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華爾街的八十年代曾被人稱之為"貪婪的十年",其結束的標志便是涉及內幕交易的著名套利者博斯基和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的入獄。緊接著華爾街迎來了大牛市,但十年后的今天,華爾街似乎又遇到了大麻煩。
鑒于日前美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司法當局對華爾街的調查愈來愈頻繁深入,本刊對最近發生的事態作番剖析。
本刊還將密切關注"運動"著的華爾街,且對《財富》雜志提出的問題同樣感到興趣,那就是"誰將被送進監獄?"。
□本刊主筆 袁劍
"九一一"事件中,華爾街諸多頂級公司遭受有史以來最慘重的人員傷亡,紐約證券交易所也為此創下休市四天的最高紀錄。那幾天,世界上最強大的金融心臟--華爾街,似乎停止了跳動。不過,所有的人都寧愿相信,那只是一次意外,華爾街依然強大。后來的事實表明,華爾街的確沒有辜負人們對它的信任。在世貿大廈倒下去的地方,華爾街以英雄般的姿態重新站立起來。在災難的廢墟上,美國人展示了他們平時深藏不露的精神和氣質:樂觀、自信、對突如其來的外部打擊具有堅強的神經。
然而,當災難逐漸成為過去,人們又重新習慣于華爾街行情所敲打出的祥和的鑼聲時,華爾街卻開始證券公司經歷一場來自內部的不祥崩塌。
這場崩塌始于"安然",但決不僅僅限于"安然"。它所刮起并且愈演愈烈的風暴正在考驗華爾街大廈最基礎的部分:誠信;蛟S,這才是真正有能力窒息華爾街的"恐怖分子"。
目前,這場正在華爾街不斷加劇的誠信危機,已經涉及到了從上市公司到會計師事務所,再到股票分析師的幾乎所有領域,大有迅速蔓延之勢。
看門狗啞了嗎?
美國的會計師事務所一直是誠信的同義語。它不僅凝聚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文化精髓,也意味著這個行業的世界標準或者"國際慣例"。但隨著"安然事件"和其后所暴露出的一系列會計丑聞,這個榜樣有被逐漸侵蝕的危險。
繼安達信由于安然事件被拖下水,陷入四面楚歌后,國際最著名的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另一家,畢馬威也陷入了麻煩。
與安達信一樣,畢馬威的麻煩也源于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施樂。
今年4月,《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由于被懷疑偽造帳目,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對著名復印機生產商施樂公司提起民事訴訟,稱其存在欺詐行為。
在這份向紐約聯邦法院提起的訴訟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指控施樂公司,在1997-2000年期間,提前計入30多億美元復印設備收入,并采取會計*作將稅前利潤抬高15億美元。
SEC還同時通知施樂的前主席阿萊爾和前財務總監羅莫里爾以及審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的數位員工包括前合伙人康維,指當局正在對他們進行調查,并聲稱將對他們提出民事訴訟。在安達信破產之后,這種嚴峻的形勢,不僅對畢馬威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驗,也事關會計師事務所的整體聲譽。
