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持較高的油價,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年初以來已3次減產,期待著今年底出現全球經濟復蘇給石油市場帶來積極的變化。“9·11”爆炸聲打破了人們的這種期待,使得本來就不平穩的油價更加跌宕起伏。
事件后兩天,因為傳聞美英要襲擊伊拉克,倫敦市場上原油價每桶飆升了3美元,14日又一度上升到31美元。在主要產油國表示將保證石油供應之后,油價開始回落。此后油價大
幅下滑。在過去一個月里,國際石油價格下跌了近25%。歐佩克7種原油一攬子價格已連續13天低于22美元,但歐佩克并沒有動用自動減產機制。而且,9月26日在維也納召開的歐佩克石油部長會議也沒有作出人們預料的減產70萬至100萬桶的決定。原因究竟何在呢?
顯然,直接的原因是產油國需要對當前的形勢作進一步觀察:“9·11”事件對美國和世界其它國家的經濟究竟造成多大的損害?美國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會產生什么后果?會不會對其他國家特別是產油國動武?已經疲軟的世界經濟何時可望復蘇?對這些問題需要冷靜觀察和等待。尤其在當前特殊情況下,需要更為慎重和更多方面的考慮。這是因為:
其一,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產油國和消費國的利益更加密切。如果油價過高,可能影響到世界經濟的恢復和增長。而世界經濟的停滯,會帶來對石油需求的進一步減少。產油國的石油賣不出去,反過來可能導致低價傾銷,損害產油國的利益。
其二,具體到海灣產油國,它們在海外特別是美國、加拿大和西歐有數千億美元的投資。“9·11”事件后,僅沙特在美國股市的損失就達280億美元。西方經濟的恢復,對這些國家的利益至關重要,因此決不能使油價過高進而影響這些國家經濟的回升。其三,產油國本身的收益。海灣產油國主要依賴石油出口收入。由于連續兩年的石油價格偏高,產油國普遍受益。甚至一貫主張減產保價的伊朗,在9月26日召開的會議上也主張暫不減產,可以允許一段時間內油價低于歐佩克規定的最低價格。
可以說,未來油價的走勢,將是維護世界石油市場穩定、有利于世界經濟恢復而又照顧到產油國利益的綜合體現。如果不發生美國打擊伊拉克和其他產油國的事件,世界市場上的石油供應不會出現短缺。由于經濟增長乏力,石油的需求短期內也不可能旺盛。歐佩克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再次減產,但不至于影響世界經濟的復蘇,油價可望在20至25美元這個區間里浮動。如果美國對某個產油國發動軍事打擊,油市必然發生動蕩,那時油價超過每桶30美元就不足為怪了。
據新華社利雅得12日電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