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事件影響全球經濟增長
在世界經濟已經不景氣的情況下,發生了“9-11”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使世界經濟增長受到危害。
據世界銀行估算,“9-11”事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250億美元至350億美元,相當 于美國一天的國內總產值。在計算間接損失時,僅民航乘客減少20%一項,就將導致美國的國內總產值少增長0.25個百分點。世界銀行認為,“9-11”到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有多大,現在還說不清楚。在估計不足的情況下,預測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去年的3.8%下降到今年的1.3%,明年可能有所恢復,也只能達到1.6%。世界經濟增速連續兩年在1%徘徊,是50年來從未有過的現象。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美國金融、保險、航空運輸和旅游業等部門都受到沉重打擊,股市大幅下瀉,失業人數激增。民航業遭到的打擊最直接,也最慘重。與民航業關聯最密切的是旅游業。10月份,到法國的美國游客減少了91%,日本旅游業生意下降了80%。
美國、西歐和日本同時陷入經濟增長低谷,發展中國家經濟也將遭殃。依靠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的東亞國家和地區受害最慘重。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香港和中國臺北的經濟都不景氣,世界市場的商品價格大大降低。今年石油價格將下降11.3%,其他初級產品價格將下降8.9%,制成品價格下降4.6%。
點評畢吉耀(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9-11”事件使美國經濟雪上加霜,復蘇進程推遲,并最終出現負增長。恐怖襲擊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創傷和在全球范圍造成的不安全感在短期內難以消除,勢必會促使消費者增加預防性儲蓄和減少消費支出,導致投資者風險防范意識增強而對增加投資特別是國外投資更加謹慎,由此對全球經濟活動產生消極影響,減緩世界經濟的復蘇。
2、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1月10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入世獲得批準。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歷經15年的艱苦談判,中國入世終成現實。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作的承諾包括,5年內在降低關稅方面,將15%的平均關稅水平降到10%;在減少和消除非關稅壁壘方面,全部取消400種進口配額;在農業方面,農產品平均關稅從21%降到17%,大部分農產品進口將取消數量限制,實行單一關稅;在服務業方面,逐步放開銀行、保險、旅游、證券、法律、會計、醫療和電信等市場。
世貿組織的規則鼓勵競爭,而且必須是有序的競爭。其基本要求是建立統一的市場,這需要統一的經濟政策和統一的經濟體制,即人們熟知的要對國內外企業實行“國民待遇”。為使地方法規與中國為入世所作出的開放市場的承諾保持一致,中國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即使撇開地方法規,僅是需要修訂的全國性法規就有570多部。同時中國也將享受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待遇,參與國際多邊貿易規則的制定。
點評徐長文(外經貿部國際經濟貿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世貿組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成員在烏拉圭回合作出的所有承諾都是中方的權利,中國將享受多邊貿易體系多年來促進貿易自由化的成果,享受多邊的、穩定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中國享受的權利有助于中國商品進入國際市場。入世也將給中國政府和企業帶來挑戰,政府需要加快轉換職能,依法行政。企業應努力提高技術水平,加快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3、APEC上海會議成果豐碩
10月21日,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圓滿結束,會議通過了四個文件:《APEC領導人宣言:迎接新世紀的新挑戰》、《上海共識》、《數字APEC戰略》和《反恐聲明》。
為切實加快貿易投資自由化步伐,《上海共識》提出了實施單邊行動計劃和集體行動計劃的新方法和新思路。為進一步體現自愿原則,貿易投資自由化的單邊行動計劃提出了“探路者倡議”,鼓勵一些成員先行一步,率先實施貿易投資自由化的具體行動,并推動其他成員效仿他們。為加強單邊行動計劃審議機制,將利用信息技術改善審議方式,具體方法是,各成員的行動計劃刊登在APEC的網頁上,其他成員可以隨時考察,提出意見和建議。規定到2006年,簡化通關手續等貿易便利化措施要使各成員的貿易交易成本降低5%。
APEC各成員制定了《數字APEC戰略》,提出建立良好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深化機構改革創建有效的競爭機制,完善金融監管、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建立高效的風險資本市場,健全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增加決策過程的透明度和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制定有針對性的社會政策等措施。
