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5中國高新技術論壇”于11月16-18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出席并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左小蕾:我今天的題目是《創新的開放融合新模式,走出去引進來的2.0版》。
講三個問題為什么十三五規劃強調創新發展戰略?第二個我想說一下海外技術創新的新動向跟大家介紹一下,第三個就是我們的創新怎么樣做開放式的融合?
第一個為什么強調創新驅動,非常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們現在是新常態經濟,新常態經濟是一個轉型經濟,依靠外需轉向更多的依靠內需,高投資轉向投資與消費合理比例,從二產為主轉向二、三產并進,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領域,從勞動密集資源密集轉向技術密集、知識密集,這是個轉型經濟,轉型需要動力,需要新動力。
但是在新常態經濟的狀態下大家非常清楚,我們過去的增長趨勢要素驅動的增長模式正在減弱,第一勞動工資上漲,第二個就是規模遞減效應明顯擴大,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投入的增長是高于了我們的產出的增長,這叫規模遞減效應,這個非常的明顯,我們大規模的投入產生的效應是低于這個投入的增長的。第三個我們的PPI老是負的,是上游的企業在虧損,利潤是在負增長,這些顯示了產能過剩和結構性的矛盾,大規模的投入沒有效果了,這都是要素驅動減弱非常明顯的表現。
怎么辦?這個時候就所謂全要素驅動,進一步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這種驅動因素就會提出來,那么所謂全要素驅動實際上就是創新驅動,簡單地說全要素驅動的意思要科技要創新,技術要技術,勞動要進一步的分工、制度要進一步的改革,這些東西的改變、這些東西的創新都會帶來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進一步的優化配置,改革要素驅動的弱勢,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
這就是為什么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了創新戰略,而且說的非常的堅定,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讓創新貫徹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培育新動力、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非常重要!戰略性的,也是關系到我們未來的持續增長的這樣的一個最根本的這樣的問題。
這是為什么我們創新驅動?那么下面我跟大家稍微介紹一下,最近我剛剛去了一趟美國,其實也很早就有這種聯系。介紹一下海外技術創新的新動向,剛才我們會長理事長介紹了很多互聯網的創新方方面面,那么我現在要大家的、介紹的這種海外主要是美國的這種創新的這樣的一些動向,更多的是在非常人性化的這樣的一些穿戴式的、硬件上的。這個人穿的褲子,這個褲子是一個高科技的一個新產品,就是一個半身不遂的人如果穿上了這個褲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行走。
這個是一個小孩戴著一個眼鏡,這個小孩眼球都沒有了,大家注意到前幾年的報道,一個小孩因為親戚把他的眼睛能弄掉了,他沒有眼球了,但是戴上這個眼鏡以后,為什么刻意在跑到上走呢?他能夠不壓線,能夠分辨出來在跑到中央的。當時送他的時候放了一個東西你看見了什么?他說我看見了一個球是紅色的,眼球都沒有的人能分辨出球,所以非常的神奇。像這樣的東西真是改變了很多的這種殘疾人士或者是失能的人士未來的生活和命運。
這一款就更神奇了,它是個汽車,把它的翅膀收起來是個汽車,但是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伸出翅膀像飛機一樣飛行,這個也是一個非常創造的一個發明。
