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煒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首席執行官詹姆斯·科普蘭25日在上海發表感嘆:“這段時間全球資本市場,尤其是美國,可能給人感覺十分脆弱,缺少安全感”。
會計誠信成為全球性難題
科普蘭肯定不會想到,自己還未離開上海,美國資本市場上又接連曝出多起會計丑聞。先是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世界通信公司于美國東部時間6月25日晚宣布:通過內部審查,發現在過去5個季度公司的現金流量受到夸大,數額超過38億美元。
接著,《華爾街日報》28日披露,最新審計表明,施樂公司虛報的收入額可能超過60億美元,遠高于證券交易委員會年初估計的數字。本來就已經對會計丑聞十分脆弱的美國股市很快再受打擊。26日,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盤中一度下跌140點。與此同時,美元在外匯市場上也成眾矢之的,日元與歐元帶頭飆漲,亞洲貨幣匯率跟著上升。
從安然到世界通信、施樂發生的會計丑聞,與其說美國公司財務造假前仆后繼,還不如問美國公司的財務數據究竟有幾分可信?實際上,上述3家公司的財務造假幾乎發生在同一時期,只是手法各不相同而已。
美國一直自以為是制度建設最完美及市場規則最健全的國家,也最善于用自己認為最科學的會計準則來懷疑非美國公司財務報表摻水。一家又一家美國公司曝出會計丑聞,再次揭示問題的嚴重性。投資者不禁要問,資本市場上的會計“黑洞”究竟有多深?據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多達1/3的美國上市公司可能有篡改盈利報告之嫌。
可靠的審計信息是貸款方和投資者信心的基礎,而目前會計誠信正在成為全球性難題。正如復旦大學法學院的一位副院長在評論安然事件時稱,問題的發生說明制度文明建設還任重道遠。對美國來說,如果不能有效遏止公司財務失真問題,就有可能爆發局部金融危機。發生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股災至今讓人們感到后怕,在那場股災發生之前的市場便是一個公司假賬信息充斥的市場。
會計業往往感到有點冤枉,因為假賬的第一需求者并非會計人員,而且有的財務造假連注冊會計師一起被蒙騙。但深刻反思,會計師事務所明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安然、世界通信公司的問題皆與安達信有關,應該不是一個偶然。在近日德勤提供給記者的資料中有兩點引人注意:其一,1984年休斯頓天然氣與另一家公司合并成立安然公司,據休斯頓天然氣當時的首席財務官最近稱,德勤未能擊敗安達信并成為安然的審計公司,是因為不具備公司所希望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其二,德勤駐波斯頓辦事處一位工作了15年的審計師回憶,許多美國公司一直把審計看得很簡單,直到最近情況才發生變化。過去,只要審計師是“五大”就認可,價格比質量更重要。
上述來自德勤的“抱怨”,表明美國公司的審計絕非無可挑剔或者說完美至極。世界通信公司的造假使安然造假小巫見大巫,現狀再次提醒人們不要被美國市場的繁榮所迷惑,更不要對所謂最科學的會計準則毫無保留。有不正當目的的上市公司管理層,正在對虛假財務的需求有增無減。只要市場對上市公司有盈利的要求,造假就可能存在,而且是前仆后繼、鋌而走險。盡管誰也不愿看到這樣的現狀,但看清問題的本質或許更有助于人們規避商業風險。
保護投資者權益靠什么
每次會計丑聞被曝光后,會計師事務所往往都能找出試圖證明自己清白的理由。對于世界通信公司造假,按安達信的解釋,一些涉及費用的重要信息被世界通信公司首席財務官從會計師手中取走,對方沒有告訴安達信這筆費用的去向,也沒有與安達信商量如何處理賬目。言下之意,安達信在整件丑聞中不僅非常無奈,而且非常無辜。
事實上,會計丑聞多發后,投資者已經日漸對會計師事務所缺乏信任。安然事件當時被解釋成復雜交易所致,似乎面對上市公司日趨復雜的交易,發生審計失敗的可能性不斷增大。而造假金額超過安然的世界通信公司,把38億美元巨款錯誤地列入了“資本開支”名下,這些資金卻沒有在公司同期的收入中得到體現。如此簡單的錯誤,掩蓋如此巨額的假賬,只能是安然和安達信存在嚴重的誠信問題所致。
同樣的誠信問題困擾著中國資本市場,銀廣夏、藍田股份等去年以來被揭露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令人發指。由于是一個新興市場,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摻水”問題不能樂觀。香港交易所主席李業廣28日在上海提醒有意赴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要練好賬目準確和信息及時披露兩大“內功”。而早幾天金蝶國際董事局主席許少春談起赴港上市的體會時稱,香港創業板要求按國際會計準則披露財務信息,根據金蝶國際的經驗,至少使主要財務數據縮水20%左右。
財務報表“摻水”或許還稱不上嚴重的會計造假,但正是這種陋習的存在,給會計造假提供了溫床。面對會計丑聞及財務數據失真,政府層面肯定會出臺措施以求恢復投資者信心。
據稱,布什已經敦促美國會通過他提出的公司責任計劃,從而完善保護投資者和企業員工利益的法律法規,并進一步加強執法力度。
然而,投資者的困惑和擔憂未必能夠在短期化解。科普蘭就提醒人們仍然要對商業風險保持足夠的警惕,并告誡“無論怎樣改革,都可能無法本質上改變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商業風險,而不是完全消除商業風險。
會計“黑洞”越深,對資本市場的負面影響越大,難免使市場效率下降。對投資者來說,現實的需要是改進制度、加強監管及完善司法救濟。制度用于預防問題的發生,若遇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則可以通過加強監管和完善司法救濟,盡量減少投資者的損失。相比之下,美國的證券民事訴訟制度要完善得多,投資者還可以通過打官司來彌補損失。在中國市場上,借助司法救濟來保護投資者權益的力度則還有待加強。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