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2月14日,第二屆中國產業改革發展年會在京召開,會議主題為“新常態下的產業改革發展之路”。下午舉行以“改革促調整 創新驅動助發展”為主題的圓桌會議,以上為會議現場全景。
以下為圓桌對話完整實錄:
遲長勝:今天下午有一個交流對話的環節,交流對話的主題是“改革促調整、創新助發展”。下午對話由中產委的廖明會長主持,對話嘉賓有:吳天林,原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王輝耀[微博],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向陽,中國技術交易所副總裁;崔海明,中新房華中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大偉,青島奧德萊三維打印有限公司CEO;劉志軍,山東康佰力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大家掌聲歡迎。
廖明:大家下午好。上午聽了一上午專家領導的發言,從產業發展的問題上、從經濟形勢以及各個方面得到很多的信息。下午請吳會長、王會長和徐總和其他幾位企業的老總,我們互相做一個對話和交流。大家討論一下怎么樣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的發展中心的議題。
首先,請吳會長先講講,下面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的和領導專家對話,讓我們的氣氛更活躍一些。吳會長在山西的時候就在體改工作,后來到了體改委以后就在生產體制司,長期從事體制改革和領導工作,后來又到了國資委[微博],是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當了很多年。在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怎么樣更好的發展方面有長期的工作經驗,有很深的理論基礎。吳會長,還著作了兩本書,專門講他在改革過程中的經歷,首先有熱烈的掌聲歡迎吳會長在這方面談談自己的想法。
吳天林:我先講一個問題。接一下上午王昌林所長講到尋找和發現將來新的增長點。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首先,我們把要發展的目標和發展的主攻方向找準,然后才提出改革的措施就好辦了。我個人認為,現在要尋找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首先要把思維調整過來。像過去計算大批量的產業產品,全國讓老百姓跟著跟風消費的那種時期過去了。所以,目前很難找到一個制造業方面哪一種產品或者消費品里面哪一個產品能夠取代目前大家消費的帶有比較大批量的產業,帶動產業生產的一些方面。這方面有一個過程,1999年,當時遇到了經濟下行,很厲害。所有的企業不知道怎么干,虧損面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到底什么東西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當時我們所有同行在一起研究的時候,提出了兩個產品,一個是住房,大家都缺,都需要。第二個,就是汽車,有可能有一部分買得起汽車。當時這兩個產品提出以后,根本沒有想到手機,因為大哥大需要不需要,無所謂,有固定電話,作為一種通訊功能也沒有往那兒想。這兩個產品,基于當時的消費等級已經是老三件,就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80年代一改革開放全滿足了,用不了5、6年全解決了。一到了一千元以上,這種消費水平和產品,后來就是電腦、電冰箱,還有電視機,也用不上十年,就普及了。這就可以看到改革開放政策以后,很快滿足了大家的需求。以后還有什么需求?當時的消費能力再往上提一提,一萬元以上的東西都沒有,找不到。中間隔了一個檔次,就是萬元以上的產品的消費品想不到是什么東西,生產也沒有,如果汽車的話,最便宜的奧拓當是也是五六萬元,如果住房的話至少是20來萬元才可以買得起,沒有這么一個消費的能力,根本不用買這兩樣產品。
但是我們后來研究以后,感到汽車和住房的產業關聯度很深,鏈條很長,能拉動的生產和調動產業能力的面非常廣,所以真正推動GDP生產帶來非常重要的增長點,沒有問題,關鍵就是沒有人買得起,怎么辦?因為,這兩個東西找準了以后,當時改革就是兩條:第一條,取消住房分配制度,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第二條,把銀行信貸里面實行按揭貸款,住房可以按揭,汽車也可以按揭,真正講就這兩條,就把整個基礎,把未來潛在的需求變成了現實需求,就有了上萬元以上的產品,大家都買得起了。如果按照汽車,一輛奧拓3萬元,住房就是50平米就可以了,4000元,一般價錢負擔不了。但是,如果按揭按照20%,有的是8萬-10萬就夠了。這種消費水分馬上可以實現購買力,相對來說,轉變一下觀念,現在如果還有沒有比這10萬元以上更高的消費者,為大眾所需求的,沒有。有一部分人,像馬云[微博]說的,有一些別墅是一千多萬,當時有一些富裕起來一批人,都可以消費了,但畢竟是少數。大眾消費是什么?不可能再往上十萬、二十萬、幾十萬的檔次去想。我就想起,這個思想觀念轉變,就必須從最終的需求和長遠的需求,從我們現有的小康水平的現階段出發,來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時候,一定是能夠滲透最廣大群眾的。另外,一定是個性化需求的。想來想去,其中有三個產業將來一定要成長壯大,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支柱性的產業。
第一個產業,王昌林所長說到過,就是健康產業。這個健康產業的的確確,那么多人調動起來就是一個巨大的資產,老年人現在已經有2億人的水平了,青少年、幼兒也幾個億,這些產業做好了以后,那個量是很客觀的。
第二個產業,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這塊也是我們現在的短板,也是在產業分工里最薄弱的環節,也是政府加大投資的一個主要方向。這是全民享受的,能夠惠及億萬人群,十幾億人都可以享受。
第三個產業,信息消費。這個概念里面,我覺得不僅僅是用手機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把手機的通訊功能擴大,增加了一個金融服務和其他的服務。我覺得,在現階段更需要的是文化產業,我們國家文化產業還是比較落后的。現在文化產品需要有比較高端的精品,大眾是喜聞樂見的,有益的,健康的產品。可是這些產品現在沒有人做,如果你在IT產業、互聯網,如果不和文化產業結合,可能就死路一條。但是,這個產業怎么動員起來,和IT結合起來一起做。所以,現在我覺得還沒有破題,如果這個破題以后,消費是不得了的,是很難估計有多大體量,我的看法,不下于20萬億,但是沒有一個人破題做成了。國外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完全破題,現在用手機的很多,地鐵里看一看,年輕人看手機的都是玩游戲,從起點站可以玩到終點站。中老年一般看手機就是看短信,就是看新聞。實質性的內容比較好的精品,弄不到那個上面去,也不知道往哪兒去尋找。所以,我從個人先談一點,到底什么產業是未來新興產業。
廖明:吳會長,開了一個頭,可能一會兒還要繼續發揮。他提出了一些想法,就是說未來我們要有新的增長點,這些增長點在哪兒?大家也可以參與討論。
現場互動: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亞洲財富論壇的梁海峰(音),有兩個問題和領導探討一下。
第一,大會發起的單位,也是發委促成的。作為一個老百姓,我比較關心頂層結構的設計,因為傳統的結構都是倒三角型,現在促成倒三角型轉變成正三角形,這種結構非常重要。剛才老師說文化產業改革,文化產業和信仰和哲學分析相關,如果從哲學包括宗教信仰促進的話,如果沒有的話,文化產業就比較虛,不知道領導是不是同意我這個觀點。謝謝。
吳天林:你剛才提到的文化產業哲學和人民的信仰有很大的關系。的確是這樣,我們首先要為什么滿足個性化,一定是個性化,各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想法都能夠欣賞到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都有文化的享受,無論他是什么信仰。
廖明:下面有請王輝耀,他是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全球化研究中心的主任。我想請您談談,中國企業對于現在來之兇猛的全球化浪潮,應該怎么應對?當然,這個問題已經研究了幾年了,現在在新的發展過程中,現在是特別現在的國際形勢有了新的變化情況下,企業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問題,怎么應對?另外,現在確實有很多企業已經比較強大了,這些有能力、有資金、有技術、有產品的這些企業怎么能夠走出去?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問題,我們怎么注意。
王輝耀:各位朋友,下午好。我剛才覺得吳會長講的非常好。實際上,我們這個分論壇的對話議題是“改革促調整,創新驅動促發展”。剛才談到產業還有哪些機會,我分為兩塊,一是從產業角度談一下我的觀點,二是根據廖會長的意見,談談中國企業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說機會在哪里。
