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6月12日消息,“2016陸家嘴論壇”今日在上海舉行,清華大學教授、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在參加“全體大會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創新與宏觀審慎管理體制”主題討論時表示,供給側改革首先是去掉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
吳曉靈表示,“供給側改革實際上是去掉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因而這種提法本身就是一個減法和加法。補短板,補的是老百姓所需要的東西。我們現在生產了很多東西,但沒有真正滿足老百姓現實的需要。那么多的人到國外去消費、旅游、就學、醫病,這么多的需求為什么不留在國內呢?因而供給側改革首先是去掉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
她同時認為,“一個社會只有生生死死才能夠循環往復不斷前進,這是自然的規律,也是人類社會的規律。如果不能把多余的東西去掉,那么新生的東西怎么生長。這既是資源配置的問題,也是社會運行機制的問題。因而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建立一個能夠優勝劣汰,企業能夠生生死死的制度環境。”
吳曉靈指出,“在供給側改革的時候,很可能會遇到銀行債務的重組,很多金融產品的違約問題。我想這是消除多余貨幣來重新使我們的信貸資源、信用資源,能夠更好、匹配的一個過程。現在危機之后,全球都在信用膨脹,企圖用信用膨脹來解決問題。最后到現在八年過去了,我們還沒有走出困境,就是因為沒有解決結構供給的問題。只在需求方、貨幣方、信用方下功夫,這是不行的。過去金融危機之后,都伴隨著多余貨幣的消除,再來重新供給有效的信用資源。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債務重組,打破剛性兌付,消除無效的貨幣,為高效的金融供給提供條件。概括來說,一個是有效供給,一個是生生死死的機制,再一個就是金融創造的信用,要和實體經濟需求相匹配。”
她強調,“從微觀上來看就是老百姓的需求可以在國內滿足,不要13億人去到國外滿足自己的需求。從宏觀上來看,老百姓能有一個藍天白云,我們的資源能夠有效的運用,我們的通貨通脹不要太高,這就是宏觀的指標。(實現這個指標)不容易,所以就要有一個痛苦的過程。不能忍受當前的痛苦,就不能有未來持續的增長。當一個新生兒誕生的時候,母親一定要經受陣痛,不經受痛苦就想獲得一個美好的未來,我覺得這只是一種幻想。”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