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西特派記者 張衛中/文
走進巴西的任何一家商場或店鋪,你隨時都可以找到“Made in China”(中國造)的產品,從日用百貨到家用電器,從紡織品到玩具,從各種手表、電子鐘,到五金、鞋帽、工藝品等。中國商品很受巴西人,特別是中下階層消費群的青睞,原因很簡單:便宜。以服裝為例,一條中國產的牛仔褲為10美元左右,而其它國家產的價格要高50%以上。最能體現中國商品特色的地方是遍布巴西全國的大大小小的商品批發市場。圣保羅的25街和自由大街、巴西利亞的“巴拉圭市場”等,幾乎是北京的“天成”或“天意”的復制。
在巴西銷售的中國商品絕非都是低檔貨。近年來,一些有實力企業如格力空調等,已開始在巴西投資設廠;美的空調也在向巴西市場進軍,大長了中國貨的志氣。除此之外,跨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產品也堂而皇之地擺在巴西高級家用電器店里。從組合音響到電話機,雖是外國品牌,但仔細看看商品標簽,清清楚楚地印著“Made in China”。
中國商品大舉進軍巴西引起巴西政府貿易保護部門的恐慌,他們采取各種措施來抵御“Made in China”。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反傾銷”。巴西反傾銷稅(包括補貼)的實施期限為5年,但如果申請方認為停止貿易保障措施仍將對民族工業產生損害,巴西外貿秘書處可以重新立案調查,并將反傾銷稅措施延期。
從1988年到目前為止,中國商品被列入反傾銷黑名單的有鉛筆、自行車輪胎、環狀磁鐵、螺旋鋼鉆、熱水瓶膽、玩具、臺式風扇、鎖具(自行車鎖具除外)和大蒜等。其中,對臺式風扇、鎖具和大蒜的反傾銷稅措施已經到期限,但巴西政府已決定進行復議傾銷調查,調查期間繼續執行原來的反傾銷稅。
巴西一直堅持認為中國是“過渡性市場經濟”國家,使用“替代國”的價格來確定中國產品的價值。1988年至今,巴西對中國提起了16起反傾銷案件,由于中國企業很少參加應訴,其中大部分被征稅結案。
1996年5月和1997年7月,巴西政府先后對中國9類紡織品和服裝實施單邊配額限制,有效期3年,現都已到期。自1997年起,巴西政府決定對來自中國的玩具進口采取過渡性保障措施,有效期3年,即在南方共同市場對外共同關稅23%的基礎上征收附加稅。1999年12月29日,巴西政府又決定將玩具進口保障措施順延4年。中國每年對巴西玩具出口約3000多萬美元,是平衡雙邊貿易的一項重要產品。此外,巴西還以檢疫問題為由,禁止進口中國腸衣。
值得指出的是,對巴西對華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行動,我國目前極少有廠家或部門應訴,而是聽由別人處置。是怕費用高,還是語言有障礙,還是不懂人家的法律?還是“又不是我個人損失”在作祟?我們自己的市場確實很大,但我們也需要外部市場,當外國提出反傾銷起訴,我們應積極應訴,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