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淼
歐元區國家從2002年3月1日起正式向各原有貨幣告別,歐元成為無論是政府、銀行、企業,還是百姓使用的唯一貨幣。當這些國家的人手中握著同一種貨幣時,也就是握住了在歐洲大陸上正在蘊積和涌動的新的力量。
誠然,歐元作為一種貨幣具有交換、儲藏等經濟功能。但歐元不僅僅如此簡單:12個民族國家讓渡自己的貨幣主權,而使用單一貨幣,統一由歐洲央行管理,這是歐洲人在世界史上的重要一筆,它對主權國家及其政治、經濟乃至文化心理都有著巨大的沖擊。
有人說,歐洲一體化進程是一個永不完工的“建設工地”。對于歐洲的政治經濟整合這個龐大工程來說,在建設目標、發展途徑和運作機制等方面都有著太多的爭論。然而,歐元從夢想成為現實,這本身就說明歐盟向超國家實體目標邁進不是沒有可能。雖然有關歐盟超國家實體的建設方案遭到了諸多反對,但前進的車輪不會停下。進入流通領域的歐元將會充分發揮超國家的貨幣力量,推動歐盟繼往開來。
歐元的超國家力量,在經濟上表現為強化了歐盟統一市場的透明性、競爭性與流動性;在政治上的體現是各政府決策更透明,與歐盟的聯系更緊密;在文化心理上,以貨幣形式表達了歐洲的統一形象,增強了百姓對“歐洲公民”身份的認同。
在經濟方面,歐元的力量最直接地表現在商品價格上。對于同一種商品,歐元直截了當地顯示出不同國家的價格差。比如可口可樂,在芬蘭是1.18歐元,在希臘則賣0.53歐元,到了德國竟只售0.35歐元,令人對歐盟的感受是活生生的。既可用一把尺子“貨比三國”,又省去跨國購物兌換貨幣的繁瑣,這實實在在的實惠,會讓人對歐元越來越有感情。市場的透明化加劇了市場競爭,消費者自然從中受益,譬如,德國人就可去西班牙買比本國便宜50%的福特車。由此可見,市場的透明化同時也刺激了跨國消費的活躍和流動性,進而帶動了生產商、分銷商以及零售商等整個經濟鏈的連鎖反應。歐洲市場上的商品、勞動力和資本,在快速流動與交流中實現了優化選擇和配置。
可以說,當歐元區各主權國家接受歐元時,也就放棄了以“本國貨幣”杠桿調節國內政策的權力。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它們必須根據歐元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由于貨幣的統一和歐洲央行的統一管理,這些國家的政府越來越多地充當了執行者的角色,只有與歐盟緊密合作才能更好地發揮管理職能。政府間的政策協調所產生的“溢出效應”,增加了國與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多方面的協調與合作。在歐盟深化的過程中,貨幣已成為推動其成員國政治合作的“市場之手”。此次歐元的成功發行,歐元區原貨幣的兌換工作比預想的要順利得多,即得助于各成員國同歐洲央行等機構的密切配合。
歐元的流通也顯示出一種文化心理的變化。在告別舊幣時,歐元區人民懷有的不是更多的留戀,而是對歐元和一個統一、和平與更強大的歐洲的期盼之情。正如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所稱,“歐洲人真的是高高興興地把歐元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歐元將成為他們理解共同的歐洲身份和共同命運的關鍵因素”。
《人民日報》(2002年03月17日第三版)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