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界的一位朋友最近向記者談起了了這樣一個趣聞:一位美國老太太發現樓下有幾個人行動鬼鬼祟祟,便急忙向聯邦調查局打電話報告:樓下這幾個人行跡可疑,不知他們是恐怖分子還是公司首席執行官。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有一些開玩笑的成分,但人們將部分為非作歹的企業首席執行官與恐怖分子相提并論,這也許就是美國公眾當前對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看法的一種體現。
記者的鄰居貝克先生曾經是前不久曝出財務造假丑聞的世界通訊公司(簡稱世通)的股東。他在1999年花5萬美元買進的世通股票,如今只值100多美元。他沮喪地對記者說,如果世通最終選擇宣布破產,他當年所投資的5萬美元肯定會全部泡湯。他已經決定與其他投資者一起,準備通過法律手段起訴世通,但對最終能否討回投資世通所造成的損失,則信心不足。
構成美國企業誠信的基石正一塊一塊地剝落。世通、安然等一系列公司財務造假丑聞,嚴重影響到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威脅到布什下屆連任的前景。這一事實表明:美國已經發生了嚴重的企業誠信危機,企業誠信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世通案始末
從美國近期已曝光的企業財務造假案看,世通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規模最大的一例,它的曝光為渾身傷口的美國再次撒了一大把鹽。
如果不是世通高層換人,世通的假賬也許仍會隱瞞下去。今年4月初,世通前首席執行官埃伯斯被迫辭職后,接替埃伯斯出任首席執行官的西奇莫爾,隨即下令對世通財務進行一次常規的審計工作,世通財務作假事件就是在公司這次內部審計中被發現的。
庫珀女士揭開黑幕
負責世通內部財務審計的庫珀女士在經過幾十天的仔細審查之后,終于發現了世通財務賬目中可疑的會計記錄,并于6月初打電話將這一情況告訴世通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主席博比特。博比特迅速將此事通知了世通新聘用的審計機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隨即對世通財務賬目進行審查行動,在經過十幾天的緊張工作之后發現,世通財務賬目的確存在問題。
6月20日,審計委員會在畢馬威的辦公室開會,要求世通當時的首席財務官沙利文證明自己的會計處理方法是合理的。沙利文對自己的決定進行了辯護。他說,由于世通沒有收入,他可以將租用線路的費用推遲入賬,直到它們帶來收入。但是,畢馬威的審計師堅持認為,會計準則明確規定經營租借成本不能延遲入賬,沙利文的這種說法難以成立。不過,畢馬威的審計師還是讓沙利文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寫一份說明書以證明自己的做法是符合規定的。沙利文按畢馬威的要求寫出了說明書,但卻沒有找到充分的理由讓畢馬威接受其觀點。
在隨后舉行的世通董事會上,董事會成員在要求沙利文離開會議后作出決定,他們不得不重新報告世通的實際收益情況。隨后,世通宣布解雇沙利文首席財務官的職務,并于6月25日公布有關財務作假的內幕。6月26日,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宣布世通股票暫停交易,股票當天猛跌到每股83美分,到世通股票于7月1日重新恢復交易時,再度下跌到每股6美分。目前,世通股票已經被摘牌。
造假規模數第一
經審計發現,自2001年初以來的五個季度中,世通將總額38億美元租用線路的日常開支計在資本開支項下。如果沒有這個違規入賬,世通2001財政年度和2002年第一財政季度應該為巨額虧損,而不是世通所公布的2001年利潤為14億美元和2002年第一季度的利潤為1.3億美元。現在看來,世通將日常開支計為資本開支,并不是因為不懂得美國的會計規則,而是明知故犯,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虛報利潤。
根據美國會計規則,資本投資項目的性質不同于日常開支,是專門購買長期資產的財務項目。日常開支項目屬于負債,而資本投資卻是能夠帶來效益的支出。根據企業管理的一般規則,企業的負債應該越少越好,具有盈利能力的資產應該越多越好。
不過,美國會計規則對列為資本開支和日常開支的項目作了明確的規定,并規定日常開支必須立即從利潤收益中扣除。也許,世通正是利用美國會計規則中的某些灰色地帶,人為地將日常開支轉列為資本開支后,就不需在當年或當季的利潤收益中扣除這筆費用,可以逐年分攤以從未來的利潤收中扣除,從而抬高了公司當年或當季的賬面利潤。
