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波
1985年我考入北京大學[微博]經濟管理系,非常幸運,時任經濟管理系主任的厲以寧教授給我們班講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國民經濟管理學》和《經濟發展國際比較》三門課。厲老師授課的最大特點,就是把一些艱深的理論和抽象的數學模型,用樸素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和淺顯易懂的故事講述得清清楚楚。課余時間,我閱讀了他當時的最新著作《體制、目標、人——經濟學面臨的挑戰》一書,細細品味,雖有心得,但對有些觀點仍然理解不透。有一天下課后,我鼓起勇氣請教老師:您為什么從“體制”、“目標”和“人”這三個層面來設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經濟學為什么還要研究體制和人的活動?老師耐心給我解答,用簡樸而深動的語言解開了我心中的一長串困惑。最后,老師把書拿過去,認真地在扉頁上題寫了“經濟學工作者應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這句深刻精辟、令我終生受益的警世之言。
1994年11月,一紙調令改寫了我的人生情節,組織上把我從原四川省萬縣地區工商局局長挪位到云陽縣縣長的崗位上,1997年5月改任縣委書記。
云陽縣在長江三峽庫區具有特殊的縣情,它是移民大縣、人口大縣、農業大縣、資源富縣、財政窮縣和工作難度極大的縣。全縣128萬人口有91%處于土中刨食的生存狀態,1/3的農民還掙扎在貧困線下。作為三峽庫區的移民大縣,動態移民16萬人,綜合淹沒指標占整個庫區的1/8。我到任之時,三峽工程即將開工,挑戰與機遇共存,作為北大[微博]人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參與破解這道世界級難題亦感榮幸,歷史的責任與重擔也使我有一種臨危授命奔赴疆場的凝重感。
篳路藍縷的第一步如何走?厲老師的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啟示我要從調查研究入手。我承擔了國家移民局的重點課題《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安置與可持續發展研究》。課題提出了從補償移民轉向開發性移民的思路,強調因地制宜地選擇移民方式,實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戰略,得到了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和國家移民局的認可。
移民們難以割舍的故土鄉情,難以丟棄的良田沃土,還有那從祖輩手上開始積攢的家園,他們能否順利完成嶄新而又陌生的生活轉換?能否“搬得出,安得穩,逐步能致富”?面對移民、扶貧、發展、穩定四大任務,勵精圖治,統籌兼顧,終于破解一個又一個難題。到1997年,云陽縣躍居原萬縣市11個區縣經濟發展“三快”縣,綜合目標考核第一名;1998年實現整體越溫達標,35萬貧困戶跨過了溫飽線,農村經濟發展整體上了新臺階;1999年縣城整體搬遷到30公里以外的雙江鎮,新城不僅是重慶庫區第一搬,而且與舊城相比是煥然一新,成為當時三峽庫區最好的生態移民新城。云陽縣連續4年獲重慶市委、市政府移民工作考核一等獎,在2001年國務院召開的全國移民工作暨對口支援大會上作為典型代表介紹了經驗,并受到大會表彰,有“庫區移民看云陽”之稱。在工作中,我始終記得厲老師給我們講大禹治水的管理學故事。大禹治水就是采取疏導的方針,疏導才能把水治好。針對方方面面的意見,自己不回避,主動與移民溝通,堅持有容乃大,事業為重,終于贏得了各方面的認同。
2002年元月,我調到重慶市主城區北碚,先后任區長和區委書記。北碚曾經是重慶乃至西部地區有名的老工業區,但由于諸多原因。到21世紀初,由于基礎設施滯后、交通不便和處于主城“邊緣化”,好項目招不到,但一些濫用資源或能耗高的項目是可以抓一些的。老師關于“一個經濟學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這句話再次警醒自己:“決不以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犧牲子孫后代利益為代價換取眼前一時的快速發展”!
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北碚的發展態勢越來越好,GDP和工業總產值每三年翻一番,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每兩年翻一番。2008年市委、市政府對40個區縣的綜合目標考核,北碚在19個區中進入前3名,市發改委和市統計局對40個區縣的社會發展水平綜合測評,北碚排次第3名,實現了強區升位的目標。
厲老師在基層調研視察中,發現一些好的典型和經驗,總不會忘記我這個在基層工作的學生。2009年元月,當他在天津東麗區華明鎮視察農民新村時覺得很有借鑒價值,當場打電話給我,吩咐一定要抽點時間去學習。近幾年還指派北大光華[微博]管理學院的博士組多次來北碚調查研究,為我區的發展出謀劃策;我也偶爾借到北京出差的機會去請教老師,每次老師都不倦地給我講解經濟運行中的“未知”,站得高才能看見群山的壯闊和江水的流向。我從老師那幽默而形象的話語中,真切地體驗到了一種照徹心肺的愉快,同時感受到老師的胸懷就像一個安詳的港灣,我卻像一只疲憊的小船,每逢自己載滿了委屈和困惑,搖搖晃晃地劃到老師身邊時,心緒就變得寧靜而溫馨。
正是這種揮之不去的“責任”情節,北碚才闖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2003年以來,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區、中國最佳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衛生城區、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區、全國生態示范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等二十幾項國家級獎勵,聯合國[微博]人居環境署也為北碚授予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良好范例獎。
在北大畢業前夕,老師為我們班的畢業紀念冊留下了這樣一段話:“一個經濟學工作者,如果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就會感到自己在研究中有一種無形的巨大推動力,不怕挫折,接受挑戰,他總是意識到個人能力的有限而會謙虛謹慎,孜孜不倦的學習,虛心求教,永不自滿,他會不斷地深入實際,聯系實際,不把自己限制在經院式的注釋工作中”。這段充滿理性和思辯的教誨,成為我后來不斷探求新知的內驅力。
在我離開北大已20多個春秋寒暑的今天,借紀念老師80大壽和從教55周年的美好時光,我想說一句心里話:老師的學與識,德與行,永遠扎根于我的內心。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