此前不久,在經過兩年多的調查后,施樂與SEC達成和解,同意支付創紀錄的1000萬美元民事罰款。SEC通常不愿意采取對上市公司罰款措施,因為它認為這種罰款最終需由股東支付。在這種訴訟中,股東總是最終的受害者。在施樂之前,SEC對上市公司的開出的最高罰單是2000年針對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 Inc)的350萬美元。而對施樂的罰款相當于這個金額的3倍。為此,SEC的官員認為,他們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息,即這種行為是絕對不能容忍的。與SEC的和解意味著,在經過了兩年多的抗拒之后,施樂已經承認,"他們一直在采用大膽的會計處理方式,他們需要在此承認錯誤。"此前的兩年時間中,施樂一直堅稱,他們過往的會計行為是適當的。
施樂這個遲來的"道歉",對于在2001年之前一直擔任施樂公司審計師的畢馬威來說,不啻于當頭一棒。雖然和解達成后,畢馬威的發言人喬治·萊德維特(George Ledwith)為該公司的工作進行了辯護:"畢馬威當時堅信,今天依然堅信對施樂采取的基本會計方法是健全的,是符合美國一般公認會計準則的。"但很容易理解,在安然和安達信事件后,投資者的神經已經相當脆弱,他們很難再相信這類言之鑿鑿的辯護。畢馬威已經不可避免地將自己卷入了公眾情緒的旋渦,并成為人們發泄和聲討的對象。誰也不知道,畢馬威會不會成為華爾街正在持續發酵的新的"扒糞運動"的下一個犧牲品,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畢馬威已經成為SEC在打擊不法審計行為運動中的又一個靶子。而所有這一切,只能歸咎于畢馬威在施樂的會計問題上所采取的曖昧和僥幸立場。
早在2001年3月,SEC即向畢馬威的高級管理人員出示了施樂公司的一系列內部文件。這些文件顯示,施樂高級管理人員曾經討論"通過怎樣的途徑,使用會計手法來達到公司引導華爾街作出的預期收益目標。"據說,當時畢馬威的高級管理人員被他們所看到這一切難住了。為此,畢馬威與施樂的高級管理人員及董事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并拒絕通過施樂當年的年度報告。甚至在施樂當時的主席保羅·阿萊爾(Paul Allaire)威脅說,"畢馬威拒絕審計通過施樂年度報告可能導致施樂發生債務違約,并將本來就有經營困難的施樂推向破產法庭"時,畢馬威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這一點,被畢馬威的律師邁克爾·楊渲染為畢馬威"在審計公司因沒有骨氣而受到批評的年月"中的英雄壯舉。但這種容易被中國人稱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英雄氣節并沒有堅持多久,在對過去的財務數據進行了微不足道的修改后,畢馬威最終簽署了施樂2000年年報。這讓SEC十分憤怒。當然,這并不是畢馬威在施樂問題上所犯下的唯一錯誤。在這之前,畢馬威就曾經屈服于施樂的壓力,更換過一名對施樂會計方法提出異議的會計師,薩弗蘭。所有這些"案底",都使SEC有理由認為,畢馬威并不是什么抵抗誘惑和壓力的英雄,而是一名"容易屈服者"。用SEC官員的話來說,畢馬威不僅做得太少,也做得太晚。
然而,畢馬威這名"屈服者"的麻煩還不僅于此。它還是另外兩起訴訟中的被告。第一是連鎖藥店Rite Aid Corp,該公司已經承認,在兩年內多報了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第二家則更為知名,這就是比利時軟件公司Lernout & Hauspie Speech Products NV,該公司已于前兩年破產,其通過南韓的子公司捏造了70%的銷售收入的惡劣手法也在全球廣為人知,成為新型高科技公司造假的一個典型案例。現在,畢馬威正在這兩起案件中努力為自己洗刷,認為自己是這兩家公司高管人員蓄意欺詐的替罪羊。但明顯的事實是,作為看門狗的畢馬威,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至少,它沒有向投資者發出"懷疑"的叫聲。作為一家跨國公司,畢馬威的困擾不僅僅止于美國本土,同時也延伸到了海外證券市場。