舉例來說,假如世通將用于租用線路的2000萬美元記入日常開支項目,它就必須將這部分日常開支全部攤銷在當期的財務報表中,財務報表中的利潤就會減少2000萬美元。但是假如世通將用于租用線路的2000萬美元記入資本開支項目,因為資本投資是可能帶來盈利的資產,預計在未來10年內收回,那么每年它只需在當期的賬面上攤銷200萬美元。這一轉換過程使公司當期盈利增加1800萬美元。由此可見,做假賬不僅能夠粉飾財務報表,而且還可以制造盈利的假象。
在世通,前首席財務官沙利文等幾位高層管理人員以對公司賬目控制嚴密而知名。為削減世通自1983年以來收購的70多家企業的成本,沙利文決定將美國國內所有財務報表的編制集中到世通總部進行。這種方式雖曾一度被證明是成功的,但這種嚴密的控制也使得世通缺少內部制衡,從而為沙利文等人作假創造了條件。
成也并購,敗也并購
世通成立于1983年,總部設在密西西比州的克林頓市,成立之初是一家名不見經的小公司。
世通創始人、前首席執行官埃伯斯曾經是美國工商界不可一世的傳奇人物,靠70多次企業并購起家,最著名的要數是在1998年以近400億美元的代價,擊敗英國電信公司收購了MCI通信公司,創下當時最大的行業收購業務記錄。埃伯斯靠這種小魚吃大魚的購并方式,把一家小小的地方電訊企業發展成為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帝國之一。
埃伯斯兼并其他企業所用的資金,主要是靠世通股票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今年3月,世通擁有2000萬名個人客戶以及數以千計的公司客戶,在全球擁有8萬名員工,去年營業額達到352億美元。在電訊科技行業繁榮時期,投資者讓世通成為最熱門的明星股之一,世通股價在1999年6月曾達到每股64.50美元的歷史高位。
然而,電訊行業在過去兩年多中所出現的危機,最終迫使世通這架并購機器不得不減速停車。在一陣對光纖網絡的狂熱投資過后,急速發展的電信市場開始出現容量過剩和銷售疲軟這兩大危機。突然間,世通發現自己的容量已大大過剩,其中有15%的投資根本就不能產生任何收入。
進入2002年,世通的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股票價格也直線下挫。世通由于過去進行了大量企業購并活動而債臺高筑,欠債總額高達360億美元,公司核心業務收入不斷下滑,公司債券評級也被降至垃圾級。
可能推倒金融多米諾
世通財務作假丑聞已經帶來多方面的惡果,對美國金融市場以及經濟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深遠影響。
專家指出,世通欠債券持有人的款項雖比欠債權銀行的要多,但債權銀行在短期內對世通命運的影響力會更大,主要原因是世通目前無法償還的是銀行貸款,而不是債券。如果債權銀行要求世通立刻還款,這將導致世通的整個資本結構崩潰,進而申請破產保護。
7月初,世通的貸款銀行已正式聲明世通拖欠的貸款總額達到42.5億美元,而不是以前所說的26.5億美元。截至今年3月底,世通資產高達1000多億美元,是安然申請破產時的兩倍,是環球電信破產時的四倍。如果世通最終被迫尋求破產保護,這將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破產案例之一,產生的破壞性影響肯定會大大超過安然。
眾多投資銀行及投資者必將為世通案付出沉重代價。直接受牽連的將是向世通貸出數十億美元的美國銀行,其中包括對世通貸款最多的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美洲銀行等。目前,世通是全美第七大公司債券發行者。
受世通股價狂跌影響,美國一些在世通注入大筆投資的州養老基金遭受重創。據報道,美國第二大養老基金紐約州養老基金在世通的投資損失高達3億美元,密歇根州養老基金在世通的投資損失約1.16億美元。
美國接二連三地爆出涉及巨額賬目的會計丑聞,還動搖了投資者對美國企業誠信的信心。部分全球基金經理最近在接受路透社調查時表示,由于市場懷疑美國企業的財務報告,所以即使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良好,也不足以增加投資者的信心,無法刺激股市上揚。
事實上,自世通財務作假丑聞曝光以來,華爾街股市因為信任危機而出現了新一輪的拋售熱潮,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標準普爾500種指數紛紛創下5年來的新低,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也下滑到9.11事件以來的最低點。
同樣,世通作假丑聞對早已萎靡不振的美元形成了重重的一擊,進而加快資本流出美國資產的速度。已有顯著跡象表明,資本流出美國資產、特別是美國股市的速度正在加快。此外,世通丑聞還會影響到美國企業的借貸融資成本。
標準普爾的一位專家說,要判斷世通的會計欺詐行為是否會導致貸款標準變得更加嚴格也許為時過早,但這種行為必將使放貸機構變得更加謹慎。看起來,美國企業誠信危機對美國經濟體系的打擊將是根本性的。
誰在制造丑聞?
