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CC講壇(第六期)”于2015年3月28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中國農業大學[微博]博士,內蒙古烏拉特中旗馬瑞強水果玉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瑞強。
以下為演講實錄:
馬瑞強:我是一名來自農村的80后青年,來到北京對我來講現在是非常不容易,非常難得了,但是來到北京也有點找不著北,大街上車水馬龍,讓我覺得眼花繚亂的,地鐵里擠得我東南西北找不到,今天來到這么大的舞臺,看到這么多的觀眾朋友們,讓我更加的緊張,如果大家不介意,可以給我點掌聲,也許我會講得更好一些。
我出生在內蒙古美麗富饒的河套平原,一片美麗的河套風光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的童年也都在那里度過,我常常非常懷念小時候和小伙伴們一塊光屁股下河摸魚、上山摘櫻桃、逮兔子的美好時光。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帶著父母的希望讀了二十年的書,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順利地拿到了博士學位,娶了一個媳婦,買了一個房子,進了一家央企,上了一個戶口,還有年薪15萬的工資,這一切都順理成章,這似乎是大多數人都在選擇的路,都在想要的生活。
國有企業分工非常明確,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對我來講實在是覺得非常非常的無聊,甚至覺得有點痛苦,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一篇文章——《我奮斗了18年才跟你坐一起喝咖啡》,我頓時沉默了,這到底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來到這里到底是為什么?我知道我內心中一直憋著一口勁,我要去爆發,我要去沖破。
在中國農業大學讀研[微博]究生期間我參加了農業大學玉米實踐項目,為了了解水果玉米品質特性,我在家鄉開辟了試驗田,當年玉米豐收了,品質和品性和質量都遠遠優于其他地方,這就堅信我的家鄉內蒙古河套平原是非常適合種植水果玉米的,當時我和我的同學們,在北京西單、王府井、動物園做過大量市場調查,在沃爾瑪、華聯做過市場調研,通過一系列調查、種植等工作,我對水果玉米有了新的了解,我也確信水果玉米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而且可以在我的家鄉落地生根。
在北京工作生活這么多年,我時不時要回去我的老家,每一次回去,就多一些感慨,多一些擔憂。記得那一年回去,我的父親55歲了,我二大爺60歲,父親說了一句話,讓我現在都記憶猶新。他無奈地說:“我什么時候能不種地,什么時候才能不干活?”現在每每到農忙的季節,50%以上主要勞動力全是50歲以上的人,年輕人很少。農村的面貌,農業的生產方式和農民的生活方式,幾十年如一日,在座這里大家有農村的,應該跟我們是一樣的,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非常非常嚴重,整個村子只有到春節的時候,過年的時候才有活力,因為大家都要回家過年,到正月十五之后,村子里基本上只有老人和小孩,平靜中透露著蕭條。
農村留不住年輕人了,大家都選擇在城里打拼,沒有人選擇改變我們的農村,是不是一直讓它這樣延續下去呢?這是我曾經毫不猶豫返鄉創業的重要原因。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是農業大學的博士生,我有一些知識和科技水平,也通過了水果玉米的實踐檢驗,我為什么就不能回去呢?我想我一定要回去,回去帶領我的父老鄉親,跟我們一塊創業奮斗。
現在國家對農業的支持項目也特別多,比如說我們的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等大量的農業項目資金支持,包括現在大城市對于健康食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老農人已經完全不適應,不能跟上科技和市場的腳步,好多的機會大大的浪費了,但這是不是作為新一代的新農人非常好的契機呢?于是我懷揣著辭職創業改變家鄉的夢想,準備回鄉創業,我找到了當時我央企的領導,我告訴他我想辭職,他心平氣和跟我講:瑞強,你需要好好想一想,你這么好的工作條件,工作這么穩定,別人想進都進不來,你卻進來還要走,這樣吧,你停薪離職,干不好再回來。我說謝謝領導,我想完全辭職,背水一戰。
2011年的4月份,我帶著自己的行李回到我的老家,當時剛回到家父母非常興奮跟我說:是回來看我們的嗎?我說是回來看你們了,估計得看一輩子,不走了。當時母親就愣了,我趕緊把我要做的事跟母親說了一下,母親聽了以后大怒,她指著我說,我堅決反對,你趕緊回去,好不容易培養個博士,又回來種地,我白供你二十年,趕緊回去原來的單位,創什么業!我能想象到父母當時那種失落和壓力,家里氛圍當時是非常非常沉重的,有時候想起來其實我的父母也受到很多的非議,因為別人在想,這小子肯定是在北京混不下去了才回來的。但是面對這種反應,我只能努力把這件事情做好!