在法蘭克福,一家名為ComRoad遠程信息公司所引發的丑聞也將畢馬威卷入其中。在德國的二板市場中,ComRoad一度被認為是高科技網絡通信企業的代表性公司。
滑稽的是,ComRoad代表的并不是新經濟公司超乎尋常的贏利能力,而是代表了某種登峰造極的造假模式。在1998年到2000年中,ComRoad通過一家并不存在的香港公司偽造了大量的銷售記錄。在這三年中,這家名為VT電子的"虛擬"公司的銷售額分別占到ComRoad公司總銷售額的63%、86%和97%。而這其間擔任ComRoad公司審計的又是畢馬威公司。盡管畢馬威在懷疑VT公司的真實性之后已經在今年2月宣布解除ComRoad的合同。但面對ComRoad大膽而拙劣的造假行為,畢馬威卻連續多年表示沉默,這無論如何都與一家國際知名審計公司所應該具有的誠信及專業水準相去甚遠。鑒于畢馬威在ComRoad的丑聞中所扮演的角色,德國小股東保護委員會已經威脅要將畢馬威送上法庭。
在法蘭克福二板市場,ComRoad事件已經被人指為該市場成立5年來最大的丑聞,其在投資者中所激發出的恐慌和憤怒情緒相當巨大。雖然ComRoad公司已遭處罰性摘牌,但畢馬威由此而遭受的信用損失卻遠沒有完結。
就在畢馬威陷入信用泥潭的同時,五大中的另外一家,德勤也在為過去的審計失誤而付出代價。
在今年四月最新提起的一項訴訟中,休斯頓律師Allan Diamond向德勤索取超過3億美元的賠償。在這項訴訟中,德勤被指控包括重大疏忽和*作違規等一系列罪狀。這起訴訟的起因是,德勤曾經擔任InverWorld主要關聯公司I.G. Services LTD的審計人,而前者已經于1999年破產。
與此同時,德勤還面臨另外一項總金額達到3.5億美元的訴訟,這起訴訟也與InverWorld倒閉有關。原告大部分是來自墨西哥的富有人士,他們都是InverWorld的投資者。在這起涉嫌投資欺詐的陰謀中,1200名投資者共損失了3.25億美金。
InverWorld兩名前高層管理人員,已與去年被捕。他們被指控利用龐氏騙局(Ponzi scheme),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鼠會的形式欺詐投資者。雖然德勤已經為自己展開辯護,但Allan Diamond認為,德勤的"疏忽大意",實際上縱容了InverWorld的欺詐陰謀。
繼安達信之后,畢馬威和德勤相繼因為糟糕的審計紀錄而被推上被告席。五大之中已有其三,足以說明災難的嚴重程度。任何了解現代市場經濟信用本質的人,都不會忽視會計師事務所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獨立、職業*守良好的會計中介機構,是現代市場秩序得以不斷擴展的最根本動力。否則,建立在普遍信用秩序上的現代市場經濟就很難深入人心,從而不斷拓展其邊界。而安達信、畢馬威、德勤最近先后涉入會計丑聞的事實表明:在經過了將近十年的牛市之后,以五大所代表的國際會計行業已經出現了職業道德普遍松懈的跡象。它也同時表明,會計制度的建設絕非一勞永逸之事,它必須與新的經濟現象同步發展。最近披露的大量會計丑聞大多發生在所謂新經濟公司中,這一點決不是偶然的。
有鑒于誠信問題已經對美國資本市場構成越來越大的破壞力,美國國會以及各級監管機構正在采取緊急行動。
2002年4月,SEC會主席哈維·皮特(Harvey Pitt)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鑒于會計違規事件近來不斷出現,SEC已進入緊急狀態,并將在2002年5月10日以后公布一項旨在建立一個公共會計委員會的提案。皮特聲稱,"SEC不會放棄將會計行業標準保持在最高水平的努力。"他還稱,即將設立的公共會計委員會負責紀律規范、道德規范、質量監控及能力認定等事宜。
