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主辦的“大國大時代十二月談:一帶一路合作發展通天下”于2014年12月22日在北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出席并演講。
張建平指出,“一帶一路”的構想是中國的倡議而非戰略,需要區域內各國共同推進合作進程,“一帶一路”是要通過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的共同體,把各國緊密的聯系起來。
把“一帶一路”比作中國的“馬歇爾計劃”不準確也不妥當。張建平認為這種比喻實際上降低了“一帶一路”的思想境界也忽視了“一帶一路”和“馬歇爾計劃”這種本質的差異。
以下為演講實錄:
張建平:好,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央廣財經能夠邀請我在這個節目當中發表演講,我要講的觀點不代表研究所的觀點,更不能代表國家發改委的觀點,只代表我個人的一些研究體會,這個研究是在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課題的支持下所進行的,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
實際上我個人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實施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和形成全方位的開放戰略新格局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順應全球和區域發展格局新的變化,培育中國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重大戰略部署。它是中國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大平臺,也是中國創新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模式的東方大智慧。
大家知道現在在APEC的平臺上,我們的發展方向,越來越以自由貿易協定作為一種模式,是要通過談判,通過機制化的合作,最后走向區域經濟的融合。但是我覺得一帶一路可能會采取更加務實、更加創新的合作模式。那么這種合作模式雖然和APEC的合作模式是不同的。但是我想一帶一路和APEC將會構成未來中國開放格局當中的“一體兩翼”的新的戰略格局和戰略模式。那么實際上它正在塑造中國全方位開放的一個新格局。那么我就圍繞它的這種開放包容的特征從四個方向來談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第一點,我認為一帶一路的合作理念是開放包容的。一帶一路的建設實際上基于各國的文化認同,也就是說,遵從世界上多種文明的共同的存在,在這種前提下,也尊重世界多極發展模式的存在。我們所推動的這種經濟、文化、安全、外交、多方面的綜合合作的底蘊是絲綢之路的文化。作為合作發展的新理念和新的倡議,我覺得它體現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以及共贏的精神。未來所有一帶一路的經濟體,依賴一帶一路的千年傳承,依賴著人文和商貿的千年傳承。
同時我們也會賦予一帶一路合作新的含義。我想無論國家的大小,無論國家的強弱,都是一帶一路平等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是共同商議,共同建設和共同受益。不排斥有任何合作意愿的經濟體加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覺得這個理念是一種創新的和包容的。
第二個方面,我想強調一帶一路的合作空間也是包容的,那么一帶一路未來將會成為世界上最長、也最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它涉及到幾十個陸上的、海上的、中國的鄰國以及中國周邊的國家,這些國家和中國的經濟擁有非常強的互補性,同時也有巨大的發展需求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一帶一路倡議的地域和國別范圍是有彈性的,也是開放包容的,任何一個相關的經濟體如果愿意參與進來,我們都是歡迎的。
當然就是俄羅斯,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是優先的方向,那么中東、東非、北非和中東歐國家會成為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樣一個交匯的地區。中國國內很多的省份都會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當中的重要的參與者。在我的想法當,未來基于這種綜合立體的現代化的交通運輸通道所形成各種經濟帶,會形成許多經濟帶所組合而成的巨型經濟網絡,它會覆亞歐大陸,同時也會輻射非洲和大洋洲,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會形成很多的交匯點,中國的很多相關省份也會形成“一帶一路”的交匯合作平臺。
第三我想強調“一帶一路”的合作方式,它既要依托現有的機制性的合作以及未來可能發展出來的新的機制性的合作,同時我們也依賴很多非機制性的合作。它應該是機制性合作與非機制性合作的結合體。任何創新的務實的合作方式都會被吸收和包容。那么“一帶一路”的合作我想他也不刻意去追求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在這方面我特別想提醒大家,區域合作不等于區域經濟一體化,即使我們沒有這個自由貿易協定,那么在“一帶一路”這個框架之下我們仍然能夠不斷的來推進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化。所以在“一帶一路”合作的過程當中,一方面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自貿區這些機制性的合作,還有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區域或者次區域的合作機制,都會成為“一帶一路”合作過程當非常重要的平臺。
同時我們也有很多新的非機制性合作會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有關的經濟體可以把現有的和計劃當中的各種互聯互通的項目,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項目,貿易和投資的合作的項目,以及政策溝通和文化交流、民心溝通的項目都整合進來。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這個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們是無須談判的。大家都知道比如說要進行區域貿易協定的合作,比如說在亞太平臺上,很多內容都是需要談判的。
第四點我也想講“一帶一路”的合作領域是開放包容的。“一帶一路”建設現在已經非常明確的提出要實施五通,包括政策的溝通,道路的連通、貿易的暢通、貨幣的流通和民心的相通,這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系統工程。它是要以經貿合作作為核心,但是也涉及文化交流、安全合作、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民生。
在這個過程當中,因為“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體發展水平不一樣,那么它的能力是不同的,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五通”就為不同的經濟體,在“一帶一路”的合作上提供了不同的多元的選擇的可能,你可以選擇先做一通,你也可以選擇先做三通,你也可以同時推進五通,這樣的話,有關的國家就可以從易到難,從點到片,然后從線到片,逐步形成更大范圍的區域合作,所以在“一帶一路”的平臺上,所有的經濟體將在政治上不斷的互信。那么在經濟上把互補的優勢轉變為合作的優勢,最終目標是“政通人和,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
最后我想總結一下,就是“一帶一路”的構想雖然是中國的倡議,我非常主張我們把“一帶一路”作為一個中國的倡議,而不是把它作為中國的戰略,但是我想一個多元開放需要區域內各國共同推進的這樣的“一帶一路”的合作進程,它不是中國一家的事,它是“一帶一路”所有經濟體共同的發展任務。它是要通過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的共同體,把各國緊密的聯系起來。
我特別注意到,在李總理出訪歐亞國家的過程當中,中國日報在報道當中,用的是“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一個戰略倡議。我覺得個是非常關鍵的,可以用這個來避免讓很多“一帶一路”的伙伴來對中國產生不必要的猜疑。另外我也想提一點,把“一帶一路”比作中國的“馬歇爾計劃”不準確也不妥當。我覺得這種比喻實際上降低了“一帶一路”的思想境界也忽視了“一帶一路”和“馬歇爾計劃”這種本質的差異。
在當前全球化深入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是本著平等合作、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原則,在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所以我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的倡議含義非常的清晰,沒有必要用洋名來對中國倡議的合作平臺冠名。最后我衷心希望在未來通過中國和“一帶一路”所有經濟體的共同努力,最后我們能夠做到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