這個東西是一個無線充電的設備,也就是說它那里有一個制造一個磁場,在這個磁場的范圍里都可以放上你的手機,甚至未來的電動汽車,你就可以在它周圍都可以充電,不需要到處拉上線。而且它還可以傳遞,在中央就像我們的移動通訊一樣,離開了這個磁場,但是中間只要給一個導體,可以在更遠一點的地方也創造這樣一個磁場,所以這些都是很神奇的、很震撼的創造性的東西。
這個東西看起來像個自行車,這個是MIT里面的一個華人他創造的,看起來像個自行車,騎著去上班,這個自行車變成小汽車一樣的東西,雙十一節大家都要去送東西,有很多的物流小車,這個小東西就可以起這樣的作用,幫你去送這個,而且是無人駕駛,它有效的使用。完了以后如果要停在一個地方也不用占這么大的地方,它可以把它豎起來,占很小的地方。還有很多我看了好多這樣的創新,還有一些生物、醫療上的一些創新,真的是很神奇的拜杜法案。
這些創新產品的產生、開發跟美國的立法修正它的一個叫拜杜法案非常有關,拜杜法案以前不能轉化為成果,以后企業可以獨家享受科技成果產品化的收益,它做了很多這樣的規定。現在大公司已經從內部的轉化逐漸轉變為從市場上收購已經完成產品開發副公司來實現新產品升級轉化,所以中小企業完成這樣一個流程。拜杜法案的通過實現了這么一個轉化。
它創新的0到1的產品開發模式,0的突破可能還是大的研究機構、大的實驗室、大學的一些很專業的基礎或者是應用技術大規模的開發。剛才我說無線充電的這個技術,這個技術本身是從MIT的一個教授他們研究出來的,但是0到1的產品開發實現這個技術,拜杜法案就實現了這個,由工程師為主,發明人知識產權入股,組成一個小公司,這個公司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屬中小企業。從技術概念到完成產品開發,中間有五到八年的時間。這跟互聯網簡單的一個開發思路那包裝概念的思路是不太一樣的。這個跟上世紀90年代末納斯達克[微博]的概念包裝,所謂IT也是簡單的IT概念的包裝上市制造的泡沫是非常不一樣的,這是非常實在的開發。0到1產品的開發模式,這是我想介紹的現在美國創新發展的一些新產品的趨勢。
那么最后我想跟大家說一下的就是我們怎么樣利用這樣的一個創新的趨勢,怎么樣跟我們的高端制造業的升級這樣的結合起來?能夠創新、融合、不光是我們呢不自己的創新融合,我們還有海外的,因為創新發展實際上也是全球性的態勢。我們怎么樣利用態勢,利用這樣的一個國際環境來融合創新,升級我們的制造業。這樣改變我們過去那種簡單的來料加工,也改變我們過去簡單的愿望就是技術換市場,只有融合創新了之后才能專業的達到目的換來技術。
這里我們總結的一個所謂的“廣州模式”高端制造業如何利用海外的態勢來融合創新。今年五月份的時候我們和廣州市政府一起召開了一個很重要的會,這個叫制造業創新項目穗美合作交流會,在這個會上我們就把剛才介紹的產品還有更多的一共大概是9個到10個這樣的產品創始人,那個公司最重要的合伙人帶到了這個會場,介紹這個產品,入會大概有400多家廣州的企業,他們進行了交流、對接,最后會下進行了一對一的對接,產品的開發公司到了雙方都有興趣的企業做盡職調查。結果還在進行中間,我們說的廣州模式,不一定所有的事情在廣州實現,我們希望成為一個可推廣、可實現的一個模式。
比如說剛才的這個無線充電,這個無線充電現在廣汽和上汽都在爭奪這樣的一個合作的機會,這個飛車吉利已經接下了在中國制造的代理,還有一些其他的,包括太陽能板的最新的一個技術制造,可能不完全在廣州,但是在各地都在對接的過程中間。
這個思想、這個廣州模式推出的思想是什么呢?實際上是一個開放融合在1到N階段的制造業的開放融合的模式,1到N階段大家都知道產品開發出來以后規模制造和銷售這么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可以憑借中國的制造和市場優勢,建立這種轉換的平臺,科技產品轉換的平臺,培育國內的具有一定制造能力的企業實現與美國企業的產品生產制造的對接。中國目前的優勢大家知道我們應該有資金不缺錢,我們有市場,我們還有更重要的30年的改革開放制造業中心培育出的大規模制造能力和成本優勢。我們對于低端的產品可能我們失去了成本優勢,但是對于高附加值的產品相對美國來說規模生產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如果我們參與1到N階段的投資合作我們帶來的結果實際上是很明顯的。
第一規模雙手階段的這種融合對接,第一個銷售階段的融合對接,更重要的是合作的生產和對接過程中間我們一定有這種合作研發的必要,那么在這個階段就正好達到了我們的目的,培育企業在對接和生產環節工藝、技術、創新的能力。我覺得我們的高端制造業的制造的升級就在這個中間產生和發展,我是很佩服我們華為,華為企業的文化我非常敬佩任正非先生對企業研發這樣的一個認知。
