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五屆嶺南論壇”于2016年3月27日在中山大學[微博]舉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金融學兼職教授王君出席并演講。
王君表示,迄今為止金融改革還未有實質性進展,“迄今為止所有的金融改革都還是停留在表面和短期,如果不加以澄清的話,未來是很值得憂慮的”。
其進一步分析稱,中國金融體系并不平衡,50%以上的金融資產集中在銀行系統,而在銀行系統里,又有65%以上的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由政府持有。“銀行業所占的比重多年來一直偏高,政府雖然提出了很多口號,要建立平衡的市場,擴大直接融資的比重等等,但這個現象并沒有改變,不平衡的金融體系,掩蓋了很多實質的問題”。
王君批評稱,金融危機以后,中國的商業銀行還在拼命做大做強。“都以上了世界前五名、十名為榮,而監管當局也以自己所監管的行業擴大感到自豪”,這與“西方國家限制商業銀行做自營的交易,限制他們無序擴展,監管的方向,正好是背道而馳的”。
此外,在王君看來,中國金融體系的效率很低,“需要三個單位的信貸投入才能生產出一個單位的GDP,在上百萬億貸款的背后,掩蓋著的是低效率,是資源的錯誤配置,是價值的破壞,而不是創造”,“每個鬼城,每個僵尸企業,每個產能過剩的背后都有信貸的問題”。王君認為“金融體系的不平衡、低效率對于實體經濟的拖累以及其中蘊藏的高風險”需要得到重視。
王君強調,盡管金融監管制度改革已經被提上日程,但人們忽略了一點,即政府的職能定位問題。“真正需要改革的不是民營金融機構,而是政府職能的定位”,王君認為“政府在所有的領域都希望起到促進者的作用”,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此外,王君認為金融監管的有效性也需要提升。“比如說軟因素約束的問題,以及剛性兌付的問題。說要打破剛性兌付,但背后的原因極端復雜。金融行為的參與者都知道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有政府來兜底”。
在王君看來,金融監管要真正有效的話,則監管機構和金融無關的智能都應脫鉤。“不能像股東一樣去發號施令”,“比如債轉股,本身是金融機構的股東要承擔的風險和責任。但是金融機構董事會的有效性被削弱了”。王君甚至建議,拆分一家大型國有金融銀行,賣給民營企業家。
王君還提出一個反思,由政府參股和控股的金融機構,中國占比最大。“但這樣的金融體系到底能不能幫助中國實現現代化,進入高收入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樣的一個宏偉夢想?”
王君稱,縱觀世界金融史,到現在還找不到一個國有股份占特別大的比重的金融體系的國家能夠進入到高收入的社會。“如果我們現在對這些問題沒有清醒的認識,重新構造金融改革的藍圖,意味著未來五年到十年的時間里面,我們會錯過時機,把非常必要的改革往后推遲。如此的話,原來我們關心的利率、匯率、資本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目標等等都會受到拖累”。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