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恢復建院三十周年慶祝活動”于2015年10月10日-11日舉行。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原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出席并演講。
劉世錦在演講中強調實現經濟轉型再平衡要過三關,即高投資要觸底;嚴重過剩的產能退出要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新的增長動力要能夠形成,能夠部分有效的對沖原有動力的下降。
在分析減少過剩產能困難重重的根源時,劉世錦給出了三個原因。第一,在產能嚴重過剩的領域,穩(wěn)增長的壓力更大,因為減產能和穩(wěn)增長是有矛盾的。第二,各個地方都想讓別人減產能,而自己不減,因為行業(yè)供求平衡以后還有賺錢的機會。第三,從企業(yè)來講難題也很多,比如說職工安置問題、社保問題,還有銀行壞賬的問題。
“減產能是中國最突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好,效益持續(xù)下滑,接下來就是金融風險加大的問題”,劉世錦稱。對此,其建議建立減產能的配額制度,“各個省等比例發(fā)放下去,但是允許配額之間進行交易,同時給出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可以通過劃撥部分國有資本到社保基金,來解決下崗職工的安置問題,對銀行壞賬,壞賬指標還是要用起來,要給一套解決問題比較有效管用的辦法,使減產能有一個有效的推進”。
以下為演講實錄:
劉世錦: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領導,早上好。今天我想談這樣一個問題——實現轉型再平衡要過三關。
大概在五年前,我所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提出中國經濟要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當時的依據主要是觀察了一些國際經驗,但是這個判斷多數人是不認可的,我們也有點壓力,五年過去了,這種壓力沒有了,因為這已經是事實了。
剛才兩位老師也都提到了一些理論問題,我們現在研究中國的問題有一個很大的理論框架需要認真考慮,以往的發(fā)展經濟學和經濟增長理論所重點研究的是經濟起飛的問題,經濟起飛以后持續(xù)多長時間,到一定程度以后怎么來降落,落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再持續(xù)增長,這些問題基本上是沒有研究的,我們現在討論的就是這樣一些問題,我覺得這也是中國經濟學從中國的實踐出發(fā),也可以結合其他國家的實踐,可以有所突破的領域。
其實剛才談了很多現象,我們現在很大的問題就是要把線索和邏輯講清楚,所以我們現在需要討論的是,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速或者中高速增長,底在何方。現在經濟還是下行的態(tài)勢,下行的壓力比較大,最近的數據也表明這一點,我想在座的諸位最關心的是這個問題。
我用的概念叫做轉型再平衡,就是10%左右的時候,它是一種供求平衡的狀況,將來會落到一個中高速點,那是另外一個平衡點,也會達到另外一個供求的平衡,我們現在是要實現平衡的轉換或者再平衡的過程,我認為要過三關。
第一關,高投資要觸底。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主要依賴于高投資,從需求的角度,高投資過去這些年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基礎設施大概占20-25%,房地產占25%左右,制造業(yè)投資占30%以上,這三項合計可以解釋中國投資的85%左右,而制造業(yè)投資又直接依賴于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以及出口,所以我有一個形象的說法,高投資要觸底,是三只靴子要觸底。第一只是基礎設施的投資要觸底,中國基礎設施投資的峰值在2000年左右,最近一些年基礎設施投資速度也比較高,主要是政府手里穩(wěn)增長的工具。出口現在已經觸底了,不展開說了,但是我想特別強調一點,出口對GDP增量的貢獻實際上很小,關鍵問題是帶動了國內的投資,這是對國內經濟影響比較大的地方。
