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友誼促進會、《財經》雜志、集善嘉年華共同主辦的“2015中國公益論壇”于11月17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變革與持續”。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出席并參與“議題三:公益創新與生態構建”環節討論。
鄧國勝表示,中國的公益慈善領域最近幾年已經開始跨越式發展,從捐贈的數量看,2005、2006年中國每年的公益捐款只有幾十個億,但是到2008年已經跳升到上千億的水平了。
在鄧國勝看來,促使公益慈善領域創新發展實現大跨越的背后主要有三大驅動因素:
首先,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中國公益創新提供了基礎技術性條件。比如阿里利用互聯網向貧困地區提供產品,越來越多的慈善組織和公眾利用互聯網了解學習國際創新做法和經驗。
其次,越來越頻繁的國際交流可以直接將國際公益慈善創新經驗做法借鑒復制,并在國內快速落地。
第三,以往制約中國公益創新能力的人才匱乏瓶頸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社會精英開始進入公益領域,尤其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加入,為公益創新帶來更多創新活力和創新思想。
而近期慈善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則再為中國慈善創新添一把火。鄧國勝預期,如果慈善法能快速通過實施,能為中國公益事業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從目前慈善法草案細則看,鄧國勝認為已經解決3大瓶頸問題:首先,新政規定慈善機構直接在民政組織登記,破解了長期困擾慈善組織注冊登記難的問題。其次,此前公開募捐的權利更多掌握在官辦機構,但新慈善法草案規定未來慈善組織只要獲得許可,便可進行公開募捐。第三,慈善信托的出現,大大便捷了慈善的進入門檻,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慈善信托,如果慈善法放寬慈善信托,給予慈善信托更多減免稅優惠,未來資金問題也不會成為問題。鄧國勝預計,新政策的出臺預計可以將慈善捐款直接跨越提升至5000億水平。
以下為鄧國勝發言實錄:
鄧國勝:大家下午好。中國的公益創新,這些年確實取得巨大發展,這是跟過去比,但跟國際比,我們的水平還是非常低的,主要表現在各界對公益創新對現代公益的認識水平比較低,對到底什么是現代公益對國際創新的一些做法,比如國際上一些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投資等這樣一些創新的東西,我再跟一些地方官員或企業家討論時,他們對這些的了解不夠,對這樣的新生事物發展還是持保留態度。
另外,目前從整個公益創新的生態系統來說,國內專注于公益創投的機構還是非常少的,公益創投資金規模也非常小,中國公益組織的能力,相對也比較弱,尤其是創新能力。再加上,在公益創新領域的法律法規不是很健全。總體來說,我們公益創新的能力和水平還是比較低的。
Elliott DONNELLEY問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中國在經濟領域是跨越式發展,在公益領域有沒有可能跨越式發展呢?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非常可能的。而且事實上,我們已經在開始跨越式的發展。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傳統的慈善,可是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歷史還是非常短的,這些年中國公益慈善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從捐贈的數量看,呈現跨越式的發展。05、06年中國每年公益捐款幾十個億,到08年基本上跳到上千億的水平了。這里面有幾個促進跨越式發展的機會:第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慈善組織和公眾,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國外最新的一些做法,可以很好的學習和借鑒國外的經驗。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本身成為一個創新的工具,比如阿里巴巴[微博]利用互聯網幫助一些貧困地區銷售產品,等等。互聯網的發展,為中國的公益創新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一個基礎的技術性條件。第二,國際的交流的頻繁,中國大量留學生從國外學成歸國,國際的交流也使得我們能夠很快地把國際一些好的創新的經驗和做法快速借鑒過來,直接在中國落地。林風現在就是一個典范,他在新加坡生活,把新加坡一些好的做法直接搬到中國的一些西部地區。第三,這個領域跨越式的發展,我們還面臨著巨大的機會,就是越來越多的社會精英進入到公益領域,原來中國公益創新能力弱的原因,是人才匱乏,人們都說,一類的人才在政府部門,二類的人才在企業,三類的人才在公益部門,現在不一樣了,公務員和企業家慢慢投入到公益領域,最重要的是創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到公益行業,這也為公益領域的創新帶來了活力。
我們看中國老一代的公益慈善領域的領袖,都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精英人士,但現在你會發現,從事公益工作的人越來越年輕化了,他們會帶來很多創新的思路和思想。從未來的發展來看,中國的公益創新,肯定會快速地跨越式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在公益領域討論最熱的就是慈善法,慈善法的草案公布出來廣泛征求社會的意見。慈善法是整個生態系統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慈善法能夠快速通過,肯定為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制度環境。從慈善法的草案來看,可以解決中國慈善領域發展的幾大瓶頸問題:一是慈善組織的登記注冊問題。現在慈善法的草案,慈善組織可以直接在民政組織登記,破解了長期困擾慈善組織注冊登記難的問題。二是允許一些慈善組織能夠進行公開募捐,以往的公募權更多的掌握在官辦的手里,根據新的草案,未來的慈善組織,只要得到許可就可以進行公募。三是新的制度出臺,有可能慈善捐款會跨越到5000億的水平,慈善信托的出現,將來門檻會變得非常便捷,這樣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進行慈善信托,對這個領域的快速發展,將會帶來極大的機遇。
主持人Elliott DONNELLEY提問:請各位嘉賓思考一下什么樣根本的方式能夠推動公益事業,很多人在這個領域工作都希望從海外獲得最佳的模式,但我們可以研究海外的做法,比如美國有非常多的機構,支持民間社會的發展,而且還有非常多美國的非盈利性的機構,都在支持著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我想說的是,我們需要有一些鼓勵措施,使這些企業真正為了公眾的利益做出努力,如果我們有十億美金的基金,希望能夠解決在北京的污染問題,他們幫助政府制定更正確的政策,由基層的一些行為來改變消費者的行為,同時也有技術的推動,不一定看現有的企業結構,而是希望有一些創新的結構,有相關的人才,讓他們能夠進一步推動市場的動態變化。請每位嘉賓給我們介紹一下,你們對于未來創新的思考?
鄧國勝:我覺得最主要的是人才,需求是有的,因為中國有大量的社會問題,需要通過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剛剛說了,法制環境正在不斷地完善,這個領域的社會捐贈也越來越多,如果慈善法草案能夠放寬慈善信托,而且給予慈善信托更多的減免稅的優惠,資金問題也不會成為問題。我個人認為,未來還是需要有一大批有企業家精神的人進入公益領域,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順應國務院提出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口號,這個口號更多的是引領大家進行商業的創業。除了商業的創業以外,還需要有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在公益領域進行創新、創業,包括創辦公益慈善機構,也包括創辦社會企業。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