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包月陽
到達美國的第二個工作日,我們代表團就訪問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傅強,談及中美貿易逆差問題,他認為這個問題在美國已經不算一個問題。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在中國的新聞發布會上常常引起美國記者提問的問題,在美國已經沒多少人關心了嗎?于是在此后的幾十次訪問中,我一有機會就向受訪者提出這個問題,得到這樣一個大致印象:中美貿
易逆差在美國已經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關于中美貿易逆差問題,還是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傅強談得最為透徹。他說,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最近四五年以來越來越大,但這在入世談判中并沒有起太大作用,并沒有成為真正的障礙。而在10年以前,對華貿易逆差是一個大的政治問題。
傅強說,通過對美國對外貿易結構的研究,人們可以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結果。那就是美國的大部分進口產品根本不在本土制造。而這些附加值低的產品,如果不從中國進口,就得從墨西哥或印度等國進口。中國產品十分廉價,對美消費來說非常有好處,這些產品雖然有的質量不高,但大部分質量不錯。因此,中美貿易是個雙贏的貿易。傅強說,關鍵問題是,美國已經不具備在本國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條件。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產品的90%都不與美國產品形成競爭。也就是說,美國本土已經不再生產這些產品。所以對貿易赤字的爭論,總的看來感情的色彩多于理智的成分。
有趣的是,我們剛剛訪問過傅強先生,把他的觀點告訴美國國務院一位負責中國事務的官員時,那位先生卻明確說,中美貿易逆差“仍然是一個問題”。這句話使疑竇從生:到底誰說得對?
我們接著訪問的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凱瑟琳L·曼女士化解了我的疑問。她說,“中美貿易逆差不是個大問題。準確地說,從經濟角度說不是問題,但從政治角度看它是個問題。”她接著向我們說,“我試圖幫助政治家們理解,它不應該成為一個政治問題。”這位對中國市場問題有過研究的經濟學家認為,現在美中貿易赤字大,是因為若干年前美國從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產品,而現在改為從中國進口。
她說,應該承認,中美貿易里邊有政治因素,“每當美國經濟增長放慢,國內政治辯論就會變得激烈。近半年來發生的事件,包括撞機事件、人權爭議、中美貿易相關法案的爭議,其背景和氣氛都受到美國經濟增長放慢的影響。”
這位經濟學家還就此談到美國經濟增長放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她認為,考察中國對美出口結構,主要是初級消費產品,包括玩具、運動器材、皮貨、旅游產品、家具、日用消費品,這些出口產品總量最近估計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她說,大約50%的中國輸美產品是消費品,還有1/3是工業制造用品,鍋爐、電機等與制造業相關,會受到美國制造業不振的影響。
一向關注中美貿易的大西雅圖貿易發展聯盟總裁斯塔福的說法代表了企業界。他說,西雅圖商界并不認為是什么問題,但他們擔心政客們拿這個問題做文章。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應該注意。他也談到,中國經濟靠出口推動,總有一天會引起爭議。
同樣關注中美貿易的華盛頓州對華關系委員會執行主任柏瑞琪說,貿易赤字并不是一個經濟問題,有人拿它做政治文章,那是另一個問題。出口創造就業機會,進口也可創造就業機會。當然我希望華州企業有更多的出口,我相信美國商業部也不是想減少中國對美國出口而是希望擴大美國對華出口。
總部設在西雅圖的美國APEC國家中心主任馬倫說,“我不認為貿易赤字(包括美國與所有國家的貿易赤字)是個很大的問題。美國可以用最合理的價格買到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這是好事。正因為美國的開放,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才那么高。對進來的好東西我們不拒絕,我們才可能將注意力集中到我們擅長的事情上。”他對我們說,“你可以看一下,凡是關稅高的國家,保護多的國家,人民生活水平就低,就會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不盈利的地方去。”
馬倫先生同時談到,當然,4250億美元的美國貿易赤字也的確是很大的數字。美國一些行業受到外國競爭的巨大壓力,如鋼鐵、造紙等等,還有華盛頓州的蘋果種植業。受到這些行業的聲音影響的國會議員認為貿易赤字是個大問題。“但是,200年前杰弗遜任美國總統時,美國有97%的人種地,而今天種地的人不到3%。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會有貿易赤字,因為消費的比生產的多。”
說到這里,馬倫先生說,貿易赤字也應該有個上限。“這個上限就應該是4250億美元。”他的意思是說,貿易赤字也不能一直增長下去。
訪問結束時,我又想起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傅強的一番話:對美國的貿易赤字結構的問題,3年前美國的3位經濟學家曾在國會作證。盡管他們3人代表的學術觀點和政治觀點都不同,但他們的結論卻一樣,那就是美國進口附加值低的產品更劃得來。所以對貿易赤字的爭論,總的看來感情的色彩多于理智的成分。他說,“你還可以看到國會議員們經常喊對華貿易赤字太大呀,這樣不行呀,但已經沒有多少號召力。”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