世通首席執行官西奇莫爾最近在眾議院作證時,將該公司會計違規操作歸罪于前審計師安達信。其實,在這一問題上,會計師、企業主管、政府都難辭其咎。
世通這次案發同安然相比有許多相似之處:違規操作做假賬的都是首席財務官,案發時間都是在公司主管辭職后不久,都是因債臺高筑而面臨融資困難,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都是安達信。
失信的會計師
安達信審計的世通、安然和環球電訊,無一例外地進行財務作假舞弊并非偶然,這暴露出了美國會計審計行業的結構性缺陷。
現行的美國會計審計制度可以說是問題多多,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獨立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模式問題。安達信為何對世通、安然的財務造假發現不了,聽之任之甚至還幫其隱瞞呢?利益所驅是主要原因。據報道,安達信2000年從安然獲得的總收入為5200萬美元,其中2700萬是提供咨詢服務的報酬。正是由于利益沖突的原因,安達信竟沒發現安然財務造假行徑。
世界另一大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前不久被證交會起訴進一步表明了美國審計行業的嚴重危機。
美國證交會在其起訴書中列舉了施樂公司的一些不適當或誤導性的會計方法,而畢馬威的審計師涉嫌對這些做假行為知情不報。證交會稱,當施樂原先的審計師畢馬威合作伙伴薩弗蘭,對施樂的一些不適當會計方法提出疑問時,施樂要求畢馬威更換審計師,畢馬威按其要求指派另一位合作伙伴康韋,接替薩弗蘭成為施樂的審計師。在施樂對過去的財務數據進行小小的修改后,畢馬威最終簽字通過了施樂2000年的年度報告。
施樂曾是畢馬威最大、最有聲望的客戶之一,在1997至2000年期間,施樂向畢馬威支付的費用共計6200萬美元,但50%以上是稅務和咨詢顧問費用,而不是審計費用。
會計師事務所在對上市公司審計的同時,又為其提供咨詢服務,必然影響到審計的公正性,并形成職業道德上的利益沖突。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為保住向被審計對象提供的咨詢服務,往往會放寬要求,對客戶財務作假視而不見;另一方面,一旦被審計對象因造假而破產,會計師事務所既得不到審計費,也得不到咨詢費。這種機制上的利益沖突已產生嚴重后果。《商業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人們現在越來越難以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實利潤和股票的實際價值。
猖狂犯罪的白領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美國公司做假賬問題不是因為會計人員不懂會計規則,也不是由于企業主管的疏忽大意,而是企業主管故意為之。世通前首席財務官沙爾文透露,世通前首席執行官對他財務作假完全心知肚明。
美國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著嚴重問題,這就是權力過分集中于少數企業主管之手。20世紀90年代,美國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造成了企業主管個人崇拜,企業主管的影響和權力越來越大。
美國工商界為提高決策效率和鼓勵創新形成了這樣一種氛圍:企業首席執行官是企業精英中的精英,擁有企業事務的所有決定權,企業內部的權力制約和平衡被嚴重削弱。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主管如果在制定企業經營決策的同時又主導著企業信息披露決策,就容易濫用手中大權來服務于自己的特殊利益。
公司主管在權力擴大的同時,又通過股票期權的方式將個人收入與公司股票價格聯系起來,這就進一步加大了企業主管虛報利潤的動因。企業管理層手中持有大筆的股票期權,由于他們比其他人更能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因而往往能在公司壞消息公布之前拋售套現,從而不僅損害了其他投資者的利益,而且使這部分企業主管造假有恃無恐,更加著眼短期利益。
就拿已經申請破產的安然來說,安然虛報利潤制造虛假繁榮,致使其股價大幅上揚,安然某些高層主管乘機拋出持股以獲取暴利。據報道,從2000年5月至2001年8月期間,安然前董事長雷和前首席財務官斯基林就分別賣出了價值3778萬美元和1448萬美元的安然股票,而最終吃虧的廣大投資者卻被蒙在鼓里直到安然破產。今年1月,環球電訊步上安然的后塵,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該公司高層主管在宣告破產前早已成功出脫手中持股,乘機大撈一筆。
長期以來,部分唯利是圖的金融機構與工商企業主管,聯手欺騙坑害投資者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并使違法者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現在要想通過改革剝奪這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看上去雖是一件公眾贊許的大好事,但卻遇到很大的阻力。
