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日本步入長期的經濟衰退,尤其1997年秋季以來,日本經濟更是一蹶不振。筆者認為,日本經濟長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從“政府主導型經濟體系向自由市場型經濟體系”轉型過程中的結果,并不代表日本經濟的未來走向。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澤民
經濟衰退是日本經濟體系轉型的結果
美歐日工業發達國家均屬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原則上都是通過市場的自由競爭,以市場法則配置經濟資源,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但是,與日本相比,歐美經濟市場調節的比重更高。所以,日本雖然是市場經濟國家,但關于在市場中和誰交易的問題上,更看重長期形成的伙伴關系,這一點與歐美國家有明顯的不同。在日本型經濟體系中,雖以市場經濟為法則,但盡量回避市場調節,更多地采用契約關系的方式,長期合作。像終身雇傭制、企業集團的結合、總公司和承包公司、主銀行和企業的關系等都是一種長期契約,所以說日本的市場經濟是長期契約型經濟。
此外,從日本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看,行政力量對經濟的干預也遠比歐美國家強。就政府的作為進行分類的話,可以把日本稱之為“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美國則可稱之為“自由市場經濟”。
比起歐美的市場型經濟體系,日本的長期契約型經濟體系有如下優點。首先,在市場型經濟體系中,因為經常改變交易的對象,所以出現了交易行為的短化,由此產生兩個問題:第一,因為承包企業無法判斷業務的期限,所以一般不可能對現在的交易對象所發包的業務進行必要的設備投資;第二,每次都必須在市場中尋找交易對象,為此產生了有形和無形的成本。而穩定的業務關系不但可以促進企業進行設備投資,提高勞動生產率,也能夠降低有形和無形的交易費用。其次,如上所述,工人對企業的歸屬感不強,勞動積極性也不高。在長期契約型經濟體系中,因為交易對象是穩定的,可以不必負擔多余的成本,在理論上說能夠節約交易費用,而且員工的歸屬感很強,工作積極性也比較高。
從經濟增長速度看,日本型經濟體系具有很高的效率,戰后半個世紀就使日本經濟上升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經濟大國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經常遭到國際社會批評的是,在工業發達各國中,日本的勞動時間最長、由內外價格差表現出的高物價、妨礙經濟自由活動自由競爭的各種各樣的限制等,使日本社會的名義財富與實際富裕感產生很大的差距。上述問題是日本型經濟體系不注重市場、偏向長期契約而產生的必然結果。
也正是上述問題的存在,使人們對日本型經濟體系是否帶來了生活上真正的富裕產生了疑問。而在歐美型的以競爭為中心的經濟體系中,是不會產生類似問題的。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日本型經濟體系面臨著內外兩方面的壓力。從國內看,人口增長率下降導致了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齡化,儲蓄率正在逐步下降,進而使經濟活力下降;在國際競爭中,日本在國內雇傭高薪金的員工,使企業間的承包關系難以維持;經濟高速增長期已經成為歷史,既存的限制競爭的經濟體系已經無法適應成熟經濟,從而導致效率下降,腐敗叢生。從國際范圍看,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自由化的浪潮中,日本型經濟體系非但不再被作為羨慕的對象或學習的對象來看待,而是經常遭到歐美工業發達國家的指責,日本型經濟體系在許多方面與國際慣例的背離和沖突亦日趨尖銳。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自由化的背景下,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對其行政干預力量較強的經濟管理模式進行改革,以適應新的國內與國際經濟形勢,其改革的原則就是所謂的國際化和自由化。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改革出現了加速度,由于日本政府沒有掌握好改革與穩定的關系,導致經濟滑入嚴重的衰退。
但是,不管如何改革,日本也很難是美國的復制品,日本在更多地導入市場機制和削弱行政力量對經濟干預的同時,保留其特點也是必然的。畢竟民族性、文化、歷史和經濟的基礎條件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金融改革導致金融動蕩與經濟衰退
1997年秋季,在金融層面上以大型金融機構破產、股價暴跌和日元匯率狂泄為表象的日本金融動蕩和經濟衰退引起全球的關注,海內外許多學者從各個角度對日本經濟衰退的原因進行分析,由于這次深刻的日本經濟調整同東南亞金融危機在時間上的巧合,于是,有人甚至把日本同其他遭受危機的國家相提并論,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誤解。
其實,日本的金融動蕩與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有本質的不同,泰國等的危機是“被動型危機”,即在內部經濟結構出現問題之后,由外部力量沖擊而突然爆發;日本的金融動蕩則是“主動型危機”。早在90年代中期日本宏觀經濟管理層就發現本國的金融體系已經無法適應世界經濟國際化的要求,必須主動地進行所謂“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以提高日本經濟金融的國際競爭力,至于金融改革可能帶來的金融動蕩和經濟衰退早在預料之中,所謂“大改革、大動蕩”這句預言也先于危機之前見諸報刊和書籍。“主動型危機”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主動發動,對可能出現的經濟金融動蕩有所預見;二是目標明確,通過改革達到建立新體系的既定目標,經濟衰退和金融動蕩可視作為建立新體系的機會成本。由于預期是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特點,改革對經濟金融巨大的震動性影響將提前反映。
1997年秋季以來,由于山一證券公司和北海道拓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破產,引發了日本社會公眾對日本金融體系穩定性和經濟前景的信心危機,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戰后罕見的大蕭條之中。
金融動蕩和經濟衰退的雙重壓力使日本社會籠罩在巨大的陰影之中。那么,為什么在美國等工業發達國家經濟景氣之時,而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日本卻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的泥潭之中呢?
