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金融時報社主辦的“2014首屆金融時報年會暨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頒獎盛典”于2014年12月26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
以下為演講實錄:
左小蕾:我覺得金融時報今天舉辦的這個主題非常重要,我參加的年底的一些會議中間,把“新常態”作為一個主題來討論,來研討的會議還不是很多。我覺得可能是不夠敏感,金融時報還是非常敏感的。
我認為“新常態”并不是簡單的一個表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雖然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新聞稿,但是我覺得從字里行間我已經非常深刻的感覺到這次的經濟工作會議,不但討論明年的工作,非常重要的是實際上它正式在宣布中國進入了“新常態”。我個人認為,中國進入“新常態”經濟的發展階段實際上已經有三年,我覺得應該從2012年開始算起。這個會議當然是總結了它實踐中間的一些特點以后,正式確認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這個會議也對“新常態”經濟的特點,發展內涵,發展理念,增長動力,發展方式和未來的態勢做了一個初步的闡述,基本上形成了“新常態經濟學的框架”,可能是未來“新常態”經濟發展階段的理論基礎。我們前30年應該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在未來新的發展階段中間,可能“新常態經濟學”要成為理論的指導。所以,會議強調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將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運行的大邏輯。我覺得非常的重要,絕對不是一個文字游戲。
那么,“新常態”經濟下,金融市場,當然大家更關心我們的資本市場。在“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這樣一個態勢下,資本市場發展又是一個什么邏輯呢?你要遵循未來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金融市場的發展當然要遵循這樣的大邏輯,你要去適應它,然后引領它,你這樣才能夠把握“新常態”經濟發展的態勢。
我們剛才說十大新聞,這十大新聞應該是去年資本市場上很多新的制度性建設,新的規則和一些創新這產品或者是一些制度,我覺得對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都非常的重要,都非常的有意義。但是,非常想強調一下,“新常態”經濟下的資本市場的發展邏輯,我覺得在“國九條”有了很重要的陳述,特別是在總體任務,指導思想這部分里頭已經有了很重要的陳述。
在它的指導思想里頭說了資本市場發展要緊緊圍繞實體經濟。那么,在“新常態”這樣的一個經濟中間,你要按照這個大邏輯,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圍繞實體經濟,還要為更有質量的增長,更有效率的增長,跟我們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要為這樣的實體經濟服務。跟我們的過去不一樣,過去可能是為國有企業解困的,這也算是曾經一段時間的任務。中間反正有很多一些莫名其妙的目的,這不是金融市場,特別不是資本市場在“新常態”經濟下的這樣一個目的。那么,我們曾經也為公司圈錢,還有資本市場要建設成PE退出的市場,這也曾經成為它的一個目的的宣誓。還有要讓一些人暴富,一夜致富這樣的情況,這過去都曾經是階段性,或者某些利益集團宣誓的資本市場發展的目標。
在正常形態下,資本市場應該按照“國九條”講的為中國經濟更有效的增長,“新常態”的增長內涵,為它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我覺得這是邏輯當中的最重要的目的。