首先,產業的發展中國的機會。大家都知道,現在在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迅猛發展,已經開始減緩,人口紅利開始消失。剛才,談到老齡人口已經超過2個億,中國未富先老,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GDP增速也在放緩,上個季度在7.3%,可能明年GDP增速會降到7%,對于這么大一個國家來說,這個放緩說明我們過去30多年的一些改革的紅利或者產業的紅利,我們人口的紅利已經利用的到了拐點了。所以,下一輪的機會在什么地方?確實非常重要。
剛才,我們回顧了,我個人認為在過去35年的發展有幾個特別大的改變。從早期的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恢復高考、派遣留學生,到后來的聯產承包、農業改革,再到后來的住房改革,90年代的住房改革,把它產權化,那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帶動了中國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同時,這個帶動了整個國家90年代到2000年一直的發展。
2001年,中國進入WTO[微博],這又是一個里程碑巨大的跨越。中國進入WTO以后,我們的汽車行業、手機行業、互聯網都有了迅猛的發展。在過去的進入WTO這十三年翻了5、6倍,我們國際貿易也翻了5、6倍。但是,這些很多原來的紅利開始在消失,下一輪的機會在什么地方?我個人認為,還有幾個方面,就是改革要促調整。下一輪的紅利還是在改革和開放上,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我想,提幾個不成熟的建議。
第一個,今天上午談到城鎮化,這個城鎮化是一個真正的未來的中國下一輪的增長高峰所在。我們的城鎮化率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有53%左右。但是,真正的具有城鎮戶口的只有35%,也就是說,真正的城鎮化只占全國人口的1/3。所以,我們要達到國際上的城鎮化,達到80%、90%,我們還走了30%的路,差得很遠。我們現在的城鎮化不是一個真正的城鎮化,我們雖然有城鎮化行業聽起來有5、6億人,但是有2、3億人都是邊緣化,都是在城中村里,都是農民工,比如最近到廣州還要登記,受到相當大的歧視,收不到本地居民的待遇。其實,我覺得真正的機會,就像我們當年的房地產改革一樣。比如,現在城里蓋了很多的房子,最后空置率非常高,北京可能有20%-30%。有的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可能更高,甚至還有很多的“鬼城”。我們修了那么多房子,晚上看這些房子漆黑一片,跟到紐約、巴黎去看看,晚上樓里面沒有一個樓是空的,各個樓都是燈火通明,說明居住率非常高,真正的城鎮化。而我們這邊是浪費巨大,2億多農民工在城里沒有高樓大廈住,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在農村的宅基地的房子,由于他們打工,寄了很多錢回去,那些房子也蓋的很大。所以,兩頭空置,空置率非常高。中國有5000萬的留守兒童,非常不人道,這么多人在城里打工,也不能讓他們在城里留下,他們的老人、孩子留在農村,守著又空又大的房子,也是個浪費。這部分怎么調動起來,實現下一步的紅利非常重要。比如談土地,宅基地土地流轉起來,這個談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沒有做起來,如果這塊做起來,讓農民的宅基地流轉起來,就能把農村的土地抵押或者轉讓或者能夠買賣的話,就能夠在城里買得起房,就能夠讓這些空置的房子住起來,二手房資產交易就更活躍了,二三四線城市的人就能住進去,真正享受當地城鎮居民的待遇,就可以帶動教育、醫療和產業發展。這是一個未來的巨大增長點,我們實際城鎮化是一個表面的城鎮化,53%城鎮化都是17%、18%都是城中村。這不是真正的城鎮化。
而且中國現在已經有這個條件了,已經很富裕了。前些年教育在GDP中提高到了4%,如果在全世界還可以找到這樣體系的就只有中國才有,農村人到城里來享受不到城里的待遇,而且不能參與城里的社保,雖然很多地方也在改革,但需要加快。但是這個加快的話,會給中國帶來一個巨大的增長空間和紅利。
第二個,現在進入老齡社會,但是我們現在獨生子女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現象,沒有哪一個國家幾十年了,整個國家的下一代只是一個獨生子女的斷代。就是說,后遺癥會不斷的出現。所以,養老在中國未來會成為一個大問題,一個子女負責4個老人或者更多。所以,養老行業實際上現在還沒有發展起來,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另外,就是醫療改革。醫療在中國也是這樣的,我們現在看病難、看病貴,都涌到三甲醫院還看不上,一個醫生一天看一兩百號病人也是很匆忙的看,質量也非常不高。所以,這些情況都是可以通過改革帶來新的方向,比如我們的醫院為什么不能民營更多的開放。我注意到最近通過了外資可以來辦醫院,這個非常好。當年我們國企開放就是這樣的,1978年的時候,鄧小平看到中國國營企業到了崩潰的邊緣,沒有效率,鄧小平說我們要開放,我們搞中外合作,我們搞了三資企業。中國經濟一下子活起來了,所以到了今天中國進入世界經濟第二大國的地位。我們的醫院,甚至包括教育都可以走這個道路,所以醫療行業未來是很大的發展,如果可以開放這一塊市場。
現在我們的教育全部都是國有的,使我們的教育不能很好地發展,我們大量的學生出國留學,這兩天國家在開全國留學工作會議,現在每年出國留學達到50萬人,累計出去好幾百萬人,中學生出國去年漲了幾十倍,現在中國中產階級選擇學校在全世界范圍選擇學校,如果教育不改革,就到其他的國家學校上學。我們的大學也可以像當年企業一樣,搞中外合作,更多的辦中外合作的大學,接受各種國際教育,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會議。這些都是我們未來增長點,但是還要進一步的開放,以開放促改革,包括城鎮化,這些都是都是未來統領真正的所在,如果體制機制上,包括所有制度上沒有真正的突破的話,這個改革可能會是一個比較緩慢、漫長的過程。
還有一個紅利,剛才主持人也談到,我們目前研究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原來也是在商務部國際合作司參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工作。中國企業“走出去”今年會有一個拐點,三亞今年舉辦了一個首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會議,我們30多年來主要是招商引資,今年首次要突破中國對外的投資。這是未來的市場手段,以前我們的企業都是在國內市場覺得自己發展很好,但是我們沒有真正到國際市場鍛煉,國內市場遲早也會丟失掉,現在市場都是全球市場,已經沒有國內市場了。現在電子商務業績走向全世界了,所以未來的機會在中國企業“走出去”,就是到外面找新的增長點,新的產業的機會。在這個領域里面,中國的企業國際化需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我們可以采取中小企業“走出去”,也可以采取當年外資“走進來”的模式,以合資合營的模式走出去,外國公司當年到中國來都是采取合資合營的模式走進來的,最后獨立。我們現在很多企業走出去,投資巨大,交很多的學費,因為沒有合作伙伴,沒有外面的積累,很容易出現問題。
二是沒有國際化的人才。像跨國公司到中國來,都知道用中國人,為什么我們走出去,沒有用海外當地的人才呢?所以,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一個很大的問題。
三是我們政策上已經有紅利了。比如今年國家宣布10億以下的對外投資不需要再審批了,10億以上才需要審批,20億以上到國務院審批,現在審批權已經下放了。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這個方面未來有很多的機會所在。
最后,現在中國到了一個拐點,以前粗放式的經營已經沒有了,現在需要更精細化了,比如環保、可持續發展、社會服務企業,這些都是非常大的發展方向。打一個比方,現在生產一個GDP的能源的消耗,是發達國家的3-4倍,我們產生一份財富需要多花4份的成本,比如北京冬天來說,整個北京所有的樓燒的很燙,屋子空著,想關都關不掉,非常浪費,但是一方面,霧霾又是最嚴重的。這些方面需要向精細化要效率,要改革的機會。粗放式的經濟不可持續。從產業方面來說,這些產業不管是城鎮化,養老、醫療、教育,還是我們的企業國際化,還是環保、可持續發展,都是未來經營的非常好的機會。首先,我們要解放思想,必須在政策上還有更多的突破,在觀念上還要更大限度的對外開放,才能帶動更多的機會。