這輪經濟蕭條的主要原因是,日本金融制度大改革對經濟金融沖擊性影響的提前反應和消化。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之后,直到1994年日本經濟一直在低位徘徊,1995年日本經濟開始回升,1996年經濟增長率為3.4%,通貨膨脹率僅為0.2%,同期美國的經濟增長率為2.4%,通貨膨脹率為2.8%。可以說1996年日本實現了低通脹條件下的經濟增長,據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看好日本經濟,該組織對1997年經濟增長的預測是,日本2.5%、美國2.3%。令人遺憾的是,1997年日本經濟不但增長速度沒有達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水平,反而陷入了嚴重的蕭條之中。
保守的金融制度和泡沫經濟的遺禍,是此次日本金融動蕩和經濟衰退的根本原因。作為金融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要改變過去的“護送船隊”方式,增強金融機構的獨立性,政府不再對金融機構保駕護航,從而提高日本金融的效率,然而,各大金融機構在泡沫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呆賬壞賬尚未完全解決,為了適應金融制度大改革的形勢,日本大型金融機構紛紛進行戰略大調整,主要措施是:⑴收縮海外金融業務;⑵整頓并緊縮國內經營網點;⑶清除不良資產,緊縮信貸。顯然在金融機構實施自我強壯措施之時,是無暇顧全工商企業貸款要求的,銀行信貸的緊縮使許多企業舉步維艱、困難重重。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加劇了本輪日本經濟蕭條。例如:⑴財政政策的失誤,過高的法人稅和所得稅;⑵錯誤的貨幣政策;⑶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⑷1999年至2000年上半年在IT產業出口的帶動下,日本經濟出現了起色,但是隨著美國經濟衰退的打擊,日本經濟再度跌入衰退之中。
新金融體系正在形成
所謂新金融體系,從金融總體上看,就是建立一個具有高度競爭性的優勝劣汰的金融體系;從市場角度看,就是在日本建立一個以公正性為原則的高度自由化和國際化的金融市場。
根據改革的自由化、公正性和國際化等三項原則,改革已經并正在從八個方面進行。⑴實現包括證券交易手續費、保險費率等各種金融商品交易手續費收費標準的自由化,以削減金融交易成本;⑵逐步放棄政府對金融業的保護,擴大市場準入,對除清算服務業和保險認購之外的金融業,從原來的許可制變為備案制,促進以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機構子公司形式來實現銀行、證券、保險和信托四大行業的業務交叉和競爭,而且允許非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業務;⑶實現稅收制度、會計制度和商業慣例的國際化,引進和實施美歐型的時價會計制度;⑷廢除指定外匯銀行制度,允許非金融企業自由地從事外匯業務,外匯交易實現徹底的自由化、國際化;⑸廢除對金融商品開發、銷售等方面的限制,實現衍生金融商品店頭交易的自由化;⑹建立早期金融預警體系,提高金融監管的能力,加強與其他西方六國金融管理當局的合作,謀求建立全球性的金融監管合作體制;⑺積極推進日元的國際化,在1999年1月歐元誕生之后,現有日元的國際地位有可能下降,因此加速日元國際化,符合開放經濟體系的要求,同日本金融制度改革的目標是一致的;⑻進行大規模的金融行政改革,增強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實現大藏省和日本銀行的分離,把金融監督職能從大藏省分離出來。
歷來的日本金融改革都是拖泥帶水,不溫不火。此次,金融改革的特點之一就是由漸進式改革轉向激進式改革,改革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了英國在80年代中期的改革。而且,有明確的日程表,規定了改革的起訖日期。正是日本政要的痛下決心,使得上述的改革正在穩步推進,進展也比較順利。例如,外匯自由化問題,已于1998年4月1日正式實施,而且也沒有發生所謂大規模資金外逃的問題;業務交叉正在以不同業種間的金融機構重組和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逐步實現,1999年8月20日宣布的第一勸業、興業和富士組成的世界最大規模的銀行集團就是其中的重要一例;日元國際化借助日元資產的國際化發展順利,修改日元貨幣單位的方案也已提出;此外,改革計劃中的日本金融監督廳已于1998年6月22日宣布正式成立,并于2000年7月1日同大藏省的金融企畫局正式合并,建立了金融廳,全面發揮金融監督的職能,這標志著日本金融體制改革邁出了新的一步。
總之,金融大改革正在按計劃進行,如果成功,在日本將見不到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信托公司,整個金融業將分成兩大部門,一個是資產管理運用公司,它是一個金融超級市場,向客戶提供所有的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務,另一個是清算服務公司,以活期存款為主要管理對象,向全社會提供高效、優質的清算服務,從而加快社會資金的循環。這種金融體系的建立,將加劇全球金融行業的競爭,尤其是日美歐之間的金融競爭將更趨激烈,世界金融市場的格局也將發生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報》(2001年12月31日第七版)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