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鋼
歐元現金流通在即。德國消費者組織發現,有不少商家趁貨幣轉換之機玩起了漲價的小把戲,使消費者利益不知不覺中受到損害。
在德國,很多生活必需品采用所謂“99價”,即用“9”作價格尾數。一塊巧克力,標 價1.99馬克和標價2馬克,給消費者的感覺大不一樣。1.99馬克的價格在消費者看來與1.87、1.94差不多,都是“不足兩馬克”。就這一分之差,也會使不少消費者掏腰包。此乃商家獲利的小竅門。因此,在德國市場上,從咖啡到巧克力,從水果到火腿腸,從面包到色拉油……約四分之三的日常食品采用“99價”。
但在明年歐元流通后,這種“99價”效應便會大打折扣。根據歐洲央行鎖定的匯率,1歐元等于1.95583馬克。照此計算,1.99馬克一塊的巧克力應當標價1.02歐元。這種由“不足”轉為“超過”的概念變化在消費心理中所起的作用可想而知。因此,一些零售商并不情愿簡單地將馬克價折算成歐元價。
不久前,記者購物時看到一副皮手套,標價是29.99馬克,但下面的歐元折算價卻是15.99歐元。略一計算,便發現商家已經做了手腳。按匯率計算,這副手套的標價應是15.33歐元,但商家標出了15.99歐元,顯然還是想利用“99價”心理效應。然而如果照此價格反推,這副手套的價格就是31.27馬克。也就是說,從明年起這副手套會漲價4.27%。
與德國朋友談及此事才發現,這種現象并非僅有。很多商家都在趁歐元即將來臨、人們對它尚不熟悉之機私下里做漲價的小動作。不少商品的漲價早在今年初就已經有步驟地開始了,尤其是那些由于季節因素價格變動相對較大的食品,如蔬菜、水果、雞蛋等。
通過小幅度、持續性調價,逐漸使歐元折算價接近“99價”標準,或利用歐元折算價尾數不固定,以及很少有人會核算馬克與歐元的換算標價這些特點來稍稍調高歐元標價,這些都是商家最常用的辦法。這種價格微調不易被發覺,因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商家借歐元流通搭車漲價的問題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商家還耍一些其他花招漲價,如改換包裝、減少分量及所謂增加服務等。不久前報上披露說,德國“匯德直接銀行”明年的提現服務費將由現在的4馬克改為2.5歐元。這相當于提價22%。德國北威州一家企業甚至將一種原價3.99馬克的服裝潔凈器直接改標為3.99歐元。
據德國北威州消費者中心對近千種商品進行的調查,與今年4月相比,7月底時有11%的商品實際上提高了價格,提價幅度從4%到33%不等。德國聯邦統計局不久前發表報告估計,今年德國市場上黃油、面條、巧克力等食品漲價,其中約十分之一的因素是因為貨幣轉換。德國應用消費研究所也指出,在他們調查的漲價案例中,有86%與借歐元流通趁機漲價有關。
如今,德國商家及其他服務性行業暗中漲價的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德國法律雖然給予商家在一定范圍內調整價格的權利,但要求公開透明。輿論也對商家借歐元流通之機漲價的做法進行抨擊,要求有關方面借鑒鄰國奧地利的經驗。在奧地利,政府親自監督價格折算工作,要求標定歐元價格必須嚴格以歐洲央行規定的匯率為基礎,只可下滑,不可上漲,否則將被視為違法。
德國有關方面已開始采取措施。今年10月份,北威州的消費者中心開設了一個專門網頁,公布那些涉嫌趁機耍手腕漲價的公司名稱,以警世人。兩個月來,已有330家公司上榜。漢堡的消費者中心也建立了類似的網頁。目前這個網頁平均每天點擊次數超過4000次,已有160家公司被張榜示眾。這樣做確實也對商家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據報道,北威州那家生產服裝潔凈器的企業就已經糾正了過去的做法。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