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十六屆“學習型中國——世紀成功論壇”于2015年12月30日-2016年1月1日在北京舉行。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炳生出席并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林炳生:尊敬的劉老師、尊敬的徐老師、各位先進、各位同學、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難得在2016年第一天來北京九華山莊參加學習型中國的活動,跟大家學習,我想這是一個莫大的榮耀。我自己很喜歡學習,我想這個組織,這個環境非常好,大家可以利用跨年休息時間堅持在這里。
大會給我這個主題,敢為天下先——永和豆漿品牌之路。我想我今天在這里不是專家,不是學者,我甚至是不學無術。我覺得我愿意在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分享我人生走過的幾個路程和階段。
我想其實創業到現在有30年的時間,我從85年講起,85、95、05,一個時間的過程跟大家分享。第一個過程在85年開始創業的時候,我想我用堅持的一個概念跟大家分享。我原來是學海洋方面的只是的,畢業之后要跑船,要等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我記得當時我有半個月的時間,我覺得人如果沒有目標工作,等待是最痛苦的,我不想等待。
我們剛出來你要工作,你都要以你的專業為主。當時我覺得我自己很靦腆,今天這里這么好的環境學習是很好的機會。我當時上臺自我介紹,我講話時結結巴巴,腦筋一片空白,不知怎么說話。老師教我們,你用語言,你用行動炒菜切菜,這可以讓你的工作領域里面創造你的內心的世界跟大家分享。
這里用我85年創業過來,當時我是20萬的臺幣。我找合伙人,一個是我以前的同事,一個是我以前讀書的同學。我覺得永和豆漿是一個非常有市場潛力。因為我在之前看了很多臺灣的老兵,他們只會把自己的手藝在永和橋下做豆漿,再燒餅、油條,饅頭等等這些。隨著時間的凋零,這些人不懂得經營,這些就沒有辦法傳承。這是我的機會,我就開始永和豆漿的夢想之路。
開始的時候,我做了兩個月的時候,我當時我的同學跑船跑了兩年多下來,不小心遇到船難,他覺得還是在陸上比較安全。在這個合作過程中,他覺得做豆漿真的很辛苦。在座有沒有做過豆漿的人?有。當時是一鍋豆漿我們煮500杯。這個過程中煮好之后,把這些下面結的膠皮處理掉,很麻煩。在處理過程中,我的同學萌生去意,這個工作太辛苦,賺不到錢。才做兩個月,沒有希望。他跟我講一句話,他不想做,他說這個工作你這么努力的工作,但是你也賺不到錢,你也沒有錢花,很累很辛苦。他做了兩個月之后他就離開了。我堅持讓他退股,讓我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來參與。所以我覺得中國在一個大家庭里面,兄弟姐妹是很好的合作伙伴。當時做了半年多,我的老同事覺得看不到希望,做了半年多也沒有進步很多。因為我覺得在創業初期是最辛苦的,包括你很多是必須要親身做,我們要自己去打客戶,自己研磨豆漿,包裝市場。我們賣給學校的福利社,賣給面包店,賣給超市,我想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去累計開發創造出來的。我覺得在那個年代里面,我自己一直堅持一個信念皇天不負有心人,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你要堅持,所以我自己三分傻勁,七分干勁,永不放棄的決心做到底。當時創業的合作伙伴一一離開之后,我比自己的堅持毅力,勇往直前。
當中小企業再往上爬的時候,市場看到曙光的時候。大家知道中國最火的時候會一窩蜂,現在說風來了預見未來。當時大家覺得豆漿市場有很大的機會,所以從臺灣一些大品牌做了牛奶,做其他飲品都相繼投入,我們這些中小企業面臨到沖擊。我們賣豆漿,他們賣牛奶送豆漿。在那個時候我們覺得我們的市場就被沖擊,你不做促銷,你就沒生意,你做促銷,你就沒有利潤,短兵相接,頭破血流。
一個品牌要存活,它要專注,要面面俱到。當時我們覺得我們祖國大陸改革開放,未來是有很大的先機。所以覺得臺灣市場這種情形下,我們做個應變調整,我從85年開始到95年我們做變革過程中,臺灣的工廠業務我們朝著外銷市場發揮。我們在目前臺灣的產品我們基本上外銷領導下,我的店還是一家店維持一個門店的發展。目前我們產品有瓶裝、聽裝,全世界20、30個國家。過去從小廠到標準化的專業豆漿工廠一步一個腳印累計。市場部好,我們做變革往外銷市場發展。
另外一個變革就是往祖國大陸發展,95年的時候我第一次來大陸,當時我也透過臺商朋友的食品工廠,他幫我帶入了豆漿聽裝的產品做市場的銷售,福建、廈門、長沙、武漢等等。96年的時候永和在大陸并沒有名氣,經銷商我們鋪了幾次貨都收不著錢。你要創品牌,你要有自有通路,我們顛倒過來開始往門店的發展。從門店發展,我當時也是看到一個機會。記得第一次來大陸的時候,我看到早餐市場一般粥有小鋪,一塊錢有豆漿、有包子還找三毛錢。一手拿食品,一手拿錢找你,這個是衛生很不好。