廖明:謝謝。剛才談到醫療,中午吃飯的時候,吳會長說,現在服務到社區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增長點。社區是我們消費的終端,也是在老百姓的周圍。比如我們的醫療,醫療如果能夠到社區,現在看病、治病老要到三甲,現在北京的大醫院、三甲醫院,里面都是全國各地的人,北京人只占1/4都不到。所以,大家都在集中到中央醫院、集中到三甲醫院看病,反而社區醫院里空空蕩蕩的。但這和我們的引導、和我們以前的資源配置有關,也和我們以前的體制有關。像美國有私人醫生,要到社區找私人醫生,英國也是三級轉院制,先到社區再到地區醫院,最后不行再到中級醫院去看。他們都是把最基本的醫療放到最基本的社區里面。醫療是這樣的,其實我們的保健、疾病預防這些東西都是在社區里做,如果把身體保健好了,把疾病預防工作做好了,可能疾病少得多,把錢要放在前面,不要放在后面,其他消費也是這樣的,比如文化消費、教育消費,都應該看到社區,社區消費也是一大亮點。所以,我們企業家們都可以想想,做做文章。我記得有大學生畢業以后,就跑到農村去種菜,到社區賣,建立這個點。這也是一個新的想法,他們創業不按照原來的常規去做,他們要抓住新的創新點。比如快遞業務,也是幾個大學生突發奇想,產生的這么一種觀念,當時代替郵政的緩慢的輸送。現在,加上網絡以后,快遞業務迅速增長,買東西都是在商店里看貨,在線上買貨。所以,這些東西我們一定要抓住增長點,找到增長點,這就是我們為社會服務的一個途徑,也是我們自己企業發財致富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下面,我們請中國技術交易所復議總裁徐向陽先生講講。因為是技術交易,一定是把我們現在新發明的新技術、新的發明,能夠通過交易跑到我們的企業中去,市場化、產業化中去,作為一種技術的轉移,變成我們生產力,最終變成我們的消費。因為我上午講了,在今年我參加日本的創新,就是大學生創新展,這里面30所大學,今年第一次邀請中國大學生參加,包括清華、北大、哈工大、大連理工學院、交大,他們都參加了,大家同樣的匯報,包括日本的同行都是這樣說。說,一個發明到最后產品中間很復雜的一個過程,不是我和徐總一談就成了,不是一個很簡單的買賣。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想做這個平臺也是很感興趣,希望您創新平臺的建立也可以提供這樣智力的支援,給我們多出出主意。
徐向陽:今天非常榮幸,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們對剛才廖會長提的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方案。今天回到主題上,看一下叫改革促調整,創新驅動助發展。改革更多指的是關注,我們對改革政策的影響力,我們是沒有辦法去左右的,可以看到理解、找到機會和作出預判。我想,更多的是分享一下后半部分,就是創新驅動助力發展,就是我們怎么干的事。
第一,創新的主體一定是在我們企業,這個上下產生共識。剛才講到高校他們在做什么?他們在是做發明,發明和創新的本質的區別,就在于創新是要把我們發明的成果或者想法變成一種商業模式,產生市場效應。這是很多人在經濟學領域,或者說在創新研究領域對創新的理解。產生這樣的經濟效益,一定是企業主體。
首先,我們先從產業的角度理解哪些產業有哪些機會。在這邊,我可能要講一句,在我的眼里可能沒有朝陽的產業或者夕陽的產業,只有在產業里面干一件朝陽的事或者夕陽的事。比如物流是很傳統的產業,做了這么多年了,有這么多快遞公司,當他有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技術出來以后,就會給它新的生命力。大健康產業,醫療已經做了這么久,有了新的技術,有物聯網出來也會煥發出新的活力和商業模式。這里面就在于每一個企業,在你自己的產業鏈上是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上,我們講是上游、中游、下游,最關鍵的是,是不是有國際競爭力。回到這里講自己的企業怎么完成自己的轉型升級。剛才,講到要進行技術創新這件事,這是第一點,不是要不要創新的問題,是必須要創新。原來有一句話,叫不創新是等死,創新是找死。我們怎么能夠不去等死,而且不去找死,我們要找出活路來,找出出路。為什么講不創新就意味著等死,剛才講到30年快速發展的三個紅利,基本上已經花的差不多了。人口紅利,剛才講到是一個成本的問題,我們還有一個獨生子女意味著未來的20年,在那個時候,我剛才算了一下,一對夫婦要養7個人,20年,我們夫婦的雙方父母都在4個人,加他們兩個人6個人,還有一個孩子,是7個人。如果是父母的父母還在,最多的要15個人,一對夫婦要供養15個人,這是一個什么概念?是說,不是我們在養老的時候,到時候有錢就可以請人給我做事,那個時候沒有人,請不到人了。那意味著你兩個人要創造的社會價值,要供7個人到15個人來花費、消費和使用,怎么辦?唯有一個辦法,就是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這樣才能創造價值。
第二,資源紅利也基本消耗殆盡。就意味著我們直接挖了礦去賣錢,現在該挖的也挖的也差不多了,我們賣什么什么便宜,買什么什么貴,我們環境資源被消耗的差不多了。這個紅利來源于什么?是來源于國外生產很多企業在環保上要花很大、很大的錢的,我們在生產的時候把這部分成本根本沒有花掉,造成環境成本和資源低效率的消耗,這部分目前來看造成了很大的惡果。因為環境的污染,造成污染的一塊錢未來可能要十年、二十年需要十元甚至更多的錢才能補回來,我們的資源紅利沒有了。要做的事情,唯有靠技術創新,讓你還剩下這一點點資源,讓它產生更高的附加值。環境污染的問題也需要靠新的環保技術去把它在盡快的時間內不增加新的污染,把原有的污染解決了。
第三,技術紅利也沒有了,為什么?因為在過去很多發展過程中,我們是照抄別人的技術,別人用三五十年研發的東西,我們學學,抄抄,馬上趕過來了。現在很多產業已經跟別人走的很近了,你想再抄,抄不出什么價值了,只有靠創新,自己來研發,才能跟別人有這樣的競爭力。所以,當我們沒有人口紅利,沒有資源紅利,沒有技術紅利的時候,我們要生存下去,必須要技術創新,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那么我們怎么干?要干這件事情,第一,要有要素資源,要有人,要有技術,要有資金,沒有這些要素資源,就沒有辦法干成,就是大家講的要創新就是找死。我們怎么找活呢?首先跟大家講,做技術交易,實際告訴你們,那里有一個巨大的寶藏,有機會讓你挖掘。這些寶藏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包括世界知識產權局有巨大的專利數據庫,這個專利數據庫里面把全世界、全人類發明的東西90%以上在里面可以找到,甚至還要多。我們現在有一些大數據或者技術分析的手段,可以制作出一個產業發展的專利地圖,會告訴你整個產業上游、下游、中游有哪些技術,后面有哪些專利,這些專利的權利人是誰,他們發明人是誰,大家都在做哪些新技術的研發,這就有一點像在我們做一個地圖一樣,我給了你一個北京地圖,你會知道你現在在哪兒,未來你要去哪兒,現在的路線圖怎么走。這些東西是我們的寶藏,可以挖掘出來。這件事情,我們已經有很強的支撐手段和解決手段了。
第二,我們要通過專利地圖,跟產業研究的思路,找到你的地圖點和你未來發展的方向,建立你的核心競爭力。這個建立核心競爭力三句話,第一句話,叫做技術解決問題。你找到這些技術,能夠解決什么問題?剛才我們幾位嘉賓講到了,在這些產業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有一些問題是要政策解決,但是有些問題是需要技術產品解決。特別是能夠提高它工作效率,解決市場需求的這些問題。它的背后一定是有技術的支撐,叫技術或者叫技術產品解決問題。第二句話,叫做權利要求控制市場。因為只有知識產權才會給你一些要求,在你沒有實施之前,法律給你一個保護,把這個市場控制住。所以,你可以在這個市場里面去挖掘自己的機會,建立一塊天地。第三句話,叫做企業實現價值。就是說,企業當你有了這些技術,開發出技術產品,又用知識產權和權利控制市場以后,你還要通過自己的經營活動把控制的市場里面的金礦挖出來,實現企業價值。這是一連串、嚴謹的國際關系和手段,當學會這些的時候,你會有機會找出活路。
第三,找到活路需要資金的支持。因為只有資金支持,你才會有錢,有人,才會得到更多的資源。這里面就需要金融創新去來支持,金融創新就在于我們企業的資金現在一部分是來源于股本金,一部分是來源于債權融資,比如銀行小貸等等,第三部分來源于股權融資,還有政策紅利,因為政策改革會給我們稅收上或政策重點支持這些企業。所以我們作為企業家,應該學會三個市場同時作戰,第一個市場是在產品原有開發市場上,通過產品建立核心產品。第二部分,就像今天參加這個會議一樣,要懂得國家政策,分析所有政策能夠給你帶來的機會在哪里,這個機會來源于我們省多少稅,我們獲得哪些政策資金的支持,這是最現實的。第三部分,要學會和資本市場對話和跟銀行金融機構,懂他們語言的,獲得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資。這里面一部分是我們企業的要求,金融創新里我們也做了很多嘗試,包括為我們科技創新企業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當你有這樣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的時候、核心專利的時候,可以提供這樣的質押貸款。需要股權融資的時候,我們建立產業引導基金和產業創投基金,我們可以和很多基金一起研究,對你進行股權融資。還有如果要進行國際化,我們有國際的并購基金,還有一些國內的并購基金,一部分對你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還有一部分是讓企業迅速通過整合,把優質資源組成具有強有力的產業鏈,在產業當中迅速成長起來,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總結一句話,第一,在創新的時候,這條路是必走之路,技術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方法論和資金的支持、人員的支持、技術的支持,要學會在大數據里找到我們的金礦。企業一定是創新的主體,現在成為大家從上到下的共識,我們希望插上希望的翅膀,能夠助你們發展。謝謝。
廖明:下面有提問的嗎?比如你的企業有什么問題,怎么去解決的。一個小的企業可能沒有研發功能,剛才說創新主體是企業,但是怎么找呢?