紐約證交所總裁格拉索表示,在紐約證交所提出改革方案以來,美國公司主管反對聲音持續不斷,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一些大公司主管已經向紐約證交所發出了大量抗議信。美國一家大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甚至帶頭發起了一場反對證交會改革的運動,呼吁美國商業圓桌會議(美國最有影響的工商企業主管組織)的成員們團結起來,反對證交會要求美國公司將股票期權計劃交由股東投票表決的計劃。
政府監管應重新定位
安然和世通雖然所涉足的領域不同,一個是美國最大的能源交易公司,一個是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企業,但它們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利用美國政府在90年代對能源和通訊兩大行業放松管制之機而發跡起家并迅速膨脹起來的。
世通得益于電訊市場的開放,使其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從一個小型長途電話業務折扣商,擴張成為僅次于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大企業,但最終卻成為激烈競爭的又一個受害者。由于政府鼓勵電訊市場的競爭,反對壟斷,美國電話電報公司80年代曾被強行分拆成一家長途電話公司和7家地方性的貝爾電話公司,而1996年通過的新電訊法則打破了電訊市場的界限,允許各類企業越界經營原來不許經營的業務,服務供應商越來越多,競爭環境惡化,很多企業因此債臺高筑。世通最終成為市場過度競爭的犧牲品。這就給美國政府實施的放松管制和完全市場自由化政策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政府在放松管制的同時如有效地進行監督。
美國企業財務造假丑聞,也暴露了美國的工商及金融監管制度弱點。布什任命的證交會主席皮特原是華爾街一名律師,他去年曾許諾要為會計人員創造一個更加親切仁慈的環境。一些批評者甚至認為,布什任命皮特出任證交會主席,等于是挑選黃鼠狼看雞窩。
此外,證交會下屬的公共監督委員會,是一個對審計師上市公司進行監督管理的自律性機構,其資金來源是由會計師事務所資助的,因此在實施懲罰措施方面往往缺乏手段和能力。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國會目前對加強上市公司金融情況進行監督的立法工作,進展十分緩慢。如能早些立法,已經發生的財務造假等違規行為也許可以避免。
美國金融市場丑聞沖擊波很容易使人想到二三十年代的美國。美國在1929年至1932年間發生的股災,使紐約證交所的市值由890億美元猛減到150億美元,使投資者信心完全崩潰。當時美國最大的問題是,整個股市內部交易盛行,莊家遍地皆是,股災使不計其數的股民傾家蕩產。為挽救美國經濟和股市,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大力實行新政,制定嚴格證券交易法,嚴厲推行市場監管,為美國金融市場奠定了百年基業。
目前,美國股市的跌幅雖沒有達到當年的幅度,但投資者信心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布什總統能否像羅斯福總統那樣進行徹底改革,仍有待觀察。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曼7月間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嚴厲質疑布什總統推動企業改革的誠意。克魯曼認為,從布什過去從商的記錄以及日前提出的改革計劃看來,布什顯然不是真正的改革者,他只是在電視上佯裝改革者的形象。由于布什同美國商業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布什并不真正希望美國公司發生系統性的變化。
還有多少問題公司
美國一大信用評級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認為,在美國工商界,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在造假,今后會曝光出更多的類似丑聞。
如今打開美國的報紙,財經新聞版真有點像布什總統最近講話時所說的丑聞明細表。
一份針對大公司首席財務官的秘密調查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承認他們在上司的壓力下作出了虛假的財務報告。一位最近接受美國媒體采訪的世通會計人員說,他曾向上司明確指出,這是欺騙市場,但是沒有用,公司假賬仍然做下去,直至東窗事發。
魏斯評級公司最近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稱,有多達三分之一的美國上市企業可能捏造或篡改盈余報告。美國證交會提供的數字顯示,1997年,有116家公司需要糾正或者重申自己的財務報告,這一數字到2000年已經增長了一倍多,達到233家。
讓我們看看近來曝光的部分企業財務作假案例:
6月28日,施樂公司宣布,施樂在過去5年中虛報了高達64億美元的設備銷售收入,大大超過了原先估計的30億美元,施樂在過去5年的稅前利潤也因此下調14億美元,虛報收入中有19億美元尚需從2002年以后的業績中扣除。今年4月,美國證交會起訴施樂,指控該公司使用各種會計手段以及會計機會虛報了15億美元利潤,并向投資者隱瞞了實際業績。
7月9日,美國司法部宣布對美國第四大地方電話公司奎斯特國際通訊公司進行刑事調查,以了解該公司在財務方面的違規情況。奎斯是美國大量從事掉期交易的公司之一。這種掉期交易,實際上就是奎斯特將光纖網絡的長期容量出售給另一運營商,并從這家運營商處購入相同的容量,然后將筆交易計作收入。美國證交會的文件顯示,這種掉期交易使得奎斯特在2001年的收入增加了十多億美元。
