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友誼促進會、《財經》雜志、集善嘉年華共同主辦的“2015中國公益論壇”于11月17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變革與持續”。Watsi 創始人Chase ADAM出席并參與“議題五:全球化公益與公益多元化前景”環節討論。
作為一個全球化的醫療救助眾籌平臺,Watsi在中國收獲了驚喜,在與國內網站合作之后,有20多萬來自中國的人做了捐助,捐助量遠超美國!00后,包括20歲、30歲的人群,他們非常愿意使用微信,或者臉書,推特。他們認為,第一,可以用手機做一些事情。第二,效率,年輕人對非盈利性捐助不太有信心,他們不知道錢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他們對此非常懷疑。第三,透明度,我們會把這些錢放到網上,他們知道每個月到底是如何會計做帳的!盬atsi 創始人Chase ADAM上如此表示。
中國也有醫療衛生方面資金短缺的問題!叭绻鲆恍┮龑,人們就可以做出更好、更明智的捐贈的決策。”Chase ADAM在論壇上表示。
對于公益,是否應該傳承下去?Chase ADAM認為,還是要由個人來做選擇,如果去看一些研究結果,有些人到了生命終結點的時候,被問到生活是不是充實的,很多人會說跟其他人有關系,希望更多的跟家人在一起。如果賺了很多錢,并且花了很多精力,最后他們決定是捐助還是留給家人,還是要由自己選擇。
Chase ADAM還表示,大家都認為給予是比較容易的事情,賺錢是難的,實際上給予也是有挑戰的,要有創新,我們也會受到有一些挫折,通過挫折才會進步。
對于資源的分配,Chase ADAM稱要更加注重有效和優化,人類創建出各種工具,包括火、汽車、互聯網,這是一個機會讓大家通過技術的使用來改變旅游業、電商業、媒體業,但是,在考慮怎樣去使用這些工具的時候,要考慮怎樣更加有效。
以下為Chase ADAM發言實錄:
田薇:學生的午餐計劃,發現貧困家庭,只要孩子上學的時候有一頓飽飯,家里也有興趣把孩子送到學校里,孩子也愿意上學。就這么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就能改變孩子的命運。我們說的這只是一個例子,這也告訴我們,你們在中國運營的時候怎么和各方面進行合作,以達到真正的落地。問一下Chase ADAM先生,您怎么將中國的公益精神帶到國外?
Chase ADAM:在五年前,我正在美國中部坐公交車,有一個女士上來做捐款,沒有太多的人做捐助,但她還是拿了很多錢,我還是不知道為什么大家要相信這個女士,因為她帶了兒子的一些醫學的記錄。我在想為什么不用網站進行,因為網站更加容易,讓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可以為他的醫學進行捐助。我和我的朋友建立了一個網站,為他的醫療捐助進行籌資,我們跟騰訊取得了聯系,騰訊也就成了我們最大的支持者之一。在過去有20多萬來自中國的人,都已經在騰訊平臺上做了捐助,中國的捐助量是遠遠超過美國的。我們同時還跟很多的中國捐助者進行了交流,中國并沒有在我們的規劃當中,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意外,而且是驚喜。
田薇:是什么樣的人給你們捐款呢?
Chase ADAM:00后,包括20歲、30歲的人群,他們非常愿意使用微信,或者臉書,推特,為什么呢?他們說,第一,可以用手機做一些事情。第二,效率,年輕人對非盈利性不太有信心,他們不知道錢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他們非常懷疑。第三,透明度,我們會把這些錢放到網上,他們知道每個月到底是怎么做會計的帳的。
田薇:他在說其他的NGO組織并不是非常高效的,很多人對此非常懷疑,而且不一定有非常好的透明度。
田薇:關于病人的救助,在中國也有醫療衛生方面資金短缺的問題,是不是在捐助的時候,讓他們對中國捐贈一些?
Chase ADAM:如果做一些引導,人們就可以做出更好、更明智的捐贈的決策。
田薇:另外一方面,Chase ADAM在更年輕的一代當中做著中國的公益,無論是個人的捐贈者還是家庭的捐贈者,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有很多50年代、60年代的人,已經在思考下一代的走向,這樣的一個財富是不是要傳承下去?直接傳承嗎?或者他們應該把財富放到某些類型的公益事業當中?同時,這些年輕人是不是有足夠的信心,知識或者能力來管理公益的基金呢?我相信您在這方面會有不同的觀察,以及不同的思想,能不能跟我們說一說目前的事實是怎么樣的?
Chase ADAM: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人們是不是應該直接去捐獻,還是留給自己的后代?最終還是要個人來做選擇,如果我們去看一些研究結果,有些人在到了生命終結點的時候,問他的生活是不是充實的,很多人說的會跟其他人有關系,希望更多的跟家人在一起,大家賺了很多錢,確實花了很多的精力,最后他們是捐助還是留給家人,還是由自己選擇。
田薇:下一代有沒有這樣的能力接手家里創立的一些公益基金呢?