徐向陽:我們原有的技術和創新的投資政策,高校的老師邏輯是拿到這些資金研發課題,出一篇報告,發表一篇論文,或者申請一個專利就結束了。所以,所有的主體需要成果轉化,這兩張皮的問題,現在科技部也進行重大的改革,國家財政資金對技術的投資也在進行重大的改革,在改革中我們叫產學研聯動,未來會把資金投到企業,這樣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說不認識這個高校的人,不知道這些專家在哪里?我告訴你,在那個大數據庫里,就是知識產權數據庫里,那里通過專利的檢索會找到相關研發人員。你要做的事情,一部分就是訂制化,就是我們提供這樣的支持,幫你們找到這些人,跟他們談需求,我們有一個技術成熟度的分析,細的分成10級,小的分成了5級,從實驗室、中試、產業化,一直到可以進行標準、產業化,分成很多的細節。你們要做的事情,提出要求,他們那些研發成果真正到市場上還要進行產業化,這些需要資金,這些資金支持,一部分是自己企業投入的,銀行貸款可以投入一部分,還有風險投資可以進行一部分。如果出來產品,可能原有企業生產一定有自己的優勢,要么有市場優勢,要么有社會服務的優勢,要么有一些合作伙伴的優勢,把它們做一些融合,這樣成功度就會高一些。我們原來叫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體是站在高校里面,怎么把這些東西轉移轉化出去,現在倒過來了,是企業根據市場的需求,包括剛才講到的,對產業的判斷,對市場的判斷,對產品的判斷,跟它們采取一種合作的方式,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這樣才有可能解決,人的問題、資金的問題、市場的問題。
吳天林:徐總講的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徐總本身就帶有服務性質的平臺,就帶有中介性質的平臺。我們現在科技創新里面,徐總講的這個思路非常好。但是要成氣候,絕不是一家技術交易所做的事情。我想講,產學研結合,結合以后主要是產業化,產業化從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年主要放在四個高新區進行試驗,從1998年的時候,我在國家體改委專門在武漢開了一次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議新體制的座談會,后來形成了一個材料,報給了宋健(音),宋健(音)還批給了國家科委去了。經過十幾年以后,我自己認為單純在高新技術開發區建立一個新的體制,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這是一個社會的工程。要技術創新來推動經濟的發展,主要的不是營造科技的新體制,而是營造技術創新的環境。剛才徐總特地講到環境,這個環境主要是兩個問題:第一,產權不清楚。中國所特有的這種高新技術創新中,現在很多電商或者風投公司一接手,就發現這個產權不清晰。學校也好、研究所也好,從來沒有說這個產權是誰的,一旦要拿出來以后,馬上糾紛就來了,所以一開始首先把產權的問題解決了,非常重要。現在明確了為了推動整個創新的發展,更多的應該放給地區從事創新,應該有利于創新的,誰具體負責創新,就跟著作權一樣,先把這個著作權解決了。這在以后整個處理產權交換轉讓過程中,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這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非常需要一種寬松的環境和市場的體系,就是市場決定。因為我覺得主要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價格,是不是能夠商品化,這個研究成果想賣到高價不太可能,首先賣高價沒有人買,有行無市,也不行。所以,市場的價格決定,很多的風投公司、很多的咨詢公司,還有技術交易所,他們共同去咨詢產權公認的一種價格。第二個問題,要解決誰來干。現在我看到潛力了,看到發展了,有希望了,是我自己干,我自己投資,還是把成果賣給別人?我就不做,退出來了,我就占股權,經營權是人家干去。這個問題也是很需要考慮的。第三個問題,效率問題,能不能最后干成,最后的成功,第三步非常重要,效率是第一的。投資的環節主要考慮效率問題,我投資有多少回報,這個問題很重要。在我看過的企業里有出現過這個問題,比如說現在的鋼鐵企業里,工藝改革應該比產品改革更高層次。我們過去是連鑄連軋,已經節省一道工序了,現在不是,連鑄都沒有,鋼鐵出來以后,用非常動力的高速的風力去吹,但是我們有些花了好幾個億去搞產業工業實驗,最后一步比別人晚了半年到一年,效益就沒有了,原來一噸鋼可以賣到4萬元,最后差一年就兩萬塊錢都賣不了了。所以第三個問題更重要。第二個環節是自己想干還是叫別人干,一定要注意第三個環節,誰干最能夠產生效益。現在新三板,中小企業股權交易系統新三板,這個平臺就是中國中小企業股權交易有限責任公司,證監會[微博]底下組建的一個公司,這個平臺在建立這樣一個股權交易所,這個交易所很多創新科研的企業,有前景的,只要有兩年的經營期,只要合規經營沒有劣跡,條件就可以了,然后經過輔導,輔導收費就是150萬,現在地方政府都愿意補貼了,通過推薦以后,就可以掛牌。現在成立一年多,已經發展到1400多家了。我們現在A股市場和創業板市場加起來一共2500戶上市公司,這個一年才多一點就1500了,每個月批出去就是100家掛牌,這個掛牌跟交易所不一樣,不是說一掛牌股票一發行散戶就可以買了,散戶買不到,必須機構投資者,你開賬戶至少500萬,然后入場,入場以后,很多相當于風投公司、電商公司、投資公司去尋找評估,看看它合適不合適,值不值得當股東,值不值得跟它成交,如果評估好了,看準了,一成交,價格一定,就付款了,馬上企業資金也有了,大的股東幫你把企業整好了。像瑞士,這種解決企業資金的科技轉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資本資金如何到位。將來這個不僅叫新三板,還有四板、五板,柜臺交易,登記一下就可以了,因為不可能每個都上市,這個肯定還要發展。我就想起來,我們現在越做越細,越做越具體,這樣才能破題。我研究過日本的駐波,包括臺灣的新竹,現在所謂的開發區,包括中關村開發區,都類似于駐波,那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但是我個人看法,日本的駐波是不成功的,就是很多研究所到那個去,有很多論文找一些企業做實證性的論證,交給科技廳,申請一筆資金下來,到此為止了。后來我們對比了一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硅谷,硅谷的確是很厲害,我們說硅谷有什么模式,那純粹是后面的一些經濟學家和后面的人寫材料總結出來的,一開始沒有任何模式,就是自由發展。企業家、科學家、工程師、教師、研究人員,包括我們的風投、金融家,只要有條件,感到有可能都到那個地方碰撞,世界的精英就在那里碰撞,然后碰撞出一個好的模式來,碰撞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出來。這個從改革角度講,我們國家內部,包括中關村,我就感到一個最大的奇怪是,中關村是靠近中國金融資產最豐富的地方,中國90%的金融資產都在金融一條街那兒放著,就幾站路,半個小時的距離,就結合不了。
徐向陽:這里面有幾個問題。第一,我們的中小企業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第二,銀行金融機構也面臨兩個問題,第一是評估難,中小企業輕資產,高風險、高增長、高收益,他評估不出來你知識產權的價值,也評估不出你企業的價值。最重要的是還面臨著組織難,如果企業不能還賬,怎么處置質押物和知識產權。中關村現在面臨一個難題,投資難、投資貴,中關村這些企業往往要價都很高,一個好的企業,作為創業投資和基金,投資進去很難的,或者溢價很高。現在這六個難題集合在一起,一定有解決之道。過去用了三年時間,和國家知識產權局一起研究了專利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先解決知識產權專利技術評估評價難的問題,這個國家知識產權已經發了很多文件,在全國推廣,培訓了兩年,下一步要做成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我們用了三年的時間建立一套知識產權評估評價標準的問題。
