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力(廣州)
據美國商務部4月26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美國2002年第一季度的實際GDP,即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后的GDP達到了年均增長⒌8%的高水平,而今年頭三個月的經過調整后的GDP增長率達到了5.6%。這使很多一流的經濟學家頗為意外。因為,按照他們的邏輯,作為美國歷史上最為溫和的經濟衰退其復蘇也將是溫和的,正所謂跌得越深反彈得越高,跌幅越輕反彈
得也就越低。其實不然。
宏觀經濟學教科書告訴我們,實際的經濟增長率受到兩個方面的因素的影響: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長期因素決定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和趨勢,主要包括技術進步或廣義的知識積累和制度因素;短期因素決定經濟是繁榮抑或是蕭條,即商業周期,主要包括私人消費、企業投資、政府支出和貿易差額。得益于二戰后宏觀經濟學的發展,美國政府運用宏觀需求管理政策的技巧越發成熟,成效也越來越顯著。美國商業周期的擴張期大大延長,衰退期縮短,最近這一次的衰退時間不超過半年。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許多一流經濟學家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開始對決定經濟長期增長因素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傾注了大量的精力,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盧卡斯所言,“當你思考經濟增長時,你就不會有興趣考慮其他經濟問題了。”研究興趣的轉變也反映在宏觀經濟學內容的安排上,翻開任何一本流行的宏觀經濟學教科書,你就會發現原來在宏觀經濟學里只處于邊緣地位的經濟增長理論目前占據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并且安排在傳統的以凱恩斯主義為基礎的經濟波動理論之前講授。新的增長理論認為,影響經濟長期增長的因素有三:知識積累、人力資本和合理的制度結構。
具體到美國,即使在2001年3月美國經濟研究局宣布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時,反映經濟長期增長潛力的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仍然保持在3%以上,而美國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95年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只不過是1%左右。因此,只要減稅和擴張貨幣政策發生作用,經濟增長立刻恢復到趨勢增長率之上就是順理成章的了。另外,美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生產率的迅速增長主要是受到兩股力量的驅動:一是以數據處理和數據通訊為代表的新技術對生產率的正面影響;二是政府對經濟放松管制,鼓勵競爭和降低企業進入門坎。盡管美元于近期因市場擔心美國經濟復蘇乏力而出現了9%的跌幅,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美元一直以來不正常的強勢的一種補充性的回調而已,沒有多少人會真正相信美國經濟會就此再次進入衰退,那只不過是市場投機者為自己的炒作尋找依據罷了。與美國相比,中國刺激總需求的政策實行了四年,經濟增長率仍在7%左右徘徊,中國經濟的趨勢增長率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要改變目前的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制度改革。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