我們在上海跟朋友做這個連鎖店,連鎖店開起來,我們24小時營業,環境優美,服務。那個方向很多人是一個記憶,那個時候經常覺得可能是一個高大上的地方,現在是比較大眾化的地方。
我們第二階段從通路的改變,從商品往國際市場發展。門店的發展從大陸一部一個腳印,上海到天津設華北總部,深圳設華南區域總部。三個區域總部來服務我們所有的門店系統,這是在你有效的基礎條件來做復制方式,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
到這個階段之后,我們自己定位很清楚,我覺得兩岸在那個年代,我們定位中國風臺灣味兩岸心,兩岸血濃于水,喝豆漿除了健康,還可以喝吃兩岸情。
我85-95年來大陸,95-05年的時候我們做了創新的方向。我們知道傳統的豆漿是停留在小作坊。四年前有豆漿門事件,永和豆漿首先站出來去談我們的制造工藝,流程與傳統的現磨豆漿差在哪里?我們請了專家做解剖,讓我們媒體朋友了解,永和豆漿讓消費者放心。現在這個年代大家知道觀念會改變一切,我們用好的模式使科技信息的技術去把過去傳統的方法用科技把它改變。
我記得在世博的時候,永和辦了綠色食品論壇。論壇里面當時我們提出永和豆漿是以人為本,返璞歸真,現代的信息科技來改變它,讓全世界的消費者了解豆漿低碳環保,安全營養健康的概念。我想這是永和從餐桌上我們延伸到田頭,一顆大豆跟黑土地來去種非轉基因的大豆。好的大豆經過我們好的生產線,你自己在家里做豆漿往往不一定最安全。大家說我自己做,我沒有添加。但是我更高科技的設備做也可以做到無添加。當時我在豆漿門事件里面有媒體問我,說很多營養專家說豆漿工業化生產,加了很多添加劑。我可以用最好的技術、設備、要求、管理做到無添加。不管是防腐劑、增稠劑、消化劑統統沒有。大家送檢,如果有這些添加劑,送100萬。媒體以這句話做宣導,到目前永和是越賣越好。當你在你的專業領域里面,你一定要做到極致,專注,安全。我們的產品是可追溯安全的。你自己在家里做豆漿,可能幾百塊,你花2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做。為什么我要投資1億的生產線,去把這個豆漿做出來,做到全國配送甚至我們未來做全世界去,這就是我們的技術領先,我們的工藝要求管理可以做到極致化。
我們在創造品牌之路,創造食品衛生安全我們是以良心事業在做,比國家標準的要求還要更嚴苛。大家知道往往很多企業國標在那里,你都想辦法走漏洞,讓它在國標的面前可以用什么去替代。我覺我們為我們自己負責,我們為我們消費者負責,我們把最好的豆漿產品做到極致化。我自己不管走到哪里,我請客或者是別人請我,帶著豆漿沖泡可以喝到很美味的豆漿。
這樣的過程我們在專業的運營里面,你的堅持能夠獲得消費者的接受和認同,不怕風吹雨打。這些年來我們除了500多家的門店在發展,我們在門店跟目前的風潮上會有受影響。大家知道在年輕人O2O年代,他不去餐廳,他都外點為主。永和也在2016年推出一些,效果很好。目前你大的門店,你的房租成本很高,現在永和可以滿足消費者外帶送的條件,我們跟互聯網的合作伙伴結合,我想這個業績在成長。
很多事情當你預見未來有些變化的時候,怎么去改變它。永和這個階段是以養生文化、綠色經濟、綠色中國,邁向全球的使命感,因為未來絕對是國際化的。無論在美國還是加拿大都可以沖泡出最好的豆漿,滿足當地的消費者的需求。不需要在門店里面現磨豆漿,16道工藝,做到如何極致化。我們傳統做豆漿先用泡豆,在門店來講或者在你家里泡豆一般經驗不足是不科學的。比如我們現在溫度是5度,可能我們下面的溫度是30度,如果泡的豆不同它發酵了,變質了,還是磨豆漿喝,已經變質了。我們可以用現代信息科技一分鐘改變它,我給大家介紹如何把一晚上的泡豆用一分鐘改變它。我們用20度來計算溫度,一分鐘的時間,這個里面要把它變化。第一時間已經設一分鐘了,用戶改變他。傳統的氣溫改變不了,水溫可以通過技術改變它。制造工藝是80度熱水進來,一顆黃豆經過烘干,皮和肉曬掉,變成完整的黃豆進入破碎機,一分鐘剪切成100顆小米粒,1分鐘做到了。研磨的時候第一環保,沒有環境污染,沒有很多廢水處理這件事情。營養不流失,我們的秘密是傳統大家做豆漿相對要有味道,豆漿的香味是來自于100度火候慢慢它,不好控制。我們是用我們的設備電腦上控制,可以把豆漿里面三個缺點不好的因子我們都處理掉。大家用的時候只要水補充進來就可以滿足。這樣在你的食品安全里面做到極致。
另外我想在我們品牌發展,我想一個企業是一個靈魂人物,自己對自己負責,對企業負責,對社會負責。我自己一直堅持健康、快樂創造財富幸福。我自己的健康理念是每天有一小時時間到自己早上運動的時間來滿足你的需求,對自己負責。
以后有機會大家可以一起分享,我是開心的工作,快樂的生活,追求成功,享受過程,大家都要在你的人生過程當中享受,當你在享受的過程當中你要自己,你愛你的企業,然后可以做到分享、利他,創造更好的價值。也最后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心想事成,開心快樂,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