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藥行業今年出現大調整,世界排名前列的葛蘭素威康和史克必成、輝瑞公司和華納蘭博特、赫斯特和羅納……或聯合,或兼并,或換股,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重組。
在這次調整大潮中,中國倍受追捧———杜邦把醫藥中間體轉移到中國生產;GE準備把世界各地的X光機、CT和B超三大常用醫療器械全部轉移到中國生產;巴斯夫計劃關閉在日本、美國、丹麥的三個VC企業,而在中國合資成立VC生產基地;生產“阿維菌素”的全球老 大美國默克公司,如今轉向中國采購;安萬特公司關閉了自己的異丙氨基比林生產廠,轉向中國采購;德國、日本等企業也紛紛潛入中國內地。據透露,一些跨國藥業公司正在尋找合作對象,準備把部分研發力量也轉移到中國。
“這只不過是一個開始。”近日在中科院和華源集團聯合舉辦的“生命科技論壇”上,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陳凱先說。根據中國入世承諾,藥品進口關稅將從10%以上逐步降到5%左右,大型醫療器械的進口配額將取消,對醫藥知識產權的保護將大力加強,而醫療和藥品分銷領域也將放開,顯然,前來搶灘的國際藥業巨頭勢必大增。
目前,世界藥業前十名制藥公司的銷售收入總額,去年已接近全球市場的50%,在美國,藥業巨頭前三位的銷售額已占94%的市場份額!而中國,制藥企業多達6700家,藥品批發企業多達17000家。“小舢板”遭遇“航母”,結局可想而知。因此不少專家認為,解決了“吃飯問題”的中國人,可能正面臨著“吃藥問題”。
要巧于生產“洋藥”
中國企業在生產普通的化學藥和醫療器械方面,技術成熟,成本低廉,具有全球競爭優勢,這是外國巨頭相中中國企業的主要原因。然而,中國企業如果只成為外國巨頭的“打工仔”,顯然不行。“中國藥企需要突破。”國家經貿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于明德對記者說。
突破口在哪里?“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去!”于明德說。據介紹,專利藥的保護期一般為15到20年左右,但其實一種專利藥需要經臨床試驗等一系列復雜程序,真正上市時保護期大約只剩六七年,六七年之后,往往正好是此藥物的旺銷期。國內企業如果提前研究這種藥物的成分和制藥工藝,一等專利過期,立即生產銷售,憑借低廉價格,可以“分得一杯羹”。目前在歐美,非專利藥的市場份額已達50%左右,未來五年國內約有50多億美元銷售額的專利藥到期,“中國企業應該認真研究,提前下手。”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劉謙說。
此外,對于未在中國申請專利的國外新藥,中國企業也可以搶先申報專利;而外國新藥如果已經申報了國內專利,國內企業仍然可以在其基礎上“加以改良創新”,申報自己的專利。
祖傳法寶如“核武”
“仿制藥”雖為中國藥業提供了回旋余地,但難以成為核心競爭力。陳凱先說,目前國內企業生產的化學藥97%以上都是仿制藥,多家企業紛紛仿制同一藥品,競爭激烈,面對國際巨鱷每年研發投入動輒十幾億美元,專利藥品推陳出新,“中國企業并沒有撈到什么油水”。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才是市場競爭中的“核武器”。中國藥業的“核武器”何在?“在我們老祖宗留下的中藥復方之中。”于明德說。
中藥復方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用身體試驗出來的藥方,隨著人類對天然藥物的重視,中藥復方的價值日顯珍貴。然而,復方中藥物多達十幾味,添加某種藥物有時是為了消除另一種藥物的副作用,到底是哪幾種起了治療作用,至今仍難以解釋。上海的聯合基因公司目前正從基因層面上研究每種中藥的成分,副總裁秦義龍告訴記者:“如果弄明白這種復方中是哪幾種成分對哪種基因起作用,就能制作成化學藥那樣的中成藥片了。”他說,如果把每個中藥復方的基因機理研究清楚,申報專利,中國毫無疑問將成為藥業強國。
然而,有專家指出,由于人才流失和研究資金缺乏,總數達13000多種的中藥藥方正大量流失。此外,許多外商正加緊搜羅研究我國民間的中藥秘方和偏方。中藥藥方的流失,其實是中國藥業未來的喪失。于明德對記者說,目前急需建立中藥藥方專利權的保護機制,并扶持像聯合基因這樣的機構加快研究中藥,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本報記者潘樂群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