幾乎在同時,美國聯邦的最高立法機構,美國參院和眾院也準備分別通過各自的新的立法提案,對審計規則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在眾議院以壓倒多數通過的一項名為《公司及審計可說明性、責任性和透明性法案》中,主張"設立一個新的監管會計公司的委員會,要求公司迅速報告內部人士股票交易,并強制公司披露那些往往用于掩飾債務的表外交易。"賓州共和黨議員Patrick Toomey對此解釋說,這是對會計行業實施管制的重要舉措,它打破了原來自我控制的局面,形成監管更為嚴格的新模式。雖然眾院通過的這項嚴厲的新法案還沒有在參院表決,但其表達的決心以及形成的威懾力開始發揮作用,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從原來的反對立場上撤退,紛紛表示同意。
美國最高立法機構的迅速行動,雖然表現出了美國各級監管機構打擊會計造假行為的強大決心,但也同時暗示了會計造假行為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的泛濫以及對美國社會所造成的傷害程度。也許,與整個股票市場的走勢一樣,美國的中介機構也陷入了一場漫長的中期調整。
"華爾街新警察"斯皮策出場
對于華爾街的明星分析師們,今年的春天格外冷。市場泡沫的破滅及不斷揭露出來的違規事件,讓華爾街的股票分析師遭遇到了他們職業生涯中最寒冷的冬天。
最近,華爾街不得不開始熟悉一個新的名字,埃略特·斯皮策,42歲的紐約州司法部長——一個讓華爾街的大腕們頭痛不已的人物。
從傳統上講,對證券市場的監管責任一直由SEC承擔,所以當斯皮策開始介入證券分析師調查的時候,華爾街根本就沒有將這位局外人放在心上。但斯皮策用他旺盛的斗志和敏銳的直覺改寫了歷史。由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調查,斯皮策正在成為華爾街新一輪扒糞運動中的主要角色,F在,華爾街不得不認真對待他了。華爾街態度這種戲劇性的轉變,源于斯皮策長期調查中最近出現的一個關鍵進展。
今年1月,斯皮策收到了著名投資銀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依據傳票遞交的一些文件,這些文件中的電子郵件表明,美林的股票分析師一邊在向投資者強烈推薦某些股票,一邊卻在私下里將這些股票稱為"垃圾"和"廢物"。隨后,斯皮策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將這些電子郵件公諸于眾。受到這個丑聞的打擊,美林公司的股票在一周之內暴跌12%,
斯皮策早在一年之前就開始了他對美林公司的調查,但由于缺乏可靠的證據,調查始終沒有取得什么進展,連斯皮策自己也一度認為他的調查可能無疾而終。但分析師以輕蔑口吻談論他們正在推薦的股票的電子郵件,決定性地挽救了斯皮策的調查。
對斯皮策的調查構成阻礙的,不僅來自華爾街那些投行巨頭,而且也來自另外一個更為敏感的擔憂:斯皮策的調查是不是超出了其監管職權的范圍?一些SEC的官員就曾經表示:"紐約州司法部長辦公室采取的行動可能創造一個危險的先例,并導致證券法的分裂,因為每個州在審查中可能參考本州的條例。"但很明顯,斯皮策成功地化解了這些擔憂。在今年四月,斯皮策同SEC主席哈維·皮特私下進行了會談,非常順利地爭取到了SEC的合作。不僅如此,斯皮策也順利地爭取到其他方面的支持。在他的鼓勵下,一個代表各州證券監管機構的團體已經成立了一個由多州組成的特別小組,對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證券研究模式進行審查。而在公眾方面,那些受到分析師誤導而損失慘重的投資者更是堅決支持這位年輕的司法部長的行動。
所有的跡象都顯示,由斯皮策默默發起并吸引越來越多人響應的打擊華爾街"黑嘴"的運動,正在演變成各級監管部門的聯合行動,它很可能成為沖擊力巨大的監管風暴,從而徹底改變華爾街沿襲多年的證券研究模式。