第二部分,我們要解決銀行的處置難的問題。下周二,我們建立兩支基金,一支是債券基金,兩個億,還有股權投資基金5個億。主要解決,如果質押企業的知識產權,如果銀行發現有壞賬的風險,我們基金就進來,變成投資,這樣銀行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第三個問題,投資難、投資貴的問題,之前基金對企業進行了征信,我們會拿到很多企業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好企業的投資機會,因為在你最難的時候幫助你了,所以只要求企業同等情況下給優先投資權,這樣來解決投資難和投資貴的問題。表面上看來融資難、融資貴、評估難、處置難、投資難、投資貴,通過系統的解決方案,我們基本上找到了化解之道。我們有一部分是國有的引導基金來投資,也有一些市場機構投資,中關村這幾年有250多家上市公司,他們也希望自己在產業當中處于更重要的領導地位,也希望找到一些好的項目,作為一個投資和并購的對象,這樣的話,通過我們這樣一些擇優篩選的機制,也給他們優先推薦一些投資對象和并購對象,這樣他們也會成為我們的投資人。中國投資技術交易所背景是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科院聯合發起的國家級機構,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些嘗試,給大家建立一個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從要素資源的角度,怎么去找到技術、怎么去找到人才,怎么給你提供真正的金融支持,符合高成長、高風險、高收益,對于輕資產這樣的特點,需要一些新型的金融業態給予支持,在這方面做一些創新。所以我們是用創新的模式去幫助創新。
廖明:這些渠道都很好,我們在日本的一次論壇都談到過,新的發明到底值多少錢呢?有個評估的問題。另外是金融,有了東西沒有錢也不行,這些都要不斷探索。從發明到創造,到產品到消費,這一鏈怎么打通的,我們的產業就發展起來了。謝謝徐總。下面我們請中新房華中建設公司的崔海明總經理講一講,他現在正在和我們建設新型城鎮化產業聯盟,有一些想法,怎么樣通過產業的聚集,能夠促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這個案例也可以促進其他的,把相同類型的企業都聚集起來,共同完成一項大的事情,這樣就能在我們新的增長點里有新的突破。下面歡迎崔總演講。
崔海明:非常感謝,大家下午好。剛才廖會長給我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作為我們中新房華中建設有限公司,我們是中國建材的下屬單位,我們上面中國建材托管了一個中國農房集團,中國農房2011年變成了中國新型房屋集團,它是我的集團公司。今天的主題是產業,從產業的角度來講,我是這樣感覺,這段時間我跟中國經濟改革研究會共同組建了一個中國新型城鎮化產業聯盟,由一個做了三十年的房地產企業,做新型城鎮化的產業,這樣的思考,以前好像跟我沒有什么關系,現在感覺好像關系也不是太緊。事實不是這樣,在座的不論你在做什么,你都跟產業有關系。比如說我不做企業,那你干什么?比如說我休息,你睡著了,你休息的質量好與壞,直接就牽扯到健康產業。你說我吃飯,吃飯的好與壞,直接又牽扯到健康產業,或者食品這個大產業。每個人,都跟產業無法區分。
今天講到這里,從企業的角度很難講,前面這些專家也好、領導也好,包括徐總,我感覺徐總這塊和我們還有合作的機會。為什么說很難講呢?我們一路走過來,第一階段是產品,到一個產業鏈,從一個產業鏈,現在又延伸到生態鏈,從一個生態鏈,今天我又聽到一個環境的打造也很重要,等于越來越考慮整體的系統,而不是單獨地考慮一個產品。從我們剛才講的三十年房地產的歷史來講,談談我這一塊對新型城鎮化的感悟。落點落到房地產這塊,單獨做房地產這個產品,絕對以后沒得做。沒得做怎么辦?在整個房地產這一塊,我剛才也在談,現在的房地產,不是一個單獨的產品或者單獨一個企業,你要考慮整體生態鏈。新型城鎮化這塊也是,未來要考慮到產業鏈。你說哪個產業能跟城鎮化沒關系?把過去的房地產看做一個載體,所有的這些產業鏈,通過這個載體去經營,這時候又牽扯到一個互聯網思維,或者金融思維。三十年以前說金融就是銀行,現在再說銀行就不行了,一個金融的思維看房地產,就不單獨是建房賣房,還要延伸出城市綜合題,養老地產、旅游地產、文化地產、新農村建設、新型城鎮化等等,都是以房地產為載體,以軟件的經營為競爭力。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做了這么多年的房地產,特別是做農村,跟集團公司一匯報,行了,未來定位,做企業肯定是掌握兩點,一個是未來趨勢,另一個是發展空間。這個定下來以后,我們就在想,以房地產為載體,以產業經營為支撐的話,我們就聚合產業。這里的聚合產業,就是我剛才講的,我不管你在做什么,做哪一塊,最后都跟新型城鎮化有關系。
說到新型城鎮化,我們跟新型城鎮化有關系,我們入口在哪里?我們如何競爭?我連續有幾個,比如說新型城鎮化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叫城鎮化,第二階段叫新型城鎮化,遠遠新型城鎮化是不夠的,第三階段一定是智能城鎮化。那么怎么體現智能城鎮化?智能家居現在炒得最熱,第二是智能建筑、智能小區、智能城市,這三個智能要帶動多少產業參與?這就讓傳統產業必須考慮如何創新、如何轉型,如何符合未來的趨勢。比如剛才一些專家在談到,養老、醫療、農業,甚至我們比起美國成本高出一百多倍。當掌握了這個趨勢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定位,自己梳理,到底做哪個更適合于自己,這又帶動了很多的產業。
新型城鎮化,除去智能化以外,也不是那么簡單。新型城鎮化和城鎮化相比,起碼有個綠色建材、綠色建筑,比如說我們中國建材集團現在就在做新型房屋,新型房屋的標準就是一定要是生態環保型,甚至于新能源型,這就是一個新型城鎮化又延伸到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綠色城市,這“三綠”又帶動了多少產業。所以城鎮化,除去那些古鎮以外,我相信不會有太長的時間都會消失,它一定要做到新型城鎮化甚至智能城鎮化。
對這些城鎮化的理解和分析,到目前為止,雖然習李這一屆政府提倡了兩年新型城鎮化,但是目前為止,新型城鎮化的標準郵碼?沒有。新型城鎮化國家給予支持的標準,有嗎?不清晰。甚至于國家發改委,2014年發改委有60個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后來又說60+2,網上也經常會看到,說這個有幾個,那個有幾個,但是大家還沒有真正在國家發改委的網站上看到60個新型城鎮化到底在哪里。這個新型城鎮化兩年了,真正的新型城鎮化的項目還沒有落地,那么我們做一些什么呢?所以新型城鎮化、產業聯盟,在這個時期出現是恰到好處。我的想法是,盡可能把新型城鎮化產業先動起來,所以我們下面會圍繞新型城鎮化所有產業企業,當然會有一整套的,政府、銀行、企業、保險、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等,這些都是國家指定的或者我們集團公司指定的,要組建一個整個的生態鏈,做一個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產業企業服務,比如你缺資金,我們就想辦法,銀行就是給你融資的,我們正在努力策劃。
談到這里,新型城鎮化,今天有個專門說混合所有制的,國資委[微博]在今年7月份拿出六家央企做試點,兩家混合所有制,其中一家就是我們中國建材就是其中之一。他講得確實很好,但是從中國新型城鎮化的角度來講,再細分的時候,還要更清晰一些,就是在他的基礎上。比如說,混合這一塊在城鎮化里頭,本身城鎮化就是個混合的城鎮化,任何一個新型城鎮化的項目,一定是最基礎的三個混合少不了,第一個就是產業混合。你說這個項目里,養老離了醫療行嗎?醫療離了教育行嗎?教育離了物流、商業等等能行嗎?所以,本身幾千畝、幾萬畝,現在有的城市拿出幾十平方公里、十幾萬畝做新型城鎮化規劃,你說有多少產業?所以第一一定是產業混合,也可以講產業聚合,才有新型城鎮化。第二,每個項目的企業,都是老板去投資的,不管他從哪里融來的錢,一定誰做養老誰投錢,誰做教育誰投錢,這就成了一個資本的混合。這個新型城鎮化項目,在任何地方落地的時候,肯定有個新型城鎮化有限公司,這個公司一定從股本的混合,這里有央企的資本、政府的資本、企業的資本、個人的資本,股權上的混合。當然他今天說了,股權混合不等于混合所有制,或者說不等于混合經濟,這個說實在的,我有保留意見,我感覺可能有些地方還有新的突破,這個東西絕對不是固化的。
講到這里,只是我對未來的產業,通過新型城鎮化,怎么去提升,怎么去轉型,怎么找入口,怎么找出口,我們在2015年,在全國不會低于十五次中國新型城鎮化產業發展的高端論壇,在每次論壇當中,都會接觸到實際的項目以及實際的運營,希望以后通過這種形式,有這么多的專家,這么多的領導,或者地方政府,我們跟更多的產業找到一個參與新型城鎮化的入口。講得不對的,因為我們是探討,相信以后還會有機會,我們繼續交流。謝謝大家。
廖明: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位比較年輕的同志,他就是從清華建筑系畢業的研究生,畢業以后,他放棄了穩定的高薪工作,在開發3D打印機方面做了很多事情。3D打印機最早是1980年開始的,30年后才開始推廣,到了他手里,2011年以后,他敢于涉足這個新的東西,通過技術產品的創新,打開一個新的局面,和國外的企業叫板,下面有請袁大偉,他建立的這個企業叫奧德萊三維打印機有限公司,他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首先請他講講在創新推動產業發展當中有什么體會。大家歡迎。
