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多干涉”原則在經濟壓力面前妥協
在過去的一個星期里,中東日益激烈的沖突再次成為了國際焦點。就在巴以之間即將爆發全面戰爭之際, 4月4日,美國總統布什突然發表講話,最強烈的要求以色列從被占巴勒斯坦領土撤軍,并派國務卿鮑威爾前往中東斡旋。從表面上看,布什此次講話是迫于國際壓力而為之,但實際上布什此次講話完全是國際石油價格使然。
從1月份以來,隨著巴以沖突的不斷升級,國際原油市場價格也呈現同步上揚。4月2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超過28美元一桶,這是自去年10月份以來首次超過28美元。石油價格的飆升給剛剛露出復蘇跡象的美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過去一個星期里,道瓊斯指數下挫了近300點,而納斯達克指數也下跌了近100點。如果說油價飆升給股票市場所帶來的影響只能是短期影響,相比之下對于美國宏觀經濟來說,石油價格持續上漲造成的負面影響將可能持續相當長時間,而且其最終結果將很可能是拖累美國復蘇的腳步甚至令美國經濟再次陷入衰退之中。縱觀戰后60年的美國經濟史,任何一次嚴重的經濟衰退幾乎都是國際油價上漲所誘發,因此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布什總統迅速做出反應,通過向巴以雙方施加政治壓力而間接舒緩石油市場緊繃的神經。果然,就在布什發表講話幾個小時之后,國際原油市場價格便出現了大幅回落,但是仍然高于25美元一桶的水平。
在小布什上臺之后,美國在巴以問題上一直奉行“不過多干涉”的原則。就是在去年以色列遭受一連串兒炸彈襲擊以及巴勒斯坦多名領導人被暗殺的嚴峻時刻,美國政府都沒有對雙方施加政治壓力,但是面對最近由巴以沖突導致的油價上漲,美國政府卻按捺不住馬上就做出了最強烈的反應。究其原因,按照美國燃油業研究基金會首席分析師古德斯坦的話說就是:“現在的美國比以前的任何時候都容易遭受來自石油市場的沖擊。因此在關系油價的重大政策上美國政府不得不做出讓步或調整。”按照該基金會最新公布的資料,目前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已經下降到兩次石油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如果美國現在遭受石油禁運,那么美國的戰略儲備僅僅可以支撐53天的正常需求,而歷史最高的儲備水平(1985年)可以支撐118天的需求量。
放棄政治需要石油儲備降至低點
可以說正是由于美國石油儲備出現了大幅縮水才使得美國不得不在最近調整了中東政策。可是為什么美國的儲備水平會出現如此大規模的下降呢?首先,同八十年代相比,目前的美國燃油市場對外依賴程度更大,也就是說進口原油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1985年,美國每天大約生產900萬桶原油,而現在美國每天只生產600萬桶原油;而相比之下現在美國每天需要進口超過900萬桶原油,而這一指標是1985年的三倍。而從海外市場進口原油的比例越大,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成本就越高;第二,同八十年代相比,美國政府對戰略石油儲備的重視程度也大大降低了。1985年里根總統當政期間,供給學派在美國經濟界居主導地位,該學派十分重視來自供給方的經濟沖擊,而兩次石油危機恰恰是供給沖擊影響經濟最典型的例子。鑒于此,供給學派在其政策建議中特別強調了石油儲備的重要性并得到了里根總統的支持。而到了九十年代,由于冷戰的結束,爆發全面石油危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于是繼續保持大量石油儲備的做法逐漸遭到了來自經濟學界的反對。正是這兩方面的作用造成了美國戰略石油儲備水平的降低。
而面對儲備水平的降低,美國政府不但沒有采取措施維持儲備量,反而在過去幾年里多次主動或被動做出“揮霍”儲備的行為。1991年,在美國向伊拉克發動沙漠風暴打擊之前,美國政府向市場投放了3300萬桶儲備原油,但是后來研究表明,美國政府此舉意義不大,因為即便美國政府不投放儲備原油,國際原油市場也會迅速恢復正常,因為當時市場普遍存在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因此油價不可能上漲太多;1996年到1997年,克林頓政府為了平衡預算出售了2300萬桶的儲備原油,但僅僅增加了4.47億美元的財政收入;2000年,準備競選總統的戈爾為了獲得東北部和中西部選民的支持,下令向國內市場投放儲備原油以平抑當時高企的燃油價格;2001年,剛剛上臺的小布什總統就發表聲明:“戰略石油儲備是為了應付戰爭或者市場供求極端失衡的特殊情況,因此目前美國的儲備更大意義上是政治需要而不是經濟需要。”
石油儲備——政治、經濟都需要
現在,美國不得不為他輕視儲備石油重要性的行為付出代價。4月2日,伊拉克當局宣布準備向以色列以及支持以色列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伊拉克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加佛爾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面對飽受壓迫的巴勒斯坦人民,伊拉克此時必須也有責任拿起石油武器。發動新一輪石油禁運是對付那些猶太復國主義分子以及它們的后臺老板——美國最有效的武器。伊拉克目前正在同伊朗政府進行接觸,希望在禁運問題上得到伊朗政府的支持和合作。而且,伊拉克希望同是阿拉伯兄弟的其他歐佩克成員國響應這一號召。”加佛爾的聲明在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上產生巨大的反響,目前美國每天直接或者間接從伊拉克進口石油100萬桶,這大約占到美國全部進口量的十分之一強。所以一旦伊拉克采取這種破釜沉舟的做法,對美國經濟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4月5日,伊朗政府表示響應伊拉克進行石油禁運的號召,但是前提是必須是先征得歐佩克委員會的同意。相比伊朗而言,其他歐佩克成員國對禁運問題表現的并不熱心。美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在接受法國世界報采訪時說:“沙特政府目前不同意實施針對西方的石油禁運。盡管目前石油仍然是阿拉伯國家的重要武器,但是減少石油供應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都是不理智的。”當然,作為歐佩克組織中傳統的親美國家沙特政府此番言論并不出乎意料,但是隨著中東局勢趨緊以及美國對伊動武可能性加大,沙特等親美穆斯林國家國內反美情緒日益高漲。誰又能保證沙特未來不會爆發像當年伊朗穆斯林革命那樣的大規模反美運動呢?
面對如此嚴峻的潛在威脅,美國政府必須改變現在的戰略石油儲備政策。只有重新建立起充足的儲備資源才能夠在國際政策上不受石油市場沖擊的制約。而建立儲備資源并不意味著美國單方面的行動,因為石油市場的沖擊不僅僅對美國經濟產生影響,而且對全球經濟都會帶來嚴重的負作用。目前美國政府正準備聯合世界上幾個石油進口大國,如印度、巴西、日本等共同建立全球性的石油儲備機制。這種機制類似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機制。也就是說在各大石油進口國之間建立調配機制。這種做法較之傳統的各國獨自建立石油儲備的做法而言更為有效:首先,這種做法可以降低每個進口國的儲備成本,因為一旦調配機制建立起來,每個國家都不必建立同原先獨立對抗石油禁運時所需相同的儲備水平;其次,這種做法可以防止地區性石油禁運對個別國家的影響,從而消除小規模石油危機的可能性。
當然,建立健全的國際戰略石油儲備的目的決不是為了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恣意橫行消除后顧之憂,相反是為了讓這些國家更好地認識到自身政策的代價和成本。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漸復蘇,需求勢頭的逐漸強勁會使得供給方的沖擊造成的破壞性加大。為此,有效的儲備政策不但對發達國家本身而且對那些以發達國家經濟帶動的發展中國家都是十分重要的。
張巍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