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十六屆北大光華[微博]新年論壇于2014年12月21日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舉行。論壇主題:“文化重塑與經濟轉型”。上圖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微博]院長蔡洪濱。
蔡洪濱表示,文化的發展是落后于我們經濟的發展。他認為,雖然近30年來,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但人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并沒有普遍的跟經濟一樣發展。最近我們有一個事件,大家可能關注到了,有一些國民出國旅游的時候,在飛機上大打出手。這樣一個照片其實就放在了在世界上很多的新聞網站。我覺得這個行為本身也說明我們一部分人文化素質的提升沒有跟上經濟發展。
以下為蔡洪濱演講實錄:
田薇:您一談到自己的企業非常的興奮,這么多口號,思維方式都得不斷的切換,很不容易。蔡院長,我剛才問您,您能不能先說,您說他們都是我的客人,我要最后簡短的說。剛才黃總說這30多年他一直在"憋大招",我們今天這個題目可真是一個大招。想請您聊聊到底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關系,“文化重塑與經濟轉型”,您作為一個研究經濟走向的人怎么來看待這個問題?
蔡洪濱:現在大家都在談經濟“新常態”,有人說是經濟速度的調整,有的人說是反反復復結構的調整。我認為經濟“新常態”的本質特征應該是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常態必然是一個長期特征的狀態,“新”一定說長期特征發生轉變。所以,非常尖端的講“新常態”,我認為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我們的發展階段,從要素驅動到效率驅動,再到創新驅動。
在這個背景下怎么利用文化重塑跟經濟轉型,經濟“新常態”階段發展變化和關系。其實從經濟學家來講,雖然大眾經濟不怎么談文化。但是,很多非常有思想的經濟學家對文化確實有很多研究。如果從我們比較寬一點的經濟學視野來看,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文化活動,所以,經濟發展其實就是文化的一個變遷,文化變革的一個過程。比如說馬克思說,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文化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所以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其實蘊含了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
厲老師寫過一本書,他一直有一個觀點,談到道路在市場調節中的作用。他說市場是第一次調節,政府是第二次調節,道德是第三次調節,強調道德調節,價值觀、文化對經濟運行的影響。馬克思?韋伯曾談興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現在的經濟學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文化對經濟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發展的影響。所以,經濟學家里頭確實有相當的歷史和傳統研究文化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但是,現在這個階段,為什么文化和轉型,確實這個關系尤其重要,我談兩個觀察,非常簡短。
第一、我們過去這段時間的發展,應該說文化的發展是落后于我們經濟的發展。我們30幾年前,人均是幾百美元,現在到人均七百美元。有一個觀察的現象是什么呢?就是在經濟這么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各個階層的收入都在提高的情況下,人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并沒有普遍的跟我們經濟成長一樣發展。如果同時提到日本、韓國,其他國家經濟體的時候,他們人民的滿足感、幸福感的提升比較快。這兩個角度看問題,一個是從個體上看,最近我們有一個事件,大家可能關注到了,有一些國民出國旅游的時候,在飛機上大打出手。這樣一個照片其實就放在了在世界上很多的新聞網站。當然,不一定說我們中國人文化素質低,只不過可能會壓力很大,所以一下就起沖突了。但是,在飛機上再大的事情,能夠到互相揪頭發的情境,我覺得這個行為本身也說明我們一部分人文化素質的提升沒有跟上經濟發展。所以,這是看到個人素質跟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
另外,幸福感,很多經濟學家做研究,說一個人幸福感的提升,在最窮的時候,收入越高,幸福感提升是同步的。但是,到一定階段,物質生活的水平提高對幸福感的提升影響越來越小,更多是這個社會的一種文化。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現在的經濟發展可能跟文化的發展確實出現了一種不匹配,不適應,文化發展落后于經濟發展。這是第一個觀察。
第二個觀察,我們未來的經濟轉型,文化重塑和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它的挑戰也越來越大。剛才幾位講的文化方面都特別好,法制文化,王總他們講的創新也好,包容也好,誠信也好,責任也好。這個反映的是什么呢?我剛才講了經濟轉型,從要素驅動到效率驅動,到創新驅動,相適應的它的文化的要求也不一樣。也就是在要素驅動的時候,我們更多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本投入,這時候好的文化,非常重要的文化因素是勤勞、吃苦耐勞、節儉、自律。但是,如果一個社會主要靠效率驅動,到靠創新驅動,可能這些就不夠了,這些文化因素不足以支撐未來下一個經濟發展階段的增長。我們要效率提升,制度成本,交易成本都要降低,誠信也好,寬容也好,責任也好,鼓勵創新的這種文化。
比如創新的文化,以色列以創新能力著稱,它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它的文化因素里頭非常強調平等觀念,打破等級觀念,鼓勵人們挑戰權威。所以,這一系列的文化因素對未來中國下一個階段的經濟增長就應該顯得非常非常重要。在前一個階段我們文化發展已經有所滯后,所以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間,文化建設怎么能夠更好的適應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文化重塑的重任就有越來越大的挑戰。
田薇:兩位剛才從理論角度來談,我記得經濟學家都會說這樣的話,一方面是這樣,另一方面是這樣,我想問問實操這方面。北大光華今年是一個大日子,最近您和您的團隊有一個大動作,就是滿足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對中國文化和中國變化的一些需求,有一些著名的企業,把一些學生送到你們的學院來,現在也做一些相關的學習。這個里面就有一個文化,教學當中和研究當中的跨文化的研究,我想請教您,在這個方面怎么看待商學院的文化重塑和商學院走向世界,和世界來到中國的這樣一個過程。
蔡洪濱:這個文化確實是個很大的題目,但是我覺得在一個社會的文化變遷中間,教育和教育機構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現在我們很多談文化的,包括經濟學界研究文化。研究文化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很多,但是研究真正怎么實現好的文化轉型,怎么去操作?這個問題非常好。在所有文化的變化中間,教育和教育機構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現在講文化跟經濟發展階段的關系,這種商學院的作用就應該更加重要。在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文化重塑的過程中間,確實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或者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是我們中國的文化跟世界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之下。
那么,就像您剛才提到的,光華管理學院一直是強調國際化,我們未來的商業領袖必須有全球事業,但是現在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也使得對中國市場非常感興趣的跨國公司想更加深入了解中國這個市場,了解中國的變化。所以我們跟國外的跨國公司有一系列的合作,今年跟美國的GE公司培訓了他們20個全球的高管,兩個星期深入了解中國。應該說做的是非常的成功。所以,我們未來也會跟一系列的國際跨國企業做這種深度的合作。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