第二、也是在“國九條”強調要推動改善資本市場的三公秩序的建設,市場秩序的建設要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要加強依法治市,未來市場的發展目的。所以,資本市場未來“新常態”下的邏輯牢牢把握這樣的目標,然后沿著這樣的目標,發展的方式,發展的路徑,發展的思路你才能夠適應“新常態”經濟,你才能夠引領“新常態”經濟,發揮資本市場配置資源功能最好的作用。
我今天借這個機會,十大新聞都已經是過去了,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這里想點評一下的是可能成為明年十大新聞的一些部分的,是我自己的一個判斷。非常有可能成為我們新聞的這樣一些變化。其實剛才很多發言人提到了,未來要發展直接融資,要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降低門檻,讓創新創業的企業能夠比較大規模的上市。對于這一點,我覺得支持這些企業的發展我是沒有異議的。但是,通過資本市場,通過上市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是要提出問題的。
首先,剛才哪位發言的時候提到阿里巴巴[微博]的啟示,因為阿里巴巴是一個外國公司,不能在中國上市,所以它上市所有的好處、增值都是外國人拿去了。所以,我們現在要調整上市策略,要把持續經營,持續盈利改成持續經營能力。我覺得如果是阿里巴巴這樣的啟示一定要再倒回去,把阿里巴巴的成長過程認識清楚。阿里巴巴給我們的啟示我覺得最重要的:
第一、在它的領域里頭真的沒有太多的政府干預,因為它是個新業態,它得益于這個東西,所以它應該是充分競爭的市場。所以,在互聯網的新業態里頭,我們誕生了百度[微博],我們誕生了騰訊,我們誕生了阿里巴巴。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我們從阿里巴巴上市中間受到的啟發,是在初期的時候一定不能上市。阿里巴巴如果在它創新創業最初的那一兩年里頭,就趕緊包裝一下,然后上市,阿里巴巴死定了,絕對跟我們現在創業板上很多公司一樣,第二年就會虧損,甚至瀕臨未來退市的邊緣,都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對于創新創業的公司,我們是要進行股權融資,他們并不合適去借債,因為它有一個長期發展的這樣一個資金支持。所以,這個概念里頭,一定要注意,它在初期是不賺錢的。它未來是不是能成功,你也是不知道的,概率是非常不確定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創新、創業的公司應該是由天使、風投和PE,有這個層級的轉換,而且至少是八到十年的時間。說實在,這是納斯達克[微博]泡沫危機以后很重要的一個經驗,大家都忽略了。納斯達克當年泡沫的時候就是那些創新創業的公司,剛開始一個概念包裝,產品根本就沒有消化吸收和開發出來就上市,結果短短時間,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變成6000多家,最后變成泡沫,泡沫一破滅,2000多家公司退市。所以,我們不能不吸取歷史的經驗,不能為了所謂打著旗號支持他們這樣的發展,或者說阿里巴巴的經驗,一個錯誤的角度評估,最后可能讓一大堆公司上市,我覺得風險很大,不利于我們創新創業公司的發展。這是我建議把持續的盈利能力要改成持續的經營能力,這一點是對創新創業公司的成長規律缺乏一個基本判斷。我不管,可能還是會出臺這樣的東西,可能《證券法》已經在修改,但是我覺得這個地方還是有很多東西要提醒大家注意。
第三、通過上市,通過資本市場去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這種概念也是很大的誤區。因為我們現在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實際上指的是營運資金的貸款難,貸款貴,這個資金是短期資金,資本市場是一個長期融資,長期投資的市場。所以,這是一個期限錯配。還有貸款難,貸款貴,是不是資本市場就是便宜的融資的地方呢?這是中國特色的錯誤認識。在成熟的市場上,首先是發債的,或者是到銀行借錢的。原因之一就是你要有信用,還不還債。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你發債,可能還要給你,那個是固定資產,而且是個有限期限,你一上市以后,實際上是你上市公司跟你的市場的投資者簽定的一個契約。我現在拿著你的錢,我未來好好的經營,我要做這件事情,那件事情,未來要給你有長期的增長和長期的匯報,這是很大的代價,比發債融資要貴的多。那么,在中國市場說,因為上市就是圈錢的概念,圈了錢是可還可不還的。所以,這個是完全沒有契約精神的公眾公司的概念造成好像資本市場就可以解決融資貴的問題,這是非常大的誤區,這是一個明年可能成為新聞的一個東西。
