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瓊斯
在亞洲金融危機過后的5年,亞洲經濟正在復蘇,并保持在一個相對良好的運行勢態中。但美國經濟及其一度被奉為典范的商業模式卻正處于重壓之下,人們時刻密切關注著這個國家。
1997年7月2日泰國允許泰銖匯率自由浮動,此外隨著該地區各經濟體紛紛放棄本地貨幣與美元的釘住匯率制度,東南亞地區金融市場陷入混亂。此次危機蔓延至北亞,韓元、新臺幣和港元匯率均受到襲擊。
誠然,如今該地區仍存在結構性問題:包括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臺灣在內的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不良貸款始終居高不下;由于勞動力市場缺乏彈性,失業率維持高位;不少經濟體仍然存在大規模外部負債。
但澳洲銀行負責匯率策略的格雷格·麥克納說,亞洲經濟已經明顯復蘇,許多引發亞洲貨幣危機的因素都已經消失。
麥克納說,目前亞洲擁有經常項目盈余,各國重新積累了外匯儲備,并采取眾多措施加強對公司的監管力度。雖然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仍處在困境之中,但亞洲整體經濟已經出現了強勁的復蘇。
目前,亞洲地區的財務監督和管理機制的完善使公司和公營部門缺乏透明度的現象有所改善,而這曾是導致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與破產的能源交易公司安然、麻煩纏身的世界通信及施樂等丑聞不斷的美國公司相比,亞洲看起來要清白得多。
麥克納說,在公司透明度和可信度方面,美國已經完全喪失了道德陣地。
因此,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不是結構性問題,而是美國經濟可能出現雙底衰退,或是全球經濟復蘇狀況可能難遂人愿。
他說,如今美國存在巨額經常項目赤字,預算赤字不斷增加,而市場一向都明顯青睞于美元資產的事實意味著潛在外逃資本的規模可能會引發類似亞洲金融危機的動蕩,如此種種不利壓力正在增加。
美元疲軟是亞洲貨幣近期走強的一個主要原因。但菲律賓比索是個例外,原因是人們擔心拉丁美洲市場的衰落會增加該國的償債成本。除菲律賓比索外,所有亞洲貨幣匯率都擺脫了金融危機時的低點。
此情此景與5年前的情形大相徑庭,當時亞洲貨幣紛紛跳水。僅以泰銖為例,泰國央行放棄支撐泰銖后即導致泰銖在一天內跌落16%。1998年1月時更創下了1美元兌56.50泰銖的歷史最低點。
此外,銀行系統改善也有助于泰銖的走強,并幫助提高了其他地區市場的資產價格。這在日本以外亞洲地區的銀行系統尤為典型。
在將約8,000億泰銖的壞賬轉移到泰國政府所有的泰國資產管理公司之后,泰國國有銀行目前的壞賬比例不到10%。而泰國私有銀行的不良貸款占貸款總額比例從危機時期的高達50%降至20%左右,則主要歸功于債務重組和沖銷。
而真正成功地從亞洲金融危機的廢墟上站起來的經濟體是韓國。借助1997年第四季度獲得580億美元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的幫助,韓國成功地擺脫了危機。沒有什么能夠比外匯儲備數據更好地展示韓國經濟復蘇的成績了。在IMF介入亞洲金融危機之時,韓國的儲備僅有幾十億美元。比起其目前超過1100億美元的儲備額,這不過是滄海一粟。如今韓國的儲備額位居世界第五,落后于日本和中國,日本的外匯儲備額為4200億美元,中國為2250億美元。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桑亞爾說,展望未來,韓國似乎已經在制造業出口方面找到明確的市場定位。
由于韓國國內需求對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比亞洲(日本除外)其他經濟體要大,美國或全球經濟增長的疲弱對于韓國的影響要小一些。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