斯皮策所造成的沖擊波正在不斷擴散。2002年4月底,SEC開始著手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調查,目標直指分析師的利益沖突問題。據知情人士稱,這次調查可能是聯邦監管機構對分析師利益沖突進行的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檢查。引人注目的是,作為州司法官員的斯皮策也被要求參與這項以聯邦監管機構為首的調查。緊接著,SEC準備對一項新的提案進行投票,該提案旨在"減少分析師和投資銀行家之間的聯系以解決華爾街的利益沖突問題"。據SEC的有關部門官員稱,這項提案在分析師與投行業務的有效分離,分析師對自己推薦的股票的買賣以及分析師研究報告的發布等一系列問題上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措施。
而美林公司已經在5月初向斯皮策提出了一項正式提議。在這項提議中,美林愿意支付數千萬美元的巨額罰款,并同意成立一個單獨的委員會對自己的研究部門的業務進行監督。與此同時,美林承諾迅速采取其他措施來改進失誤,以示悔改。在同一項提議中,美林還表示要推動華爾街的其他公司接受類似的業務規則,以挽回公眾對券商研究的信心。作為這項言辭懇切提議的回報,美林希望斯皮策不要對公司提出正式起訴。聯想到在事件爆發初期,美林對這些指控所表現出來的傲慢,人們不得承認斯皮策對華爾街巨頭已經產生了強大的威懾力,正如一位評論人士所感嘆的那樣:"斯皮策已經徹底轉變了一個州司法部長辦公室的角色。過去,該機構關注諸如醫療保健組織(HMO)費用爭端和垃圾郵件等保護消費者問題,偶爾起訴那些規模較小的投機證券公司,現在,該機構已經轉變為向大型證券公司挑戰的潛在執法力量。"
不過,斯皮策的雄心還不僅于此,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最終的目標是要通過全行業都能接受的全球解決方案,以解決這個具有相當普遍性的嚴重問題。
對待斯皮策的話,我們最好還是認真一些為好,他可不是那種說說而已的人物。證明斯皮策說到做到的強有力的證據是:以他領導的紐約司法部已經擴大了對華爾街股票分析師有損公眾利益行為的調查范圍。調查對象幾乎囊括了華爾街所有的頂級投行,它們包括美林、高盛、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瑞銀華寶、所羅門美邦等。據說,上述金融機構,有的已經收到了傳票,有些馬上就會收到傳票。
不要以為斯皮策是一個迫害狂,因為,將所有的頂尖投行"一網打盡",并盡快掃除充斥于華爾街證券分析師行業中腐朽氣息,正是斯皮策一直想做的。
斯皮策的許多關系密切的朋友在經紀行業工作,他們要么是律師,要么為對沖基金工作。斯皮策早就耳聞目睹了分析師的許多問題。但真正激發斯皮策挺身而出的,是他感到,聯邦監管機構在這個問題上一直無所作為。
明星分析師的滑鐵盧
布洛杰特無疑是華爾街的明星分析師。他當年因對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準確"預測,一舉成名。1998年底,亞馬遜已經漲到了250美元。但布洛杰特卻不顧可能遭到的嘲笑,大膽預測亞馬遜股票將會繼續上漲到400美元。亞馬遜后來的驚人漲升成就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布洛杰特。一時間,這位年僅33歲的毛頭小伙,成了華爾街最火的網絡教父,其對網絡股點石成金的功力,一度讓許多人認為,布洛杰特簡直就與網絡股一樣神奇。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網絡夢想的迅速破滅,讓布洛杰特從天上回到了地下。但這并不是布洛杰特最大的苦惱。因為,紐約州那位令人生畏的司法部長,斯皮策已經盯上了他。