點評
侯若石(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由于東亞金融危機,APEC的發展曾遇到阻礙。中國主辦2001年APEC系列活動能否成功,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經過中國政府的努力協調,會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為達成“上海共識”,各成員的協調過程比較艱巨,但最后還是獲得領導人的認可,從而促進了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因此不能認為APEC可有可無。在“9.11”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之后,APEC上海會議通過“反恐聲明”,標志APEC將在處理全球重大問題中起到關鍵作用。
4、世貿組織多哈會議啟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
11月14日,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舉行。會議通過決議,決定啟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
本次大會在磋商啟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過程中取得的第一個突破是關于知識產權與公共健康問題的宣言,是發展中國家據理力爭的結果。會議通過的宣言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對研制新藥的重要性,同時也承認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則不應妨礙各成員采取措施保障公眾健康。
歐盟和美國對盡快啟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非常積極。他們認為世貿組織142個成員作出這樣的決定有助于增強人們對恢復經濟增長的信心。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并不反對啟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但要求新的談判應當糾正烏拉圭回合協議中存在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利益不平衡狀況,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合理要求。
這次多哈會議期間再次出現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兩大陣營的對壘。發展中國家在農產品補貼、反傾銷、競爭政策和投資等問題上迫使發達國家作出了讓步。在農產品補貼方面,歐盟放棄了拒絕減少和逐步取消農產品補貼的立場,美國也最終同意可以就限制濫用反傾銷措施舉行談判。在投資規則和競爭政策等發展中國家的弱勢領域,是否舉行談判被推遲到兩年后的下屆部長級會議作決定。
根據會議通過的《部長宣言》,所有談判應當在2005
年1月1日前結束。經總理事會授權,談判將由世貿組織貿易談判委員會負責監督。該委員會將在2002年1月31日前舉行首次會議,討論建立相應談判機制和監督談判的方式。
點評
徐長文(外經貿部國際經濟貿易研究院研究員):“9-11”恐怖襲擊事件后,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如期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會議經過艱苦磋商,終于通過了《部長宣言》等文件,與會的142個成員一致同意啟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即各成員方將為振興世界經濟,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而共同努力。
5、美日歐經濟同時陷入不景氣
今年以來,受美國經濟繼續減速的影響,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普遍呈現持續下滑趨勢,世界經濟增長顯著減緩。“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美國經濟由減速轉變為負增長,世界經濟出現衰退。在美國經濟持續減速的同時,日本經濟已經陷入衰退,歐盟經濟也趨入停滯。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下調后的最新預測,2001年世界經濟增長預計僅為2.4%,不僅大大低于2000年世界經濟增長達到周期性高點時的4.7%,而且低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世界經濟增長處于低谷時的2.8%,為1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預計從去年的3.8%降至今年的1.0%,美、日、歐經濟增長分別從去年的4.1%、1.5%和3.4%降至今年的1.1%、—0.9%和1.7%。
由于世界經濟增長減緩,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幾乎同時下滑和信息技術產業生產過剩,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增長普遍大幅下跌,跨國直接投資也呈下降趨勢。今年1月至9月,已完成的跨國并購額約為4000億美元,僅相當于去年全年的1/3。預計2001年的跨國直接投資將從2000年創紀錄的1.3萬億美元減少到7600億美元,降幅高達40%;其中流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將從去年的1萬億美元和2400億美元分別降至今年的5100億美元和2250億美元,而流向亞太地區的外來投資將從去年的1440億美元降為1250億美元。
點評
