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不景氣時,人們往往會把希望放在風險較小的基金身上。美國投資者希望他們的共同基金在熊市時能幫他們減輕損失,在股市回升時能幫他們反彈。但是許多基金兩樣都做不到。相反,基金公司使投資者在牛市時把錢投入最熱的基金,而當股市下跌時,卻使他們遭受巨大的損失。在2001年,美國大公司基金平均貶值了16.8%。
共同基金會死嗎?似乎不會。基金業上一次瀕臨死亡發生在1973—1974年的熊市,如 果出現新的崩潰,會使30年來積聚的投資者信心毀于一旦。事實上,在經歷了30年間最嚴重的熊市之后,基金公司仍然在瘋狂銷售。它們通過增加傭金和酬金來吸引股票經紀人;它們拼命塞錢給最熱的基金,即使那些基金很可能會倒閉;它們誘惑富有的消費者,同時用高昂的費用打擊較小的投資者。盡管基金表現平平,公眾們投入的錢仍比取出的錢多了290億美元。
但是基金目前存在著問題。
基金管理者常常指責個人投資者所犯的錯誤,但實際上他們往往是“五十步笑百步”。與個人一樣,基金公司也害怕丟錢。基金公司憑其名下的資產賺錢。它們吸引的資產越多,賺的錢就越多。吸引新資產最簡便的方法就是通過神奇的市場表現,但“神奇”的背后往往意味著巨額的債務負擔。
基金在股市高位時過度投資,而在股市低位時卻投資過低。當2000年3月熊市開始的時候,許多基金在科技股上建倉,當時4萬億投資基金股中,有1.1萬億(約28.4%)是投在科技股上。許多基金后來不能及時脫身就是因為他們投入的錢太多。當股市在9月走低時,每家基金平均只持有5.6%的現金或資本市場債券,因為在熊市,好的表現就意味著擁有盡量少的股票。一般說來,在熊市時,基金一般只持有3%—5%的現金。而讓投資者惱火的是,那些最懂得在牛市時自我推銷的基金,損失最是慘重,它們往往在熊市時被套牢。
基金公司的表現是銷售基金的最佳方法,但是當基金數量猛增時,大多數基金發現有另一種現成的方法:利用經紀人和顧問。共同基金原本被設計為給這樣一些人提供的一種方法:這些人沒有錢專門雇人來打理股票、債券或資本市場證券的投資組合。基金意味著簡化你的經濟生活,而不是使其復雜化。但當通過經紀人銷售基金變得越來越容易時,人們自己選擇基金就變得越來越難。
如今基金越來越復雜化了:8926家共同基金現在爭著引起關注。如果將經紀人在各個市場上(這些市場的費用結構和酬金是不同的)銷售的基金算進去,總共有15916家,而在1991年只有3045家。資產從1991年的1.4萬億上升到目前的7萬億。經紀人的中介費用不便宜,平均約為每年抽取總投資的1.17%,而且在熊市時還會有額外成本。盡管經紀人和顧問的費用很高,但是投資者還是認為,有建議總比沒有的好。
而經紀人并非以基金為唯一目標:在過去的3年,經紀人的費用為基金拉到了670億美元,但是他們為B股拉到了820億美元,因為那里的中介費更高,每年可抽取1.91%的傭金。
本報實習生王珍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