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費將持續增加 石化市場成未來工業中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18日 09:35 中國經濟時報 | ||
目前我國煉油工業雖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特別是沿海煉油企業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優勢,國內具有一定的技術開發水平,成品油質量得到了較大幅度提高,但總體上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國際競爭力較弱。 主要表現在,煉油生產經濟技術指標較低,國內綜合商品率、輕油收率分別為92.2%、66.7%,而亞洲地區分別為95.2%、80%。且國內平均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高1/3,新鮮水消耗 成品油品種結構不合理,國內成品油柴汽比生產為1.80,消費為2.09,加工成本偏高及經濟效益較低,單位原油加工費用比亞太地區煉油廠高約1/10,毛利低1/15,成品油營售主渠道對零售市場占有率僅為61.7%。 原因是目前中國煉油企業平均規模偏小(國內為206萬噸,世界為550萬噸),集中度低,開工負荷低(國內接近80%,亞洲為83%以上,歐美為90%以上),含硫原油加工能力較低(僅為12.8%)。 原油及成品油儲運設施建設滯后,即國內接卸進口原油所需深水碼頭不足,原油和成品油運輸管道化率低,石油儲備能力不足;體制因素制約了原油資源合理配置等。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由于原油和成品油市場規則將發生變化(3年零售、5年批發),封關已不可能,進口專營的局面將不復存在,外商將進入原油和成品油分銷市場,原油和成品油關稅降低,對國內煉油企業生產和營銷都將產生較大的沖擊。 發展建議 煉油作為石化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業鏈的帶動作用較大,因此,未來我國煉油工業需適度發展。 而中國原油生產受制于資源條件,僅靠國內資源和產量已不能滿足需要,在保持一定的原油出口量的基礎上,預計2005年、2010年原油需求量分別為2.52億噸和3.02億噸,原油進口量將分別達到0.90億噸和1.35億噸。 為實現煉油工業所需原油資源穩定供應,確保國家石油和經濟安全,我國應努力實現原油進口資源的多元化。因此,對進口原油應適當傾斜和配套完善財政、金融和貿易等政策。 調整煉油工業結構 未來中國煉油工業應以結構調整為重點,優化原油資源配置和煉油廠布局,集中建設一批千萬噸級煉油廠,以提高國際競爭力。 為應對更為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國煉油工業應大力提高煉油企業集中度,優化煉油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我國煉油工業發展水平,積極培育煉油行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實力。 必須充分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可優先考慮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區域依托一批沿海、沿江地區的現有老企業,按照大規模、單系列、低投資的模式。 采用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改擴建,形成15個左右布局合理、規模經濟的千萬噸級原油加工基地特別是含硫原油加工基地,并配套完善成品油運輸系統,提高國內成品油市場零售主渠道的占有率。 同時,加強質量和環保的監督力度,加大關停國內小煉油廠尤其是100萬噸以下小煉油廠的力度。對規模為100萬噸以上至500萬噸的煉油廠,要發展特色產品,實現企業轉型、轉向。 力爭2010年中國煉油行業含硫原油加工能力達到35%以上,開工負荷達到85%以上,綜合商品率達到95%以上,輕油收率達到75%以上,柴汽比達到2.0左右,成品油銷售主渠道零售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 要嚴格控制新布點煉油項目,嚴禁外商獨資建設煉油項目,外商合資煉油項目必須由中方控股建設,新建煉油廠原油年加工能力必須在800萬噸以上。不鼓勵外商獨資建設油品銷售系統包括加油站,外商合資建設油品銷售系統包括加油站必須由中方控股建設。 實現煉油化工一體化 未來中國煉油工業發展應與乙烯、纖維原料工業發展緊密結合,著力實現煉油化工一體化,提高石化工業的整體競爭力。 2002年中國乙烯能力達到547萬噸,產量為541萬噸。隨著“十五”期間我國一批乙烯改造以及大型合資乙烯工程建設,預計2005年中國乙烯能力將達到870萬噸左右,2007年可達到1100萬噸左右,躍居世界第2位。 同時,2002年中國PTA能力368萬噸,產量236萬噸。預計2005年、2006年中國精對苯二甲酸(PTA)能力分別為556萬噸、721萬噸,2010年PTA能力將達到766萬噸。據此預計,2005年、2010年中國對二甲苯(PX)需求量分別為280萬噸、510萬噸。 上述乙烯、化纖原料工業發展都需要大量的化工輕油(石腦油等),而這些化工輕油的來源都需由煉油行業來配套解決。 未來中國石化市場消費中心和發展重點,將集中在上述三大經濟區域,因此,未來中國煉油工業發展尤其是千萬噸級原油加工基地應與百萬噸級乙烯基地、百萬噸級化纖原料基地(包括PTA、乙二醇)的發展緊密結合。著力實現煉油化工一體化,提高石化工業的整體競爭力。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工程公司石化輕紡項目部石化處處長、高級工程師楊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