醫藥龍頭企業默克公司今年4月向證交會提交的文件稱,該公司在過去3年中將下屬分公司默德科公司尚未獲得的124億美元計入了收入。據報道,默德科在沒有收到資金的情況下將藥房收取病人的部分自付費用計入收入,從而人為地夸大了公司的收入。1999年至2001年間,僅自付費用一項幾乎占默克公布的總收入的10%。根據美國一般公認會計準則,默德科將這種將自付費用計入收入的做法是不合法的。
據報道,全球最大的媒體集團美國在線時代華納,通過將代理電子海灣的廣告收入及原來應當收取的法律賠償轉換為廣告收入等不正常的會計手段,虛報2.7億美元利潤,以使集團的廣告銷售符合市場預測。
IBM在去年12月把下屬的光學部出售給JDS公司的3億美元收入,被列入知識產權收入之內,即將這筆資金記入企業營業獲利項目之中。如此一來,使得IBM的獲利表現得以與分析師的預估相同。此舉被認為不符合會計規則。
在一些聲名赫赫的大公司作假帳被揭露的同時,一些不那么被人們所注意的規模較小的企業也暴露出假賬問題。
圖表:小公司做假一覽
公司名稱做假內容
泰科兼并多達700家企業采用了欺騙的會計記賬
阿德爾費亞通訊公司虛報客戶數量50萬
英姆克龍系統謊稱自己的科技產品已通過權威部門認證
華人眼中的美國丑聞
美國企業假賬丑聞引起了全球高度關注。本刊記者獨家走訪了在華爾街工作的華裔專家,請他們談了對事件的看法,以及對中國企業的借鑒。
市場經濟更離不開道德約束
“美國的資本主義正在受到挑戰。”著名股評專家、環球財務公司執行建立申湘如這樣講。申女士認為,投資者日益高漲的不滿情緒若不能得到及時和適當的緩解,就可能危害到資本主義的經脈:“若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沒有信心而裹足不前,美國的股市就無法產生,失業人數也將大幅增加,美國的經濟勢必走下坡路。”
同申女士的意見相同,許多專家都認為,企業造假不僅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破壞了市場依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誠信原則。
美國萊曼兄弟投資銀行的一位華裔專家強調說,丑聞事件最大的教訓就是,搞市場經濟除了要用一切法律手段來確保誠信,還應該有一個以誠信為基礎的道德自我約束機制。所以,美國政府和立法機構下一步要做的,不僅是改進法規和加強執法的力度,也應該加強對那些企業高層主管的教育。申湘如也強調,良好的法規誠然是改進公司管理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法令不能控制人的貪婪與道德的敗壞。投資者希望政府和有關機構能夠更加重視對全社會“道德的培養”。
對違規者必須施以重罰
奧本海默基金公司副總裁李山泉先生說,誰都知道維護誠信很重要,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怎樣才能保證誠信?當然要靠一整套完備的法規。但是建立法規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回事。美國這次出現這么多企業做假帳的問題固然表明法律上有一些漏洞,但也有很多問題是因為執法不嚴造成的,比如對企業高層主管的監督。
李山泉強調,為了保證市場的正常運轉,不僅要嚴格執法,更要用重罰。按理說,美國證交委等機構對做假帳的懲罰已經相當厲害,但還不夠。人們期待今后能對那些做假帳的主管人員加重懲罰。李先生還強調,重罰對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說也十分重要。對證券市場上的作弊,從一開始就要強調重罰。就像闖紅燈一樣,一個人闖了,罰得不重,接下來就會有更多的人去闖。
美國的企業制度仍具活力
在紐約一家投資銀行工作的麥克陳先生認為,雖然發生了這么多假帳丑聞,但并不能認為這就意味著美國企業制度完蛋了。與歐洲、日本相比,美國的企業制度仍然是最完備、最具活力的,它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比較強,而且企業監督的體制也是最完善的。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制度是人制定的,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企業制度,問題的關鍵在于怎樣不斷改進制度。
李山泉先生認為,應該動態地看待一個制度。這次華爾街假帳丑聞的教訓在于,制度不是定出來就完事了。它是一個不斷發著的動態過程。所謂法律保證,就是要不斷地完善法律,使之與不斷出現的新情況相適應,進而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由于近年來美國經濟發展順利,企業的贏利不斷增加,消費者的收入也提高了,但股市的泡沫卻掩蓋了制度存在的漏洞,掩蓋了由于發展帶來的新問題,比如對股票期權記帳的問題等。有許多需要修改或補充的方面在經濟好的時候誰也想不到,現在經濟不好,問題也就暴露出來了。這個事實再次提醒立法機構和監管機構,必須把制度的完善當作一項永久性的工作來做。
本刊駐美國特約記者梁冶
本刊駐聯合國特約撰稿人丁剛
本刊駐英國特約記者陳建
本刊記者葛方新
并購潮里埋隱患
企業間的并購與業務重組曾被看作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原因之一,但并購的不徹底性及管理失控卻成了大公司丑聞頻出的導火索。
最近曝光的財務造假大企業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它們在90年代都曾經進行大規模的企業購并活動。