接下來就是房地產,最近兩年的時間爭議比較大,去年我們開會的時候有些人還講,它只是一個短期的周期性的調整,但是我們的判斷是一個歷史的拐點。為什么這么講?因為構成中國房地產70%以上的城鎮(zhèn)居民住宅的歷史需求峰值去年已經達到了,之后總量會走平,然后逐步下降。大家會看到過去相當長的時間,房地產投資的增長速度是20%到30%,去年是11%,原來我們估計今年會不會降到7%左右,但是上半年實際上已經低于5%了,在4%左右。
最近一兩個月,房地產環(huán)比增長速度已經出現了負增長,我個人估計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房地產投資的同比增長速度也會出現負增長。當負增長什么時候變成正的增長,再次由負轉正的時候,可以認為房地產基本上觸底了,房地產觸底以后,基本上高投資也就觸底了。高投資觸底以后,中國經濟這一輪,我們講的底的問題,從需求角度來講,基本上也就探著了。
我們現在顧慮的一點,就是這個速度會不會下來的過快,所以還在穩(wěn)增長,增加一些投資,找一些新的投資增長點,我覺得我們的眼光要轉一下,轉向已有的增長領域。我們過去已經搞了很多年的投資很多地方,有一些效率是很低的,那些低效率的洼地能不能打開,打開以后投資潛力還很大的。
我最近一直強調兩個領域,一個是行政性壟斷的行業(yè),比如說電訊,電訊最近一直在討論能不能降低資費,據說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最近我看也有一些舉措,但是大家還是有一點擔心,因為如果沒有充分的競爭,是你讓它降資費,而不是他自己要降資費,基本的問題還沒解決。能不能放進去一兩個以民營資本為主的基礎運營商沖一沖,有一個競爭,中國目前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電訊市場,理應成為電訊資費最低的市場,怎么樣才能達到低點呢?還是要放開準入。
另外比如說石油,我以前也跟上海的同事討論過,自貿區(qū)要搞石油的期貨市場、現貨市場,這個我們以前做過一些研究,也一直在推動這件事,這個市場建立起來以后,關鍵是把國內和國際市場打通,引入競爭以后,未來大家為了兩桶油抱怨的現象和原因可能就會有實質性的改變。
第二個領域,我們目前城鄉(xiāng)之間土地、資金、人員要素的雙向流動優(yōu)化配置,我覺得這個潛力很大,對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比如宅基地改革,一直是有顧慮的,顧慮農民把宅基地轉讓以后,把錢拿去喝酒怎么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這種人在咱們上海有沒有呢?我看也有,但比例不會太高,這些人的問題你要用另外一種辦法來處理,我們一定要明確,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在內,它通過確權的基礎上,通過流動,通過交易,真正的價值才能得到顯示,才能得到提升。最終城鄉(xiāng)之間要素的分配或者優(yōu)化配置是要服從這個大道理的。
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認識上的、法律上的、體制上的、政策上的障礙,如果能打通,我想投資的潛力還相當大,比如像北京最近討論京津冀協調發(fā)展,北京和天津本身還有一個大的投資空間,比如說房地產,我認為空間不大,但是北京和天津之間、北京和唐山之間、北京和石家莊之間,能不能設想它有幾十個甚至更多的5萬人、10萬人、15萬人、20萬人的小城鎮(zhèn)發(fā)展起來,其實現在相當多的城里人愿意到城市帶里面的中小城鎮(zhèn)去居住,房子價格便宜一點,質量好一點,生活費用低一點,房前屋后種花種草種菜,有什么事開車一個小時到北京,坐高鐵20分鐘就去了,據調查,北京有5%到10%的居民是有這個意愿的。
另外大量制造業(yè)的企業(yè)包括部分服務業(yè)的企業(yè)要轉到中小城鎮(zhèn)才會有競爭力,我們過去的城市體系基本上是一個孤島式的城市,現在要把它變成一個網絡型的城市,城市之間是要發(fā)生聯系的,這種情況下,互聯互通、人員的居住、產業(yè)的重新分布,會產生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機會,所以我想特別強調一點,我們穩(wěn)增長和放開準入要掛鉤,這樣的話潛力還有,不至于增長速度跌的那么快。
第二關,嚴重過剩的產能退出要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過去五年需求一直在往下走,主要是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它對應的供給方面主要是重化工業(yè),它也在調整,但是調整速度相對比較慢,所以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據我們對一些重要行業(yè)的調研和計算,大概像重化工業(yè)這些我們稱之為嚴重過剩產能的行業(yè),它的過剩幅度一般在30%左右,這樣就出現了長達40多個月的PPI負增長,目前負的幅度已經超過5%,這就是現在講的中國式通縮的問題。
