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國務院國資委[微博]新聞中心主辦的首屆國企改革發展前沿論壇于2014年12月27日-28日在廣州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為“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國有企業:新常態、新方向、新責任”。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在發言時表示,2005年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還比較大,后來為什么放緩,就是有人說改革就是在搞國有資產流失。
以下是文字實錄:
黃群慧:謝謝主持人,非常感謝會議方的邀請。這個題目比上午的題目更富有爭議性。有關在這方面有很多很多的爭議。我們現在談的國有企業改革,其實有很多爭議。
歸結起來,國有企業主要有四大項,從某一類的國有經濟來說,滿足了當時國有企業的要求,從未來的國際化,經濟全球化,包括工業化進程來看,以及市場改革來看,還有很多方面不適應。從國際競爭方面,現在國有企業受到攻擊的是競爭性。到了工業化后期,國有企業需要熟悉要素的驅動性。
國家使命來調整經濟的布局,建立一個新國有經濟管理體制,繼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我認為前提是建在國有企業分類的基礎上,他們之間是完全相關的。關于混合所有制大家議論得很多,從20年前我們就在不斷的提混合所有制,“十八屆”三中全會有兩點是比較新的。混合所有制到現在已經有將近一半可以歸為混合所有制,大家并不在于從形式上,而是很多行業沒辦法實行混合所有制,尤其在集團行業。如果想推進應該以什么樣的路徑?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有很多實驗,也有很多爭議和問題,從方法論來看,應該有一個結合,我們改革開放成功的經驗就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結合,這點我認為國務院國資委[微博]做得非常好。
我這里羅列了兩個方案,有兩個共同點,一個共同點制訂了一個目標,第二個是搞資產證券化。從地方推進的角度沒有問題,但是也面臨了一些問題,如果有一些時間點,而且有80%的證券化,有人會說是一個改革的大面積規劃,在政策沒有出臺之前貿然推進混合所有制。在2005年當時這些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還比較大,后來為什么放緩,就是有人說國有制改革就是在搞國有資產流失。
后來這一段他的股市又漲了,他變化了80億。這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有很多有關規章制度。如果真的做到了,必須做到四個方面,公開公正透明等,就是上市。所以說一定要把國有企業變成一個上市公司。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做的是想辦法把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如果80%,90%的企業都變成了上市企業是有問題的。我們認為國有企業必須要進行分類,為什么要分類?分類就是要解決使命沖突的問題。很多情況下,由于歷史的原因,一些國有企業需要使命。我們認為你要是國家使命,將來成熟的市場經濟就要彌補市場,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改造,進入世界500強的都是大型的企業。
這三類使命恰恰決定了我們有三類企業,一方面作為公共政策,可以在混合所有制過程中,作為一個國有投資的企業,一般消費者應該是國有參股,包括基本的治理原則。對應的資本管理機構,有應該分別是國有資本公司,國有投資公司。
國有企業面臨決策沖突,企業家既是企業家,又是決策者,這個是沖突的。這種是需要解決的,真正商業性的企業,我們完全放棄黨的干部就是企業家,我認為不現實,未來的改革應該從集中統一改為分類分層,企業只有總經理董事長是黨的干部。十八屆三中全會說要擴大市場化的比例,核心就是在這里。
下面職業經理人,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解決所謂職業經理人培養的我們沒有培養好的。保證優秀的專業人員和有責任心的人。還有一點是我們員工持股,也是混合所有制的核心,在國有企業搞關公持股的,往往高層腐敗的最少。
到2012年美國大概有1200人在搞員工持股,但是我們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制度,制度上沒有明確類型,超過200人的員工持股就不能上市。在持股層面,很多搞員工持股,員工等上市就拋掉,包括員工持股的范圍設置不當,如果未來推進員工持股在混合所有制,一定有員工的持股和企業價值最大化。增量分享,國有企業是全民的,為什么其他人可以持股,設立一個時間點,在未來如果取得了好的成績,就搞員工持股。
持股不低于12個月,我們認為這個時間太短了,法國規定是5年,英國規定是7年。規定員工持股應該有不同的,如果一般商業性的。民營企業要規范,很多企業是不規范的,還有公平的競爭,我們要有關于國有企業運營,國資委要企業拿意見,企業更沒辦法拿意見。現在應該出臺一個方向性的意見。
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