前些年,企業并購者希望通過達成規模更大、風險更高的并購協議來保持公司盈利增長。公司用價格高企的股票代替現金,使其有能力支付較高的溢價,達成能立即為公司帶來收益增長的交易。收入增長率越高,股價就越高,結果將導致更多并購案的發生。
美國在90年代出現了一種企業越大越好的傾向。企業規模越大好象表示越強大,越有力量。幾乎所有企業,特別是一些大企業,不惜代價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兼并,在90年代后半期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并購浪潮。企業并購受經濟因素的影響似乎越來越弱了,政治因素成為并購決策中的主要因素。
美國大企業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觀點:誰是大公司,誰就更有可能接近高級政府官員,就可以花費更多資源去游說國會議員,去影響政府決策,甚至通過政府的外交渠道得到更多國際商業機會。在這種觀點指導下,許多美國大企業主管將企業規模與政治影響力緊密聯系起來,并將政治影響力視為企業的首要追求目標。這樣一來,明明知道并購不一定帶來經濟效益的時候他們也要進行并購,并為了證明并購的經濟效益而在財務數據上弄虛作假。
此外,也有一些公司進行企業并購時并不是從經營角度去考慮,而完全單純是為了獲得經營規模或營業收入。如,達拉斯的阿里基恩斯電訊公司最近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世通的資產后,預計這些交易將使阿里基恩斯的季度收入增加3000萬美元,其中有一半將根據債務合同要求的收入水平計入賬目,這使阿里基恩斯得到急需的緩解,以免違反銀行信貸融通的條款。為保持收入增長和收入規模,即使一些經營不善的公司也在進行企業購并,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即并購越多,企業負擔越重,經營狀況就會不斷惡化。
專家指出,90年代末和2000年的企業并購交易活動形成了大量泡沫。90年代后期,許多國際資金受到美國市場的吸引而持續不斷地流入美國,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力以及美國投資環境的改善等因素。
但是,這種資金供給上的改善客觀上也幫助形成了廉價資金供給的局面。一方面,不少投資者事實上降低了對企業業績審查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資金使用者的制約;另一方面,不少信息技術企業或高科技企業紛紛將自己與新經濟掛鉤,以這種方式獲得資金資源。因此,可以這樣認為,美國市場上廉價資金供給是引發美國工商企業假賬浪潮的原因之一。
經濟史學家認為,從歷史角度看,美國工商企業出現的一系列假賬丑聞可能過好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會塵埃落定。
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懷特在談到近來美國企業假賬丑聞時指出,在經濟泡沫時期,不斷上揚的獲利與股價會掩蓋財務問題,而企業管理層也會誤認為未來的業務增長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泡沫越大,持續的時間越久,企業管理層也越相信這些問題終將得到解決,或者根本不是問題。只有在泡沫破滅和財富大幅縮水之后,人們才會開始質疑企業一些早該質疑的問題。
美國許多公司利用經濟泡沫催生股價高漲之機,以股票作為資金進行盲目擴張而又消化不良,最終在股市泡沫消失時露出馬腳。
英專家剖析美國丑聞的制度病因
給管理者期權是美國公司的一大特征,但強大的管理層往往利用這一點為牟私利而操縱股票,甚至欺詐。作為全球經濟標桿的美式資本主義正面臨挑戰。
美國總統布什本月在紐約華爾街發表演講時說:“美國經濟是有史以來最具創造性和進取心,生產力最高的體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企業高級管理層為一己之利而不擇手段地抬高股價,股東選出的董事無法真正代表股東行使監督權,會計公司為了獲取咨詢費而屈從于客戶的不正當要求……。從安然、安達信,到世界電訊和施樂,一個又一個公司假賬丑聞頻頻曝光,從而也大大動搖了華爾街的信心。如果這一趨勢再不發生逆轉,美國經濟將遭受更為嚴重的打擊,美國模式的資本主義也將失去昔日的魅力。
這場美式資本主義地震的震源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公司治理結構的畸形發展。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如何才能對公司進行準確的管理控制,是資本主義面臨的最棘手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問題。不過,美國近期連續不斷的企業丑聞說明,他們在90年代給出的答案從某種角度來說是錯誤的。
任何一家企業的最終控制權都應掌握在股東手中,因為他們承擔著剩余風險。這看似非常簡單的道理,但實施起來卻非常困難,這就是如何處理公司名義上的控制者和高級管理層之間關系的問題。在理論上,這一難題可劃分為三大部分:集體行動;不對稱信息;委托者——代理人關系。
強管理者、弱所有者是美國公司的一個顯著特征,作為資本所有者的股東是松散而疏遠的,由于個人持股量不大,沒有動力去監督對公司直接進行經營的管理層,而把權利都委托給了董事會,這就是集體行動問題。管理層力量強大,其了解的情況常常不為外界所知,這就導致了信息不對稱。而那些承擔風險的股東只能依靠別人代表他們采取行動,這就形成了委托者——代理人之間的兩難關系。
