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權(東京)
11月2日,日本經濟財政部長竹中平藏對目前日本疲軟的經濟發表了悲觀的論點。他認為實際的經濟狀況要比政府的官方評估更為嚴峻,并希望政府采取靈活的貨幣政策以避免日本出現通貨緊縮。實際上,10月份,日本政府在發表經濟評估時,已認為“經濟正在持續惡化”,從技術層面來講,這表示日本經濟10年來第4次陷入衰退。
泡沫經濟破滅已10年有余,為什么具有雄厚實力的日本經濟持久不能復蘇呢?從宏觀的角度可以從以下兩點分析日本經濟低迷的原因。
第一,景氣判斷的失敗和經濟政策的矛盾。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泡沫經濟破滅后的前3年(1992-1994)日本連續經歷了3次的零增長。但是,1995年和1996年卻分別達到3%和4.4%的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判斷經濟景氣已經回到增長軌道。然而,1997年4月份開始日本經濟又重回下降軌道。日本政府沒有正確及時地掌握景氣的動向并著手醫治,正是日本經濟積重難返的基本原因。
在這種景氣判斷錯誤的情況下,1997年橋本政權還把消費稅從2%提高到5%,廢止了特別減稅制度并開始實施“醫療費自身負擔20%”的新制度。不但如此,橋本政權還一并進行了所謂的6大改革,國會也通過了財政結構改革法以此減少日本政府的財政赤字。但是,在財政結構改革法成立的時候,北海道拓殖銀行、山一證券等日本金融界巨頭正接二連三地破產。不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心理角度,日本經濟進入了決定性的“壞死狀態”。尤其是代表日本的大公司無情的破產、大裁員不但使日本人失去了信心,而且使一直令日本人引以為榮的日本式經營模式(特別是終身雇傭)走向不歸路。
第二,金融制度的僵硬化和金融政策的失敗。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后,由于地產、股票的價格大幅急劇下降,日本金融界在泡沫經濟時期借出去的一部分錢變成了巨額壞帳。壞帳致使日本的銀行加強融資的審查、貨幣的流通也因此沒有得到正常的運轉。這個問題看上去很簡單,其實比較復雜,它與僵硬化的金融制度的有密切的關系。
首先,這與當時日本的金融制度即從事銀行的業務需要大藏省的認證和交付營業許可證有關。社會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只要拿到大藏省的營業許可證,金融機關就不會破產。在這種制度下,銀行所有的業務都由大藏省控制,銀行的經營者喪失了最基本的倫理觀。在泡沫經濟時期,日本的銀行借一切名義向不動產關聯的企業進行過剩融資。由于泡沫經濟的破滅,銀行自然地擁有了大規模的壞帳,破產的銀行也不斷出現。
其次,近年日本的大企業都不向銀行借錢,大大影響了大銀行的收益結構。為了生存,日本的銀行不得不向擁有不動產、比較有前途的中小企業進行融資。但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存在著“非對稱性的信息”,銀行往往不肯隨便借錢給真正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
再次,關于日本中央銀行實施的零利率政策,其實就是一種補助金制度。這是因為零利率政策包庇了一些應該被市場排除的企業,嚴重阻礙了經濟的正常運轉。日本國民和大部分企業深受其害,僅一般家庭的利息收入就從32兆日元減少到10兆左右,日本人不肯用錢自然不難理解了。
最后,還有一點必須指出的是,日本政府過分地介入企業活動也是至今經濟不能復蘇的重要原因。本來,企業和政府的協調合作是促使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以前的成功經驗已經過時,動用公用資金處理銀行壞帳只能回避眼前的經濟混亂,政府過分地參與企業活動將使日本永遠不能實現真正的經濟活性化。
《國際金融報》(2001年12月04日第一版)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訂實用短信,獲贈超大VIP郵箱、個人主頁、網上相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