袁大偉:謝謝各位領導和來賓。今天聽了各位領導的發言,我又有了新的收獲,尤其是宏觀層面的。剛才吳老也說了,年輕人都喜歡打游戲,老年人喜歡看新聞,但我可能屬于老年人層面了,每天我最喜歡看的就是新聞,任何一個不經意間的消息,都可能帶來幾千萬或者上億的財富機會,打游戲是非常少的。
之前我們是年輕人創業,有激情,有對未來的期盼和感覺,在那個階段是個很重要的優勢。后來我們從幾個學生創業到現在有一百多個全職的員工,全國有了幾個公司,而且在專利技術上和技術創新上跟國外的公司相比,至少有些領域我們還是有一些優勢,這樣的發展速度,其中一個很大的方面是在創新,就是持續的不計成本的創新。最開始我是借了六千塊錢創業的,然后借幾萬,借高利貸,涉及到剛才領導講的融資難的問題,自籌資金是很難啟動的,不惜成本去做。我們作為一個小公司,已經投入了一千五百多萬人民幣,這意味著我們原來這些人去上班的話,要掙十年,我們把十年掙的錢一年的時間砸進去了,實際上起到了很好的回報效果,現在我們簽的合同額已經可以完全彌補回來這些投資了,還有一些市場化的融資在操作,新的一筆投資是一千萬美金,我們也談得比較順利,這是之前不計成本的一千多萬的研發,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還有犧牲未來的職業方向的投入,現在開始回報是很大的。我父母也是經商的,我們團隊成員中,雖然本身都是清華、北大和北航的同學背景,家里也有做企業的,但是無一例外的,我們想創業的時候,所有家長都持反對意見,沒有一個是同意的,后來是背著父母去創業的,因為他們理解的商業環境可能沒有那么利于創新。2012年,國家對3D打印行業扶持,然后對創業環境開始扶持,包括金融方面,都改善得非常快,我們迎來了非常好的時代,這個時代讓我們年輕人知道了我們的優勢和我們的弱勢,我們希望跟傳統企業做很多的結合。現在互聯網公司的定位來講,肯定是傳統行業的顛覆者,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我們的心態,以及我們從事的行業來講,3D打印,起碼在未來十年內,是一個輔助型的技術,是幫傳統企業和企業家把原來的行業變得更好,而且能夠幫助的行業非常多。理論上來講,剛才我聽了深受啟發,將來有大的前景的產業,一定是人群消費很大,而且是個性化的產品,這兩個需求在中國根本就不是問題,中國的人太多了,雖然經濟水平提高,個性化的需求肯定是上升的,未來越來越上升,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幾個行業,舉例來講,比如說醫療,醫療跟3D打印結合,現在我們跟協和醫院和北醫三院等等,都是國內骨科頂級醫院,在做一些課題研究。原來如果有脊柱側彎,要做矯正支架,都要個性化訂制,資源并不均衡,都要到協和看,很多人都放棄了,到了協和的人,有多少人得到個性化的服務,還沒有達到百分之百,中國這個人群量并不小,如果有一千萬的需求,一千萬人都到協和來看,就可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正是因為原來很多人沒有就醫的機會,規模就上不去,技術沒法創新,他只能找到我們,他自己搞是搞不出來的,因為他是專門做矯正支架的公司。我們對醫療的改革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將來也許會顛覆。因為現在的醫療資源不平均,這是客觀的情況,我們大量的醫院在做沒有必要的只有頂級醫院做的事情,就是信息的收集工作,很多醫院很多醫生只需要看病和診斷,這是他的價值。但是,我們到協和到拍片子,到了地方也在拍片子,都是收集信息,如果通過地方醫院全部可以解決,就可以帶來很大的顛覆。比如說我們人體的數據,一個人到成年以后,不會改變太多的,現在醫療掃描設備成本通過創新做得非常低了,如果每個醫院都有醫療的掃描儀,加上CT模型數據,地方的一個患者,在地方直接通過掃描,信息傳到北京,北京的專家給出一個診斷方案,然后通過我們軟件算法,算出最適合的人體矯正支架,而且一直在動態變化,到當地隨便找一個公司,把支架在當地做出來,根本不需要去北京,只需要北京醫院的經驗而已。
對于文化創意,這個改革更大。3D打印技術,我們的設備放在這里,這是很普通的機器,但是很多人肯定很有興趣,因為你可以看到一個東西從頭到尾誕生出來。我原來是做設計的,我認為它對設計行業非常大,比如現在的眾包模式,不管怎么設計,怎么分享,如果不通過3D技術,就沒有辦法變現,沒有人付費,很多人很有才華,很多年的設計理念,必須要中標,必須要創造出真正的產品,他們才能生活,如果都要上萬去生產,養活不起這么多設計師,沒有這么大的能力。現在微信能爆發在于它的理念,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設計行業將來也是一樣的,我也在特別大的設計院里工作過,再大的設計院里的設計還是個人形成的,個人的設計形成集體的智慧。現在有了互聯網,我們需不需要實體的設計院呢?未必的,現在只要把這個創意變現,把產品賣出去,這樣3D打印機的優勢體現出來了,一個好東西,做一個也可以,做十個也可以,不需要一千、一萬件去生產。而且是提前變現,在產品設計師剛剛有創意,還沒有生產之前,已經有人愿意付費了。所以,對整個文創領域的輔助和改革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好多人學設計背景的,我們剛剛收了一個工業設計的公司,實力很強,它的問題在于,原來的項目沒法接了,量很小,付費也很低,都是小東西,我們收過來,本來是大學生創業過來的,我們收過來以后,我跟你談股權的合作,手環設計之初,設計師已經得到他的收益,用戶對產品有了感覺,我們確定好,一百件沒有關系,我們用3D打印去生產,成本沒有問題的,如果通過這個體驗特別好,能夠拿到下一步投資,創意項目就發展起來了,這個沒有問題,這跟以前的大規模運轉完全不一樣的。
對教育來講,教育的改革是我們特別看好的。我們之前總是期望在未來的五年到七年內,中國的教育是完善改革的方向,后來今年教育已經開始改革了,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我們每天看新聞就在盼著這個東西,教育改革了,我們的機會就更好了。人和人不一樣的,我們知道中國人非常聰明,我們跟人大附中最開始合作的時候,是因為人大附中去美國,看到美國的高中生自己用3D打印機去做機械手,他認為人大附中的同學一定是可以的,但是我們教育這方面是缺失的,我們的教育很長時間內是為了公平,把很多人變成一種人去平衡,但是現在,我們物質水平提高了,方向更多了,教育已經不需要用一個標準衡量所有人,這時候需要每個方向有特色的人,這個特色需要長期培養、從小培養。
我們在人大附中上過3D打印課,同學自己可以用三維軟件做建筑的設計,然后歷史古跡的設計,可以做各種想象的東西,這時候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是不一樣的,我們清華附小都在上這個課,從小朋友開始,他在上《趙州橋》課的開始,他自己打了一個“趙州橋”,而且我們還給他們一個有趣的測試,能不能承重。就是說,我們可以把3D打印技術個性化的培養用到很小很小的小朋友身上,讓中國未來零零后的一代,完全變成一個有創意的一代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們的人都是非常聰明的,只是缺乏個性化教育的方向。我們已經鋪了十幾個學校,跟一些培訓機構都在合作開發。遇到的這些家長和小朋友很幸福,我們經常開玩笑,如果我們小時候也有3D打印機的話,我們的將來可能就不一樣了,將來這個方面的產業會變成,教育的產業會變化,肯定是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然后文創設計師的領域。一定會對很多行業有更多的改變,做假發的跟我們在合作,因為每個人的頭不一樣的,做鞋子的也跟我們合作,因為每個人的腳是不一樣的。
我們自己從企業來講,特別愿意跟傳統的企業結合,因為實際上對我們剛開始創業來講,當時有融資、貸款的問題,其實傳統企業有這樣的優勢非常多,因為做的輕車熟路,而且新人輩出,而對傳統企業來講,發展改革可以結合我們大學生的力量,結合我們創業的年輕人的力量,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們的好處在于我們是個年輕的以創新為樂趣的群體,而且這個群體是有聚集效應的。我們到了很多地方去,一個地方單純要把一些人叫到一起是比較難的,因為創新需要大的環境,而我們在清華也好、在中關村也好,這個環境是與生俱來的,這方面沒有成本,大家愿意進來。我們公司開始很艱難、很窮的時候,為什么華為的人愿意辭職過來,中國移動[微博]的人也辭職過來,有的開公司把公司關掉了過來,我們那時候什么都沒有,因為一個創新的環境。一個傳統的企業,成本是很高的,科研院所也是一樣的,如果一個創新找清華的科研院所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對我們來說太容易了,幾步路就過去了,而且很多都是我們的導師。而且現在是一個新的群體,在輔助科研院所的成果產業化,把導師一些項目更多地實現產業價值,另外我們也在輔助傳統行業和學術界,因為我們的背景,我們是站在這幾個圈子中心的小小的交匯點,這是沒有問題的。