80年代和90年代,為了解決上述難題,美式資本主義采取了一種相當具有爭議性的方式,即“股東進行控制”的廣泛原則被改成了“股東價值最大化”的單一原則,而股東價值則是通過股票價格來衡量的。80年代,一些所謂的“公司搜索者”掀起了大規模兼并和重組的浪潮,10年中,美國有近半數大型企業都接到過關于并購的試探。
到了90年代,企業管理層開始把這些“公司搜索者”的策略用于企業內部,由此引發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大規模的重組:經理人員通過建立與股票掛鉤的獎勵機制,得以像“公司搜索者”那樣“發家致富”。據統計,截止1996年,構成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所有企業,其首席執行官薪金半數以上是同股票價格掛鉤的。
80年代以來,股票市場對公司治理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對此沃爾夫列出了三種解釋。第一,在一系列丑聞曝光前,至少在美國,一般人都相信,這代表著有史以來最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的發展方向;第二,隨著管制大大放松、創新不斷涌現和全球化飛速發展,這特別適合新的經濟環境;第三,面對“一生只有一次”的牛市,這可以比較狡猾地、甚至是不正當地剝奪股東的管理權。
沃爾夫認為,90年代美國經濟的整體表現說明,這種由資本市場驅動的治理結構確實具有不少優點:經濟充滿活力,生產力大幅度提高,新企業不斷涌現等。但其缺點則更為明顯:財務失控,貪婪蔓延,信用喪失。受到強大個人利益的驅使,高層管理人員總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來推高股票價格,而且經常在幾乎沒有約束的情況下行使董事會賦予的權力。于是,人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股票被大量回購,對雇員股票期權的正常審計卻遭到激烈反對等等。隨著股市泡沫越吹越大,逐漸有一些公司開始現出原形,而另外一些公司則走上欺詐的道路并不能自拔,但最終也現出了原形。
對于今后的改革,沃爾夫認為,一方面,美國必須讓廣泛的股票所有權發揮作用。掌握控制權的股東是關鍵所在,他們應明智地認識到,絕對不能不擇手段地在短時間內拉高股價,獲取利潤。而把經理人員的薪金與股票價格波動直接掛鉤,更是會帶來巨大風險。另一方面,只要是同股東有關的資金情況,包括股票期權,必須明確反應在會計賬目中。股票期權最好是由限制股所取代。
破產的巨人們
安然:第一個大“爛蘋果”
2001年12月2日,美國能源業巨人安然公司正式向紐約一聯邦地方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破產清單中開出的資產高達631億美元,創下美國破產案新記錄。
凱馬特:百年老店緊隨其后
2002年1月22日,資不抵債的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凱馬特申請破產保護。截止到2001年10月31日為止,該公司總資產為170億美元。
環球電信:電信寵兒成先烈
2002年1月28日,美國環球電信公司由于債臺高筑,向紐約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這家寬帶電信公司開列出的破產金額為224億美元。
安達信:丑聞后的鬼影
在這些倒塌的巨人身后,總有一個不光彩的身影——美國第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安然、環球電信、世界通信公司的外部審計師都是安達信,這其中的關聯耐人尋味。
通用公司、IBM、美國在線—時代華納
新CEO為何苦惱
安然事件后,美國投資大眾對企業的信任一夕間瓦解,即使一向被看作是模范生的通用、IBM、美國在線—時代華納也成為投資者拿著放大鏡檢驗的對象。
沒想到,檢驗的結果真的看出了三家公司的許多疑點,而這些疑點的確都是三家企業明星CEO下臺前所做的決策。只不過,如今疑點被舉發,面對投資人拂袖而去,外界嚴詞批評的卻是三位剛坐上寶座的新任執行長。
通用公司:韋爾奇的神秘武器是負擔?
美國《商業周刊》曾不客氣的指出,接受投資者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和焦慮,已成了GE執行長伊梅特每天的例行工作。
面對通用公司復雜、龐大的集團經營,投資人緊緊追問:“通用每一季驚人的兩位數成長,究竟有多少來自購并和非現金的交易收入?”在美國金融界輩受尊敬,同時也是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經理的哥羅斯(Bill Gross)更是直言不諱地稱:“通用說穿了,根本就是一家金融企業,只不過它的風險都被巧妙地遮蓋住了。”
今年初,通用公司金融靠著整個企業AAA信用評等,借到1170億美元貸款,相當于擔保品價值三倍的金額,做為它不斷購并其他企業的資金來源。未來通用是否有能力償還這筆債務,連銀行分析師都不禁為它捏一把冷汗。
通用公司一旦被看做是金融企業,根據美國《商業周刊》的分析,將對企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由于資本密集的金融公司股價本益比要較工業為主的企業來得低,因此通用的股價勢必被拖累。
為了平息一波波外界挑戰的聲浪,韋爾奇繼承人伊梅特一方面承諾要在任內揭露更多的財務資訊給投資者,并表示,今年年底前,公司的短期債務比例將縮小到合理的范圍內。
看來,伊梅特的動作的確得快一點。
IBM:郭斯納是作賬高手?