2001年,一位由于投資網絡股而遭受巨大損失的投資者將布洛杰特以及它服務的美林公司告上了法庭。這位名叫坎吉拉爾的投資者,在2000年3月以每股125美元的價格買入了4600股信息空間公司的股票,結果虧損了50多萬美元。但布洛杰特卻一直對信息空間公司維持"買進"評級。如果布洛杰特這位"網絡先生"真的這樣認為也就算了,問題是坎吉拉爾發現,布洛杰特維持這種評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因為美林公司與信息空間公司有一項交易。如果美林公司不維持這種評級,信息空間公司擬議中的一項購并就無法完成。而美林正是準備從事這筆投行業務的公司,很顯然,如果信息空間公司的股票繼續下跌,美林在這筆投行業務中的可能收益就會泡湯。
這種明顯的關聯關系,使坎吉拉爾有充分的理由質疑布洛杰特作為分析師的公正性,他認為股票分析師經常是因為其所服務的券商的利益而故意誤導投資者。雖然美林在事后一直聲稱要捍衛自己的名譽,但最終還是在2001年7月同意向坎吉拉爾支付40萬美元,以庭外和解的方式了結了這樁官司。為了避免更大的麻煩,美林隨后以200萬美元補償金的代價,解雇了布洛杰特。
正是這起官司引起了紐約州司法部長斯皮策的關注,并由此開始了長期的調查。布洛杰特也成為斯皮策打擊華爾街"黑嘴"運動所選中的第一個目標。依斯皮策自己的說法就是:他早就知道"布洛杰特有問題……(在華爾街)有一種共識,即每個人都知道將發生什么,除了小投資者"。在調閱了布洛杰特以及其他美林分析師的一系列的電子郵件后,斯皮策越來越相信自己的判斷。這些郵件顯示,布洛杰特和其他美林分析師常常隱匿對他們公開吹捧的公司懷有的疑慮·斯皮策相信,華爾街公司定期地大肆吹捧一些公司的股票,以贏得對自己有利的投資銀行業務,并故意引誘投資者買進以后可能暴跌的股票。在斯皮策看來,大型投資銀行一直標榜的在研究及投行業務之間的防火墻,完全形同虛設。《華爾街日報》在審查了一系列大型公司的內部文件后也認為,"分析師所贏得的投資銀行業務同其薪酬之間的掛鉤關系,比任何人聲稱的都更為直接。"雖然多年來,幾乎所有的華爾街公司都一直否認分析師的薪酬同他帶來的股票及債券承銷交易之間有任何聯系。
對于如此惡行,斯皮策揚言,他正在考慮對公司和個人分析師提出刑事指控,這顯然也包括布洛杰特本人。如果斯皮策真的將這種刑事指控付諸行動,脫掉了神仙外衣剛剛從天上回來的布洛杰特,恐怕在地上做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機會都很小了。
如果網絡股泡沫的破滅還僅僅是使那些明星分析師還原其凡人本色的話,那么,華爾街"新警察"斯皮策的調查,則已經把華爾街的股票分析師與道德淪喪甚至犯罪聯系在一起。
可以預料,在針對華爾街分析師不斷升級的聲討中,還會有更多的分析師中箭落馬。最近,另外一位華爾街的大牌分析師,也緊步布洛杰特后塵受到投資者起訴,這就是以電信行業分析而聲名卓著的杰克·格魯布曼。有趣的是,代表投資者對杰克·格魯布曼提出指控的,就是去年7月在布洛杰特一案中大獲全勝的律師,雅各布·扎曼斯基。今年4月,他又一次將杰克·格魯布曼送上了法庭。雅各布·扎曼斯基代表他的當事人,60歲的CBS News錄象帶編輯喬治·吉卡爾利向被告索取1000萬美元的補償。據說,這個金額僅僅是格魯布曼年薪的一半。喬治·吉卡爾利向格魯布曼提出指控的理由是,他曾經長期受到格魯布曼樂觀報告的誤導,在熱門股票環球電信(Global Crossing)的交易中損失了45.5萬美元。
在這項指向所羅門美邦、格魯布曼和一位公司經紀商的指控中,吉卡爾利稱,即使是在2001年6月,在越來越多的證據對環球電信不利的情況下,格魯布曼仍然推薦環球電信,甚至將它作為三大首選股票。直到環球電訊股價低于1.50美元時,他才改變其荒唐同時也讓人疑問叢生的建議。與此同時,一些公司內部人士已經在出售該股票。而格魯布曼的所服務的券商所羅門美邦,正是環球電信1998年IPO(新股上市)的共同承銷商。讓人驚訝的是,所羅門美邦在華爾街上一向以嚴格著稱。
但環球電信并不是格魯布曼犯下的唯一錯誤,他還在其他一系列的問題股票報告中充當過令人懷疑的角色。