我們大多數的企業都是加工貿易出身的,對于加工貿易都是別人給的標準、別人給的所有的制造這樣的一些規定,所以沒有這種研發的動力。如果我們推動這種高端制造的合作、對接,它必須要產生這樣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也就是倒逼了我們升級技術研發能力的培養。
實際上我們推動了廣州模式是在進行第一階段的融合創新的對接,改變的就是我們不是簡單的加工貿易業,我們就是高端制造業的高附加值的升級,這種融合創新實際上是三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是我們剛才說的,第二個階段可以參與0到1投資的開發,第三個階段參與最初技術階段的開發,這個是我們觀察海外新的技術開發的中間所看到的過程。
第二個層次的創新的開放融合,投資首先要走出去,參與0到1階段的投資,它的技術開發、轉化過程的過程,中小企業拿到了知識產權的一個專利,它要進行這個產品的開發和技術的開發過程。那么如果你參與這一階段的投資,對美國高科技市場的深入了解和相關咨詢公司合作、跟蹤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狀況,然后直接投資擁有強大科研與專利支持的美國本土高科技中小企業;找出產品基本成熟、將要退出市場的、投資估值合理的企業進行投資;怎么樣讓它開發出來的產品,因為我們是合伙人,因為我們是投資者,我們可以幫助這些開發企業了解中國市場,對接中國的企業,再把他們引進來完成我們第一階段的開發融合,這樣就形成了這種開發融合跟國內國外的市場的這種轉化的連續性,這樣不斷的推動我們的中小企業層面的這種升級和換代。
那么第三個層次的開放合作那就更高端了,要參與最初技術研發階段的投資,在美國我們看見它MIT的就創造了很多很多不可想象的一些東西,一些技術的創新和碰撞出來的火花,是由誰支持的?由150家500強的公司給它做最初的技術研發的階段的投資。它將擁有開發出來的產品優先的使用的權利,MIT還有很多應用技術開發的這些教授,他們的支持很多也是來自企業層面的。那么未來如果是第三個層次的合作很高境界的合作,我覺得我們中國現在資金很多,應該培育這種長期投資的意識,著眼于更長期的創新融合的發展。這樣一種創新融合的的模式我覺得特別是針對著這樣的創新趨勢和創新產品的融合,我覺得非常重要,就像剛才的高理事長提到的那樣,就是要互聯網+要加在實實在在的地方,要對我們產業的轉型、對我們新的制造業的基礎工業的支持要產生積極的、明顯的推動作用,這樣就互聯網+十大行動的抓手,變成我們制造業2025實實在在落地的抓手。我們要產生很多這樣的抓手,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我們那些創新戰略、創新驅動的戰略。
實際上我剛才說的這種融合創新的模式在國內技術吸收轉化和再創新的這么一個環節也是可以適用的,國內也可以采取這種模式,成立有知識產權創造者作為發起人之一的0到1吸收轉化開發大學和專業研究機構新技術創新的中小型企業。與制造企業結合完成1到N的規模生產,也可以結合起來,用這樣的一個模式,同樣的模式實現我們國內自己的技術轉化和規模生產的作用,當然要推動機制的改革和創新,從法律的角度這種轉化機制的運行。
中國已經是成為凈對外投資的國家,我們從去年開始我們已經是對外的直接投資已經超過了對內的直接投資,十三五期間對中國投資預測到2020年可能累計到1500億美元,每年的增長速度是15%以上,我估計一帶一路的戰略如果達到了全世界的響應,包括全世界的公共品提供的思路得到了亞太地區和其他國家的響應,中國的投資可能要更加的加速。投資不是盲目的,我們希望我們國內的很多的資金能夠有更長遠的這種眼光參與到這種創新趨勢,國際創新趨勢,特別是能夠創造財富的這樣一個改變人們生活和命運這樣一些巨大的、創造性的這樣的一些領域去加大我們的投資。這樣我們對全世界、對中國的人民、對中國的經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們當然政策給一些支持,這個就不詳細說了,怎么樣培育我們長線的資金,政策有許多我們值得關注和應該推動的地方。機會屬于有準備的企業和國家,希望各位迎接我們創新戰略更輝煌的未來!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