在IBM前任執行長郭斯納掌舵前,IBM虧損連連,是個老態龍鐘的電腦硬體制造商。但經過郭斯納妙手回春、一番改造的結果,IBM竟脫胎換骨,成為提供科技服務的頂尖巨人。IBM在1993年的市值只有300億美元,到他下臺前,已經翻了好幾番,成為1730億美元的大公司。
這輝煌的一戰雖然奠定了郭斯納專業經理人的地位,他卻逃不過最近一連串金融分析師的嚴格審查。曾有不止一位金融專家批評郭斯納是透過各種財務工具的操縱,才創造出每股贏余兩位數的耀眼成長。
美國證管會(SEC)懷疑IBM修改1999年和2000年的財務報表,原因是報表中的一些賬目非常不清楚。根據美國〈商業周刊〉分析,去年一年,IBM非營業利潤為23億美元,占稅前贏余達20%以上。
而郭斯納最驚人的作賬手法是透過退休基金的操控。IBM大膽預估2001年退休基金報酬率為10%,金額9.04億美元,占稅前贏余的8.3%。而實際上,IBM全年退休基金光本金就縮水了6%。
如今,郭斯納的把戲一一被看穿了,這意味著新執行長帕米沙諾未來的日子任重道遠。一方面,他將接受分析師和投資人的密切注視,確保IBM不再玩帳目花樣、夸張獲利;另一方面,他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從加強營運、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上來維系IBM的領先地位。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分比合更好?
2000年1月,當美國在線宣布購并時代華納的消息傳來,各方面歡欣鼓舞,莫不幻想著新舊媒體結合后將帶來的無限可能。
但在執行長李文的領軍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當初描繪的美好圖像——要透過網路傳遞電影、電視、音樂、雜志等各種影音資訊,卻遲遲未能實現,投資人焦急的心情反映在兩年來連連下滑的股價上。
原本被視為將帶領整個企業攀登高峰的美國線上部門,合并后反而出現“適應不良”的癥兆,加上廣告收入的急轉直下,儼然成為整個公司的病根所在。
美國《時代》雜志指出,AOL缺乏長期的策略方向,只是不斷在推出新產品和迎合短期獲利目標間盲目奔波。“以前,我們最大的優勢在于簡單。我們的目標清楚,每個人同心齊力。但現在,我們已經失去了焦點,”美國在線的一位主管怨嘆道。
韋爾奇、郭斯納及李文三位企業強人野心勃勃,從事短期巨額投資、在賬務上未盡透明,或是未經審慎評估便快速擴張企業規模。景氣好時,水漲船高,在麻煩出現之前,企業的輕舟已過萬重山。碰上不景氣,問題紛紛暴露,留下難以收拾的麻煩。
病因在哪里?
大公司間大規模的業務重組,以及給管理層以股份期權,曾是“美式資本主義”讓全球艷羨之處,然而,近期美國大公司暴露出的諸多問題恰恰是這兩大“經驗”在作祟:強大的管理層為牟私利,往往利用業務重組在賬面上弄虛作假,甚至大量回購股票,以此操縱個股,獲取暴利。隨著股市泡沫的風逝,一些所謂的優質公司必然會原形畢露。
國外專家預測,這一過程可能要持續幾年才能剔凈爛蘋果,避免“爛蘋果效應”的蔓延。美式資本主義正面臨著空前的考驗。
世通破產造成的7大影響
世通公司的客戶服務受損。享受世界通信服務的包括納斯達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聯邦航空管理局、美國國防部等重量級客戶,以及2000萬長途和2000萬的地方電話用戶。雖然公司領導層保證不會出現服務中斷,但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服務質量卻是一個大問題。
世通公司貸款的銀行有賬難收。其中包括對世通貸款最多的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美洲銀行等。花旗銀行透露,它向世通的貸款總額高達3.75億美元。
美國一些在世通注入大筆投資的州養老基金遭受重創。據報道,美國第二大養老基金紐約州養老基金在世通的投資損失高達3億美元,密歇根州養老基金在世通的投資損失約1.16億美元。佛羅里達州政府官員透露,該州900億美元的養老基金因安然股票暴跌已遭受了約3億美元的損失,這次又在世通股票上再度損失8500萬美元至9000萬美元。
沉重打擊投資者的信心。隨著華爾街一系列金融丑聞曝光,投資者對美國工商企業、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的信心已經大打折扣。與大公司假帳丑聞一同被揭開的,還有美林集團等投資銀行營私舞弊和許多證券分析師故意誤導投資者等丑聞。
拖累了美國經濟復蘇的步伐。這一系列的丑聞對一半以上家庭擁有股票的美國社會造成巨大沖擊,拖累了美國經濟復蘇的步伐。
拖累了世界股市。以亞洲市場為例,6月28日世通出了丑聞,東京股市暴跌4%,韓國主要股指大跌7.15%,臺灣股市跌3.6%,香港恒生指數跌2.39%,新加坡股市跌2.15%。其中,電信類股受到的打擊最為沉重,日本電信電話(Nippon-Telegraph,NTT)跌3.8%,新電信(Sin 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下跌2.2%。
世界投資者對美國失去信心。首當其沖的是美元匯率,自3月份以來美元匯率就在逐漸下滑,今日美元兌歐元匯率跌至28個月來的最低點,再跌一分就和歐元等值了。美元兌日元也是出現同樣的跌勢。同時,企業界的“美國典范”失去了頂上光環。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愛的她養個短信寶寶,體驗浪漫虛擬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