甄炳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美日歐經濟同時下滑是20世紀70年代中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三大經濟體不景氣的源頭來自美國。美國經濟衰退是周期性因素(過度投資引起生產過剩)、政策性因素(美聯儲加息)、結構性因素(貿易逆差及私人債務等)共同作用的結果,“9.11"事件推遲了經濟復蘇時間。
6、全球股市暴跌
今年全球股市普遍大幅下跌,并且動蕩加劇。3月份,紐約股市受到重挫,道指跌破1萬點,納指下探到2000點以下。此后又歷經下跌和上漲的反反復復,迄今仍未挽回跌勢。美國股市跌掉的市值相當于美國內總產值的40%,相當于1987年股市大暴跌時的兩倍。全球股市市值損失近10萬億美元。 “9.11”事件發生后,美、歐、日股市在半個月內跌幅普遍高達20%—30%,面臨崩盤的危險。由于以美聯儲為首的西方國家中央銀行迅速采取措施,連續大幅下調利率,股市下跌勢頭得到遏制,并最終回升到事件前的水平。但是由于股市的回升是在美國以及全球經濟形勢并無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出現的,因此當前全球股市特別是美國股市同經濟基本面嚴重背離,嚴重超值,不僅難以繼續大幅回升,而且時刻面臨可能再次下跌的風險。
點評
畢吉耀(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股市是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的晴雨表,極其敏感,易受政治經濟信息和政策因素的影響。全球股市回升勢頭脆弱并背離經濟基本面,容易再次發生動蕩和暴跌,從而增加世界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土耳其和阿根廷的金融動蕩尚未平息,甚至有所惡化和蔓延,而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正孕育著新的動蕩,“9.11”事件后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更加看中投資的安全性,可能因此影響國際資本的流向。這些不確定性因素有可能引發新的金融動蕩。
7、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
今年是中國“十五”計劃的起始之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完成96450億元,比去年增長7.4%。經濟總體效益不斷改善,1月至10月份,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647億元,同比增長9.3%;財政增收2568億元。市場物價基本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預計上漲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超過4%。城鎮登記失業率可控制在4%以內。國際收支狀況良好,10月末,國家外匯儲備2030億美元。
在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中國經濟的良好態勢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1.保持全面較快增長。在國民經濟實現7%以上增長的同時,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全面增長,同時市場價格較為穩定。2.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近兩年內中國經濟波動不超過1.5個百分點。3.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經濟運行質量提高。4.今年前三季度外貿出現136億美元的順差,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7%。5.北京申奧成功,中國入世議定書簽署,西部大開發具體項目逐步落實。
點評
侯若石(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實力顯著提高,市場越來越大。
近年來,中國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19世紀,英國幾乎用了100年使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2.5倍;1870年至1930年,美國花去了60年時間使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3.5倍;1950年到1975年,日本花了25年使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6倍。1979—1999年,中國只用了20年,就使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7倍,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歷史上的奇跡。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
8、歐盟為歐元現鈔使用做好準備
從2002年1月1日起,世界上將出現一種新的貨幣現鈔,它不是由一個主權國家發行的,而由歐洲中央銀行發行。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比利時、德國、芬蘭、法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荷蘭、奧地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將共同使用這種新貨幣,這就是歐元。