宏觀來講,今天確實很有收獲,幾位領導講的對我們的思路都有調整,我們也會做繼續的創新。將來的互聯網,它的顛覆力量一定是很強的,工業的4.0現在已經在提了,現在只是在提智能化生產去鏈接,將來會有互聯網和工業4.0更深度的結合,結合到3D打印,我們也會起一個概念,工業的5.0,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微型的工廠,有了這個概念,工業的結構和物流的結構都會調整。比如現在的互聯網行業,淘寶上買的東西,這邊下訂單,他要生產,要寄過來,很長時間。將來如果只買一個信息,自己家里生產的話,理論上并不需要淘寶了。如果自己創造信息,自動實現的話,自己把它打印出來,并不需要淘寶,淘寶并沒有省時間,它只是信息更豐富了。如果我們的信息夠豐富,而且針對個性化,就不需要淘寶,不需要物流了。同樣一個東西,可以一批一批的運到北京,現在一個一個運到北京,交通非常擁堵。意味著大量的工廠生產模式要轉變,因為訂單不再是一千萬級別的,或者一百萬的級別的,也許接到很多小的訂單,但是附加值非常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空間是非常大的,我很擔心的是,就像大家看十年的阿里巴巴[微博]一樣,是非常不起眼的行業,3D打印行業應該不比互聯網弱,它只是剛剛開始,在中國。
廖明:下面還要介紹一位山東康佰力機器人公司的總經理劉志軍先生。我去過他的企業,他這個企業原來是做水處理設備的,后來和三個國家級的實驗室,還有兩個省級的研究機構合作,開始做技術創新,開展新的產品和工業機器人,我想請劉總講一講,怎么樣通過產學研的合作,能夠開發新的產品,推廣新的技術,使我們的創新驅動我們的經濟發展。
劉志軍:謝謝廖會長,感謝中產委今天提供這樣一個活動組織,和各位領導分享今天的成果。
山東康佰力機器人公司,我們原來是搞化工的一個企業,化工易燃易爆,再發展下去是不行的,環境污染都有。當時我們下決心轉型升級,從2006年就開始做這個事,現在提調結構、轉方式,我們從2006年就開始了。怎么做民營企業,選擇什么行業,怎么做,當時來說也是比較難。最后論證分析,請教一些專家和領導,我們定位選擇了水處理技術和裝備生產,因為中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污染也比較嚴重,就選了這樣一個方向。
那么怎么做呢?原來搞化工,和這個是兩個行業,不是一個事,最后就要走捷徑,和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搞合作。我們選擇了國家發改委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立一個水資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他們搞合作,我們出資金,他們出技術、出人才。經過幾年的合作,應該說成果很好,這么多年了,我們開發了很多專利技術、成果,現在這個項目已經實現了產業化,在北京、在重慶這些大城市,新建了樓群以及生產小區改造、民生工程改造,在全國排名第一。
在這個同時,我們又遇上一個問題,做產業化就要做到量大,做一臺設備、產品和一百臺一千臺是不一樣的,那么怎么做?靠手工作業,都是傳統的方法。我們在生產裝備上進行了改革,直接定位,在一些主要的生產環節上、生產系統上,用機器人來生產。原來一個焊接工段,上百個工人去做,我們現在六臺機器人,替代了原來的焊工,質量和效率都非常高,成本也降下來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又和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進行深入合作,重新成立了一個公司,專門生產工業機器人研制,這幾年我們投了接近一個億了,已經全部搞完了,下面面臨大的產業化發展。同時,我們又和材料學院、國家焊接重點實驗室,包括北京這邊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都結成了產學研聯盟,我們企業在技術人才沒有更多了,只有走這個捷徑。產學研走了五六年,大家合作共贏,一些利益分配、股權分配,我們都做得很好,結合得也很好,轉型是比較成功的。現在尤其是機器人這個產業,上午一些領導專家,發改委、工信部談了大的方向,現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了,我們過去用手工作業,半自動化設備干過來的,現在是制造業大國,不是強國。我們在一些技術裝備上、生產裝備上,和國外相比還差距很大。在國外的機器人技術與自動化發達國家,現在的應用率都達到90%,最少40%、50%,我們國內對機器人自動化的應用只有5%-10%,而且這個市場一直被國外的機器人企業壟斷。現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這兩三年大力提倡企業裝備升級,面臨著招工難、用工難的問題,大量的一老代技術工人現在都退休了,八零后、九零后沒干活的。另外,靠我們手工業作業,和國外的企業產品比較,我們的質量、效率和成本都不行,要轉變智能裝備、推進智能化制作,是國家大力提倡的,這個產業很大,方方面面。一些柔性的單元式的,包括系統化的車間,智能化的工廠是大的方向,人機結合,在信息化、智能化制造、剛才說的3D打印,個性化、系統化,都可以做。工業企業的路子很寬,我們可以在一些新工藝上創新,新材料、新方法、新行業,企業再難還是有路走的,這是我們想到的,照著我們想到的去努力,機會還很大。剛才專家們都談得很好,原來的行業,可以在技術升級上、產品升級上、裝備升級上做,都是有基礎的。
廖明:原來搞化工廠,環境承受不了,需要轉型,轉型什么呢?就是水處理設備。制造水處理設備的時候,發現焊接是關鍵問題,又要準確,又要質量好,和焊接實驗室聯系,最后慢慢的感覺焊接問題能不能用機械手做呢?又成立機器人公司。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發展,把企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了。這個思路也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提示。
下面我們參加會議的代表們,還有沒有要參與我們的討論呢?
互動討論: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下午好,我是來自中國網養老頻道的,我想把這個話題稍微扯開一點。剛才的幾位嘉賓都稍稍點到了養老問題。現在中國的養老情況,有兩三個數據,首先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絕對的人口,已經實實在在超過了兩個億,而且每年是以一千兩百萬的速度在增長。大家算一下,如果按三百除的話,一睜眼就有四萬五老人增加到我們當中了。同時,兩億多人已經接近美國人口了,這兩億多人中有失能的,或者失智的老人,現在的人口是八千萬,然后每年以八千八百萬的速度在增長,整個失智老人的人口數將要超過日本全國的人口,這讓我一個業界的新兵感到非常震驚的數字。剛才也有嘉賓提到,中國是未富先老,我們不停地參觀美國、歐洲的養老界,但是到底有多大的參考價值,也要打個問號,因為人家的收入非常非常高,他們在養老院的生活也是非常優越、非常舒適,同時在家里養老也可以得到良好的醫療保障。但是,我們中國是完全做不到這一點的,包括北京、上海這些收入高一點的地區,想要達到一個比較舒適的養老生活,還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我想提兩個問題,一個是提給我們老前輩的吳會長,希望您從國家頂層設計的角度,現在中央有好多條件和政策,但是到了地方,有很多養老企業拿不到這些好處政策,中央、地方和企業還有個人這之間的關系,希望吳老先生幫我們說說您個人的想法和思路。第二個,向廖總提一個簡單的建議,明年的年會上能不能加入養老這個話題。也想聽廖會長中產會這邊對養老這一塊目前為止有什么想法。
吳天林:我一直是干企業的,養老,自己本身退休了,也知道了周圍養老的趨勢是怎么樣的。但是,我就覺得,現在的趨勢是送到養老院老得越快,這也是養老申辦單位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沒有多少人進了養老院以后變得更健康一些,這是讓我思考的一個中國的特色。如果以小區為單位,都差不多有幾千人到上萬人,甚至幾萬人,如果這些功能配套齊全以后,再加上現在互聯網的功能,居家養老加上配套服務,寧可交同樣的錢,都比去到養老院合適。我估計家里也愿意這樣做。
至于現在從上到下形成一個什么分工,我估計這方面沒有辦法統一。剛才這位袁總說得非常好,講到支架生產和3D打印,我覺得,干脆把芯片裝到每個人的手上,就跟戴手表一樣,從你出生開始,或者你在崗位上工作開始,你戴上手表以后,全程跟蹤,有什么毛病事先通知你一下,然后請一個大夫幫你看看,這是最好的,這是從需求角度講,我倒希望將來科學能夠到這一步最好,終身的追蹤養老。我把我自己的一生都交給你,哪怕拿出我工資的十分之一都愿意,年年給都可以。