當我回到農村的時候,對農村的情況也不了解,很多人都不認識。我父母之前種了七畝水果玉米,大家只是聽說。要知道在農村說服農民接受一件新鮮事物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我是一個做研究的人,之前做的都是研究工作,更多是用數據理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分析問題,但是跟農民就需要用感性、感情的辦法去說服他,所以將近一個月時間里,都是我的母親陪著我,每天挨家挨戶,跟他們聊天嘮嗑,可以說每天就是口干舌燥,精疲力盡,更多是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將近走了一百多戶,最后成功說服的只有14戶,其中7戶是親戚,還有7戶是鄰居,那年我們水果玉米種植最后種了406畝,5月份順利播種,8月份順利采收,但是事實并未像想像的那么順利,因為我們剛開始回去創業,沒有資金,沒有人,可以說一無所有,我記得那年收玉米,基本上每天是一整天都是收割農民的玉米,到了晚上10點,要把500多袋玉米從車上搬到冷庫里,每袋玉米重量在120斤左右,每天晚上從10點到凌晨2點,最要命的是有一天早上醒來,去冷庫里溫度一下子到了五六十度,所有的玉米都黃了,我一下子蒙了,那是6萬塊錢的玉米,那時候對我來講可是個天文數字。當時我開著面包車,跑到我們家后面的山上,面朝著東北的方向,因為當時我的媳婦和小孩都在北京,我就暗暗地罵自己,你是不是有毛病,非得放下北京朝九晚五的工作在這里遭罪,遭罪不說,還賠這么多錢。但是轉念一想,現在最要緊的事得把現在的玉米趕緊處理掉,就這樣回去扛玉米,倒騰玉米,沒過多久,冷庫又壞了一次,我當時損失上升到15萬,剛開始說服農民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困難,讓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真的難上加難,現在因為冷庫出現了故障,導致玉米的損失,但是我們絕對不能讓剛開始跟我們一塊創業的農民蒙受損失,我的母親果斷跟我講,不要想了,先救大伙兒的玉米吧,把大家的玉米都收掉,最后把我們家的玉米黃到地里了。
2011年10月份我來到北京,見了我的導師,我的朋友,我的同學,他們都在問我,你后悔嗎?你還能支撐下去嗎?說實話,不后悔是假的,但是我就不相信我干不成,別人干一年,我干兩年,別人干五年,我干十年,做一件事情很難,放棄一件事情很容易,自己選擇的路,就是跪著也要把他走完。我一直沿著自己的心路毫無畏懼的前進著。2012年我們開始融資,要解決我們2011年遇到的所有問題,當時融資將近1000萬,建立玉米冷庫,當時玉米推廣面積1500畝,我們組建了兩個合作社,我們現在有職業化農民將近80位,投資了2000萬正在建設飼料加工廠,到今年我們設計帶動農戶1500戶左右,目前流轉面積1500畝,目前為農民增收1000萬左右,很榮幸通過這件事情開創了一番事業,也讓很多媒體關注到了我,他們宣傳的是一個年薪15萬的博士辭去了央企的工作,回到家鄉當農民,當地的政府也給予我很大的重視,很榮幸我當選了內蒙古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感覺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責任和使命。作為新農人,我們通過自己的創業能夠帶領農民致富,我們通過自己代表的身份發聲,能夠讓農業農村的很多問題得到落實和解決,2013年暑假的時候,我的媳婦小孩回到家鄉,走在我們的田間路上,我非常自豪跟她說,你看,往南走的全是水果玉米的車,往北走的全是青貯玉米的車,這些都是我們種的。每天因為我們的努力,上千人在行動,一起在賺錢,我說自豪吧,我媳婦笑著對我說,好好干吧,別得瑟了!現在我的媳婦不僅支持我,而且跟著我一塊回到了我的家鄉,那種作為男人的自豪,你們都懂得。
2014年我在全國人大代表建議里提了關于對于邊疆少數欠發達地區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的建議,我們小額貸款是10億,我們創業人員是27000多人,帶動就業在95000多人,但是他們要拿出1200萬的貼息,通過我的提案,創業人員不需要提前給銀行還,直接可以自己用,財政貼給銀行。最后我在這里要告訴大家,農村也有無限的機會,廣闊的空間,我期待更多的懷揣夢想的朋友們,如果你有理想,如果你有激情,如果你敢折騰,來農村吧,這里有廣闊的天地,這里大有可為。接下來我們除了水果玉米產品之外,我們還要辦各式各樣的采摘節,也歡迎在座的各位到我們那兒去,感受一下美麗河套的鄉土風光,我也想跟喝咖啡那幫朋友說,來吧,哥們兒,跟我們喝蒙古奶茶吧,我們一邊喝著蒙古奶茶,一邊看著種植萬畝的玉米基地,謝謝。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