1991年,在荷蘭小城馬斯特里赫特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決定成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于1999年1月1日啟動歐元,歐洲中央銀行接過確定貨幣政策的大權。1999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為過渡期,歐元只作為記賬貨幣流通,原歐洲貨幣單位將由歐元代替;2002年1月1日,正式開始流通歐元紙幣和硬幣,區內各國貨幣逐漸退出;2002年7月1日起,歐元成為惟一貨幣,標志著歐洲經貨聯盟建設的完成。經過三年的運作,歐元在國際貿易結算和國際資本流動中起了重要作用,使歐元現鈔能夠按時投入使用。
點評
裘元倫(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二戰后,歐洲人為統一貨幣奮斗了30多年,歐元區12國為歐元正式流通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盡管歐元正式流通后近期內未必會對其國際地位迅速產生重大影響,但從中長期看,歐元在歐洲和世界的經濟政治生活中將日益發揮重要作用。歐元正式流通是一件世界性大事,它給國際貨幣體系及其改革注入了一個重要的新因素,有利于歐洲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為世界其他地區考慮貨幣聯盟開創先河,對中國也會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9、新經濟泡沫破裂
從經濟高速增長到導致新經濟泡沫,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經濟走了與80年代日本經濟相似的道路。新經濟固然推動了經濟增長,但也為經濟衰退埋下了禍根。高技術產業異乎尋常的增長速度造成供給的超高增長。1999年,美國電腦銷售以40%的速度增長,互聯網用戶每18個月翻一番。美國企業的高技術投資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別增長42%和38%。當電子商務一籌莫展時,網絡公司難以生存之后,高技術設備自然供過于求,網絡公司紛紛倒閉,著名高科技公司思科、英特爾、3M、愛立信、世界電訊等大規模裁員。
高技術產業的高增長引來了股市泡沫。據統計,從去年最高點到今年9月底,全球股票市值縮水10多萬億美元,其中美、日、歐分別損失6.5萬億美元、2萬億美元和1.5萬億美元。在新經濟泡沫破裂的情況下,風險資本投資、技術創新以及勞動生產率等均處于低潮。這說明新經濟也有周期,但不表明新經濟的結束,而是生產與市場關系的一次調整。資金膨脹來自于機構投資者、風險投資者,也來自于股市膨脹帶來的資產增長,并引誘商業銀行加入,形成了一系列虛擬投資投入同樣虛擬的網絡經濟中,從而把股市泡沫越吹越大。
點評
甄炳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新經濟的泡沫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實體經濟,企業對IT產業的過度投資導致這一產業的產能過剩;二是在虛擬經濟(股市),投資者對IT公司,特別是網絡公司的盲目追捧,導致高技術股價暴漲。新經濟泡沫終于在世紀之交開始破裂,泡沫破裂的嚴重后果是顯而易見的。從宏觀上看,美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急劇減速和陷入衰退;從微觀上看,IT業生產持續13個月下降,企業盈利大幅萎縮,大批網絡公司破產,公司裁員高潮迭起;從股市上看,高技術股價暴跌并殃及全球股市。盡管新經濟出現泡沫,但新經濟時代沒有終結。
10、中國與東盟確定建立自由貿易區
朱總理在2000年出席“東盟和中國政府首腦會議”
時,提出要研究中國與東盟發展自由貿易的可行性問題,與會各方極為重視,東盟也積極響應。會后,中國和東盟成立了由政府職能部門的官員和學術機構的專家組成的聯合專家組,就中國與東盟之間發展自由貿易關系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東盟的影響等問題進行聯合研究,對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提出了積極建議。這一建議得到了雙方經濟部長的認可,并提交今年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討論。
2001年11月,在文萊舉行的中國和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批準了專家組的建議,領導人一致同意確定今后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目標,并授權各國部長和高官盡快就此開始談判。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主要內容是關稅減讓等,加大沿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開發力度。根據東盟一體化的需要和中國—東盟各自的優勢,把農業、信息通訊、人力資源開發、相互投資和湄公河開發作為近期合作的重點領域。自由貿易區成立后,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商品貿易實現零關稅,并減少非關稅壁壘。目前我國的平均關稅為10%,東盟為15%—17%,實行零關稅無疑將擴大雙方之間的貿易規模,同時通過這一區域合作組織,貿易轉移、貿易創造以及規模經濟效應,將在我國和東盟間得以實現。
點評
周小兵(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30余年的高速發展已使東亞地區整體經濟實力大大提高,但區域經濟合作卻相對滯后。
今年中國與東盟一致同意在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東亞地區至今在區域合作方面的最大突破。其意義首先是體現了中國和東盟領導人致力于加強雙方睦鄰、互信、合作的強烈意愿,表明東盟將實現迅速增長的中國視為有希望的市場而不是威脅;其次是將為雙方在政治、安全等其他領域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對雙方開展與東亞其他地區的合作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