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 此間《經濟參考報》24日刊登了由李長久撰寫的世界經濟雜談,題為《日本經濟病與醫治藥方》,轉發如下:
1990年至2000年,日本經濟年均增長率為1.75%,大大低于同期美國經濟增長水平。經歷“失去的10年”后,日本經濟仍很不景氣。日本政府預測,2001年度日本經濟將出現0.9%的負增長。這將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全年萎縮,也是10年來的第4次經濟衰 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1年和2002年日本經濟將分別出現0.9%和1.3%的負增長,如果是這樣,這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日本經濟史上第一次出現連續兩年負增長。
自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政府多次注入巨額資金刺激經濟,但成效甚微,國債和銀行壞賬卻急劇增加。到2000年底,日本國債達650萬億日元,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1993年的69%上升到125%,到2001年底,這一比重將高于130%。120萬億日元的銀行貸款已不同程度地成為壞賬。
日本經濟是從持續高速增長到陷入困境的。一般估計,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時,日本經濟比歐美列強大約落后50年。為了縮短差距,日本明治維新政府實行了“殖產興業”、“富國強兵”和“文明開化”的三大政策。隨著經濟發展和軍事實力增強,日本不斷對鄰國進行侵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以損人開始、害己告終。二戰后初期,日本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日本是在戰爭廢墟上重建經濟的。直到1955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GNP)為24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NP的6%、聯邦德國的56%。日本經濟從1956年開始“起飛”,到1968年,日本GNP已超過聯邦德國,僅次于美國,在西方世界居第二位。以1985年西方5國財長會議決定日元升值為標志,日本在經濟上追趕美歐國家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日本僅用一百多年時間,就實現了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的經濟飛躍,被稱為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之一。但是,日本經濟大起大落的經驗教訓也是值得研究和借鑒的。除政治因素外,半個多世紀以來,日本經濟大起大落的主要經驗教訓是:
一,體制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在美國里根政府開始進行經濟結構大調整后,日本中曾根政府也提出進行體制和結構改革。但是,美國取得進展和成功,而日本卻由于受到不同利益集團和勢力的牽制,成效不大。日本著名經濟學家竹內宏認為,小泉首相從體制改革入手,困難和阻力仍然很大,但不進行體制改革,日本就很難走出經濟困境。
二,國債和壞賬問題。日本在進行追趕過程中,沒有重視解決日益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這也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實現追趕目標過程中已經形成或越來越嚴重的問題。竹內宏教授指出,日本企業主要是從銀行貸款取得資金,而不是像美國企業那樣主要是從股市籌集資金,造成銀行壞賬問題日益嚴重。日本正在從“日本式的資本主義”轉向“美國式的資本主義”。
三,結構性問題。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元大幅度升值后,日本沒有抓住機遇,深化結構性改革,從追趕型經濟轉向自主發展型經濟,而是在國內大炒房地產和股市,對外掀起所謂“購買美國”和“全球出擊”的狂熱。經濟出現過熱后,沒有像德國那樣及時提高利率,而且繼續維持經濟高速增長,形成泡沫經濟。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