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中,伴隨著洶涌的公司兼并浪潮,美國工業行業集中的勢頭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行業被少數幾家大公司所控制,形成了“寡頭壟斷”局面。
所謂“寡頭壟斷”,是指少數幾家廠商壟斷了某一行業的市場,控制了這一行業的供給。在這種市場上,幾家廠商的產量在該行業的總供給中占了很大比重,每家廠商的產量都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從而每家廠商對整個行業價格與產量的決定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這 幾家廠商之間又存在著不同形式的競爭。以往寡頭壟斷主要集中在鋼鐵、汽車、飛機制造、香煙和石油等傳統產業領域,現在不少高技術行業、以及電信和媒體等行業也已經或即將進入寡頭壟斷時代。
經濟法則是推動行業集中的主要因素。高技術產業、媒體和電信等行業的前期投入很高,但達到一定的市場規模后,再增加一個單位的產出需要的成本很低。例如,目前建設一家半導體芯片工廠需投資20到30億美元,而5年前還只需10億美元。因此,芯片制造商必須能夠賣掉足夠多的產品,才會下決心投資建廠。這也是為什么芯片制造商們很熱衷于兼并的原因。據報道,如果米克倫技術公司兼并韓國Hynix半導體公司獲得成功,4家公司控制的全球內存芯片市場的份額將從1995年的46%上升到83%。
美國政府過去幾年對公司兼并采取的相對寬容的態度也推動了行業集中。90年代美國掀起了公司兼并的新浪潮,兼并交易額迭創記錄,2000年宣布的兼并交易總額達到1.84萬億美元,比1999年增加了近18%。白宮最近發表的2002年《總統經濟報告》估計,即便去年美國經濟衰退,企業兼并活動仍大大高于過去30年的平均水平。
對于消費者和整個經濟而言,寡頭壟斷利弊兼而有之。從好的方面來看,寡頭壟斷可以提高效益,從而使各公司能夠向消費者提供更優質更廉價的產品,而且有利于形成產品的行業標準,從而使消費者使用起來更方便。
但寡頭壟斷也可能導致幾大公司通過犧牲消費者的利益和經濟進步來賺取巨額利潤。寡頭壟斷也會阻礙競爭,而競爭有利于保持價格低廉,并促使公司不斷變革以避免被擠出市場。例如,自美國政府1996年放松對有線電視行業的管制后,該行業很快就集中到了幾大公司的手中,而有線電視的收費已上漲了36%,是同期通貨膨脹率的近3倍。再比如,高速上網的數字用戶專線(DSL)技術早在1989年就被開發出來了,但貝爾公司們怕它影響到商業用戶們使用的另一項高速上網技術的業務,一開始對DSL作了冷處理,直到貝爾的競爭對手如科瓦德通信公司等證明了DSL有廣闊的消費市場,貝爾公司們才開始大力推廣這項技術。
因此,在寡頭壟斷帶來規模經濟效益和促進技術進步的同時,如何避免過度集中對消費者和經濟造成傷害,是擺在美國反托拉斯當局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