廖明:你剛才說中央和地方,反正就是政府和民間養老怎么分工。我想,政府做的是基本養老,是普通的、低端的養老服務,社會上應該多開發一些商業或者半商業化的終端和高端的養老服務,這樣配合起來,會有很好的分工。另外,國家現在對養老事業有很多的鼓勵政策,國家在這方面多做一些引導工作,多花一些資金來發展基本養老。
至于說我們中產委,我們一直把養老作為重點研究的方向。本來我們已經在昌平選好了一塊地,想做一個養老的示范基地,結果現在大家也知道,土地問題是很復雜的問題,籌劃了一年,發現那塊地雖然有三千畝,所屬不同的人,所屬不同的村,有不同的土地使用性質,所以籌辦起來是很困難的。我們現在也在和良鄉鎮商量,我們想在北京做一個中心總部,全國做示范效應,以后做一個連鎖,做候鳥式的養老示范基地。我們當然設計得很好,第一要有一定的人群,就是說養老的人是有互相的興趣愛好思想基礎,這樣的人在一起,而不是說誰都不認識誰,就一個干巴老頭老太太,誰也不說話,都是服務員在那兒端水端尿,這種養老就像剛才吳老說的越養越老。美國有一個四重奏,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弄個小型樂隊,大家交流、娛樂,他們有共同的志向。我們的養老基地還想吸收軍隊的養老干部來,過去打仗都有經歷,大家話很多,也互相認識,這樣養老可能更好。另外,養老區要有各種服務,文化服務、體育服務、理療服務,讓大家的興趣愛好能夠在那兒互相交流,而且培養新的興趣愛好,比如說書法、繪畫,甚至簡單的乒乓球、羽毛球活動。因為老人,60歲就退休了,他還不是太老,過去是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人生一百都不稀了,報紙上很多老干部去世的消息,一看終年103歲等等,從60到100,人生都差不多快一半了,這一半怎么過好,這確實是大問題。60、70歲這一段,他還能動彈,還有愿望往外走呢,所以我們將來要做連鎖式的,能夠候鳥式的發展,就是說冬天可能跑到海南島,夏天跑到牡丹江,中國呆膩了,我跑到黑海邊上去過,在那些地方設點,形成國際化的一個網絡,這樣人的生活有質量、有興趣、有健康,使大家生活質量能夠更加提高。當然,剛才說芯片,這里頭也有這樣的設計,每個進入這個系統的人,都要給一個芯片,全程監控你,如果心跳、血壓發生問題的時候,中心就報警,醫生馬上到你家里替你服務。
當然這個養老院是一個形式,分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養老院養老,這些形式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需求,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情況。我覺得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也是很好的,居家養老怎么樣做好社區服務。我一個親戚在美國,美國的老人社會服務是很好的,社會服務局每隔一定時間來鑒定這個老人老的程度,他需要社工幫助他,每天三小時還是半天,還是24小時陪護,他鑒定了以后,該派社工來為他服務,起碼這一點上應該向人家很好地學習。特別是剛才吳會長提的社區養老,提的第二個問題是社區消費問題,社區養老也是社區消費的一個內容,如果把我們的社區辦成有醫療點、有文化點,有活動點,有互相的類似居民的小俱樂部,樂意唱歌的在一起,樂意畫畫的在一起等等,這些東西如果組織好了,政府把這些事情安排好了,確實可以把社區養老做得更好。
剛才你的提議很好,我們明年肯定要做這方面的研究。另外我們體改研究會也有一個健康養老發展基金,基金也在支持養老事業的發展。我們中產會也在這方面做一些研究和探索,我們共同努力,把養老事業做好。
交流互動:我主要是想分享,今天從早上坐到現在,聽了各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的交流,自己內心有很大的感觸。我跟臺上的那位企業家相似,我們三個合伙人清華大學畢業以后,就到了世界各個國家,學習之后回國創業,我們企業已經做了十年了,目前也是市場上最好的農業產品的網站。六年前我們成立網站的時候,也并沒有想迎合這個時代,這段時間,國家倡導大數據,老聽別人分享思想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企業也不知不覺走到了大數據巔峰的狀態中。不管做什么行業,新常態下的產業改革發展,可能真的是在前期扎扎實實地工作,前一段他們說,你們怎么就走到大數據中了?這真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我們當時做的時候,一點一點采集數據,一直到了有450萬的用戶量的數據。當走到今天的時候,別人說你們怎么成了大數據了呢?我有時候在想,真的不是刻意順著那個波浪,無意識地就翻到了這個浪頭了,乘著國家這個浪潮,怎么樣飛躍過去,我就是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轉型的時候,誰都很痛苦,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個路對還是錯。
交流互動:各位專家,各位教授好,我是做房地產的,來自青島。原先我們做的產業鏈是傳統產業鏈,現在我們也在做轉型,剛才大家提到的健康地產。剛才我聽教授們分析城鎮化這個產業,城鎮化建設和城鎮化智能城市的方向,我有幾點向專家們請教。現在城鎮化建設,我們國家定的方向,大家都是在摸索當中可能是在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城市,其中有一部分城市,比如說一些三、四線城市,下面有一些縣級市,其中一些縣級市發展比較好,但是城鎮化過程當中,如果定位的方向廣一點,可不可以出頂層設計政策方向提一些指導意見。三線城市城鎮化當中有很多的體育局,下面有體育館,這些方向能帶動一些全民健康運動。健康地產肯定是有健康的方向,老百姓在全民運動就是為了健康,從健康引導到養生養老地產。我剛才也總結了一下,第一我們現在做養生養老地產的情況,有一些是原先的二線城市里做,這個方向可不可以往城市化擴散。城市化的范圍可不可以增加一些和健康養生方向的結合。比如說我們健康的方向,把原來一些體育館或者老的工業園區也劃進來,然后重新規劃、充分利用。第二可以把健康全民運動在體育館利用起來,然后把體育館作為養生堂、健康堂,然后從健康和養生做課堂,帶動這些市民們在這個方向掌握自己的健康養生的方向,然后再把我們的社區建成養生養老地產。我是這樣認為的,養老地產不單純是年紀大了,到小區養老,而是養老之前應該怎么考慮健康、怎么養生,也就是小區在建的時候,不單純做房地產,單純做成房地產還是以經濟來為主導,應該考慮小區建設、考慮城鎮化建設,里面怎么帶動人居住環境的健康和養生,然后再帶動人后期去養老,因為人必須是先健康了,養生了,才能養老。
第二方面,這些政府的政策支持,我是山東人,在山東也探討過相關的政策。現在政府有一些方面,我們是自己做房地產的,我們完成一個城鎮化建設,你不管是做一百畝、一千畝還是一萬畝的土地,這個要政府共同去扶持,把基礎設施達到一個新的城鎮化、新的智能化的標準,和企業、和投資商一起去完成,這種情況下,政府需要出臺一些政策來主導他們,這樣才能監督地方政府完成達標到這個城市的智能化城市的要求。山東我們這邊三年前就接觸過這個政策,但是一直沒有抓起來,是標準化的新城鎮化城市還是傳統的城鎮化城市,還是頂層設計的智能化城市,如果我們現在推新智能化城市,達到頂層設計的要求,我認為可否在出臺這些政策方面引導一些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去抓這些方面,達到各個口去支持,這樣和健康、醫療都結合在一起,大的片區就會減少一部分六零后老人要退休了到城里去,城鎮區域的標準達到了,比如我家有親戚年紀大了、退休了,不愿意到城里住,到周邊住,周邊已經達到了居住條件,不管是吃喝玩樂型,還是娛樂,還是養生,或者聽聽健康課,鍛煉身體,這些方面都能達到了,就沒有必要擁擠到市中心去了,或者擁擠到二線城市去,這樣會分流一些人群。
互動交流:我來自農村最基層的一個村莊,我有個很大的夢想,就是衛生的問題。我是村的村主任,想把我們村特別健康的產品銷售給大家,讓各位領導關注一下,我們有過去古老的工藝,現在的技術,米、面、油都是沒有污染的。還有,咱們社會上需要心靈的凈化、思想的凈化、文化的凈化,與人為善,現在我們那邊來了生人都有個戒備的心理,大家今天說的都是宏觀上方向特別大的改革,我就想,農村也應該有個改革,我原來也是做企業的,后來我任職了村里的村主任,我們想通過各位領導給我們帶來希望。我是天津寶坻區方家莊鎮中郝村,我叫楊紅。
廖明:今天下午的對話和互動到這兒就結束了。非常感謝各位專家、企業家和與會的代表,今天對話結束,整個年會也就結束了,我們歡迎大家和我們共同推動產業發展,和我們共同進步。謝謝大家。
(結束)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