第二個可能成為新聞的一條就是改變募集資金的用途,非常有可能。很多上市公司原來嚴格的規定募集資金不能轉移用途,可能現在轉移的也很多,或者本來沒有很好的項目發展,就是一個圈錢機構。我們現在采取的態度,就讓它公開合法化,轉移募集資金的用途,公開就合法化,就把它取消了這條規律,我覺得這條也是非常不利于我們未來的法制,依法制事。我拿了錢要做這個,做那個,我剛才說簽定一個契約,結果拿了錢就把它轉移用途,一拿錢就撕掉協議,非常不利于我們上市公司依法制事的發展。
剛才魯政委[微博]說的很好,很多基本的東西,我們走到一定的時候都忘了,我們要倒回來,把基本的原則,這些東西是不能隨便改變的。
關于創新的問題,資本市場創新,我們去年也是,像未來也是,很多都是交易性的創新。交易產品的創新。最近肖鋼主席講了一句話,我們要有更多的非交易金融產品的創新,為什么這樣呢?金融市場要為實體經濟服務,交易衍生工具是活躍市場的工具,它產生的都是交易價格,交易價值,它跟實體的服務真是相關的不太多。我們這一輪的上漲,某種意義上來說,跟我們融資融券新的交易工具制度的推出非常有關系。因為融資放大資金杠桿,資本市場短期長這么快,一定是資金推動,絕對不可能是價值成長。
融券有一個嚴格的規定,包括融資都有嚴格的規定,不是什么券都可以融,融了資也不是什么股票都可以投。在這樣的情況下,買多的融券操作都是在大盤股里頭。所以,上漲的行情是由藍籌和大盤推動的,包括銀行股,我們銀行股票在過去那么多年里頭,實際上那么盈利的銀行都沒有受到追捧,因為它推不動,因為它資金量不夠。我覺得跟這個非常有關系。所以,大家要關注,交易產品的創新推動跟實體經濟的關聯度非常低。
還有資產證券化,比方說國混民,混合所有制,通過國混民的方式,我覺得對銀行自我膨脹的經營模式的轉變,適應“新常態”的發展是不利的。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銀監會的閻副主席寫的,題目就是銀行以后要追求有限增長,現在銀行追求的真是無限增長。剛才魯政委說的很好,預算的軟約束,我們叫做風險的軟約束,因為金融機構都是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所以,最基本的金融理論叫做資本市場直線理論,它的結論是這樣要求的,在金融市場上首先要給定系統風險,然后所有的金融機構要在系統風險的約束下去競爭你們的收益最大化。所以,這個收益最大化是有風險控制的。或者是給定你的市場收益最小化的風險,這是資本市場最基礎的理論。但是,如果你沒有風險的約束,你讓它收益最大化,它是高收益,高風險的行業。所以,它收益增長的同時,風險一定在加大,如果所有的機構都沒有風險的約束,他們管你的只是非系統風險,他們釋放出去的都是系統風險,最后這個系統風險一定發散。美國的2008年的華爾街的危機就是這樣做出來的,它給了刺激貸款,沒有當配,兩年之內可以不還利息,而且不需要任何的未來你的收入的證據。
為什么一個信用產品發給一些完全沒有信用的人?它可以不斷衍生金融生產工具,可以做交易,做價格來創造他的價值。所以最后制造了市場風險。所以,這是很多國際國內,只是膚淺的看到一些東西。這是明年也可能成為新聞的一個內容。
還有一個是我們去年三板市場的交易,我覺得這個也是非常要值得注意的。新三板,某種意義上來說,原始的思路是想讓這些在成長中間的創新創業的這些企業能夠跟我們的風險資金對接,能夠跟我們的天使投資者對接,讓信息對稱,讓他們發現他們的成長性,他們未來的創新的這樣一個潛力,但是我們現在上到1500家,就變成跟主板沒有區別,這個交易的主要行為對它的發展和成長是沒有太大的作用的。然后,又給了這些三板市場很大的上市預期,有些承諾明年就要上市,所以這些企業沒有很好的培育機制和培育時間,就做成以上市為目標的公司,然后可能出現我們創業板那樣的事情,投資退出去,高管也遲遲套現。這個公司上市以后到底是成長的起點,還是成長的終點?所以,我在這里列出明年可能存在重大改革的東西可能存在風險和隱患,但是我們希望在“新常態”的大邏輯下,更深入、認真的分析歷史的辯證的認識我們的形勢,認識我們經濟發展階段的特征,很好的準確的把握“新常態”經濟的發展態勢,也很準確的把握“新常態”下的資本市場的發展態勢,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