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5年年會”于2015年2月14日舉行,年會主題:新常態下的“十三五”規劃思路。上圖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
以下為演講實錄:
白重恩:關于經濟增長潛力的事情,我想說一點我的看法。關于經濟增長潛力,剛才徐林司長說不同學者的估計在6%到8%之間,有一個比較大的范圍。但是其實所有的學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說為了能實現這樣的潛力,不管這個潛力是6%還是8%都需要深化改革,這一點我覺得是沒有學者不同意的,所有的都這樣說。
問題是假如說我們做到了各種各樣深化改革的措施,如果說我們預測增長潛力是7.5%,如果達不到怎么辦?我們努力的去完善制度,努力的做了各種各樣的事,假如說定了一個7.5%的增長目標,達不到怎么辦?當然也不是沒辦法,我們可以拼命的投資,投資在短期內確實可以拉動這個增長。或者我們不管環境,把環境污染的成本降到最低,讓企業不承擔任何環境污染的成本。但是我想這兩個都不是我們想要的,至少讓企業去拼命污染環境,這樣我們的競爭力就強了,增長目標7.5%就能達到了,沒有人主張這樣做。
另外就是投資,如果我們具體講到投資就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你如果投資多了,自然消費就會下來,假如達到了經濟增長的目標7.5%,投資率高了,自然消費力就低了。我們經濟增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經濟增長的目的是說就為了達到增長率,就是要怎么樣的,說要在多少年內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收入水平。但是這個收入水平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好處,這個我們要不要?這是一個問題。
即使我們犧牲老百姓的利益,不考慮消費,我們管他老百姓,反正我們國力增強了,可以在全世界民族之林里面感到很自豪,盡管老百姓消費不夠,這也可以是一個目標。如果政策制定者的目標就是這個,也不一定能達得到,因為投資太多了,可能效率受到了影響。剛才哈繼銘講了,投資太多了,可能帶來杠桿率的增加,風險增大了。投資對效率的影響到底是什么?這就要看實證的結果。我們做了很多實證的分析,就發現我們過去,至少2008年之后,我們的投資結構,我們之所以能達到比較高的投資率,是因為我們投資結構改變了。如果你要讓市場來決定投資率的話,肯定不是48%,肯定是更低的。之所以我們達到了48.6%的投資率,是因為不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
在投資結構里面,我們2008年之后產生了什么變化?在2007年的時候,如果我們把投資分成兩塊,一塊是機械設備,另一塊是建筑安裝。在2007年的時候,建筑安裝占的比重是58%,到了去年變成了70%。建筑安裝都是誰做的呢?企業做的,可是大量的建筑安裝不是企業做的。再進一步分析,看這樣一個投資結構的變化對效率的影響,我們算了一下各個省份,從1978年到現在每年的全要素生產率,看這些全要素生產率跟什么因素有關,通常包含的因素都在里面了,比如政府規模的大小,國有企業占的比重,城鎮化的程度,各種各樣的東西,對外開放的程度。我們再加了一個投資的比例,我們就發現,在這樣一個回歸中,從1978年早現在各省全要素增長率的回歸中,投資率的系數是負的。就是說投資越多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越慢是在一起的。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分析,把投資分成兩類,一類是機器設備,一類是建筑安裝。我們就發現機器設備的投資對全要素增長率增長是正相關的,跟建筑安裝的投資跟全要素增長率的增長是負相關的。
所以如果我們定一個很高的目標,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不是去通過環境污染來達到的,只有唯一的可能,就是通過投資來達到。而這個投資來達到,又不可能是通過市場的投資來達到,只能通過政府的主導才能達到,我們剛才看到的對效率的改善是有負面影響的。我們定這個規劃,能不能對于增長目標的規劃弱化一點?因為如果我們達不到定的這個目標,我們就要拼命踮著腳向上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有很多的成本,有低效率,甚至有很多風險。如果我們把目標定得稍微低一點,我們可以超過這個目標,如果市場主體的活動使得我們超過目標皆大歡喜,如果我們能夠不需要再踮著腳向上夠就能達到這個目標,這也是皆大歡喜。千萬不要定一個目標只有踮著腳才能夠得著,踮著腳才能夠得到的目標會帶來很多風險。我們的規劃如果能弱化一點,來強化深化改革的目標,強化完善體制的目標,強調收入分配的目標,強調就業的目標,可能這樣的一個規劃對于長期的經濟發展是更好的。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會議主辦方提供,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