扎曼斯基律師認為,長期以來,格魯布曼毫無顧忌地在所羅門美邦扮演明顯有利益沖突的雙重角色,他一邊幫助公司獲得大量電信公司的投資銀行業務,另一方面又不斷向投資者提供電信股票的研究報告。扎曼斯基相信,所羅門美邦的研究沒有任何獨立性可言,它們根本就是"對其投資部門承銷上市公司進行鼓吹的拉拉隊。"因此,格魯布曼和所羅門美邦必須對此負責。
扎曼斯基律師的行動似乎也得到了斯皮策的響應。據稱,紐約州司法部長辦公室已經發出了一張傳票,索取與格魯布曼的工作有關的文件和電子郵件。
對于司法機構積極介入分析師利益沖突案件的現象,扎曼斯基深受鼓舞地評論道:"這是首次由一個具有刑事審判權的監管機構宣稱,分析師利益沖突是嚴重的問題,并威脅采取刑事手段;采取刑事手段是關鍵,如果分析師感到,他可能因為有誤導性的研究報告而入獄,這位分析師就會再三考慮。"
容易推斷,隨著華爾街整治運動的深入,追隨布洛杰特腳步的,肯定不止格魯布曼一人。而華爾街證券分析師的整個職業規則都將為之而大變。這意味著,華爾街分析師門將面對更加苛刻的執業標準。從今往后,華爾街分析師們的職業生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悠哉游哉了,他們要么謹守職業*守,要么就可能面臨嚴厲的刑事指控。
華爾街也許隱藏一個龐大的造假群落
安然事件被稱為華爾街90年代以來最具爆炸力的丑聞。但在安然之后,隨著更多公司丑聞的曝光,人們越來越相信,安然絕不是華爾街上造假的獨行俠,華爾街上還有很多與安然有類似問題的公司。換句話說,人們開始擔心,華爾街上還隱藏著一個龐大的造假群落--安然家族。
這種擔心,正在被最近一段時期簡直是成批量生產的上市公司丑聞所證實。在安然之后,美國資本市場上出現的最大破產案要屬環球電信。這家被稱為以光速積累起來,又以光速破產的公司,與安然有相當大雷同之處。
就在環球電信在今年1月28日申請破產保護的第二天,公司的財務副總裁Roy Olofson即向《洛杉磯時報》寫信,聲稱公司不適當地夸大了銷售收入,有嚴重的財務問題。雖然,環球電信將Roy Olofson的檢舉定義為出于私人動機,但Roy Olofson的律師斷然否認了這種說法。不管Roy Olofson與環球電信公司說法那一種更接近真相,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SEC和FBI(聯邦調查局)已經開始著手調查環球電信的虛報收入事件。而美國國會對環球電信案件的關注,更使對環球電信公司的調查演變成全方位的調查。目前,SEC已經鎖定環球電訊約15項交易進行調查。SEC懷疑這些交易除了虛增其年度收入之外,沒有任何經濟意義。事實上,只需從表面看,美國監管機構就有充足理由對環球電信采取調查行動。因為它還涉嫌一系列其他的不法活動。
除了虛報收入之外,環球電信還廣泛卷入了政治獻金活動。在2000年聯邦政府選舉中,環球電訊捐獻了280萬美元,這個紀錄超過了安然的240萬美金。環球電訊這些投入使它在2001年7月獲得了美國國防部4.5億美元的合同。但這個合同顯然已經被擱置。
在另外一方面,公司管理層極其腐敗,有明顯的欺詐嫌疑。有媒體披露,環球電訊的前任4位CEO以個人貸款的名義從公司提取了至少2300萬美元。在1998年4月到2001年5月份,公司總裁Winnick以及公司其他高管人員工出售了13億美元的公司股票。這與安然前高級管理人員做的事情如出一轍。
而公司總裁Winnick更是被指責為地地道道的"腐化分子"。Winnick不僅擁有造價6000萬美元的豪宅,還擁有一架價值1250萬美元的私人飛機。其豪華的辦公樓號稱"白宮",花園里的街燈全部采購自丹麥的豪華原裝燈具,每月的費用達到40萬美金。不僅如此,Winnick獨斷專行的作風,也使人們普遍質疑該公司的管理效能。一個流傳頗廣的故事,*真地刻畫了這位總裁幾近瘋狂的管理風格:Winnick曾經在電梯里問一個臨時工是否認識他,這位臨時工說不認識,結果立即遭到解雇。