在座的很多研究經濟學的同仁們,經常要用通縮這個詞,但是我本人一直認為中國的通縮跟西方國家的通縮不是一回事,因為企業(yè)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因為貨幣不足而引起的通縮,它是由于我們過去30多年特別是過去十幾年形成的大量產能,它沒有隨著需求的收縮而迅速的收縮而形成的產能,這種產能你把貨幣放出去以后,它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PPI的下降只是一個問題,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工業(yè)企業(yè)盈利水平超過一年的連續(xù)負增長,這個東西是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我們做了個分析,在工業(yè)企業(yè)PPI負增長這個過程中,嚴重產能過剩的五大行業(yè),煤炭、鋼鐵、鐵礦石、石油、石化的PPI大概是負增長20%左右,對于整個工業(yè)PPI的下降貢獻是在70%以上,目前工業(yè)利潤下降中,這五大行業(yè)利潤下降的貢獻率也在70%左右。所以如果說這五大行業(yè)目前嚴重產能過剩的情況得到糾正以后,其實中國工業(yè)企業(yè)目前的狀況還是可以的,和去年沒有太大變化。所以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格局。
按照邏輯來講,這個問題怎么要靠減產能解決,比如你把這些產能減20%、30%以后,供求平衡了,PPI就會回升,企業(yè)盈利就會好轉,至少是好的企業(yè)能夠盈利,這個行業(yè)就可以持續(xù)發(fā)展下去。
但產能可以減下去嗎?我們說搞市場經濟優(yōu)勝劣汰,現在企業(yè)價格下的那么多,關門了以后不就供求平衡了嗎?在國外也不是這個情況,在中國更不是這個情況,我們做過調研,現在減產能比較難的原因有幾條。
第一,很多地方,特別是重化工業(yè)比較集中的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的地方,穩(wěn)增加的壓力是更大的,因為減產能和穩(wěn)增長是有矛盾的,我們減產能以后才能穩(wěn)效益,但是在這種場合,穩(wěn)增長和穩(wěn)效益是有矛盾的。
第二,各個地方都是想讓別人減,自己不減,因為看到這個行業(yè)供求平衡以后還有賺錢的機會,你們都減,你們是落后的生產力,我是先進生產力。
最后,如果要減產能,從企業(yè)來講難題也很多,比如說職工安置問題、社保問題,特別是一些大國有企業(yè)的問題相當突出,還有銀行壞賬的問題,如果這些現實問題不解決,我看很多人也提了建議,讓僵尸企業(yè)退出,這個話說得很正確,問題是怎么退出呢?我最近調研了一個煤炭企業(yè),煤炭的價格,生產一噸煤的成本將近400塊錢,賣200塊錢,生產一噸煤大概賠100多塊錢,我說這能夠熬下去嗎,他說沒辦法,停產以后問題更多。怎么樣熬呢?靠的就是銀行貸款,所以銀行支持實體經濟非常關鍵,大家知道實體經濟用這種方式支持的話,實體經濟能熬多長時間,所以我感到減產能的問題是中國最突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好,效益持續(xù)下滑,接下來就是金融風險加大的問題。但是各個方面對這個問題缺少足夠的重視,更沒有有效的辦法。
最近我們做了一個調研,提出了一個配套的想法,從全國來講提出一個減產能的配額,各個省等比例發(fā)放下去,但是允許配額之間進行交易,同時給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可以通過劃撥部分國有資本到社保基金,來解決下崗職工的安置問題,對銀行壞賬,壞賬指標還是要用起來,要給一套解決問題比較有效管用的辦法,使減產能有一個有效的推進。
第三關,新的增長動力要能夠形成,能夠部分有效的對沖原有動力的下降。新的增長動力大概有這么幾個方面,一個是所謂新的產業(yè),但是我想特別強調一點,以后像房地產、鋼鐵、汽車這類能把經濟帶上去一兩個大的臺階的所謂大支柱產業(yè),基本上沒有了,所以新的動力可以形成,但是它對原有動力的對沖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夠完全對沖,那中國經濟不存在增速下滑的問題。
第二,轉型升級,現在講發(fā)展機器換以及綠色發(fā)展。
