企業的負債遠少于歐洲企業。因此,在股市下滑縮減其市值的同時,美國企業不必為保住“性命”而設法籌錢來償還巨債。這一點與歐洲是不一樣的。
“負債文化”使歐洲發行的股票少數是由公眾持有,而大多數則由銀行及保險公司以債務的形式擁有。公司不會在無力償還現有欠債時再借貸,銀行也不會在擔心無法收回原來貸款時貸款,結果造成嚴重借貸緊縮。日本的經濟體系正是陷于這種連環左右夾擊的局面。隨著企業無力還清債務,該國的銀行體系和經濟也受到牽制。而今天,這一幕又將在歐洲出現。
欠缺透明度
第二宗致命熊市罪,是欠缺透明度。當投資者賺錢時,他們對那些公司了解不了解并不重要。他們都在賺錢。但當投資者開始輸錢時,他們知道什么變得相當關鍵。正如我們經歷九十年代末亞洲金融風暴時常說的,不明確的公司業績報告及會計標準成了把柄。假如你不相信你所見到的數字,那么分析員所提供的數字在你看來就是公司拿來平復投資者情緒的最合理數字,根本不可信,其結果是產生調低預期的連串危機,導致市場停滯不前,令本質良好的公司也受牽連。
歐洲時下的情況正是這樣。不久前有人問及歐洲資產是否開始有吸引力,一名意大利基金經理答道:“我喜歡購買歐洲股,但我說不出歐洲股價值何在。”
裙帶資本主義
第三宗罪是裙帶資本主義。商界領袖多與他們熟悉和信任的人共事。以往合作取得成功,他們不會細心留意或以批評眼光看這些人物的計劃書。問題是,那些在順境時看來是正常的商業手法,在逆境時看來就是不負責任、貪婪和假意的生意合作。日本人和許多其他亞洲公司文化熱衷私人關系、糾纏不清的企業供應連鎖、負債義務以及交叉控股的安排。歐洲的企業文化大同小異,歐洲有大量規模極其龐大的私人持有公司,銀行與借貸人的關系千絲萬縷,形成一種講求信任、依賴非正式的個人保證的風氣。這種經營方式在順境時還可以,但在艱難時期呢?試想想安龍,這股風氣已吹襲歐洲,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2002年08月22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