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編譯
自從石油輸出國組織發起一輪全面的價格戰旨在迫使俄羅斯大量減少石油生產量之后,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可謂跌勢一浪勝過一浪。然而,至今俄羅斯仍頂住這一價格戰的壓力,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聯合行動根本不屑不顧。此舉對于整個世界經濟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可俄羅斯的行動對于中東國家則是利空消息。
20世紀90年代后期,石油輸出國組織似乎仍然能夠依靠在石油生產量上的絕對控制地位而對全球石油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可以控制、操縱石油價格。可是,在全球經濟出現全面滑坡,由此而引發的石油需求量大幅度下降的局勢面前,石油輸出國組織控制油價的能力看來已經完全喪失。
近2個月以來,石油價格的走勢一直呈現弱勢,尤其是從今年11月15日起,因石油輸出國組織發動了一場針對俄羅斯的石油價格大戰,使得油價再度出現急劇下挫的情況。油價迅速下滑后曾經一度有所上漲,但是本月19日,石油價格再次向下突破,原因是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家的俄羅斯在與另一個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的產油大國墨西哥舉行會議之后,宣布俄羅斯將不會對該國石油生產量作出太大的減產安排。
俄羅斯的冷淡反應似乎激怒了中東產油國,科威特石油部長就曾發表講話,預言如果照此下去石油價格可能會直線下跌,直逼每桶四美元。面對這種彼此不相讓的局面,石油交易商們則抓住了機會趁機把油價一路往下打壓,作為美國石油價格基準的西德克薩斯的油價僅僅比海灣油價略微高一些,其12月份交割價為每桶17.50美元,這比石油輸出國組織預定的22-28美元的價格低了許多。
為此,石油輸出國組織把一肚子怨氣都怪罪于不愿配合的俄羅斯身上。因為按照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如意算盤,如果俄羅斯能夠達到每天減產30萬桶的目標,再加上其他幾個主要產油國減產措施,那么對各方而言均是有利的。可是俄羅斯于本月23日宣布,今年第4季度的原油產量及出口量將每天削減3萬桶,僅相當于其每天產油量的0.5%,這點減產無疑是杯水車薪,對國際石油價格的變動根本不會起到什么影響。
由于石油出口換取的外匯收入是俄羅斯目前主要的外匯來源渠道,因此想要俄羅斯減少石油生產量,等于是切斷其經濟來源,俄羅斯當然不愿這樣干。再說,如今俄美關系日趨微妙,俄羅斯當然也不愿與美國對著干。
此外,石油輸出國組織此次寄希望于打一場價格戰的策略也以一個側面反映了某種變化,歐佩克成員目前的力量難以再像過去那樣可以操縱石油價格,畢竟歐佩克成員石油產量占全球石油出口量的比重已遠不如當年。
在維也納會議之后,歐佩克成員紛紛表示立即落實每天減產150萬桶的計劃,但是,許多非歐佩克成員產油國可以不受約束自行其事,歐佩克部分成員想來不會感到十分好受。畢竟,自今年以來,歐佩克成員已經開始減產,而其他國家則照舊生產,比如俄羅斯今年的產量就大量增加。因此,從市場份額角度上說,石油輸出國組織幾乎已無任何優勢而言。同時,想要把失去的市場再度奪回來也是難上加難的。
當然,石油價格大戰對俄羅斯也不是沒有產生任何影響,近來俄羅斯已逐漸感到壓力,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價格戰使得俄羅斯盧布幣值迅速下滑。歐佩克也與俄羅斯較上了勁,因為其他非歐佩克組織產油國表示,只要俄羅斯減產,他們將會跟隨。雖然近日歐佩克公開表示不跟俄羅斯打油價戰,但也曾表示過其油價將不設底限。到底油價還要跌到哪天呢?
然而,不管怎么樣說,廉價的石油對全球經濟發展是一件好事,可它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視。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