諷刺的是,這位Winnick早在80年代就曾經是惡名昭彰的米爾肯--風云一時的垃圾債券大王的得力助手。如果說米爾肯是一個將垃圾變成黃金的高手的話,那么這位徒弟就是一個將黃金迅速糟蹋成垃圾的行家。因為在短短幾年中,Winnick就將從投資者手中募集的200億資金變成了一堆分文不值的垃圾。而這一切的發生,離米爾肯入獄僅隔十余年?磥,Winnick這位高足對米爾肯的傳奇生活確實充滿了"嫉妒"。
雖然環球電信一直為自己辯護,認為自己不過是全球電信市場劇烈變動的一個犧牲品。但所有的人都能看得出,與安然一樣,環球電信的破產是露骨的造假文化及嚴重的管理層腐敗的一個必然結果。而SEC和FBI的所展開的調查,正是沖著這種明顯具有犯罪性質的公司內幕而來的。
在安然之后的整個春天里,華爾街一直被丑聞所籠罩著。在許多人眼中,這真是一個丑聞的季節。截止本文寫作時,我們已經看到一系列公司已經身陷丑聞或正在接受各種調查。安然家族的隊伍正在迅速膨脹。值得警惕的是,這其中不乏大型藍籌公司和業界翹楚。他們包括:
施樂公司,老牌復印機生產商,由于虛增收入而受到調查。并在2002年4月因為欺詐性會計*作,而被SEC提起民事訴訟。
Worldcom,一家由名不見經傳小型長途電話公司迅速崛起為全球最大電信公司之一的傳奇企業,在2002年5月面臨一項集體訴訟。公司被指控夸大它所收購的電信公司的價值,以抬高股票價格,并正在接受SEC范圍廣泛的調查。其首席執行長柏納德·埃博斯(Bernard J.Ebbers)也在受到巨大壓力的情況下辭職。
冠群電腦(Computer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Inc.),由于SEC對這家大型軟件制造公司"是否在1998年采取不正當手段虛增了財務業績,以幫助公司3名高級主管得到了價值10億美元的股票獎金"懷有疑問,而對它展開調查。
Dynegy Inc,一家大型的能源供應商,由于一項名為Project Alpha的天然氣交易而受到SEC的正式調查。受到這項調查的影響,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已經在市場上下跌30%。分析師正在調低其股票評級。富有戲劇性的是,數月前,正是Dynegy Inc在最后一刻退出與安然的合并談判,而最終導致了安然的瓦解。
Kmart Corp,著名的零售商巨頭,已經于今年1月破產,其高層管理人員的不當行為和會計問題也受到人們的質疑。外部審計人員已經對此展開調查!
這個問題公司的清單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但就這個清單業已羅列的規模,就已經在美國投資者中引發了普遍的不安。人們甚至將這種懷疑的情緒投射到了諸如IBM及GE這樣的公司身上。無論從什么角度講,IBM及GE這類公司都堪稱現代商業文明的典范。對這類公司的質疑,實際上表明,現代商業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生銹。在這個意義上,繼安然之后,華爾街上發生的一切,的確意味深長。
誠如一位評論人士在評論施樂問題時所說的一樣:"……施樂的文化在90年代后期已失去控制"。但現在看來,這句話對整個華爾街也頗為適宜。
毫無疑問,經過90年代初期資本主義文明在全球的迅猛擴張,以及90年代后期以信息技術革命為核心的新經濟的高歌猛進之后,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現代市場制度中已經潛伏了一系列的疾病。所幸的是,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美國從來就不缺乏改進的機制,也從來不會輕易浪費任何一次制度改進的機會。從歷史上經驗看,華爾街之所以能一直執全球市場之牛耳,多賴于美國社會孜孜不倦的"扒糞"努力。所以,只要這個機制不遭到閹割,我們就有理由對華爾街的明天作出樂觀的展望。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