第三就是創(chuàng)新,目前最活躍的就是互聯網+。但是這類新的動力有幾個特點需要關注,第一是對沖率是比較有限的,不能有太高的估計。第二,它是一個新的要素組合,原有的要素很多不管用了,需要一系列新的要素,包括人的要素,比如需要更多復旦畢業(yè)的同志們出去發(fā)揮作用,當然農民工也需要,但是更多需要中高級的人才。
最后一點,這種新的增長點,大部分屬于替代性的增長,什么意思呢?傳統的商業(yè)企業(yè)正在遇到困難,我逛商場看生意最好的就是五樓和地下一層,是賣飯的,剩下幾層往往是顧客沒有,營業(yè)員多,最近一些著名企業(yè)已經關門了。
再比如說Uber、滴滴打車這些出來了,很好,但是出租車司機有意見了,到目前為止有關地方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我想他們心里是清楚的,資源分配是得到改進的,對消費者是有好處的,但是他們都不敢明確表態(tài)說支持這個事。我想還是應該有個態(tài)度,還是要解決問題,另外現在機器人替代人工也很快,據說現在幾百萬臺機器人是要上線的,但是機器人出來以后,人工怎么辦,人可能要下崗,所以替代性增長的一個特點實際上是資源的重新配置,是在提高效率,但是它會引來相當嚴重的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嚴重的沖突,這對我們各個地方可能是一個很大挑戰(zhàn)。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預期的增長動力,現在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確定性大大超過以前,包括各位企業(yè)家,你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思想準備,十個人創(chuàng)新,七八個是要失敗的,最后成功的是少數。另外特別是地方政府,過去政府經常居高臨下的指定技術路線,搞產業(yè)規(guī)劃,有時候也有成功的,但是以后這種成功的機會幾乎很少了,所以我們現在特別強調更多的發(fā)揮市場的作用。
市場是干什么呢?值得研究這個問題,我個人理解市場就是讓更多的人去試錯,把利益、機會、信息都給他,讓他去試錯,這里大部分人都是錯的,然后給那個正確的人創(chuàng)造了條件,最后正確的人會出來,是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需要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如果這個問題不落實,中國下一步創(chuàng)新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
我剛才講的三關,總結一下,第一,穩(wěn)需求要通過進一步放開準入的辦法,第二,穩(wěn)效益關鍵是要減產能,第三,培育新的增長動力,這個能帶來多少量的新增長空間,不要抱太高的期望,關鍵是在轉換增長方式,在提高效率,這是下一步真正經濟具有可持續(xù)性和后勁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有一個估計,從需求來講,高投資見底,很可能是在明年的某個時候,但是如果減產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速度下來了,最后你效益可能相當差,如果增長動力上不去,最后增長的模式和質量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所以下一步中國經濟是會有一個底的,這個底有了以后,將來會有兩種情況,第一,不一定穩(wěn)得住,即使有底,增長速度低了,但是效益很差,甚至風險加大,這是一種情況,就不可能具有可持續(xù)性。所以我們希望速度有所降低,將來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xù)的增長,剛才講的后兩關更為重要,如果我們把轉型這三關過好了,中國發(fā)展的前景仍然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即使我們的增長速度將來6.5%甚至6%,它每年的新增量仍然在全世界范圍內是最大的,特別是當我們具有了創(chuàng)新能力以后,中國人的信心就會有很大的改變,我們依托的不僅是數量的增長,我們已經會創(chuàng)新了,我們的創(chuàng)新方面已經有優(yōu)勢了,我想我們的信心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但是關鍵問題是這幾關能不能過得好,關鍵在于我們能不能真正的深化改革。
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