Chase ADAM:還是要依情況而定,賺錢的能力和花錢的能力是不同的,給錢也是很具有挑戰性的,它是一個職業,比如比爾蓋茨花了很多的精力做這件事情。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試錯。
田薇:會不會通過你的網站給一些幫助,當中國的公益基金會,希望看他們在海外的狀況時,或者他們在海外尋求項目的時候,你們能幫助到他們嗎?或者讓中國的個人以及機構,在海外做公益的時候,尤其在第三世界國家做的時候,他們發現中國有更好的聲譽,您有什么樣的建議?
Chase ADAM:很明顯是可以去幫助的,我對技術,以及技術本身怎么樣改變公益有非常積極的看法。不一定由我們做這樣的決策,我們坐在這里考慮應該怎么樣改變公益,以及怎么樣受益,實際上我們在不斷地受益,在幫助其他人,NGO也在幫助各個方面,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語言,現在通過技術可以讓所有的人聯系在一起,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就能有非常正確的機會。
田薇:現在我們已經說要走出去了,問題是怎么走出去,中國已經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在世界各地一直做公益,而且很多都是默默無聞的,比如在非洲國家,有很多中國的公司在做很多的項目,當地人非常歡迎,F在討論的是什么是最好的方式,是以合作的方式走出去,還是我們自己走出去?要不要看歷史,還是怎么分析目前的現實?
田薇:為什么要以公益的形式出現呢?
程邁越: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今天所熟悉的PPP的概念,我們在創新的時候打破一些傳統的做法,在把過去的一些所謂企業對社會產生的損害,變成企業自己要承擔的責任過程中,政府要起相當大的作用,這中間,所謂PPP,非盈利,非政府的NGO是有非常重要的催化劑和整合作用的。
田薇:一種模式在不同的地方盡量進行整合,Elizabeth KNUP,你的看法呢?
Elizabeth KNUP:一方面福特基金會在海外運作幾十年了,我們有這方面的經驗。另外,我們也幫助了中國的基金會,在他們走出去的過程當中。
田薇:你們會不會成為競爭對手?
Elizabeth KNUP:有很多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施展的空間是很大的,我們會歡迎這種競爭,也歡迎合作伙伴關系。我想談幾個觀點,任何基金會走出去的話,要非常小心,他們可能帶去一些文化成見,這是福特基金會對自己非常小心的,中國的基金會要走出去,他們可能會有一些文化的試點,他們會把這個文化的試點帶到其他國家去。
一個例子,我們在幫助一個非常大的中國的基金會,在非洲做一個實習的項目,我們幫助了中國的基金會,讓他們注意文化的問題,語言的問題,如何了解當地的需求,這里面有很多技術的細節需要關照。還要對自己的態度做一個自我的審視,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學習的,但通過實踐中學是最有效的。如果中國的公益組織走出去,要持續學習,可能會犯一些錯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在第三種文化當中更加游刃有余。在世界上很多問題都是公益組織可以幫助解決的,有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年輕的公益組織越多,我們就能獲益。
田薇:Chase ADAM你是同樣的觀點嗎,中國完全可以建立起你們的網站,因為他們有騰訊這樣的公司支持,如果他們要在中國建立起像你這樣的平臺,你還能再增加一些什么樣的價值?
Chase ADAM:每個人都可以建造一個跟我們類似的網站,關鍵的一點是要建立起有見識的網站,基于知識的,通過經驗的學習,尤其在非營利領域,大家都認為給予是比較容易的事情,賺錢是難的,實際上給予也是有挑戰的,要有創新,我們也會聽到有一些挫折,通過挫折才會進步。
田薇:現在有5分鐘的時間給觀眾,如果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提問1:大家好,我今天來參加這個公益論壇,最大的感觸是公益落地很難,我是做社區O2O的,進入了社區,我知道社區里面很多居民是有很多二手的東西希望置換,未來的公益是否可以用以物置物的方式,比如把山村好的東西拿到城市互換,孩子們也可以互動互助。
田薇:你說的是社會企業,還是公益項目?
提問1:從公益方面。
田薇:還有別的問題嗎,嘉賓一起回答。
提問2:今天很榮幸參加中國公益論壇,我有一個問題,是我們一直在探討思考的,本來我們商會是一個非營利的商會,公益和慈善,大多數都是捐款捐物,在中國有一句話,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過渡的捐助物質,會不會使更多人產生依賴?
提問3:我想問一下各位,在這樣一個互聯網的共享經濟時代,在公益領域大家看沒看到過這種模式?
Chase ADAM:對于資源的分配,要更加有效和優化,人創建出各種工具,包括火、汽車、互聯網,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們通過技術的使用來改變旅游業、電商業、媒體業,但是,我們在考慮怎么樣去使用這些工具的時候,要考慮怎么更加有效。像一些學術機構,學生和教師之間達成了一個聯系,也是盈利利性的。
田薇:謝謝各位嘉賓的分享,同時也感謝大家的耐心。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