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本周,國際油價開局不利,跌破每桶19美元的心理關口,并繼續(xù)向下尋底。星期一紐約、倫敦市場剛鳴鑼開盤,市場便刮來陣陣陰風,國際石油價格跌勢不止,連連探低。到下午閉市時,北海布倫特基準原油、西德克薩斯中質油、阿拉伯輕質油、玻尼輕質油等四大國際原油價格分別報收每桶18.76美元、18.88美元、18.56美元和18.99美元,分別比上一交易日下挫117美分、80美分、13美分和117美分。同一天歐佩克七種市場監(jiān)督原油一攬子平均價也下跌34美分,收于18.53美元,到星期二收盤時,創(chuàng)下了每桶17.97美元的今年新低。
國際油價的接連下滑,讓歐佩克輪值主席哈利勒大跌眼鏡,這位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業(yè)部長本星期一還向媒體表示對目前每桶20—21美元的油價表示滿意,并希望油價在下半年回升到每桶25美元。這個價位是歐佩克2年前確定的內部參考價,當時該組織把國際油價鎖定在每桶22—28美元。去年9月以來,國際油價一路下滑,一度跌至每桶12美元,使歐佩克各成員國及俄羅斯、墨西哥、挪威和阿曼等非歐佩克產油國下定決心減產保價,并于去年底在開羅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從元旦起每日減產200萬桶。此后,國際油價如期回升,攀至每桶20美元以上,產油國為此歡欣鼓舞。然而實施減產剛過半月,國際油價卻止升反跌,難道歐佩克屢屢實施頻頻見效的招數(shù)到了2002年就不靈了?
其實不然,減產確能奏效,但以下一些因素致使其效果打了折扣。
首先,部分產油國增產超產是導致國際油價下跌的根本原因。據(jù)《中東經濟調查》報道,根據(jù)去年底開羅會議達成的石油生產配額方案,歐佩克成員國(不包括伊拉克)的總配額為每日2377萬桶,但部分成員國出于自身利益和客觀需求,私下增產超產,突破配額限制,目前該組織的每日實際產量超產56.9萬桶。而市場人士對俄羅斯兌現(xiàn)日減產50萬桶承諾表示懷疑,并對俄私人石油公司增加出口成品油以替代原油表示擔心。產油國的增產超產造成國際石油市場的供過于求,從根本上打壓了國際油價的升勢,導致油價下跌。
第二,伊拉克的新一輪“石油換食品”計劃有望達成協(xié)議。本周聯(lián)合國高級官員到訪伊拉克,與伊政府商談石油換食品的有關技術細節(jié)問題。如達成一致,伊拉克執(zhí)行這一計劃下的石油出口能力約為每日210萬—280萬桶。這將造成國際油市供應的進一步增加,市場對此期望較高。
第三,美日歐三大經濟體需求疲弱。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最快也要到下半年才能復蘇。歐盟經濟受美國連累,瀕臨衰退邊緣。日本滑入泥潭,短期扭轉負增長無望。這三大經濟體的石油消費量占全球的60%以上,其經濟的疲軟態(tài)勢,決定其低迷的石油需求。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今年全球的石油消費增長僅為每日51萬桶,遠低于過去10年平均每日100萬桶的增長。
第四,主要產油國和國際機構紛紛調低油價預期。全球最大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最近在其年度財政預算中,把2002年的石油平均價調低為每桶17美元,遠低于去年的油價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計,今年原油平均價格將比去年下跌23.7%,每桶價格僅為18.5美元。而美林集團近日發(fā)表報告,更把今年一季度的平均油價定為每桶15.5美元,從而把全年平均價拉低到17.5美元。另外,香港匯豐銀行也預測今年的平均油價為每桶18美元。產油國和國際機構對油價的預期,自然影響到國際石油成交價,從而決定了油價的實際走勢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shù)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