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6月12日消息,“2016陸家嘴論壇”今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在參加“全體大會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創新與宏觀審慎管理體制”主題討論時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是為了實現經濟的持續、高效增長,并不是為了簡單的應對目前的經濟下行,也不是為了叫老百姓不去日本買馬桶、不去國外買日用消費品,并不是這個問題,而是為了經濟的持續高效增長。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肖林:感謝大會的邀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命題是去年11月開始中央明確提出的經濟發展思路的轉變。在去年提出以后成為學界和各方面的話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西方供給學派和供給經濟學的一些思想——不完全,但宏觀經濟分析的框架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經濟的持續增長。所以,我認為我們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經濟學理論來說我叫做“新供給經濟學”。最近我寫了一本書就叫做《新供給經濟學》。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是為了實現經濟的持續、高效增長,并不是為了簡單的應對目前的經濟下行,也不是為了叫老百姓不去日本買馬桶、不去國外買日用消費品,并不是這個問題,而是為了經濟的持續高效增長。這種增長既要持續又要高效,也不是原來的發展方式。
所以,我想目標是這個目標。那么怎么實現?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的持續高效增長,我認為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內生變量、一個是外生變量。內生變量就是所謂的經濟增長的“四要素”增長理論——勞動力、技術、資本、土地。這四要素生產率怎么提高?通過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推動經濟的增長。這是增長動力的轉變。從外在因素來說,就是制度、結構和政策新供給。制度性供給就要解決計劃向市場轉軌過程中,我們政府的一些錯位問題,比如說政府還是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你審批,比如說外資項目,在自貿區要負面清單和國民清單準入待遇。結構供給就是計劃向市場轉軌過程當中價格的扭曲造成一系列的結構問題怎么解決。政策供給就是“三去一降一補”,通過政策來解決。
我們所謂的新供給經濟學,就是通過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實現經濟的持續高效增長。但是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西方的供給學派和供給經濟學還有一個不同,就是必須是在穩定和適度擴大需求的前提下,來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為需求的管理也是必要的,是穩定經濟必要的分析方法,也是調控目標。既要實現經濟的持續高效增長,也要穩定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我認為,我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或者說中國新供給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部分,而不是完全西方經濟學的框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